1.2 人口迁移课件(第一课时)课件(共25张PPT)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人口迁移课件(第一课时)课件(共25张PPT)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人 口 迁 移
图 我国春运场景之一
2023年春运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超47亿人次。数据显示,春运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其中,营业性客运量约15.95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50.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5%。
这种春节期间回乡过年或外出旅行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吗?
人口迁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思 考
人口迁移的概念
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
跨越行政界线
1
改变居住地
3
达半年以上
一般具备
三个条件:
属性 内容
时间属性 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空间属性 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
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小美的爷爷是上海人,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一家企业工作
小美的奶奶原在上海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贵州
小美的爸爸在贵阳读完高中,考取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到深圳工作
后去欧洲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深圳的科学家
今年暑假,小美陪着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
材料中的人口流动行为,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分类
①按迁移空间范围划分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可分为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农村到农村的迁移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区域人口变化
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入人口/总人口)*100%
迁出率=(迁出人口/总人口)*100%
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0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0
人口净迁入
人口净迁出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B
C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B
C
人们为什么要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人口迁移的动力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布洛赫《希望原理》
 
二、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三省移民的运动,山东、山西、河北等省的汉人大举进入东北地区,总人数达到了3700万人,山东人大概占一半。
东北土地辽阔、森林茂密。从地理位置来看,山东与东北隔海相望。史料记载,清朝时山东发生旱灾223次,黄河水灾127次,有灾就有民变,山东的农民起义不断。天灾、人祸与战乱,使山东人被逼无奈,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
根据材料,近代史上间关东区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距离)、自然灾害、战争
“闯关东”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东北自发的和计划迁移都很活跃。“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在东北的投资比重高达37.3%,50年代初,20多家企业迁入黑龙江,在企业搬迁过程中,大量职工和家属随迁,“二五”期间,开发北大荒,大庆油田的开发、四大煤矿的建设,东北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之后大规模的集体迁入主要包括:知识青年下乡,干部下放,企业搬迁和集体搬迁等形式。
根据材料,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影响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二、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政策、婚姻与家庭、资源开发
二、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地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济发展速度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得东北地区由人口净迁入地转变为净迁出地。
近十几年来,每年春节前后,全球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中最为耀眼的线路:东北——海南。在三亚近80万的常住人口中,东北三省的人口大约在20-30万人。在这些人口中,60岁以上占到80%。东北“候鸟”人群已成为近年来海南流动人口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后,影响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经济发展水平、气候
因素 举例
自然因素 自然灾害 旱涝、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都会引起人口迁移的现象。
例: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大干旱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1840年爱尔兰水灾引发饥荒,许多农户迁往美国
矿产资源 资源的开发和耗竭都会引起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例:英国的伯明翰、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都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形成的
环境因素 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环境恶化都会引起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例:大城市的老年人退休以后迁居到环境好、气候宜人的海边城市
因素 举例
人文因素 经济 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吸引人口迁入。
例:美国吸引墨西哥人口迁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政治 战争、政治迫害、国家政策等都会导致人口的迁移。
例:近年来叙利亚内战,导致400多万人逃离家园;1972年乌干达亚裔被独裁者驱赶迁往英国;我国三峡工程的修建,出现了三峡移民等
文化 宗教、民族、求学等因素会导致人口的迁移。
其他 家庭婚姻、投亲靠友、交通等都会导致人口的迁移。
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语言
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推力和拉力因素。一般来说净迁入地拉力大于推力,净迁出地相反。不同的人作出迁移决策时,考虑的因素不一样。
D
拓展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支生力军。这些数量巨大的农民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些居住在城里的农民工又面临哪些急需解决的难题呢?
农民工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农民工的持续增加。
在城市里农民工主要从事哪些行业?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介绍,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8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3亿(2018年)。目前,我国建筑业、煤矿采掘业、纺织服装业和城市传统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多数来自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可以说,农民工为城镇创造了财富,为改革开放增添了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春节期间,大量的农民工回家过年了,一些工厂招不到工人,只得减产甚至停业。大城市居民的生活也面临很多困难:家政服务人员、环卫人员、保安人员少了,一些餐馆都歇业了。现在,我国的许多工业和城市已经离不开农民工了。
拓展探究
农民工群体
为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增加城市收入;
促进城乡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发展。
B
B
1. 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①外出度假、旅游。
②小明去德国就读大学并留在德国定居工作。
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④ 2015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
否(时间太短)



2.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
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② 19 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④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并定居。
国内迁移
国内迁移
国内迁移
国际迁移
1. 除经济因素之外,自然、政治、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引起人口迁移。查阅相关资料,议一议,下列人口迁移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说明判断理由。
①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超过20万居民被迫迁移。
② 近10多年来,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先后接纳近20万六盘山区移民。
③ 2014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
④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次大的移民潮。
⑤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
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干涸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环境污染
政策
种族
经济
自然灾害、经济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经济因素是
当代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是决定性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