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1.5声音的强与弱 课件(共11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上1.5声音的强与弱 课件(共11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11张PPT)
小游戏:
提问: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
的呢??
当听到比较弱的鼓声时,放低手臂;
当听到比较强的鼓声时,抬高手臂。
音乐片段节取自《将鼓独奏》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仪来测量,单位是分贝(dB)。
音量键
分贝仪
1.5
声音的强与弱
振幅的概念:
钢尺在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钢尺在振动
我们把物体振动时往返运动之间的距离称为振动幅度,简称振幅
振幅的概念:
我们统一用“ ”来表示振动幅度的大小。箭头的线越长,振动的幅度越大。
探索:
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拨动橡皮筋和敲击鼓面。
观察它们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
实验记录:






我的发现:
轻轻敲击,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重重敲击,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验证结论:
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小泡沫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我的发现:
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振动幅度不同,引起泡沫球的振动幅度也不同。
拓展: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
小结:发声物体振动幅度不同,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幅度也不同,最后引起鼓膜振动的幅度也不同。所以我们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课 题 1.5声音的强与弱
教学内容 (四年级) 课时安排 第 课时(共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难点:能如实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振动幅度,并与发出的声音强弱相联系。
教具学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钢尺小组:音叉、线、小鼓、铁架台、鼓槌、钢尺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一、引入聚焦:5分钟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播放一段声音,)。当你听到比较弱的声音时,放低手臂;当声音变强的时候,抬高手臂。我们来感受一下声音的强弱变化。预设:学生被带动一起活动师:我们发现,声音的大小不同也就是声音的强弱不同。声音的强弱我们可以用音量来描述。你能找找在电视屏幕上的音量键吗?预设:学生找到,并指出师:音量键改变的就是声音的强弱。(按动音量按钮,看音量显示条)这样我们称之为音量强,这样我们称之为音量弱。预设:……师: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板书——声音的强与弱)二、探索:20分钟(一)探究钢尺振幅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5分钟1.出示振幅的概念师:(出示钢尺)怎样让钢尺发出声音?预设:学生回答,可以上讲台桌上进行演示师:(演示)仔细听,老师在弹拨钢尺的声音?预设:学生听到声音师:除了听到声音,你还看到什么现象?预设:钢尺在振动师:谁能尝试着用手来模拟钢尺的振动?预设:学生模拟师:我们可以看到,振动只在一定的范围里发生,这个范围我们把它叫做振动幅度,简称振幅(ppt出示振动幅度)预设:学生了解概念师:(ppt出示)那位同学能上来画一画这个钢尺的振动幅度?预设:学生找到振幅的范围师:我们统一用“ ”来表示振幅的大小。所以,黑板上这个钢尺的振幅可以表示为(老师演示),线的长度越长,表示振动幅度越大。预设:学生观看,理解师:等下我们实验记录的时候统一用这个符号来表示振幅的大小。(设计意图:明确实验记录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有有效的记录。)2.钢尺、橡皮筋、鼓面振幅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10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把钢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师:振幅与声音的强弱有什么关系?实验步骤:①轻轻拨动钢尺、用力拨动钢尺,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②重复三次,将振幅和声音的强弱记录在课堂作业本中③轻轻拨动橡皮筋、用力拨动橡皮筋,让橡皮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④重复三次,将振幅和声音的强弱记录在课堂作业本中⑤轻轻敲鼓面、用力敲鼓面,让小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⑥以黄豆的跳动高度为振动幅度⑦重复三次,将振幅和声音的强弱记录在课堂作业本中⑧思考: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预设:学生完成实验振动物体振幅大小(可用示意图表示)声音强弱钢尺轻轻拨动用力拨动橡皮筋轻轻拨动用力拨动鼓面轻轻击鼓用力击鼓师:谁能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师:板书小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和分析让学生能够明确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的结论。)3.探究泡沫球与振动音叉的关系:5分钟师:根据刚才我们得到的结论,我们怎样才能让音叉发出较强的声音呢?预设:重重敲击音叉师:为什么重重敲击音叉会发出较强的声音,这与音叉的振幅有什么关系?预设:重敲,振幅大,发出的声音强。师:那我们来验证一下。实验步骤:①小组成员拿着固定有小泡沫球的棉线的另一端。②轻轻敲击音叉,将振动的音叉靠近泡沫球③重重敲击音叉,将振动的音叉靠近泡沫球④观察,声音的强弱和小泡沫球的振动幅度是否符合刚才的结论。预设:学生实验师:音叉实验也能验证,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三、拓展: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5分钟师: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那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的呢?结合上节课的学习想一想?预设: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师:谁能说说看?预设:学生分析师:总结:因为物体的振动幅度不同,引起周围的空气振动幅度不同,所以我们的鼓膜振动幅度也不同,传入我们耳中的声音强弱不同。四、完成课堂作业本:5分钟五、板书1.6声音的强与弱力小,振动幅度小,声音弱,音量小力大,振动幅度大,声音强,音量大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