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二、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生活性2. 开放性3. 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2. 培养学生愉快、积极的生活。3. 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4.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社会规则和礼仪。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道德概念。五、教学措施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2. 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4. 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5. 与其他学科融合,如语文、数学等,让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6. 结合大队统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六、教学进度安排(一)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4 课时)1. 第 1 课《开开心心上学去》引导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适应新环境。培养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积极态度。2. 第 2 课《拉拉手,交朋友》鼓励学生主动与同学交往,学会交朋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3. 第 3 课《我认识您了》认识学校的老师和工作人员,懂得尊重他们。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4. 第 4 课《上学路上》了解上学路上的安全知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观察和了解上学路上的环境和变化。(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6 课时)1. 第 5 课《我们的校园》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园设施和功能。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2. 第 6 课《校园里的号令》了解校园里的各种号令及其含义和作用。学会遵守校园号令,形成规则意识。3. 第 7 课《课间十分钟》合理安排课间活动,知道劳逸结合。培养文明休息的习惯。4. 第 8 课《上课了》做好上课准备,适应课堂学习的要求。培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6 课时)1. 第 9 课《玩得真开心》学会安全、健康、有创意地玩。合理安排在家的课余时间。2. 第 10 课《吃饭有讲究》了解饮食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文明用餐,懂得珍惜食物。3. 第 11 课《别伤着自己》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学会自我保护。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危险的能力。4. 第 12 课《早睡早起》了解早睡早起的好处,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四)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4 课时)1. 第 13 课《美丽的冬天》感受冬天的自然特点,欣赏冬天的美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 第 14 课《健康过冬天》了解冬季保健知识,学会照顾自己。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冬季体育活动。3. 第 15 课《快乐过新年》了解新年的习俗,感受新年的欢乐氛围。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传承意识。4. 第 16 课《新年的礼物》总结自己一年的成长和进步,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对新的一年有美好的期待和展望。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注意力、合作能力等。2. 作业评估:定期布置和批改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等,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 测验评估:每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 实践活动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道德行为。八、教学资源1. 教材及相关教学参考资料。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3. 教学图片、卡片、实物道具等。九、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2. 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形成教育合力。3. 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