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含解析)——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含解析)——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资源简介

1.2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1.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机体主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
B.维持内环境稳态需要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
C.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的相对稳定
D.内环境稳态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
3.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机体只在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B.稳态主要是机体内的细胞通过复杂、有序的酶促反应来维持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静止状态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4.关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人体只需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就能维持人体的稳态
B.这三者的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例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
C.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一样,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D.它们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取代另外两方,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作用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掌或脚掌上磨出的水疱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为无机盐
B.人吃进酸性食物后pH会发生大幅度下降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二氧化碳是人体细胞产生的废物,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平衡
C.内环境维持稳态,机体一定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机体代谢速率不一定降低
7.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是对人体稳态最早的描述。例如,感冒可以通过人体“阴阳自和”而实现“自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阴阳自和”需要多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
B.“阴阳自和”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C.感冒发高烧是内环境“阴阳失和”的一种表现
D.健康的生活习惯可维持较好的“阴阳自和”状态
8.下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利于增强免疫力
B.三个系统的功能实现都离不开信息分子
C.神经系统都是通过神经递质调节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D.三个系统的协调配合形成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9.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10.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某些疾病就是由于破坏了内环境稳态而使人体代谢紊乱,从而出现各种病症。请结合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2)要保持健康应该科学合理地运用__________调节网络使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达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目的。
(3)健康人血浆pH为__________,无论吃酸还是吃碱,体内pH值都能保持稳定,尝试对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__________。
(4)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这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项,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所以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致使机体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故C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A正确;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这里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和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可影响稳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稳态就遭到破坏,D正确。
3.答案:D
解析: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错误;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内环境中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而不是一成不变保持静止状态,C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即处于稳态,D正确。
4.答案:A
解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并不是只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功能人体的稳态就能维持,A错误;这三者的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例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B正确;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一样,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C正确;它们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取代另外两方,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作用,D正确。
5.答案:C
解析:手掌或脚掌上磨出的水疱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为水,A错误;由于人体内存在缓冲物质,因此人吃进酸性食物后pH不会发生大幅度下降,B错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正确;一个人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D错误。
6.答案:C
解析: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稳态概念的理解。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A正确;二氧化碳是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B正确;C、D两项迷惑性很强,内环境维持稳态,机体不一定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植物人,C错误;内环境遭到破坏,机体代谢速率不一定降低,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加强加快,D正确。
7.答案:B
解析:“阴阳自和”是指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需要多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A正确;“阴阳自和”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非稳定不变,B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感冒发高烧是内环境“阴阳自和”的一种表现,C正确;内环境稳态受到环境因素等影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维持较好的“阴阳自和”状态,D正确。
8.答案:C
解析:A、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会相互影响和联系,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免疫力,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三个系统的功能实现都离不开信息分子,需要和受体结合进而行使功能,B正确;
C、神经系统不都是通过神经递质调节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比如下丘脑可以分泌TRH等激素,作用于垂体,进而调节内分泌系统,C错误;
D、三个系统的协调配合形成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正确。
故选C。
9.答案:D
解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C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正确。
10.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2)神经-体液-免疫
(3)7.35-7.45;人体内环境中含有缓冲对,它们能够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4)有一定限度
解析:(1)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2)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人体血浆pH稳定在7.35-7.45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血浆中存在HCO- 3、HPO2- 4等离子),它们能够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