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含解析)——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含解析)——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资源简介

3.1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作用是促进胰液的分泌
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2.沃泰默发现切除实验动物通向上段小肠的神经后,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仍能促进胰液分泌。斯他林和贝利斯就此提出假设:这是一种化学调节。下列能用于直接支持该假设的是( )
A.将稀盐酸直接注入实验动物的静脉
B.切除实验动物的上段小肠,再将稀盐酸直接注入静脉
C.将受稀盐酸刺激过的小肠黏膜制成提取液,再注入静脉
D.切除实验动物体内连接胰腺的神经,再将稀盐酸注入上段小肠肠腔
3.有关促胰液素发现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
B.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导管运输到血液
C.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类对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有了新的认识
D.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
4.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小肠黏膜提取液静脉促进胰腺分泌②
A.①表示稀盐酸,其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
B.注入静脉的提取液中起作用的化学物质是促胰液素
C.②表示胰液,胰液中含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D.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调节
5.斯他林和贝利斯在研究胰液分泌过程中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他们的实验设计中最关键的是( )
A.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肠腔中
B.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血管中
C.将狗小肠的神经剔除,然后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中
D.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在体外研磨,然后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
6.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物质的作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7.体液调节是指机体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作为信息分子,经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实际只有激素
B.靶细胞带有与激素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C.激素作用的受体只位于细胞膜上
D.人体所有细胞都可合成和分泌激素
8.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部位依次是( )
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B.垂体、几乎全身的细胞、几乎全身的细胞
C.垂体、几乎全身的细胞、甲状腺
D.垂体、甲状腺、几乎全身的细胞
9.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10.研究发现促胰液素是一种重要激素,以下是其发现过程的简化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稀盐酸→注入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注入上段小肠肠腔(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留下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砾→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1)实验设计主要体现了对照原则和_______原则,四个实验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与有关。
(2)研究发现促胰液素分泌的这种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胃酸进入小肠能刺激肠腔促胰液素的释放。一个兴趣小组发现一只用作实验的狗进食后,血液中促胰液素含量并未升高,小组成员认为是小狗胃酸缺乏所致请设计一组实验验证该狗确实是因胃酸缺乏导致促胰液素含量未升高。你的简要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其分泌胰液,A正确;
B、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B正确;
C、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C正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而不是胰腺分泌的,D错误。
故选D。
2.答案:C
解析:分析题意,沃泰默发现切除实验动物通向上段小肠的神经后,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仍能促进胰液分泌,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目的是要证明这是一种化学调节,则应该彻底排除神经调节(应将小肠黏膜进行研磨处理,彻底破坏神经,制作提取液)的作用,但应保留盐酸刺激,故采取的适宜措施是将受稀盐酸刺激过的小肠黏膜制成提取液,再注入静脉,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B、促胰液素是激素,激素产生后弥散到体液中,随体液运输到全身,不需要导管,B错误;C、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了动物生命活动存在激素调节,C正确;D、引起胰液分泌的是促胰液素,稀盐酸的作用是刺激小肠黏膜细胞产生促胰液素,稀盐酸进入小肠才能引起促胰液素的产生,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D正确。
4.答案:C
解析:A、①表示稀盐酸,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A正确;B、由A项可知,注入静脉的提取液中起作用的化学物质是促胰液素,B正确;C、②表示胰液,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血液中含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C错误;D、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促胰液素的调节,D正确。
5.答案:D
解析: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一种化学物质,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为证明此推测,可以取狗的小肠黏膜加盐酸研碎,将提取液注射到血管中。如果胰腺分泌,则支持上述推测。
故选:D。
6.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与靶细胞结合,因为靶细胞上有该物质的受体,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结合,B正确;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垂体细胞,不可能是甲状腺细胞,C错误;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反馈调节,所以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时,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D正确。
7.答案:B
解析: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激素,还有二氧化碳、H+等,A错误;激素等化学物质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需要与靶细胞、靶器官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正确;激素作用的受体可以位于细胞膜上,也可以位于细胞内,如性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C错误;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内分泌细胞或兼有内分泌作用的神经细胞分泌的,不是所有细胞都能合成和分泌激素,D错误。
8.答案:D
解析:
9.答案:B
解析: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作为信息分子,具有高效的生物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等作用,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从而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10.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小肠黏膜产生的某种物质的调节
(2)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
(3)向胃酸缺乏的小狗胃注射适量适宜浓度的盐酸,小狗促液素含量上升
解析:(1)实验设计主要体现了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四个实验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与小肠黏膜产生的某种物质的调节有关。
(2)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要用一组实验证明该狗确实是因为胃酸缺乏导致促胰液素含量升高,可以利用自身前后对照。即向胃酸缺乏的小狗体内注入适量适宜浓度的盐酸,发现小狗促胰液素含量上升,证明胃酸缺乏导致促胰液素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