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含解析)——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含解析)——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资源简介

4.3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 )
A.能产生抗体 B.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免疫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D.能产生记忆细胞
2.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
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
C.⑧是细胞毒性T细胞
D.④的发育和成熟是骨髓完成的
3.图为抗原呈递细胞(APC)呈递抗原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PC可来自造血干细胞 B.B细胞属于一种APC
C.特异性免疫存在该过程 D.图中Th为细胞毒性T细胞
4.关于浆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能产生抗体,后者能产生细胞因子
B.前者参与体液免疫,后者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C.前者直接杀死病原体,后者杀死靶细胞
D.前者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者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5.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几种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机制的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某种物质,④⑤⑥⑦⑧⑨代表某种细胞。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④⑤分别代表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
B.细胞⑤增殖分化出细胞⑥和⑦,细胞⑥能够识别抗原并分泌能特异性结合抗原的物质②
C.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细胞⑦、细胞⑨都能迅速增殖和分化
D.细胞⑧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6.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Ⅰ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T细胞属于免疫细胞,⑨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7.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某种传染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属于被动免疫
B.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被动免疫
C.促进致敏B细胞克隆分化出更多数量的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D.促进浆细胞分泌出更多抗体以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属于主动免疫
8.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体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9.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有些疫苗需接种两次,初次接种产生免疫后,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进行再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疫苗会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而被迅速清除
B.疫苗会与初次免疫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结合而被裂解
C.提前接种会导致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凋亡
D.提前接种会导致初次免疫产生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减少
10.2022年欧美爆发了猴痘疫情,猴痘是由猴天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毒通过皮肤、受污染的衣服接触和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下图是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⑧为相关细胞和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④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是病原体与其接触,第二信号是 ________________。
(2)物质⑦是_________,与其合成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图中不具有识别抗原能力的免疫细胞是______(填序号)。
(3)若某人再次感染猴痘病毒,则此人体内发挥重要免疫作用的细胞有记忆T细胞,该细胞再次接触该抗原时,会立即分化为____________,识别并裂解相应的靶细胞。可通过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方法预防猴痘的传播,间隔一段时间给同一人多次注射疫苗的目的是产生_______________。疫苗是___________(概念)。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只有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抗体,A错误;
B、它们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C错误;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会产生记忆细胞,D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A、③为受体,本质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正确;
B、人体内的细胞④为T细胞,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B正确;
C、⑧可使靶细胞裂解,故为细胞毒性T细胞,C正确;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分泌抗体,记忆细胞不能分泌②抗体,D错误。
故选D。
3.答案:D
解析:A、抗原呈递细胞(APC)可来自造血干细胞,A正确;
B、B细胞可以呈递抗原,属于一种APC,B正确;
C、特异性免疫存在抗原呈递过程,C正确;
D、图中Th为辅助性T细胞,不是细胞毒性T细胞,D错误。
故选D。
4.答案:C
解析:前者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后者辅助性T细胞能产生细胞因子,A正确;前者参与体液免疫,后者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B正确;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C错误;前者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者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正确。
5.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④表示辅助性T细胞,⑤表示B细胞,A正确;细胞⑤增殖分化出细胞⑥(效应B细胞)和⑦(记忆B细胞),细胞⑥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只有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细胞⑦记忆B细胞、细胞⑨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才能迅速增殖和分化,C正确;⑧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调亡,D正确。故选B。
6.答案:B
解析:A、细胞Ⅰ是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细胞Ⅲ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T细胞属于免疫细胞,⑨过程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B正确; C、⑥是初次免疫,⑦是二次免疫,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因此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弱,C错误;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疫苗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后,与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此时B淋巴细胞被致敏,同时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致敏B细胞,促使致敏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该过程属于主动免疫。综上所述,C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人被疯狗咬伤后,需要抗体尽快与抗原结合,方法②进行免疫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故用方法①较好,A错误。方法②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会获得比方法①更持久的免疫力,B错误。方法②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
9.答案:A
解析:A、疫苗会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被迅速清除,导致免疫效果下降,A正确;B、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裂解抗原,可裂解靶细胞,B错误;C、提前接种不能导致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C错误;D、初次免疫产生的浆细胞可能已经死亡,应该是第二次由记忆细胞分化产生的浆细胞起作用,D错误。故选A。
10.答案:
(1)辅助性T细胞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2)抗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⑤
(3)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通常是用灭活的病毒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解析:(1)图中④细胞的名称为B细胞,其可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一是需要病原体(病毒)与其接触,二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2)⑦为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然后分泌出细胞。图示免疫细胞中⑤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3)记忆T细胞再次接触该抗原时,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靶细胞。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灭活的病毒不能侵入人体细胞,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和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再次注射是为了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