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1)——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1.下列有关温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鲍森·詹森的实验启发温特用琼脂块收集某种化学物质B.与拜尔的实验不同,温特的实验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C.设置空白对照组可以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温特发现单侧光下胚芽鞘伸长区两侧吲哚乙酸分布不均匀2.波森·詹森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用以检验达尔文父子的假说。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该实验能证明苗尖端是感光部位B.苗尖端的确有一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向下传递C.该实验若在黑暗中进行也能得出结论D.该实验不能证明苗尖端产生的能促进生长的物质是生长素3.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光照)(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4.1926年,温特利用燕麦胚芽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相关实验,下列对实验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排除了光照对实验的干扰B.实验中所有的对照组均无生长反应C.实验组表现出垂直生长或背向放置琼脂块的一侧弯曲生长的现象D.实验证实了吲哚乙酸能促进植物的生长5.某同学重复了温特的胚芽鞘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去尖端胚芽鞘a将不生长B.实验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促进去尖端胚芽鞘b生长C.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中有无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D.该实验也能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6.植物生长素的研究始于植物向光性机理的研究,历经许多科学家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36年被发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发现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B.拜尔发现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在下部分布不均匀C.温特从胚芽鞘中提取出生长素,并证明其是吲哚乙酸D.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在人体内不能被利用7.下图表示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胚芽鞘的弯曲生长速度可作为达尔文实验的因变量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生长素透过琼脂片向下传递C.拜尔的实验在黑暗中进行是因为光照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D.温特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引起的8.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 ( )A.植物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比向光一侧多,背光一侧生长快B.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比背光一侧多,向光一侧生长快C.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与背光一侧一样多,背光一侧生长快D.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与背光一侧一样多,向光一侧生长快9.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尖端下面的一段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10.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的生长会抑制侧芽处生长素的合成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光照方向无关,缺氧会影响极性运输C.生长素由胚芽鞘尖端产生,并促进胚芽鞘尖端的伸长D.顶端优势和茎的向光性都说明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答案以及解析2.答案:D解析:A、鲍森·詹森的实验结果说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启发温特用琼脂块收集某种化学物质,A正确;B、胚芽鞘的尖端感光,温特实验用的是切去了尖端的胚芽鞘,故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B正确;C、设置空白对照组是为了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D、温特通过实验只是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在伸长区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并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未能提取、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D错误。故选D。2.答案:A解析:A、若要证明苗尖端是感光部位,实验的自变量是尖端是否接受光照,与图示不符,A错误。3.答案:D解析:①由于尖端匀速旋转,所以a和b中生长素浓度相等,胚芽鞘直立生长;②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放置在左侧,所以燕麦胚芽鞘会向右侧弯曲生长;③锡箔小帽使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不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④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单侧光不能使生长素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⑤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右侧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会向右侧弯曲生长;⑥生长素能通过明胶片向下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⑦虽然是单侧光照射,但由于暗室内的幼苗匀速旋转,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所以幼苗直立生长;⑧由于是整个装置在旋转,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所以幼苗会弯向小孔弯曲生长。所以会弯曲生长的装置有②⑤⑧。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4.答案:D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的种类(是否放置过胚芽鞘尖端)和摆放的位置,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光照对该实验可能造成的干扰,应该在黑暗下进行实验,A正确;该实验的对照组是没有放置琼脂块的组和放置空白琼脂块的组,都表现为不生长,B正确;实验组②表现为垂直生长,③④表现为背向放置琼脂块的一侧弯曲生长,C正确;该实验证实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能促进植物生长,未证实该物质是吲哚乙酸,D错误。故选D。5.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温特的胚芽鞘实验。分析题图所示的实验可知,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再将琼脂小块放在去尖端胚芽鞘一侧,发现去尖端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而对照组去尖端胚芽鞘上放置空白琼脂小块,胚芽鞘表现为不生长也不弯曲,由此得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在去尖端胚芽鞘a的左侧放上空白琼脂小块,胚芽鞘a不能生长,A正确;图中去尖端胚芽鞘b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促进去尖端胚芽鞘b生长,B正确;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中有无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C正确;极性运输是指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但不能反过来运输,而本实验只能证明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得不到证明,因此,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D错误。6.答案:D解析:A、达尔文认为胚芽鞘出现向光弯曲是因为胚芽鞘尖端向下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A错误;B、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B错误;C、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它命名为生长素,但没有确定其化学本质,C错误;D、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液中分离出具有生长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在人体内不能被利用,D正确。故选D。7.答案:D解析:A、达尔文的实验中胚芽鞘的遮光部位属于自变量,胚芽鞘是否弯曲生长属于因变量,A错误;B、鲍森 詹森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当时并不知道这种“影响"就是生长素,B错误;C、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照,C错误;D、温特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造成胚芽鞘弯曲,D正确。8.答案:A解析:单侧光照下尖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从向光处向背光处运输,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的多,背光一侧生长快。故选A。9.答案:C解析:燕麦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是豚芽鞘的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故选:C。10.答案:B解析: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其生长受到抑制,A错误;极性运输指的是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当缺乏氧气时,有氧呼吸受抑制,极性运输的速率减慢,B正确;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而发生生长及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一段,C错误;茎的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素均促进作用,只是对向光侧的促进作用更强,顶端优势能体现生长素既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也有抑制生长的作用,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