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含解析)——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含解析)——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资源简介

5.2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1.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素可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
B.乙烯利常被用于促进开花和果实的发育
C.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解除休眠
D.适宜浓度的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
2.下列现象或操作主要与脱落酸有关的是( )
A.尿泥促根 B.恶苗病 C.小麦穗上发芽 D.棉花摘心
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种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具有顺序性
B.不同种植物激素在代谢上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
C.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D.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对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
4.下图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B.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低于b浓度
C.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A和B属于拮抗关系
D.激素A、B分别表示赤霉素和乙烯
5.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及植物激素抑制剂(S)处理水仙茎切段,48小时后测得水仙茎切段的伸长率如图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不添加IAA 和GA 时茎段仍能生长
B.IAA 促进茎段伸长的效果较GA 的好
C.植物激素抑制剂S能抑制IAA 和GA 的作用
D.IAA 和 GA 在促进茎段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
6.茂名荔枝闻名世界。传统荔枝栽培采用“驳枝技术:择一二年之嫩枝,于其纯直部之周围,剥去寸余长之表皮,取软硬适合宜之湿坭,裹于该部,复用稻草碾实。”该技术主要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 )
A.诱导发芽的赤霉素 B.促进成熟的乙烯
C.维持休眠的脱落酸 D.促进生根的生长素
7.下表为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对某种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带幼芽的某植物切段初始长度 用一定浓度激素处理 激素处理30天后切段平均长度
① 2cm 不处理 4 cm
② 2cm GA 20cm
③ 2cm IAA 8cm
④ 2cm GA+IAA 19 cm
A.一定浓度的GA和IAA 均能够促进植物切段的伸长
B.第①组实验中植物切段伸长与自身产生的植物激素相关
C.该实验中切段平均长度为自变量
D.GA 和 IAA 作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
8.表为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有关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名称 属性
萘乙酸 生长素类
6-BA 细胞分裂素类
乙烯利 乙烯类
PP333 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A.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
B.用一定浓度的6-BA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
C.用乙烯利处理棉花可催熟棉桃,便于统一采摘
D.用PP333处理水稻可使植株矮化,增强其抗倒伏能力
9.柿子在成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乙烯,使果实变得甜软。有研究显示赤霉素能延缓果实成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变软可能是乙烯有诱导果胶酶或纤维素酶合成的作用
B.赤霉素除了能够延缓果实成熟还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C.果实的发育及成熟过程需要多种激素调节
D.赤霉素与乙烯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来控制柿子的成熟度
10.植物激素赤霉素(GA)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ABA)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高。下图是研究人员分别用三组试剂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得到的结果。
注:6-甲基嘌呤是一种mRNA合成抑制剂
“↓”表示处理开始的时间
(1)ABA除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外,还有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等作用。
(2)在小麦种子的萌发过程中,6-甲基嘌呤能抑制GA诱导小麦种子合成α-淀粉酶,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ABA的作用机理可能与6-甲基嘌呤______________。(“不同”/“相似”)。
(3)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内源ABA具有促进脱落的效应,但用ABA作为脱叶剂在田间试验的效果却不理想,这可能是由于植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_(答出2种植物激素名称)对ABA有抗衡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脱落的器官中乙烯含量明显上升,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4)以上信息说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环境因素影响三个方面,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可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A正确;
B、乙烯利是生长素类似物,与乙烯作用相似,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不能促进开花,B错误;
C、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C正确;
D、适宜浓度的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D正确。
故选B。
2.答案:C
解析:A、尿中含有生长素,所以能促进根生长,A错误;
B、使水稻徒长,结实率降低的“恶苗病”是由赤霉素引起的,B错误;
C、高温下脱落酸容易降解,且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天气后又遇大雨天气,脱落酸被降解,种子又具备水分等萌发条件,因此容易在穗上发芽,C正确;
D、农民适时给棉花“摘心”,从而增加产量是因为解除了顶端优势,与生长素有关,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常常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如植物生长发育早期主要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起作用,而后期主要是脱落酸和乙烯起作用,A正确;
B、在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的调节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比如在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存在协同作用,B正确;
C、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相比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C正确;
D、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过量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D错误。
故选D。
4.答案:B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幼苗的正常生长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A正确;据题图分析,b浓度促进细胞伸长,而a浓度通过一系列过程抑制细胞伸长,但a浓度不一定低于b浓度,B错误;激素A促进细胞伸长,激素B抑制细胞伸长,故两者之间属于拮抗关系,C正确;激素A B分别表示赤霉素、乙烯,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乙烯抑制细胞伸长, D正确。故选B。
5.答案:C
解析:A、据图分析,组①为空白对照组,在不添加植物激素的情况下,茎的伸长率为20%,说明茎仍能生长,A不符合题意;
B、组②、组④分别添加IAA和GA,组②伸长率>组④伸长率,即IAA的作用效果更好,B不符合题意;
C、组②与组⑤对比,两组的伸长率相同,说明植物激素抑制剂S对IAA的作用没有影响,组④与组⑥对比,可得出植物激素抑制剂S能抑制GA的作用,C符合题意;
D、组③添加IAA和GA,茎的伸长率比组②、组④的伸长率大,说明IAA和GA在促进茎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取嫩枝剥皮后用泥裹好,该过程中利用了嫩枝分泌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的生根,便于枝条成活,而赤霉素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乙烯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是促进植物休眠,ABC错误,D正确。故选D。
7.答案:C
解析:A、由表可知,与①相比,②和③组分别用适宜浓度GA和IAA处理后,切段平均长度变长,表明适宜浓度的GA和IAA可促进植物切段生长,A正确;
B、第①组实验中不添加激素仍能生长,说明植物切段伸长与自身产生的植物激素相关,B正确;
C、由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用适宜浓度激素处理情况,C错误;
D、激素不参与反应,只传递信息,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C。
8.答案:B
解析:A、萘乙酸属于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具有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的特点,故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A正确;B、6-BA属于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抑制马铃薯发芽,延长贮藏期的激素是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无关,故6-BA不能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B错误;C、乙烯利属于乙烯类生长调节剂,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故用乙烯利处理棉花可催熟棉桃,便于统一采摘,C正确;D、PP333属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故用PP333处理水稻可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D正确。
故选:B。
9.答案:D
解析:A、植物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在番茄成熟过程中,乙烯可能通过诱导细胞璧降解酶的合成,能促进细胞璧分解从而使果实软化,A正确;B、赤霉素除了能够延缓果实成熟还能够促进种子萌发,B正确;C、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果实的发育及成熟过程需要多种激素调节,C正确;D、负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题干中赤霉素和乙烯之间调控柿子的成熟过程没有体现出负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D。
10.答案:(1)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维持种子休眠(答出1点即可)
(2)6-甲基嘌呤可抑制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相似
(3)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ABA能促进乙烯的产生
(4)基因控制;激素调节
解析:(1)ABA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其生理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2)在小麦种子的萌发过程中,ABA抑制种子萌发,GA促进种子萌发,两者表现为抗衡作用。据题可知,6-甲基嘌呤可抑制GA诱导小麦种子合成α-淀粉酶的产生从而抑制种子萌发,其实质是6-甲基嘌呤可抑制a-淀粉酶基因的转录。脱落酸也是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抑制种子萌发,两者作用机理相似。
(3)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故用ABA作为脱叶剂的田间试验未成功,可能是由于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对ABA有抗衡作用。脱落的器官中乙烯含量明显上升,其上升的原因可能是ABA能促进乙烯的产生。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4)植物的生长发育,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因此,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基因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