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植物对多种环境信号做出反应——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1.下列有关温度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秋冬季的低温是部分植物开花所必需的条件B.有的植物需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C.茎尖感受低温刺激后,通过春化素即赤霉素把信息传递到开花部位D.低温作为信号,影响植物的开花是进化的结果2.2022年2月下旬,天安门广场各种盆栽花卉凌寒怒放,喜迎冬残奥会的胜利召开。为使植物在特定时间开花,园艺工作者需对植株进行处理,常用措施不包括( )A.置于微重力场 B.改变温度C.改变光照时间 D.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3.植物的开花受光周期的影响,短日植物开花要求长夜,而长日植物开花则要求短夜。若以闪光中断其黑暗(如图,虚线为临界夜长),对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产生的影响是( )A. a、b、d开花;c、e、f不开花B. b、d、f开花;a、c、e不开花C. b、c、f开花;a、d、e不开花D. b、c、d开花;a、e、f不开花4.光周期和低温胁迫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开花。某植物只在春季开花,研究人员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植株1 植株2 植株3 植株4处理 长日照+低温 短日照+低温 长日照+常温 短日照+常温是否开花 开花 不开花 开花 不开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日照使叶片合成光敏色素,促进开花B.光敏色素是通过感受日长的变化发挥作用C.长日照处理是该植物只在春季开花的关键D.该植物是长日照植物,暗期给予光照会阻止开花5.植物的开花受到多种途径的调控。某植物成花诱导的基因调控机制如图所示,FLC和CO表示基因,分别表达FLC蛋白和CO蛋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LC属于开花抑制因子基因B.叶片感受低温刺激是春化作用前提条件C.植物细胞内的CO蛋白可能会出现昼夜节律性变化D.光质途径通过光敏色素结构的改变影响核基因表达6.“天宫课堂”第三课上,刘洋打开生命生态实验柜,取出了正在生长的水稻植株。我们发现,这些水稻的株型不是很整齐:有的长歪了,有的躺平了,不能完全整齐朝一个方向生长。下列哪项所述对水稻这种特殊株型的形成影响最小( )A.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B.植物激素的调控C.基因表达的调控 D.光信号刺激7.植物的生长不仅受到激素调控,还受到光和温度的调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研究发现光作为能量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B.影响短日照植物开花的因素是暗期长度,一天内满足一定暗期的总和才可以开花C.冬小麦感受低温的部位在茎尖,接受刺激后开花可能与春化素有关D.冬小麦如果在春季播种,施用生长素也能开花8.短日照可诱导苍耳开花。为研究光照诱导其开花的原理,研究者将5株苍耳相互嫁接在一起(如图),使其中一株的一片叶接受适宜的短日照诱导,其他植株均处在长日照条件下,最后所有植株都能开花。下列说法可以作为该实验结论的是( )A.叶片是苍耳唯一的感光部位B.短日照条件下,苍耳产生了抑制开花的物质C.长日照条件下,苍耳产生了抑制开花的物质D.影响开花的物质可以从嫁接部位传递到其他植株9.植物向性运动的研究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结果能说明( )A.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B.茎的负向重力性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和茎一段时间后的形态变化主要是受单侧光的影响D.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10.在农业生产中,作物密植或高低作物间套作常会导致环境中红光与远红光的比值降低,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这种现象称为荫蔽胁迫。光敏色素是植物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具有非活化态(Pr)和活化态(Pfr)两种类型。下图为某种光敏色素和几种重要植物激素响应荫蔽胁迫的信号传递系统示意图。(1)光敏色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2)荫蔽胁迫下,低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_,其原因主要是光敏色素转变为_____________(填“Pr”或“Pfr”)型,这一变化的信息经信号传递系统传导,_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对PIFs的抑制作用。(3)乙烯与赤霉素在调控低位植物茎秆伸长方面表现出_____________作用。由图可知,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完成的。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一些植物的开花主要受温度影响,如冬小麦,在自然条件下,冬小麦等是在头一年秋季萌发,以营养体过冬,到第二年夏初才开花和结实,对这类植物来说,秋冬季的低温是开花所必需的条件,A正确;B、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称为春化作用,有的植物需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B正确;C、在春化过程中形成一种春化素,植物感受低温刺激后,可能通过春化素把信息传递到开花部位,不过这种物质至今还没被分离出来,春化素不一定就是赤霉素,春化作用也可能与赤霉素有关,C错误;D、低温作为信号,影响这些植物的开花,也是进化的结果,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这样一些能够度过寒冷冬季的物种得以延续下来,D正确。故选:C。2.答案:A解析:人工控制花期主要的途径有温度处理、光照处理、生长调节剂处理及栽培措施处理等四种。利用温度调控促进花芽发育或抑制花芽发育等措施,可以起到提早或延迟花期的作用。利用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通过调节花卉的种植期,采用适当的修剪、摘心、水肥控制等措施,也可有效地调控花期,故A项符合题意。3.答案:D解析:因为短日植物的花诱导形成要求长夜,而长日植物则要求短夜。短暂的黑夜可以中断其日照期,闪光可以中断其黑暗。图中a日照长度小于临界日长,所以a不开花,b、c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所以b、c开花;短日植物开花要求长夜,e、f日照长度长于其临界日长,所以e、f不开花,d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d开花,D正确,ABC错误。故选D。4.答案:C解析:A、光敏色素是存在于叶片中的色素,长日照是改变光敏色素的存在形式,而不是合成光敏色素,A错误;B、光敏色素是通过感受夜长的变化发挥作用,B错误;C、据实验结果,无论常温还是低温,长日照均开花,短日照均不开花,可判断长日照处理是该植物在春季开花的关键,C正确;D、该植物是长日照植物,暗期光照不会阻止开花,D错误。故选C。5.答案:C解析: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A错误;B、观看升旗,欢呼跳跃,该过程中学生的交感神经兴奋,在兴奋状态下副交感神经被抑制,瞳孔散大,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弱,B错误;C、欢呼跳跃等过程与躯体运动密切相关,躯体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小脑、脊髓共同调控,使躯体能准确做出反应,C正确;D、大脑皮层产生自豪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反射,D错误。故选C。6.答案:A解析:A、由于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所以,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对水稻的影响较小,A符合题意;B、太空中仍会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B不符合题意;C、太空水稻生长过程中光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细胞内光敏色素结构的变化,进而引起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表达,C不符合题意;D、太空水稻生长过程中光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细胞内光敏色素结构的变化,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及株型的形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A。7.答案:C解析:A、光作为信息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A错误;B、短日照植物控制开花的因素是持续不断夜间的长度,而不是一天内满足一定暗期的总和,B错误;C、冬小麦感受低温的部位在茎尖,接受刺激后开花可能与春化素有关:在春化过程中形成一种春化素,植物感受低温刺激后,可能通过春化素把信息传递到开花部位,C正确;D、冬小麦需要经过低温春化作用才能开花,若在春季播种,施用生长素不能开花,D错误。故选C。8.答案:D解析:该实验中未涉及叶片以外的其他部位,故不能得出叶片是苍耳唯一的感光部位的结论,A错误;本实验中只有第一株叶片接受短日照处理,其余四株均处于长日照条件下,结果5株苍耳均能开花,说明短日照条件下,苍耳产生了某种诱导开花的物质,B错误;若长日照条件下产生了抑制开花的物质,则长日照条件下的植株不能开花,与实际不符,C错误;本实验中只有第一株叶片接受短日照处理,其余四株均处于长日照条件下,结果5株苍耳均能开花,说明短日照条件下,苍耳产生了诱导开花的物质,且该物质可以从嫁接部位进行传递,故最终植物能开花,D正确。故选D。9.答案:D解析:根据题图实验结果不能得出产生生长素的部位,A错误;茎的负向重力性是远地端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的作用弱,近地端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强引起的,茎两侧的生长素浓度都起促进作用,所以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错误;据题图所示,根和茎一段时间后的形态变化主要是受重力作用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影响,C错误;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D。10.答案:(1)蛋白质(2)增加;Pr;减弱(3)协同;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解析:(1)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2)荫蔽胁迫下,低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将会升高,从而引发低位植物的下胚轴及茎秆等出现过度伸长。荫蔽胁迫下,活化态(Pfr)转化为非活化态(Pr)增加,因此低位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主要以非活化态(Pr)形式存在。据图可知,活化态(Pfr)可抑制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IFs)的作用,荫蔽胁迫时,Pfr减少,减弱了对PIFs的抑制作用。(3)赤霉素和乙烯促进PIFs的生成,进而促进生长素的生成,故乙烯与赤霉素在调控低位植物茎秆伸长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由图可知,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共同调节完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