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4张PPT)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选择性必修二 第三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基本概念流域: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水系:河流干流和支流以及流域内的湖泊、沼泽、地下暗河彼此连接形成庞大的系统,又称河系。河流的特征水系特征: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支流数量、河道状况(弯曲、落差)。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小、流速、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补给类型等。生态保护①源头上游水力发电农业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塞外江南美誉)中下游旅游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此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等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向不同利益主体水资源开发利用需求不同利益冲突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流域统筹管理水量的分配调度水利工程建设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控设立管理机构例:河长制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案例分析思考 1.为什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2.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黄河含沙量大,径流量少,存在着上下游之间调沙减淤、水量调控等问题,需要加强流域内的协调发展。由于黄河含沙量大,当黄河流到地势低平的下游时,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悬河”,河床高于两岸地面,几乎没有支流汇入。黄河径流量相对较小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常会出现断流,冬季封冻,泥沙含量高,水位较浅,不利于航运发展。案例分析2.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1.为什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海河河口孟津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及原因:含沙量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含沙量大在平原河段,大量泥沙不断淤积,使河床高于两岸地面,导致河流决口,沿低洼地带径流,形成新的河道。河堤土质疏松,易被侵蚀决堤。水量变化大,洪水期时侵蚀能力强。:蓄水拦洪、截弯取直、开挖人工河道、挖沙、引水等改变河流主河道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泥沙易沉积,形成地上河;河堤土质疏松(河堤不牢固)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水位上升,对堤岸压力增大,易决堤后,沿低洼地带径流,形成新的河道。(1)多淤:河流含沙量大;下游地形较平坦,河流流速较慢;泥沙堆积作用较强。易决:在平原河段,大量泥沙不断淤积,夏季流量大;河堤土质疏松(河堤不牢固)。地处温带,河流流向高纬,冬季(冬春季节)容易形成凌汛;河床高出地表(为“地上河");善徙:河床高出地表,周边地势低平,河流决堤后易改道。黄河下游以“多淤、易决、善徙”著称。分析善徙的原因?截弯取直、开挖人工河道、挖沙、引水等改变河流主河道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泥沙易沉积,形成地上河;河堤土质疏松(河堤不牢固);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水位上升,对堤岸压力增大,易决堤后,沿低洼地带径流,形成新的河道。黄河下游以“多淤、易决、善徙”著称。分析“善徙”的原因?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会对黄河入海口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会使入海口地区获得稳定的泥沙来源,湿地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增加。河口营养物质增加,利于鱼类生长。改善了海水入侵的现状,遏制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海岸线向海洋推进。入海口附近河道稳定,不会出现频繁改道现象。黄河的调沙减淤黄河沙患的解决,需要流域内综合协调侵蚀区需要减少入河泥沙量堆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淤积侵蚀区位置:中游的黄土高原根本措施:水土保持黄河沙患的治理黄河的调沙减淤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在黄土高原,由政府投资、补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黄河的调沙减淤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措施措施 内容生物措施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耕作措施 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工程措施 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工程措施 水平沟作用:拦蓄雨水,减轻坡面冲刷工程措施 鱼鳞坑&当降雨强度小时,鱼鳞坑不可能漫溢。因此起到了分段、分片切断并拦蓄径流的作用。&当降雨强度大,鱼鳞坑就会发生漫溢。但因为鱼鳞坑的埂中间高两边低,径流在坡面上往下流动时不是直线和沿着一一个方向的(分流),避免了径流集中,使径流的冲刷能力减弱。中间高,两边低工程措施3 水平梯田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够减少水土流失?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从而促进泥沙就地沉积工程措施 淤地坝打坝淤地有何作用?1、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2、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工程措施 谷坊巩固并抬高沟床,稳定沟坡。案例分析:南小河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方针:根据土壤侵蚀的规律,实行“保源、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成效读图思考1.比较水文站不同时期输沙量的变化。从1956年-1986年到2006年-2016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均输沙量在下降。2.横向比较不同区域水文站输沙量的多少并结合图4.4,分析哪些区域是黄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源地。小浪底、利津和龙门年均输沙量远多于头道拐水文站,黄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源地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成效堆积区措施: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黄河沙患的治理思考:大概几月份调水调沙最合理?工作流程:①通过修建水库,对河流中的大量泥沙进行拦截,实现河流减淤的目的②利用水库蓄水,适时放水,人为制造可控洪峰,对下游河道实施冲淤,将下游河道中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时间:6-7月份(汛期前)。理由:雨季即到,水库排水冲刷下游河道,减少河床泥沙堆积,提高河道过流能力,防止洪水威胁;黄河汛期来临前腾出库容,提高蓄洪能力,为防洪做好准备。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 为什么 菜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 指出莱菌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分析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的措施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 为什么 荷兰,位于莱茵河下游。上中游沿岸国家工业发达,人口众多,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多菜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 德国、法国位于莱茵河沿岸,且工业发达,城市众多,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多,需要对污染物治理后才能排放,或者关闭一些小型的工厂;荷兰位于下游,受危害最大,上游国家进行治理后,它受益最大,应该为此支付一定的生态赔偿费用。3.指出莱菌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行政手段:成立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签署《莱茵河氯化物污染治理公约》、制定《莱茵河计划》。经济手段:生态补偿协议、产业结构调整等。技术手段:实时动态监测、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各监测站点互联等技术。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库区):(1)诱发地质灾害——岩崩、滑坡、泥石流;(2)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位上升淹没沿岸平原,不利于农业生产;(3)移民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4)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5)会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上游地区:(1)泥沙淤积、危及港口及航运;(2)水流减慢,河流自净作用减弱,增加环境污染程度;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1)影响鱼类洄游;(2)泥沙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3)海岸沉积减慢,河口三角洲淤积速度减慢;(4)入海径流 量减少,海水上溯,土壤盐渍化; (5)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 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规律总结1:流域内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规律总结2: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目的黄河又一突出的水文特征:径流量少问题:人水矛盾突出。对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材料一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局高级工程师周康军介绍,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是天然水资源贫乏、人居用水日益增加、缺乏科学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和下游工农业用水迅速增加,这是造成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周康军说,本来就缺水的黄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了15%的耕地,支撑了全国14%的国内生产总值。 由于气候原因,上世纪末黄河流域降雨量明显减少。1919年至1975年,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6毫米,1986年至2000年,降水量降为398毫米,天然径流量随之减少,黄河来水不足。再加上,缺乏统一的水资源调度、管理体制,一旦遇到枯水年份,沿河各地通过引水工程争抢引水,造成下游断流日趋严重。结合材料一分析黄河下游出现断流现象的原因?自然:1、黄河流域大部分流经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减少, 河流径流量减少;且蒸发量大, 近些年流域内气候趋于干旱,2、下游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汇入;(河流补给地下水)3、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且年际变化大,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人为: 1、上中游沿岸城市、农业、工业用水量大,影响下游径流量;2、农业用水浪费(漫灌等)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3.各地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对主河道的影响黄河70年代断流景观图主河道变为沙带●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对河流沿岸的影响●影响工业供水与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增大●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黄河断流,农田旱灾对河口三角洲及海域的影响●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黄河三角洲景观图读图思考1、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黄河下游断流现象具有什么特征 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探究活动:黄河下游断流成因分析黄河下游断流的影响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对主航道的影响影响工业供水与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增大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对河流沿岸的影响对河流沿岸的影响黄河下游断流的影响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措施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节水水平大大提高时间 举措1999年开始 黄河水利委员会被授权实施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分配,发布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作为实施黄河水量调度的基本依据2009年 黄河水利委员会制定《黄河取水许可管理实施细则》,依据河流径流量和用水需求的变化,对全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宏观控制和年度调整改良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在工业生产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污染的治理水平等。建立水资源统一调配体制【方法点拨】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利(综合利益) 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供水和调水、调节气候等弊 对库区本身 ①可能诱发地震与滑坡;②淹没居住点和耕地,产生移民;③库区周围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渍化;④流速减缓,净化能力减弱,水质恶化;⑤泥沙淤积,影响水库使用寿命对库区上游 ①大坝拦水水位上升,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洪涝灾害多发;②上游水位上升,补给地下水增多,地下水位上升,易导致次生盐碱化对库区下游 ①下游水量减少,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倒灌,水质恶化;②上游带来泥沙减少,营养物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同时三角洲萎缩;③生物多样性受影响;但注意,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要运用综合的观点,从自然、人类活动方面分析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如下表总结)。【方法点拨】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上游:调洪 修建水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中游:分洪、蓄洪 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泄洪、束水 修筑河堤,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其他 建设水利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污染,提高水质流域治理的水利工程措施与影响思考分析方向如下:1.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分配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黄河流域由于水资源地区分配、季节分配不均,为了保证全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实行水量统一调配。2.黄河流经的各省级行政区水量分配依据有哪些?依据河流径流量和用水需求的变化,对全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宏观控制和年度调整。省级行政区 年可供水量 省级行政区 年可供水量青海 14.1 陕西 38.0四川 0.4 山西 43.1甘肃 30.4 河南 55.4宁夏 40.0 山东 70.0内蒙古 58.6 河北、天津 20.0探究活动 对比分析黄河不同河段水资源的利用1.图4.13 所示两河段的用水结构与全流域的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2.从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1.图4.13 所示两河段的用水结构与全流域的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兰州到头道拐:农业用水比重大,工业用水比重较少。三门峡到花园口:工业用水比重大,农业用水比重少。2.从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农业方面:喷灌、滴灌;推广耐旱型农作物。工业方面:提升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后再排放等 。生活方面:提高水价;洗莱水进行浇花、冲厕所等全流域协调用水,分配用水份额等。探究活动 对比分析黄河不同河段水资源的利用总结(1)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进行开发利用①修建水库蓄水→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②修建引水工程、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③修建治污工程→治理水污染,提高利用率(2)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流域的整体关联性特征决定了流域内水资源必须统一调度 和分配。因此必须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分配,即要兼顾流域生态用水,也要保证生产、生活用水。(3)通过技术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①推广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推广节水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③发展治污技术,提高水资源污染的治理水平。④发展循环经济,促使水资源循环利用。1、工程措施(1)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进行开发利用①修建水库蓄水→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②修建引水工程、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③修建治污工程→治理水污染,提高利用率2、管理措施(2)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流域的整体关联性特征决定了流域内水资源必须统一调度 和分配。因此必须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分配,既要兼顾流域生态用水,也要保证生产、生活用水。3、技术措施(3)通过技术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①推广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推广节水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③发展治污技术,提高水资源污染的治理水平。④发展循环经济,促使水资源循环利用。“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下图为长三角和川渝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与川渝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①资金充足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西电东送”工程中川渝地区应重点开发的能源是( )A.水能 B.煤炭、天然气 C.核能 D.太阳能3.在与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川渝地区应重点发展( )A.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C.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BAA随堂练习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读图,完成4~6题。随堂练习4.从图中可知,( )A.一级节点城市均位于亚热带 B.可延伸一级节点城市均位于湿润区C.一级轴线地跨我国第三级阶梯 D.可延伸一级轴线地跨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5.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A.土地广阔,价格高 B.水能资源丰富C.人口众多,素质高 D.交通设施完善6.目前,云、贵、川、渝等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大量吸纳劳动力移民 B.大力开发区域资源C.投资一批重大工程建设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ABD随堂练习A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主席在河南考察。他强调指出:要保障黄河长治久安。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读图及资料完成7~8题。7.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随堂练习A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主席在河南考察。他强调指出:要保障黄河长治久安。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读图及资料完成7~8题。8.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问题的建议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②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③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收集与储集工程④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