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 部编版初中历 史八年级(上) 章节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题目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目标 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 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和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 示自我意识;通过《北伐战争形势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 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 担当,紧追时代的人文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 情感。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东北易帜 教学难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以及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 教训教学 方法与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小结。教学设计及步骤导入新课 以北洋军阀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导入,请学生思考三个问题:根据宣传画的文字, 图中哪个是张作霖 宣传画揭示了什么问题 猜测该宣传画反映了那一时期的内 容 新课讲授 概念先知:讲述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概念 自主预习:国共合作的背景、标志和成果 教师讲述 一、志同道合——国共合作实现 1.合作之因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仍然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在各派 军阀中,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势力最强。他们在英美等国支持下,于 1920年的直皖战争和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控制了中央政权。1923年3月,他们在洛阳召开军事会议,加紧推行武力统一全国的计划,再次 挑起军阀混战。到1924年,参加混战的兵力达45万人,战火燃遍了全国大部分 省区。随着军费的激增,大小军阀在他们的统治去内巧立名目,增收捐税,滥发 纸币,致使经济萧条,生灵涂炭。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预设:学生阅读后作答:社会状况:国家分裂、列强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萧条、 生灵涂炭 教师进一步总结:于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愿望、时代的呼声, 各党各派共同的任务。 讲述:当时的社会状况急需改变,那么当时的国共两党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呢 请同学回顾上一个单元学习的内容。 预设:学生回答:共产党当时比较弱小,需要寻求合作,国民党的多次革命都失 败了。 教师进一步总结: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必须寻求其他同 盟者的合作。国民党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开展的一系列革命也失败了,革命尚未 成功。于是,国共两党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使双方都认识到必须要找到革命的同 盟者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合作探究:国共两党为什么愿意相互合作呢 有没有外部力量的推动 结合史料 寻找原因。 材料一:孙中山也知道“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拯救它就需要新的血液,而 当时最新的血液就是生机勃勃的共产党人。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党……因此,共产国际 执行委员会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议案》(1923年6月) 预设:学生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国民党欢迎中共加入;共产党认为国民党是国民革命党;共产国际的 推动。 2.合作的开始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共三大的内容和国民党一大的内容 教师讲述 中共三大 时间:1923年6月 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 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 命者 国民党一大 时间、地点:1924,广州 参会党员:李大钊、瞿秋白、林伯渠、毛泽东 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知识拓展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区别民民族主义: 旧三民主义:主要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其民族 歧视和压迫政策,追求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 主张,也没有将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新三民主义:突出反帝内容,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独立;对内 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 旧三民主义:主张“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但主要是强调民权为资产阶级所有,对民权所有者的强调相对笼统。 新三民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提出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 行专政,将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 纲领。 民生主义 旧三民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即土地归公,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 场上,未能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除了平均地权外,还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并提出“耕者有其田” 的主张,旨在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总的来说,新旧三民主义在民族、民权、民生三个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新三民 主义相较于旧三民主义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也因此得到了广大民众 的认同和支持。 二、齐心戮力——北伐顺利进军 展示黄埔军校的图片,学生阅读教材,提炼黄埔军校的信息,教师进行总结 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黄埔 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领导人: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辜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北伐军一路高歌猛进,取得了胜利。北伐军的胜利又哪些 预设: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被基本消灭;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 动全国。北伐的胜利进军,促进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合作探究:北伐军取得了哪些支持 农民运动: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的支持。 工人运动: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 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教师讲述:北伐的胜利进军,促进了各地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农民运动 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也推动了北伐的顺利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北伐军 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请同学们思考。 预设:国共合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教师补充:北伐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以及北洋军阀的腐朽,各自为战。 三、倒戈相向——国民革命失败 教师讲述:就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国共合作却失败了。在1927年,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民主革命人士。同时,汪精 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两次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彻底失败。 合作探究:国共合作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又给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哪些 经验教训 探究结果 失败原因: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 验,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帝国主义绞杀中国革命。 经验教训: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革命、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必须建立革命 武装,开展革命武装斗争。 东北易帜 在国共合作失败后不久,奉系军阀张作霖因不愿意和日本进行合作,被日本人炸 死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姑屯事件”。张作霖死后,它的儿子张学良继任 东北保安总司令。在国民政府的劝说和日本人的压迫下,张学良于1928年底发 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这 样,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课堂总结 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然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究因为国民党 右派的叛变没有完成革命任务,因此国民革命以失败收场。国共合作破裂、国民 革命的失败也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共吸取教训,拿起武器反抗国民党右 派的统治,十年内战的枪声最终打响。 板书设计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原因、中共三大的召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开始的标志 北伐战争: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成果、取得胜利的原因、影响 国共合作失败:表现、原因、经验教训 东北易帜: 原因、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