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课件(共24张PPT)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课件(共24张PPT)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新课导入
【思考】
“马纬度”附近区域为什么接连几周平静无风?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的商船来往于欧洲、非洲、美洲之间。但是在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经常无风,这可苦坏了古代的航海家和商人们,马匹因为缺少草料而死去,只好抛入大海给鱼吃。人们因此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
【学习目标】
1. 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2.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大气环流
1
【概念】
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影响】
【成因】
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
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由于大气状况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先探究理想模式下的运动情况:
①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
②地球静止不动
③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以北半球为例,假设地球不自转,不公转,地表性质均一
单圈环流
0o
90o N
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




由于大气状况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先探究理想模式下的运动情况:
①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
②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6
2
1

1、从赤道高空流出的气流2能不能一直到达极地上空?为什么?
不能。理由:高空气流的流动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还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近地面


0o
90o N
7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及两侧
北纬30°附近
南风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到达30°N附近上
空偏转成了西风
气流不能
继续北进
堆积下沉
赤道低气压带
受热膨胀上升
北风
近地面气流
右偏成东北风
东北信风
近地面
高空
6
2
30oN
1
3
4
5
2、从赤道高空流出的气流2将偏转成什么风?为什么?
西风。理由: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高空中摩擦力忽略不计。
近地面


低纬环流
0o
90o N
7
以北半球为例,假设地球不公转,地表性质均一
6
2
30oN
60oN
1
3、两支气流5和7相遇后,大气会如何运动?为什么?
来自低纬的气流相对暖轻,会向上爬升。
3
4
5
7
8
9
10
近地面


低纬环流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0o
90o N
6
2
30oN
60oN
1
3
4
5
6
7
8
9
10
近地面


4、根据大气垂直运动的方向,判断图中各纬度近地面的气压状况。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5、比较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有什么不同?
热力原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动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0o
低纬环流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6
2
30oN
60oN
1
3
4
5
6
7
8
9
10
近地面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6、根据近地面高低压分布状况,判断各气压带之间的风向。
先根据高低压分布状况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或向右偏判断出实际风向。







西







0o
低纬环流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7、根据大气环流的形成规律,画出南半球的低纬、中纬、高纬
环流圈,并标注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
30 S
60 S
0
90 S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西












0o
低纬环流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30°N
60°N
90°N
30°S
60°S
90°S
赤道低压带
受热膨胀上升
重力堆积下沉
相互碰撞抬升
寒冷堆积下沉
极地高气压带
重力堆积下沉
相互碰撞抬升
寒冷堆积下沉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东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极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以赤道为中线,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②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交错分布。
③气压带分布于赤道和南北纬30°、60°、90°附近。
补充2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
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
气晴朗。
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的水汽容易凝云致雨,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气压带、风带性质(温度与湿度)
温度取决于纬度:
低纬炎热,中纬温暖,高纬寒冷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0°
30°

30°
60°
60°
30°

30°
90°
90°
下沉
下沉
下沉
上升
爬升
爬升
极锋
极锋
下沉
高气压带空气下沉,水汽受热难以凝结,气候比较干燥。

空气下沉
高气压
地面
低气压带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容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
空气上升
低气压
地面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水汽受热难以凝结,气候比较干燥。
30°N
赤道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冷却容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

60°N
30°N
三圈环流规律
低压多雨高压晴,西风湿润信风干
暖而轻气流爬升到冷而重气流之上,形成( )气流
90 N
60 N
30 N
0
( )气压带
( )气压带
( )气压带
( )气压带
( )风带
( )风带
( )风带
( )风
( )风
( )风
( )气压
( )气压
( )气压
( )气压
近地面
高空
( )收缩
堆积( )
受热膨胀( )
赤道低
副热带高
副极地低
极地高
极地东
盛行西
东北信




东北
东北
西南
冷却
上升
下沉
上升
高纬
中纬
低纬
S
90°
60°
30°

30°
60°
90°
N
气压带、风带的变式图
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气压带、风带的变式图
由此可以知道,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
航行至30°S附近海域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平静无风,加之天气炎热,航行十分艰难。
船队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这段航程最为轻松。
马纬度漫画
1. 大气环流是指( )
A. 高低纬度间的大气运动 B.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C. 海陆间的大气运动 D. 大规模的热力环流
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第2题。
2. 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空气堆积下沉
C. 空气受热上升
D. 空气受冷下沉
学以致用
下图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中的②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极地高气压带
4.图中的①和③分别是指(  )
A.极地东风带、东北信风带
B.西风带、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东北信风带
D.西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
学以致用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处是__________风带,它是__________环流的组成部分。
(2)C所处的风带,吹________风,气流来自________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3)A处是_____________气压带,它是_______因素形成的。
东北信
低纬度
西北
副热带高
C气流暖而轻,D气流冷而重。冷暖气流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
副极地低
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