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3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3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 课型 社会认知课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一、核心素养(本课时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本课主要聚焦“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这两个核心素养。 二、课标摘录(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部分寻找) 课程总目标第一条“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 学段目标:初步了解国情,形成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初步认识重要历史事实,了解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热爱中国共产党。初步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课程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部分“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知道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学业质量:知道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革命历史与党的根本宗旨,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政治认同);能够举例讲述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 三、课标分析 1.学生学什么 上述课标落实在本课时中是指学生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 2.学到什么程度 上述课标中“了解” “知道”“明确”都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具体到本课时是指能简述我国工业发展创造的多个“第一”及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能讲述李四光、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科学家及先进英模的感人事迹,感悟并表达对新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自豪之情,对科学家及先进英模们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等精神的钦佩与感动之情,立志报效祖国。 3.学生怎么学 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课前调查、访问,观看相关历史影像资料、讲述科学家及先进英模的感人事迹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本课内容。
教材分析 单元角度分析: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在本单元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本单元共6课,主要围绕“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展开,属于第三学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及“国情教育”学习主题。内容涵盖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以及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内容,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集中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本单元的第5课,意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要意义,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各族人民百折不挠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爱国热情和爱国精神。本课是本单元时间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时角度分析:分析本课时内容(要有从单元到课时的框架图) 本课由三个话题组成,本课时是在学习了前两个话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及“保家卫国 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学习。“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意在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使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新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本课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学习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的多项成就:工业发展的多项“第一”、摘掉“贫油”帽子、两弹一星 扬我国威,以及祖国建设中涌现出的大量英模事迹。本课时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学习建设者们不畏艰难、努力奋斗、默默奉献的可贵精神,认识到唯有自力更生,才能扬眉吐气。 本话题与前面两个话题有先后的逻辑关系,展示了新中国与旧中国方方面面的不同,呈现了中华民族如何逐渐以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舞台。本节内容在本课三个话题中起到了递进与总结的作用。 本课内容结构如下:
学情分析 一、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或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等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65%的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创造的多个“第一”有所了解,但普遍不够全面, 68%的学生对于我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及“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有一定了解,有78%的学生对李四光、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科学家及先进英模的感人事迹有初步了解,但普遍不够全面。学生具备一定的搜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情感。 学生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现在的学生生在新时代,习惯了安定美好的生活,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取得的伟大成就等历史史实由于距离学生现在的实际生活相对较远,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缺乏实际经验的支撑,不太好理解,对于英雄人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还不能深入理解。 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关于新中国工业发展及其涌现出的英模事迹等相关影视资料、图片、文字资料等都有很多,学生身边也有亲历过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的老干部、老党员,只要学会善加利用这些资源,无疑会穿越时空的阻隔,打通情感通道。
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观看相关历史影像资料,小组交流与展示汇报等,能简述我国工业发展创造的多个“第一”及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感悟并表达对新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自豪之情。 2.通过课前调查、访问,搜集整理资料、小组交流与展示汇报等,能讲述李四光、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科学家及先进英模的感人事迹,感悟并表达对他们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等精神的钦佩与感动之情,立志报效祖国。
评价任务 本课时的大情境大任务:本学期咱们五年级正在举行“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主题宣讲活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宣讲员,需要闯过层层关卡夺得六枚奖章。通过第11课的学习,我们需要夺得“屹立东方”章。这节课我们需要再集齐10颗星才能通关,获得第五枚“屹立东方”章。 1.评价任务一: 搜集整理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当好祖国发展故事的讲述者。每组自选至少两项(第3项必选)调查访问、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小组展示。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创造了多个“第一”,比如青藏公路、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架飞机……每按标准完成一项得一★,得四 ★即过关。(对应学习目标1) 2.评价任务二:搜集整理展评中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及两弹一星研制的大体背景及过程、意义。每按标准完成一项得一★,全部完成得2星。(对应学习目标1) 事件背景过程意义中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两弹一星研制发射成功
3.祖国建设中涌现出的爱国科学家及先模的感人事迹,如:王进喜、李四光、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每按标准完成一人事迹展演得一★,得四 ★即过关。(对应学习目标2) 组内互评标准: 认真调查搜集资料合理取舍 整理资料积极参与 踊跃发言重点突出 讲解清楚听评情况 (听问补评)组员一组员二组员三组员四
小组展示活动评价标准(组间互评): 分工合理 配合默契讲解清楚 重点突出形式活泼 引人入胜准备充分 准确答疑听评情况 (听问补评)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
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
教学难点 对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充满自豪感,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志向!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以大组为单位从下列内容中自选至少两项(第3项为必选项)调 查、走访老干部、老党员,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备展: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创造的多个“第一”,比如青藏公路、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架飞机…… 2.中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及两弹一星研制的大体背景及过程。 3.祖国建设中涌现出的爱国科学家及先模的感人事迹,如:王进喜、李四光、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影视等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讲述导入 分工备展 师:本学期咱们五年级正在举行“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主题宣讲活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宣讲员,需要闯过层层关卡夺得六枚奖章。通过第11课的学习,我们需要夺得“屹立东方”章。这节课我们需要集齐10颗星才能通关,获得第五枚“屹立东方”奖章及下节课的闯关资格。大家准备好了吗?下面就让我们开启探索之旅吧! 一、讲述导入 分工备展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为我国赢得了和平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实现工业化是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唯一出路。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许多工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的。我国工业及其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交待大单元任务及本课时情境任务。 以毛泽东的感慨导入,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为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多个“第一”做好对比铺垫。
环节二:工业发展 自力更生 课前,大家已经以组为单位分工搜集整理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中创造的多个“第一”、石油开采、两弹一星的成功历程及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模故事,下面请在组长的带领下,依据评价标准分工备展。 师:首先,请第一大组展示,请其他三组认真倾听,并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组间互评) 预设展示: 组长:我们先从毛泽东主席感慨的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开始展示。 汽车:1956年7月,“解放”牌CA10 型载重汽车驶下生产线,这是中国第一批国产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1958年8月,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在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研制成功。 飞机: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是初教-5初级教练机。该机于1954年7月3日在南昌制造首飞上天。初教-5的制造成功和顺利首飞,结束了新中国不能自行制造飞机的历史,掀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坦克:从1949年到1959年之前,共和国举行过多次阅兵,但所用的机械化装甲车辆,几乎全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缴获的战利品,因此当时一些西方国家说我们的装甲部队是“万国牌”,甚至有的外国专家断言,新中国自己制造主战坦克需要二十年。内蒙古一机集团于1956年获得T-54A坦克的技术资料和样品,并于1957年开工生产。1958年12月25日,第一辆坦克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人不能研制坦克的历史。 拖拉机:1955年10月,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在河南洛阳建成投产。1958年7月,该厂成功生产出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拖拉机的历史。 教师小结:新中国从1949年建国,到1959年不足十年的时间,相继完成了飞机、汽车、拖拉机、坦克的研制,毛主席再也无需感慨了! 学生展示川藏、青藏公路:1954年12月25号,全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同时通车拉萨。这是用鲜血和生命铺筑的公路,沿线长眠着为修路献出生命的3000多名烈士。十多万筑路大军,卧冰雪、斗严寒,以简陋的施工机具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教师补充: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川藏公路,是联系汉藏人民的纽带。习近平曾指出,这两条公路的建成通车是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推动西藏实现社会制度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巩固西南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强调,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教师小结: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中国工业发展和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功。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工业发展基础上,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 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整理资料,课中小组交流、组间展评,逐步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的多个第一,知道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进而产生由衷的自豪感。 在展评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的精神谱系——两路精神。
环节三:石油工业 不再“贫油” 师:大家都听说过“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这句话吧?中国工业要发展,就绕不开石油这一话题。新中国非常希望能有自己的油田,但当时石油几乎全部依靠进口,所以被称之为“洋油”。一家美国的石油公司甚至下结论说“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但我们的科学家偏不信这个“邪”,李四光就是中国地质学的一个代表性人物,根据他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这些油田的发现,彻底推翻了“中国贫油”的论点,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播放视频《我为祖国献石油》。 师:看完视频,你想说些什么呢? 思考:新中国能够在短短十多年内改变贫油面貌,靠的是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大庆精神”的理解吗? 预设1:大庆精神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设2:大庆精神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预设3:大庆精神是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师小结:大庆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正是靠着这样的民族精神,我国建成了一个个大油田。到1965年,我国的石油基本实现自给。 习主席曾在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时指出:“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洋油”一词概括出旧中国贫油的状况,再进一步引入李四光这一代表性人物。 以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环节四:两弹一星 扬我国威 出示原子弹爆炸图片。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的1945年8月,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分别投向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核爆炸使这两座城市变成了废墟,十几万人失去了生命,其巨大的杀伤力终于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继美国拥有核武器之后,苏联、英国也相继研制成功。少数国家开始利用其巨大的杀伤力对刚诞生的新中国和其他国家进行核威胁。同学们,这时你们觉得中国应该怎么办? 预设:他们之所以敢威胁中国,就是因为中国还没有核武器。中国想要挺直腰杆,就要打破这些国家的核垄断,自己研造原子弹。 出示课本84页活动园邓稼先的故事,请同学讲述。 师:你从这个故事中看到邓稼先怎样的奉献精神?你还知道哪些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你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 学生分享。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播放视频: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看完视频,你想和同学们说些什么? 师小结:“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是对这些新中国国防工业科学家的真实写照。正是在“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的激励下,他们抛家舍业,淡泊名利,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终于克服种种困难,成功打破了少数国家的核垄断,让中国人民在世界舞台上挺直了腰杆! 以原子弹爆炸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其巨大威力及其所具有的威慑力,便于学生理解中国自己研制原子弹的历史背景。 以视频“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中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的原始影像资料拉近学生与那段历史的距离,帮助学生感受理解“两弹一星”精神。
环节五:讲中国故事 立报国之志 师:课前我们已经查找资料或访问身边的老人,了解了至少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模范人物的故事,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推选出讲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加全班的先模故事会比赛。 学生组内分享后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师随机引导点评:听了焦裕禄的故事,你能说说自己对焦裕禄精神的理解吗? 学生讲述。 师小结:习近平爷爷指出,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焦裕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被总结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师:大家知道每年的3月5日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对,是学雷锋纪念日。谁能给大家讲讲雷锋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雷锋故事后,师随机引导点评:听了雷锋的故事,你能说说自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吗? 师小结:雷锋精神就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播放视频:雷锋精神不止在3月5日。 师:看完视频,你想说些什么? 小结:尽管每个时代人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不尽相同,但雷锋精神的内核是永恒不变的,经历岁月而历久弥新。让我们向雷锋致敬!学雷锋不止在3月5日,而应该是一辈子的事。 让学生先自己查找资料或访问身边老人,再小组讲述、班内教述先模人物的故事,帮助学生深度卷入学习体会的过程,更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先模人物的内在精神。
环节六:总结拓展 总结升华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新中国建国后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工业发展就取得了这么多的突破与“第一”,迅速摘掉了“贫油”的帽子,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发,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让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预设1:我觉得新中国建设取得的这些伟大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预设2:我觉得也离不开老一辈科学家和建设者们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预设3:我觉得还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新中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出来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发展的接力棒终将会交到你们手上,那么,现在还是小学生的你又该做些什么呢? 辨析:有人说我现在还是小学生,建设祖国是大人们的事情,与我无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总结:同学们说得太棒了!虽然我们现在还小,不能直接投身于祖国建设,但我们也必须认真学习,学好本领,才能当好祖国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课后拓展: 1.课后,请同学们继续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宣讲新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科学家及先进英模们的感人故事。 2.课后,请同学们观看影片《王伯祥》,走访家中及社区的老人,了解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山东省寿光县原县委书记王伯祥的感人事迹。 评价总结:先自评再组评,得到10颗星的同学得到第五枚“屹立东方”章和下节课的闯关资格。请大家认真完成定时定量规范化训练和课后实践作业,尤其是没有得到10颗星的同学,更要努力,争取通过训练和作业补足星数,顺利得到下节课的闯关资格。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感悟并表达对新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自豪之情,对李四光、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科学家及先进英模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等精神的钦佩与感动之情,立志报效祖国。 课后拓展任务,将学生由课堂学习引入课后实践,并引领学生走近本地先模人物,进一步感受他们的奉献精神。
板书设计 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 工业发展 多个“第一” 石油工业 不再“贫油” 两弹一星 扬我国威 讲中国故事 立报国之志
创新之处 本节课在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基础上创设了本课时的情境与任务,以驱动性问题引领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活动设计聚焦目标达成,环节设计清晰流畅,整个活动过程学生深度卷入。课后拓展任务将学生由课堂学习引入课后实践,并引领学生走近本地先模人物,帮助学生深入感受、理解其精神内核。
定时定量规范化训练 连线题 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创造了多个“第一”。请将下列“第一”与其对应时间连线。 1954年12月25日 大庆第一口井喷油。 1956年7月13日 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建成通车 1959年9月26日 中国生产的第1辆汽车下线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先模人物。请把以下先模人物与其对应事迹连线。 根据他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多个油田 邓稼先 隐姓埋名28年秘密研制原子弹 焦裕禄 人民的勤务员 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 李四光 铁人 雷锋 答案 1. 1954年12月25日 大庆第一口井喷油。 1956年7月13日 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建成通车 1959年9月26日 中国生产的第1辆汽车下线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 根据他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多个油田 邓稼先 隐姓埋名28年秘密研制原子弹 焦裕禄 人民的勤务员 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 李四光 铁人 雷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