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5.1 法不可违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添加标题学习目标1.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作用和种类,了解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2.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3.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添加标题法律的作用(重要性)。01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02身边的违法行为。03如何遵章守法?04添加标题一违法无小事添加标题笔记1: 法律的作用(重要性)。(1)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2)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法律的指引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添加标题运用你的经验P46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派出所。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思考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因为小勤捡了工地用的脚手架,属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是违法的行为。可以避免。需要他了解法律,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添加标题笔记2:违法行为的含义、 产生原因、分类(1)含义 P48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原因 P48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法律要求做的没做法律禁止做的做了违法行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做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添加标题笔记2:违法行为的含义、 产生原因、分类(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P48(2)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3)分类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一般违法行为(轻微)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P48行政处分行政制裁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P48行政处罚拒不执行防疫规定故意损坏文物或名胜添加标题笔记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1)行政违法行为的典型表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P49相关链接P49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判断下列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行政违法行为探究与分享P47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是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欠债不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未经同意发表他人作品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图片进行宣传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P48民事责任添加标题笔记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2)民事违法行为的典型表现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权利财产权物权、债权、继承权、知识产权...人身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探究与分享P47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是对社会危害最严重的违法行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P54应当受刑罚处罚故意杀人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制毒、贩毒探究与分享P47判断下列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事违法行为添加标题违法犯罪犯罪违法犯罪违法违法犯罪判断: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观点1: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是犯罪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观点2: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观点3: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观点4: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不同点 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和共同点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法律责任 (P48、P54相关链接) 实例民事 违法行为行政 违法行为刑事 违法行为共同点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行政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刑事法律规范:刑法、刑事诉讼法相对轻微相对轻微严重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官)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行政处罚(全体)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刑罚处罚: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欠债不还;捡到他人物品据为己有;泄露他人隐私;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故意杀人、抢劫、放火、绑架、贩毒、泄露国家秘密、贪污受贿等①都属于违法行为;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添加标题判断违法行为类别的方法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律法规、民事法律法规、刑事法律法规)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行为的处罚结果(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等。(2)民事违法行为:经济赔偿、赔礼道歉等。(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添加标题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添加标题看图片,议一议欠债不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未经同意发表他人作品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图片进行宣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拒不执行防疫规定面对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我们应怎样做?添加标题法律遵守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1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2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3笔记4:如何遵章守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针对行政违法行为针对民事违法行为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添加标题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法律的作用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如何做到遵章守法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课堂小结添加标题巩固练习1.李某因谎报险情,被公安机关拘留;刘某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李某和刘某的行为分别属于( )A.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2.2022年2月8日,杨某从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区返回玉林市,未按疫情防控有关规定报备,不执行核酸检测等管理服务措施,被玉林市玉州区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杨某的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 ②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③杨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④杨某的个人隐私权受法律保护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C添加标题巩固练习3.在校园里,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的口头禅:“大错不能犯,小错可不断。”你认为这种观点是( )A.错误的,只要有了小缺点、小错误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B.正确的,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多大的联系C.错误的,有不良行为一定要及时改正,否则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D.正确的,只要不犯大错误,小打小闹没关系4.关于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以及犯罪,如图示正确的有( )C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