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知识梳理
第五单元
第16课:《麻雀》
1.课题解读
这篇课文讲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赞扬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2.课文重点解读
(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理解:“摇撼”的意思是使劲地摇动,说明风刮得特别大,这句话交代了小麻雀落在地上的原因,为后文做铺垫。
(2)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理解:这句话是小麻雀的神态描写,“呆呆地”意思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了,这两个词写出了小麻雀的茫然无助,让人十分同情,也为老麻雀的出现埋下伏笔。
(3)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理解:这句话写老麻雀在猎狗走近小麻雀时的行动。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说明老麻雀在遇到庞大的猎狗威胁时,毫不迟疑,非常果敢地、迅猛地出现在猎狗面前,表现了它的勇气和胆量。扎煞起全身的羽毛,说明老麻雀面对猎狗这个庞大的敌人,心里很紧张,以至于全身的羽毛都张开直立起来了。这句话充分表明了老麻雀无畏地保护自己孩子的感人情景。
(4)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理解: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从“走近”“嗅”“张开”“露出”这一系列关于猎狗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小麻雀的处境十分危险。
(5)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理解:这几句话是对老麻雀保护幼儿的描写。第一句话表明老麻雀虽然身小力单,但还是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第二句话说明老麻雀由于紧张而全身发抖,声音也嘶哑了。第三句是写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充分地表明了老麻雀拯救自己的孩子的决心和勇气。第四句话写在老麻雀的眼中,猎狗无异于一个庞大的怪物。从侧面表现出了麻雀与猎狗之间力量的悬殊,突出了老麻雀的勇敢、无畏精神。最后一句话写了老麻雀飞下来救自己孩子的原因,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老麻雀身上的爱护弱小者的力量,母爱的力量。
3.主题概括
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4.学有所得
老麻雀在猎狗面前是“渺小”的,它根本没有能力与猎狗抗争。但为了小麻雀,它勇敢地站了出来,这种勇敢源于对小麻雀深深的爱。这是多么伟大而又惊天动地的爱啊!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理解: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2)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
理解:在老麻雀的眼中,猎狗无异于一个庞大的怪物。从侧面表现出了麻雀与猎狗之间力量的悬殊,突出了老麻雀的勇敢、无畏精神。最后一句话写了老麻雀飞下来救自己孩子的原因,“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老麻雀身上的爱护弱小者的力量,母爱的力量。
(3)猎狗为什么会慢慢的,慢慢地先后退?
理解:猎狗没有想到老麻雀会有勇气来和自己搏斗,缺乏心理上的准备,所以退却了。还有一种解释是猎狗被老麻雀的这种伟大的母爱深深的感动了,这与之前猎狗凶残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理解: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子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怜爱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7.课外拓展
(1)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全名伊凡 谢尔盖耶维奇 屠格涅夫。屠格涅夫的小说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新动向,构思新颖,结构紧密,人物形象鲜明,文字极为精练、优美,对俄国文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他的代表作是《猎人笔记》。
(2)麻雀
麻雀,鸟类,头圆,尾短,嘴呈圆锥状,翅膀短小,不能远飞,善于跳跃,啄食谷粒和昆虫。有的地区叫家雀儿(jiāqiǎor)。
麻雀又名树麻雀、霍雀、嘉宾、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贼、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宾雀、厝鸟、家巧儿。英文名:sparrow 。国家保护动物。
(3)古诗阅读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推荐阅读
小鸭子过马路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鸭妈妈决定带着鸭宝宝们到公园散步。
一路上,鸭宝宝们唱着歌,非常高兴。小鸭子有的东瞧瞧,西望望,好奇地看着这个繁华的城市;有的在问哥哥,那个长着四个轮的“怪物”是什么;有的则跟着鸭妈妈,想快一点到达公园,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鸭妈妈大摇大摆地在前面带路,还
不时地回过头来,好像在对鸭宝宝们说:
“孩子们,快跟上,不要掉队!”
第17课:《爬天都峰》
1.课题解读
这篇课文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陡峭的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克服山高路陡等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顶的事。
2.课文重点解读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理解:一个“挂”字形象、生动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天都峰,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害怕,更别说攀登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拳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理解: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理解:“终于”表明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爬上了天都峰顶,体现了我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4)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理解:懂得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3.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描写了“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情。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4.学有所得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了。课文中的“我”和老爷爷共同战胜了自己,爬上了天都峰。同样,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给自己鼓励和信心,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理解:本文写了“我”和爸爸在假日里去爬天都峰时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2)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理解:在爬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缺乏自信,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在与老爷爷相遇并
交谈后,“我“受到鼓舞,有了爬向峰顶的勇气;最后“我”克服重重困难,奋力爬上了天都峰顶,此时,"我"既兴奋又激动。
(3)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 “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
理解:说明有了“我”和“老爷爷”的互相鼓励,才使我们有了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使“我”和“老爷爷"爬上了天都峰。
(4)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爸爸的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揭示了“我”和老爷爷能够爬上天都峰顶的原因:一是“我”和老爷爷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我们”都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7.课外拓展
(1)天都峰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
(2)鲫鱼背
鲫鱼背在天都峰上,以奇险著称。从天都峰脚,手扶铁索栏杆,沿“天梯”攀登1564级台阶,即至海拔1770米处的石矼( gāng,石桥 ),这里是登峰顶的必经之处。此石矼长10余米,宽仅1米,两侧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故名。
(3)黄山四绝
【奇松】
黄山绵延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形态奇特,其中著名的松树有迎客松、卧龙松、黑虎松、麒麟松、蒲团松等30余株。
遍布峰壑的黄山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于风牙决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黄山无石不松,奇特的古松,难以计数。多少年来,它们抵御风吹雨打,霜剑冰刀,吸取岩石中的点滴水分和营养,迎着阳光稳稳地屹立于峰崖之上。
【怪石】
黄山的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杰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其中著名的怪石有“飞来石”、“猴子观海”、“梦笔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鸡叫天都”、“孔雀戏莲花”等等。
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都”,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望,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
【云海】
高山,一般都可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可以说是一大奇观,特别是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
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而且云来雾去,变化莫测,时而是风平浪静的一片汪洋,时而波涛汹涌、白浪排空,黄山地名亦因此而叫西海、东海、前海、后海。
【温泉】
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紫石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黄山温泉由紫石峰下喷涌而成,与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几百吨,长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左右,属高山温泉。
(4)黄山三瀑
黄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黄山之水,除了温泉之外,尚有飞瀑、明荃、碧潭、清溪,每逢雨后,到处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瀑布响似奔雷,泉水鸣如琴弦,一派鼓乐之声。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并称为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古名飞雨泉,在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流出,危岩百丈,石挺岩腹,清泉分左右走壁下泻,成“人”字形瀑布,最佳观赏地点在温泉区的“观瀑楼”;九龙瀑,源于天都、玉屏、炼丹、仙掌诸峰,自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分九叠倾泻而下,每叠有一潭,称九龙潭。
(5)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明代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对黄山作的极高的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意即天下名山有的优点,黄山都具备。
(6)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中国——黄山
黄山于199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交流平台
(1)交流中心
作者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2)交流指导
紧密联系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回顾、总结作者是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可以先回顾两篇课文,说说作者的表达顺序,再次感受“按一定顺序写事”的重要性。再交流课文是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
写一件事情,除了要把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还要把事情写具体。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一些重要的环节、重要的场面和重要的人物,加以具体的描写。
(3)交流示例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比如,《爬天都峰》就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通过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麻雀》一文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的。
写清楚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麻雀》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写的。
还可以抓住人物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来写事。比如,《爬天都峰》就是通过写“我”爬山的心理、动作语言来写清楚爬山的过程的。
初试身手
(1)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我发现:这个栏目旨在锻炼我们看图说话的能力。描述画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身份、动作、表情等,了解清楚他们在做什么事情。②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图画上的内容,如从近到远、人物的座位等。③适当地发挥想象,叙述时既要条理清楚又要生动形象。
我会说:左边有两幅图画,第一幅图画中的人在进行跑步比赛,旁边有同学在加油,在介绍的时候,要抓住同学们的表情和动作,展现现场热烈的气氛;第二幅图画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给老奶奶过生日的情景,介绍的时候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
我会写:赛道上几个男孩子咬紧牙关,奋力地奔跑着,他们争先恐后,脚下如同生了风一样……操场边上,啦啦队的同学们挥舞着手中的小旗,大声喊“加油”
今天奶奶70岁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给奶奶过生日,爸爸买来了生日蛋糕,妈妈准备了香喷喷的饭菜。两个孩子祝奶奶“生日快乐”,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
(2)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我会说:在描写做家务的过程时,要注意:①动作描写,比如致志和不辞劳苦;②按照一定的“抓、拿、掂”等词写出人物的专心顺序,比如炒菜的时候,先拧开燃气灶,再倒油,然后放菜……
我会写:爸爸先用葱花炝锅,然后“滋啦”一声,把菜倒进了锅里。爸爸熟练地用铲子翻炒着,只见他右手翻炒,左手撒盐。几了。我心想:爸爸真棒!
习作例文
我家的杏熟了
问题探究
(1)习作是怎样介绍“我”家的杏好、杏多的?
通过路人的语言来介绍“我”家的杏好的;通过“我”数不清树上有多少杏来介绍杏多的。
(2)画“”的句子是谁说的?把什么比作了天上的星星?
这句话是奶奶说的。把树上的杏比作天上的星星。
(3)“这一年,杏又熟了。”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奶奶“分杏”这件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品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奶奶“分杏”这件事是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写的,表现了奶奶纯朴、善良的品质,从奶奶的动作语言中可以看出来。
(5)奶奶“分杏”这件事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奶奶“分杏”的行为和语言深深地教育了“我”,让“我”懂得了与人分享的快乐。。
写法借鉴
(1)交代要素,写清事件。
本文交代了时间(杏熟了的时候)地点(“我法赏析家院子)、人物(奶奶、“我”、小淘淘及小伙伴们)、事件起因(小淘淘嘴馋摘杏)、事件经过(奶奶打杏、分杏)、事件结果(奶奶的行为对“我”的影响)六要素。
(2)描写言行,突出品质。。
第5、第6自然段中,小淘淘从树上摔下来哭了奶奶“扶起小淘淘,给他揉揉腿”,表现了奶奶对小淘淘的关爱。第7自然段写奶奶“挑熟了的杏往下打”,第8自然段写奶奶的语言“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表现了她善良的美德。
课后探究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是怎么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课文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小淘淘嘴馋摘杏,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接着写事情的经过:奶奶扶淘淘一奶奶打杏一奶奶分杏一奶奶教育“我”。最后写“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小木船
问题探究
(1)习作的主要人物是谁?本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主要人物是“我“和陈明。本文是围绕“小木船来写的。
(2)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3)“我”和陈明的友谊为什么破裂了?
“我“把陈明的小木船掉在地上掉坏了,并不小心踩碎了。陈明把“我”的小木船使劲在地上,用脚踩坏了。“我们”的友谊从此破裂了。
(4)几个月过去了,陈明为什么突然送给“我“小木船?
因为陈明要搬走了。
(5)写法特点。
“我”和陈明的友谊经历了(破裂)一(和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除了运用了语言描写,还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使事情的过程具体、生动。
写法借鉴
“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本文按时间的顺序写,把“我”和陈明的友谊因为小木船从破裂到和好写得又具体又有条理。
开篇点题让文章中心突出,主题鲜明。
运用各种描写方法让文章生动有趣。比如,文章写陈明送“我”小木船时抓住陈明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突出了陈明向“我”道歉的诚恳。
课后探究
“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文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加以交代,你觉得课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和同学交流。
课文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介绍得很清楚。“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是一个过渡句,让我们知道了“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把我们从“我”和陈明友谊破裂的阶段,过渡到准备和好的阶段,事情写得很清楚。
课文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就让我们知道了这几个月的时间内“我”和陈明的友谊一直处在破裂的状态,做到了详略得当,所以课文把事情写得很清楚。
习作
生活万花筒
习作内容
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选择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习作指导
①审题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选择课文上的参考题目,如“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她收到了礼物”“照片里的温暖”等,也可以另选要写的内容。
②立意交代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或说明某一道理。
思维导图
【好词】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目不转睛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若无其事
受宠若惊傲慢无礼眉开眼笑不苟言笑
红光满面含情脉脉若有所思闷闷不乐
◆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手舞足蹈手忙脚乱健步如飞抓耳挠腮
动如脱兔横冲直撞匍匐前进东张西望
颤颤巍巍拔腿就跑左顾右盼蹑手蹑脚
◆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
心如刀绞心急如焚心惊肉跳心烦意乱
七上八下惊心动魄胡思乱想心花怒放
悲痛欲绝忧心忡忡迫不及待百感交集
◆描写印象状态的词语
刻骨铭心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清清楚楚
铭刻在心一清二楚浮光掠影模糊不清
模模糊糊断断续续耿耿于怀时刻不忘
【佳句】
◆滑着滑着,我渐渐地掌握了技巧,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蝴蝶在快乐地飞舞,连周围的人看了也不禁夸赞起来。
◆当我再次从楼梯走过时,心里感到无比的轻松和喜悦。看着洁净的楼道,我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光荣。
◆这样的“暴风雨”每出现一次,我就会收敛好几天。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真正改掉这个坏毛病是在四年级的时候。那天,妈妈脸色铁青地看着“旧病”重犯的我,狠狠瞪了我半天才说了一句:“下次再这样,我把你的嘴缝起来!”说完她转身就走了。从此以后,我就很少在课堂上讲废话了,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星期一的早上,我胸有成竹地来到教室。竞选开始了,大家按顺序上台演讲。坐在座位上,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要沉住气!我暗暗给自己打气。轮到我了,我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我热情洋溢的演讲,贏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接着,同学们进行第一轮投票,选出班长。不会儿,计票工作结束,老师宣布结果:班长由吴露露同学担任。我杲呆地坐在座位上,眼泪不争气地直往下流。第二轮计票什么时候结東的,我都不知道。直到同桌告诉我,老师刚刚宜布,大家推荐我当音乐课代表,我才如梦初醒……
◆可是从那天起,我终于喜欢上了读课外书。记得那天,妈妈又一次苦口婆心地跟我聊读书。妈妈叹着气,无奈地说:“孩子啊,如果你现在不喜欢读书,长大了怎么会有出息呢?我们也就指望不上你能考到好成绩,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了。”妈妈的神情黯淡了。我看着,听着,心头怦然一震,好像意识到了什么,脑中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位清洁工在烈日炎炎下打扫卫生,太阳晒伤了她原本消瘦的脸,汗水浸透了她的衣服……我似乎明白了她为什么不回家,而在这里晒太阳闻臭气。也许是因为她小时候和我一样不用功读书,也许是因为她家里很穷,没让她好好读书,也许……“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啊!”我耳边位佛又响起了妈妈的喃喃话语。
◆真累呀!我的心跳越来越快,呼吸也越来越急促。很快,我们就跑完了尘土飞扬的土路,跑上了那条环湖林间小道,从这里,可以跑回田径赛场。我低下头看着脚下的树根,拼命地跑。此刻,我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但是,我不能放弃,仍然跌跌撞撞地拼命向前跑。跑上小山时,我已经筋疲力尽了,真想立刻停下来,退出比赛。这时,我突然发现我前面只有三个人,并不是十五个人!观众们的加油声越来越响亮。李老师也大声叫着:“跑哇,快跑哇!”我咬紧牙关继续跑下去,终于跑完了全程。
◆溜着溜着,忽然前面杀出一个“程咬金”,一位愣愣的小弟弟向我冲来。我顿时慌了神,想“刹车”也刹不住。只听“砰”的一声,整个身子扔到地上,一只手疼得动弹不得,脚上的冰鞋也摔飞了。我两眼冒金星,想爬也爬不起来,好狼狈!
◆这不,一天下课后,组长们开始发作业本。突然,一位组长向我大喊道:“嘿,元宵快接着!”话音刚落,她把本子扔到了我的手中。我生气地说:“请不要乱改我的名字!”她笑了笑说:“肖元,元宵,反过来既好听又顺口,多好哇!”说完她继续发起了作业本。很快,“元宵”的美名传遍了全班,已经没有人叫我的大名了。
一次上美术课,绰号更是让我郁闷。课上,老师正在讲怎样画好元宵节的场面,还说:“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要想画好,一定要画吃元宵的场景……”话还没说完,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有的说:“能吃元宵了!”有的说:“这么大,可怎么吃啊!”还有一位同学笑嘻嘻地说:“切成块,煮着吃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