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3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案(表格式)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3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案(表格式)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资源简介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3节《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是初 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内容不仅是对前两节质量与密度概念的深化,更是通过 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材通过引入量筒这一工具,详细 介绍了如何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从而使学生理解密度作为物质固有属性 的概念。
二、教学策略
教材编排上,首先通过复习质量和密度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p=m/V, 并明确测量密度需要同时获取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随后,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如量筒的使用、天平的调节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此外,教材还通过拓展 实验,如测量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刻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 的关系,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念。
科学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器材、处理实验数据,这 一系列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进 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严谨对待实验数据,实事求是地记录和分析 实验结果,同时还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此外,通过了解密度测量在地质勘探、工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学生还能认识到科学知识 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刻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 系,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念
教学难点:通过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验证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么,我们如何知道一个物体的密度呢 这就需要 我们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天平和 量筒来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引入新课: 老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今天需要用到的实验 器材。请大家看讲台上的天平、量筒、烧杯、水, 还有我们要测量的固体样本(如小石块)和液体样本 (如水或未知液体)。 老师: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确保天平是准 确的。大家还记得怎么调节天平的平衡吗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老师:对,首先要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然后调 节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接着旋转平衡螺母, 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表示天平已经平衡。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 分析,深刻理解质量和密度 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 系,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念。
课内探究 测量固体密度: 老师:现在,我们先来测量固体的密度。以这个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严 谨对待实验数据,实事求是
小石块为例。首先,我们需要测量小石块的质量。请 大家按照我的示范,将小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右盘 放置适当的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记录 下此时的质量m1。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接下来,我们要测量小石块的体积。这就 需要用到量筒了。首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注 意不要太多,以免溢出),记录下此时水的体积V1。 然后,将小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注意不要让水溅出, 记录下此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 (学生继续操作,老师观察并指正) 老师: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小石块的质量 和体积,根据密度的定义,我们可以计算出小石块的 密度p=m1/(V2-V1)。请大家计算并记录下结果。 测量液体密度: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测量液体的密度。以水为 例,虽然我们知道水的密度是1.0g/cm ,但这次我们 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老师:首先,我们还是要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 总质量m2(注意,这里的烧杯要和刚才测量固体时 用的不同,以免混淆)。然后,将部分水倒入量筒中, 记录下此时水的体积V3,并再次测量剩余水和烧杯 的总质量m3。 地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同 时还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这培养了学 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此 外,通过了解密度测量在地 质勘探、工农业生产等领域 的应用,学生还能认识到科 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 性。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指导) 老师:现在,我们得到了两个质量差和对应的体 积,即倒出水的质量m=m2-m3,和它的体积V3。 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密度的公式p=m/V计算出水 的密度,即p=(m2-m3)/V3。 (学生计算并记录) 实验总结与讨论: 老师:好了,同学们,现在大家都已经完成了实 验,并计算出了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谁能来分享一下 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学生举手,老师点名) 学生B:我测量的小石块密度是XXg/cm ,比预 期的要大一些,可能是因为我在测量体积时,小石块 没有完全浸入水中,导致体积偏小。 老师:B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这也是我们在实 验中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所以,我们在测量体积时, 一定要确保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并且注意不要让水溅 出 。 学生C:我测量的水密度非常接近1.0g/cm ,这 验证了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准确的。同时,我也体会到 了物理实验的乐趣和严谨性。 老师:C同学不仅实验结果准确,而且体会到了 物理实验的魅力。这正是我们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
—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 力。
思维延伸 拓展与应用: 老师:除了测量水和固体的密度外,我们还可以 通过类似的方法测量其他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比如, 我们可以测量酒精、牛奶、铁块、木块等的密度。这 些测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应 用于实际生活中,比如质量检测、地质勘探等领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 生将学会如何提出问题、设 计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 据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 论。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 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的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实验教学在物理学习中的 重要性。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密度这一概念,并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然 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在实验前的准备阶段虽 然详细讲解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出现了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如天平调节不准确、量筒读数时视线未与液面凹面底部相平等。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 需要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和个别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 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我观察到一些学生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出现了计算 错误或理解偏差。这可能与他们在平时学习中对物理公式和单位换算掌握不够熟练有关。因 此,我认为在未来的教学中,应加强对物理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训练,同时注重单位换算的练 习,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体系。此外,我还意识到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和主动性至关重要。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实验,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较为被动 的态度。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计划在未来的实验教学中引入更多趣味性强的实验内容和情 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总之,本次《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的教学 让我深刻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 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科学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