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与陆地水体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47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47张)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 高三一轮复习 ——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关系
课标要求
1.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区域认知:结合材料,对水循环类型、环节以及各类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认知。
综合思维:分析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及地理意义,综合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及水文特征。
地理实践力: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且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模拟水循环环节原理。
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认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
知识点
Knowledge points
水循环
1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2
水循环
考点一
(一) 水循环
1. 类型与环节
概念: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原因:①内因: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有气态、液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
②外因:(能量和动力来源)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类型: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一) 水循环
1. 类型与环节




海上内循环
蒸发蒸腾


陆地内循环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水循环
类型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环节
蒸 发
水汽输送
降 水
径 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地理意义
联系各个圈层
水体不断更新
调节水热的收支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
水圈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侵蚀搬运堆积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海陆间大循环
(一) 水循环
小结
(一) 水循环
2.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 影响蒸发(蒸腾)的因素
影响蒸发的因素
“晒干”——光照、气温(正相关)
“风干”——风速/风力、风向(正相关)
理想蒸发量
(蒸发能力)
土壤湿度、植被覆盖率——能够蒸发的量(正相关)
水域面积——蒸发速率(正相关)
实际蒸发量
(可蒸发量)
空气湿度(负相关)
下垫面,人类活动(硬化路面、植被覆盖率、平坦地形)
光 热 风 湿 水
(一) 水循环
2.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2) 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海洋上空的水汽 陆地
风带(信风带、西风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
距海远近
地形是否阻挡

充足的水汽
强烈的上升运动
凝结核
形成降水
(3)影响降水的因素
(一) 水循环
2.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植被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蒸发
人类活动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一) 水循环
2.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5) 影响下渗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水下渗的影响
地面性质
坡度
植被
降水强度
降水持续时间
(6)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暗河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硬化地面,如水泥地不利于下渗;沙质土壤利于下渗
坡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
植被越茂密,越利于下渗
降水强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
降水时间持续越长,越利于下渗
环节 自然因素
蒸发 光照、气温、风速、湿度、裸露的水域表面积、植被;
降水 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
水汽输送 信风、西风、季风;
地表径流 补给类型、年降水量、流域面积、植被(沼泽)、蒸发、下渗;
下渗 地面性质、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
下列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可人为改变的有哪些?
(一) 水循环
2.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图。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据此完成下题。
1.图中,相对于荒漠 (   )
A.河岸林地地下水含盐量低 B.耕地地下水埋藏较深
C.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较少 D.耕地地表水蒸发量小
对点演练
A
2.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000毫米  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3. 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4.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C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旱,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A
B
对点演练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 利 影 响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
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
(一) 水循环
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
同时由于水域面积的扩大,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
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
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不 利 影 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围湖造田:
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一) 水循环
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
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
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
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
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山东半岛某入海河流1952—2009年期间在流域内修建了大量水库,实施大面积坡耕地改梯田和拦河闸坝修建,大规模林地、园地建设等,但对该河入海泥沙影响甚微。下图示意1952—2009年间该河入海年径流量(108m ),输沙量(104t)累积折线(下图中数据为河口水文站监测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人类活动可能对该河年输沙量影响较大的是( )
A.坡地改梯田 B.栽种苹果树
C.种植夏玉米 D.上游修水库
2.水库修建对该河入海泥沙量影响极小,说明其水库的主要功能可能是( )
A.腾库防灾 B.涵养水源
C.拦截粗沙 D.发电养殖
A
C
对点演练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考点二
液态
固态
气态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1. 水圈及其组成


海洋水:地球上水体的主体
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冰川是陆上淡水的主体
地表水:河水、湖泊水、沼泽水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1. 水圈及其组成
(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2. 陆地水体补给关系
(1)河流与湖泊的相互补给关系


湖泊


湖泊
河水补给湖水
湖水补给河水
(削峰)
(补枯)
丰水期
枯水期
(主要取决于水位的高低)
(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2. 陆地水体补给关系
(2)河流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丰水期
枯水期
河流水位>地下水位
河流水位<地下水位
河流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河流
(主要取决于水位的高低)
(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2. 陆地水体补给关系
(3)河流与冰川、积雪的相互补给关系
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出现夏汛。
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
A
大气降水
(雨水)补给
B
永久性冰川
融水补给
C
季节性积雪
融水补给
D
湖泊水补给
E
地下水补给
3. 常见河流的补给方式(以我国为例)
(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A. 大气降水(雨水)补给
——Precipitation recharge.
主要影响因素: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我国主要分布:普遍,东部季风区最典型
补给特点:水量季节变化较大
径流变化规律: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汛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季风气候区,夏秋季汛期,冬春季枯水期
3. 常见河流的补给方式(以我国为例)
B. 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
——Permanent glacier melt water recharge.
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我国主要分布:西北和青藏地区
补给特点:补给在夏季,水量较稳定
径流变化规律:夏汛,冬季断流
3. 常见河流的补给方式(以我国为例)
C.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Seasonal snow melt water supply.
主要影响因素: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我国主要分布:东北地区
补给特点:补给在春季,水量变化较和缓
径流变化规律:春季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
3. 常见河流的补给方式(以我国为例)
D. 湖泊水补给
——Lake water supply.
主要影响因素: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湖泊水位高低
我国主要分布:普遍
补给特点:对河流有调节作用,水量较稳定
径流变化规律:在河流源头,调节河流水量;在河流中下游,洪水期削减河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
3. 常见河流的补给方式(以我国为例)
E. 地下水补给
.
——Groundwater recharge.
主要影响因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
我国主要分布:普遍
补给特点:水量较稳定,与河流互补
径流变化规律:补给稳定可靠,且与河流水互补
3. 常见河流的补给方式(以我国为例)
湖泊水
河流水
地下水
冰 川
大气水
融化
降雨
蒸发
蒸发
降雨
降水下渗
丰水期
枯水期
丰水期



降雪
大气降水是陆地水体的主要补给形式,河流水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
(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对点演练
(2022·湖南卷)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温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量
C. 蒸发量 D. 地表径流量
2. 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1961-1979年 B. 1970-1989年
C. 1980-1999年 D. 2000-2020年
3.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 沙尘天气增多 B. 灌溉面积扩大
C. 湖岸线较稳定 D. 绿洲面积增加
D
B
D
知识拓展
水量平衡原理
1.概念: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等于该时段区域(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一个区域长期来看是收支平衡的,即收入=支出。但某个区域在某一段时期内,收支可能不平衡;如果收入>支出,则该区域在该时期的水量增加;如果收入<支出,则水量减少。
2.水量平衡方程式: W入 = W出 ± △u
(W入为收入水量,W出为支出水量;△u为蓄水变量。)
收入 大气降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融水、地下水的输入;人工调水、灌溉等
支出 蒸发、植物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等
知识拓展
水量平衡原理
3.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1)沼泽地的形成
(2)内流河的断流
知识拓展
水量平衡原理
(3)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据图分析:死海的水量收入是①+②环节,支出是③+④环节;从数量上看,①+②<③+④,即收入<支出,水量总体减少,所以死海面积会逐渐缩小。
(4)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3.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知识拓展
水量平衡原理
3.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5)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6)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
对点演练
(2020·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拔1 875~2 106 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
①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
②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
③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
对点演练
(2020·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拔1 875~2 106 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
①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
②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
③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知识拓展
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1. 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答题方向 答题术语
水文特征
流量
水位
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流速(水力)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
流速快;水力(能)资源丰富
知识拓展
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凌汛:
(1)发生的条件:①河流有结冰期;②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2)发生时间:初冬(低纬度未结冰而高纬度结冰时期)和初春(高纬度未融化低纬度已经融化)
(3)我国分布:我国东北的河流和黄河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
答题方向 答题术语
流程
流向
河流归属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和形状
河网密度
河道特征
流程长(短)
从哪个方向流向哪个方向(方向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描述)
注入哪个湖泊或者海洋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多(少),
属于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河网密度大(小),河网稠密(稀疏)
河道弯曲(平直),落差较大(小)
知识拓展
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2. 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
对点演练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河流径流量较小;
流速较稳定;
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
河水含沙量较大;
有结冰期。
对点演练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⑵ 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渭河北侧:
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
渭河南侧:
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对点演练
(2022·全国乙卷)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题。
2.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 )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3.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  )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A
C
知识拓展
湖泊
1. 湖泊的类型
(1)湖泊水量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量与排泄量→取决于气候。
(2)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方式。
(3)有无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纬度、海拔):有,若材料有提供冰期长短、冰层厚度,则答结冰期长短与冰层厚薄。无,则只答“无结冰期”。
(4)补给水源→以什么为主要补给水源。
(5)淡、咸性质:盐度低→为淡水湖;盐度高→为咸水湖→盐度高低。
(6)含沙量→取决于流域植被覆盖率。
(7)水质优劣→根据材料推断。
(8)风浪大小→看是受盛行风影响还是受气压带、风带控制,看温差大小。
2. 湖泊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知识拓展
湖泊
对点演练
(2023·全国甲卷)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
A.淡水湖、下渗 B.淡水湖、蒸发
C.咸水湖,下渗 D.咸水湖、蒸发
2.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
A.狭长湖盆 B.断流河道
C.古冰川槽谷 D.泥石流通道
D
B
3.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
C.褶皱隆起
D.褶皱凹陷
对点演练
(2023·全国甲卷)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