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年级上册Unit 1 Hello!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单元任务与目标单元任务 学会用Hello! Hi! Good morning!等方式与他人相互问好。 能够准确说出新朋友的名字:Mingming, Lingling, Peter, Anne, Miss Li。 认读字母ABC,了解其在单词中的正确读音并尝试拼读单词。 单元目标 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认读书中的新朋友的名字并初步了解中英文名的不同表达方式。 通过小组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灵活运用所学句型与班上同学和老师相互问好并进行自我介绍。 在阅读、理解Tim帮助Dino脱险的故事中,体会朋友间需要相互帮助,关心与友爱,树立关心帮助同伴的意识。 正确认读字母ABC,感知其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尝试拼读单词并进行歌谣创编。第一课时(Part AB)教学设计一、单元及本课时内容分析本单元主题是Greetings问候,属于“人与社会”的范畴,涉及“同伴交往,相互尊重,友好互助”。What:本课是三上Unit 1第1课时Part AB。A部分语篇以阳光小学开学为情境,展现了Mingming和Lingling与新同学Peter和 Anne相互问候并进行自我介绍的场景;B部分语篇介绍了Lingling和Peter与Miss Li相互问候的方式。Why:作者通过描述Lingling, Peter, Mingming和Anne的初次问候的对话以及Lingling和Peter向Miss Li问候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同学、师生之间的友爱与尊重,引导学生树立友爱同学,尊重师长的意识。How:本课时是比较典型的日常交往对话,涉及到的人名以及问候的词汇,如hello, Good morning, Mingming, Lingling, Peter, Anne, Miss, fine;相互问候时使用的核心语言,如 “Hello! I’m ... Good morning. I’m ... How are you I’m fine.”。该对话情节简单,易于理解,为学生初步用英文交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1. 在听、看、说的活动中,初步了解打招呼的基本方式以及四位主要人物的名字。(学习理解)2. 通过角色扮演,能够灵活运用本课时所学句型与班上同学和老师相互问好并进行自我介绍。(应用实践)3. 基于所学对话和歌曲,能够在新生入校报道的情境下创编对话开展师生间的相互问候与介绍。(迁移创新)完成课时目标时所需的核心语言如下。【核心词汇/短语】hello, Good morning, Mingming, Lingling, Peter, Anne, Miss, fine【核心句型】-Hello! I’m ...-Good morning. I’m ...-How are you -I’m fine.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效果评价1. 在听、看、说的活动中,初步了解打招呼的基本方式以及四位主要人物的名字。(学习理解) Activity 1: Self-introduction 教师向全班同学做自我介绍 T: Hello! I’m your new teacher, Miss...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e Let’s chant together. T: Hello, everybody. Ss: Hi! Hi! T: I am ... (English name) I am ... (age:thirty) I like ...(food:oranges) I am so happy! (happy) (学生根据节奏重复教师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单词) Activity 2: Say hello to the teacher 学生与教师交流互动 T: Hello, I’m Miss ... Ss: Miss ..., I’m ... Activity 3: Look and say 教师出示“阳光小学”的校门口场景图,学生初步感知Sunshine School。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发现了图中有许多新朋友。 Activity 4: Listen and circle 学生通过音频内容,认识书本中的新朋友:Lingling和Peter,并且运用句型Hello, Lingling/Peter, I’m ...进行打招呼。 Activity 5: Watch and say 学生通过观看对话视频回答教师提问Who’s he/she 了解另外两位新朋友:Mingming和Anne。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打招呼的另一种方式Good morning。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听懂教师的自我介绍并进行相对应的回应。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与教师进行相互问候。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认真观察图片,并通过听音频、观看视频等活动认识书中四位新朋友。设计意图: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对话内容,学习打招呼的基本方式和四位新朋友的名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看、听、说等语言活动,梳理对话内容,为语言输出奠定基础。2. 通过角色扮演,能够灵活运用本课时所学句型与班上同学和老师相互问候并进行自我介绍。(应用实践) Activity 6: Role play 学生扮演书中的人物展开对话表演。 Activity 7: Look and think 场景过渡:从校门口到教室 教师出示班级门口照片,指着Miss Li询问学生Who’s she Is she Miss... 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Lingling和Peter与老师打招呼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结论: 初次见面打招呼时,可以运用句型I’m... 进行自我介绍; 如果彼此已经认识则只需要互喊姓名 打招呼即可。 Activity8:Greet to each other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 T: This is Lingling. Lingling is her pet name.(小名) Do you have a pet name Ss: Hello, I’m .../Good morning. I’m .... 向班级同学和老师问好,向大家介绍自 己的小名。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借助人物头饰进行角色扮演,根据学生表现给予相对应的帮助。 教师观察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与同学和老师问好。设计意图: 本阶段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角色扮演使每位学生都能深入角色,运用语言,理解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促进语言内化。3. 基于所学对话和歌曲,能够在新生入校报道的情境下创编对话开展师生间的相互问候与介绍。(迁移创新) Activity 9: Let’s know more 学生观看I部分歌曲视频,了解更多问候的方式。 T: What greetings can you hear from this song Ss:Hello! (How are you?I’m fine.) 在师生问答中引导学生感知并合理使用How are you 进行问候。 Activity 10: Pair work 教师创设情境If Peter and Anne come to our school.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模仿Peter和Anne来学校报到与师生打招呼的场景。 场景一:校门口( ) S1: Hello, I’m Peter. S2: Hello, Peter. I’m ... S3: Hello, I’m Anne. S4: Hello, Anne. I’m ... 场景二:班级门口( ) S1: Good morning, Miss ... S2: Good morning ... S3: Hello! I’m Peter. S2: Hello, Peter. I’m Miss ... S4: Hello, Miss... I’m Anne. S2: Hello, Anne. How are you S4: I’m fine.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听懂歌曲内容,理解How are you 的含义。 教师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对话内容给予帮助和鼓励。设计意图: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学唱歌曲,丰富学生打招呼的表达方式,并在迁移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不同层次的对话表演。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Need to do: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模仿并跟读Part AB。 学唱Part I歌曲,再次领会How are you I’m fine.的意义。Choose to do: 阅读英语绘本 Hello! 运用所学语言向其他班级学生或者任课老师进行交流互动。第二课时(Part CDG)教学设计一、单元及本课时内容分析本单元主题是Greetings问候,属于“人与社会”的范畴,涉及“同伴交往,相互尊重,友好互助”。What:本课是三上Unit 1第2课时Part CDG。C部分语篇是AB对话的延申,内容围绕Peter, Mingming, Anne和Miss Li相互问候展开;D部分语篇将师生间相互问候的方式融入游戏之中,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生结合实际情况与同学和老师进行问候和自我介绍。G部分语篇以公园为场景,介绍了Tim在公园里帮助Dino脱险的对话故事。Why:作者通过进一步描述师生间相互问候的场景,学生初步了解中英文名的不同表达方式;同时在阅读、理解Tim帮助Dino脱险的故事中,学生体会朋友间需要相互帮助,关心与友爱。How:CD部分小学生日常生活对话,涉及到的有关相互问候的词汇和核心语言,与第一课时一致;G部分是配图故事,涉及到的人名及帮助他人的词汇,如Tim, Dino, dinosaur, help;有关表达感谢和回应的核心语言,如“Thank you. You’re welcome.”。该配图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1. 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再次感知四位主人公的名字,并在相互问候中了解中英文名的不同表达方式。(学习理解)2. 在公园的情境中,获取并梳理Tim和Dino之间发生的故事内容,树立关心帮助同伴的意识。(应用实践)3.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编对话并演绎。(迁移创新)完成课时目标时所需的核心语言如下。【核心词汇/短语】hello, hi, Good morning, ,Morning, Tim, Dino, dinosaur, help【核心句型】-Hello! I’m ...-Good morning. I’m ...-Thank you. -You’re welcome.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效果评价1. 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再次感知四位主人公的名字,并在相互问候中了解中英文名的不同表达方式。(学习理解) Activity 1: Sing a song 师生共唱I部分歌曲,温故旧知。 Activity 2: Let's greet 教师出示书中主要人物图片,播放人物打招呼的音频:Hell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学生给出相对应的回答。 Activity 3: Let’s learn 教师出示Mingming, Lingling, Peter, Anne的名字,引导学生将其分成两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知中英文名的不同表达方式。 T: Lingling and Mingming are from China. These are their Chinese names or pet names. But Peter and Anne are not from China. These are their English names. Activity 4: Let’s play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从问答中 理解中英文名的表达方式。 T: Do you have a pet name or an English name 师生共同观看D部分视频,模仿Miss Li开展游戏。 参考句型:Hello/ Hi/ Good morning/ Morning. I’m ...(pet name/ English name). 教师观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通过对比感知中英文名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新知。设计意图: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感知中英文姓名表达方式的不同,在游戏中渗透中西方跨文化知识,为后续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2. 在公园的情境中,获取并梳理Tim和Dino之间发生的故事内容,树立关心帮助同伴的意识。(应用实践) Activity 5: Look and think 游戏过后,教师总结: T: We are playing games in our school. They are playing games in Sunshine School. 教师出示G部分图片向学生提问, T: Where is it Is it Sunshine School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知对话发生的场所,教师验证学生猜想。 T: This is a park. It is near the Sunshine School. Activity 6: Watch and say 师生共同观看G部分对话视频,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Who are they 学生通过视频感知新朋友的名字:Tim和Dino,以及生词dinosaur。 Activity 7: Let’s think 教师出示图1和图6,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Why can Tim and Dino be good friends Activity 8: Learn and act 教师出示图234并播放音频,学生模仿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在故事情境中感知生词help以及表示感谢和回应的问答语Thank you. You’re welcome.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演绎图片234的故事。 Activity 9:Listen and imitate 教师播放G部分故事的录音,学生听录音模仿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Activity 10: Let’s dub 学生根据视频完成配音。 Activity 11:Let’s think 师生围绕故事插图共同探讨How can Tim and Dino be friends Tim helps Dino. Tim plays with Dino. 得出结论并进行德育渗透: T: We say hello to each other. We help each other. We are friends.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横线部分单词)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认真观察插图猜测故事发生的场所。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准确找出新朋友的名字、读懂故事大意并在具体语境中感知生词的意义。 教师观察学生的听读情况,在小组表演时适当给予帮助。 教师观察学生在整体听读、课文配音活动中的情况。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理解故事的育人内涵。设计意图: 本阶段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观察插图、观看视频、听音跟读等一系列环节中获取并梳理Tim和Dino之间的故事,在阅读、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体会朋友间需要相互帮助、关心与友爱,为后续真实表达做准备。3.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编对话并演绎。(迁移创新) Activity 12:Free talk 学生联系日常生活思考:我们还可以在哪些情况下帮助他人? Eg. 看见有人摔倒时 看到有一年级新生找不到教室时Activity 13: Group work 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学生以小组合作的 形式模拟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场景,运用 G部分的句型进行故事创编。 情境一:Tim and Dino need some help now. Tim&Dino: Help! Help! (S helps Tim and Dino) Tim&Dino:Thank you. S: You’re welcome. Tim: Hello! I’m Tim. Dino: Hello! I’m Dino Dinosaur. S: Hi! I’m ... 情境二:Dino helps others. S1&S2: Help! Help! (两名同学在搬书,Dino飞过去帮助他们) S1&S2:Thank you. Dino: You’re welcome. (Dino帮助他们将书搬到了三(1)班) S1&S2: Hello, Miss Li. Miss Li: Hello, ... Dino: Hello! I’m Dino Dinosaur. Miss Li: Hello, Dino. I’m Miss Li. 教师根据学生合作的表现进行小组评价。 Pronunciation语言: Emotion情感: Action 动作: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教师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对话内容给予帮助和鼓励。设计意图: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旨在创设生活中同伴之间互帮互助的真实场景,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编故事并演绎,促进语言内化。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Need to do: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模仿跟读Part CD。 以Part G的语言框架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与同伴进行故事创编并演绎。 Choose to do: 以Part G为模板创作四宫格漫画,体现朋友间的互帮互助。 查找有关ABC字母开头的人名或其他单词与同伴分享。第三课时(Part EFH)教学设计一、单元及本课时内容分析本单元主题是Greetings问候,属于“人与社会”的范畴,涉及“同伴交往,相互尊重,友好互助”。What: 本课是三上Unit 1第3课时Part EFH。E部分为听音选择正确图片的练习题;F部分语篇是关于字母的自然拼读教学,展示了以字母ABC开头的三个单词:Anne, bag, cat,以及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H部分是有关字母的英文歌谣。Why: 作者通过设计E部分的练习题,学生能够在听、读、看的过程中感知并理解对话的主要信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F部分字母、单词、图画相对应,学生能够识别字母大小写并感知英文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H部分的歌谣以韵文和图画搭配的形式,学生能够哼唱歌谣并结合有关字母ABC的单词进行创编,发展学生拼读能力。How:E部分听力对话练习题中涉及到有关相互问候的词汇和核心语言与第一、二课时一致;F部分是字母的自然拼读教学,涉及到的有关字母ABC的词汇,如Anne, bag, cat;H部分是字母歌谣,涉及到的相关核心语言,如 “We learn ...We say ...We sing ...We like ...”。三个部分的内容生动有趣,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1. 通过创设“认识新朋友”的真实情境,在人名中感知字母ABC的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学习理解)2. 通过自然拼读,深入了解字母ABC,巩固发音规则并学习用拼读规则拼读单词,感知并模仿说英语。(应用实践)3.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字母ABC的单词进行歌谣创编。(迁移创新)完成课时目标时所需的核心语言如下。【核心词汇/短语】Anne, bag, cat, learn, say, sing, like【核心句型】We learn ...We say ...We sing ...We like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效果评价1. 通过创设“认识新朋友”的真实情境,在人名中感知字母ABC的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学习理解) Activity 1: Sing a song T: Boys and girls, let’s sing a song. Ss: We sing. We sing. 学生跟随伴奏哼唱Part I歌曲,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感知并说出生词sing。 Activity 2: Let's say 教师出示新朋友的人物图片向学生提问,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感知并说出生词say。 T: Who are they Ss:Mingming, Lingling, Peter, Anne, Tim, Dino, Miss Li T: Let’s say hello to them. Ss:We say. We say. Activity 3: Listen and think 教师播放E部分对话音频,学生听音并 选出正确的选项,从而巩固人名和问候 的方式。 Activity 4: Let’s think 教师出示ADG部分图片并询问学生Why can they be good friends 师生得出结论: They say hello to each other. They help each other. They play with each other. They like each other. (第一二句横线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三四句教师总结,学生感知play和like的含义) Activity 5: Let’s learn 教师出示Sunshine School的照片,从Anne, Peter等学生熟知的好朋友为切入点,介绍两位新朋友。 T: These are our new friends, Benny and Cathy. 通过听音频,学生认识了新朋友Benny 和Cathy,从人名Anne, Benny, Cathy中 感知字母ABC。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理解生词sing的含义,并根据伴奏自主哼唱歌曲。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准确说出新朋友的名字,同时在情境中理解say的含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帮助。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理解“朋友”的内在含义,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对应的提示和总结。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从人名中感知字母及其在单词中的发音。设计意图: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认识新朋友”的情境回顾人名的单词,并以Anne, Benny, Cathy三个朋友的名字为切入点展开字母ABC的认读学习,在师生问答的过程中渗透“sing, say, like”等单词的教学,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2. 通过自然拼读,深入了解字母ABC,巩固发音规则并学习用拼读规则拼读单词,感知并模仿说英语。(应用实践) Activity 6: Let’s watch and practice 师生共同观看F部分视频,从视频中了解字母ABC在单词中的发音。 A: Anne B: bag C: cat 教师出示ABC的字母卡片,学生认读字母并感知字母在四线三格上的位置。 Activity 7: Read and match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拼读F部分单词并与相对应的图片连线。 Anne: A-nne bag: b-a-g cat: c-a-t Activity 8:Let’s know more T: Letter ABC want to find more friends. Let’s watch the video and find their friends together. 师生共同观看字母ABC自然拼读的拓 展视频,进一步认读字母并巩固其在单 词中的发音。 T: Who are letter ABC’s good friends Ss: A: ant, apple, alligator B: bear, bird, bubble C: cow, car, clap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认真观看视频,感知字母及单词的发音。 教师观察学生的拼读情况,适当给予帮助。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根据字母ABC的发音规则进行举一反三。设计意图: 本阶段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认读字母ABC、识别大小写以及了解其在单词中的发音;通过学习拓展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拼读能力,积累并拓展相关词汇。3.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字母ABC的单词进行歌谣创编。(迁移创新) Activity 9: Group work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享自己收集的有关ABC的单词,并根据节奏进行创编。 Ss: A, A, A, / /, / /, / /... B, B, B, /b/, /b/, /b/... C, C, C, /k/, /k/, /k/... Activity 10: Let’s chant 教师向学生提问: T: Do we learn ABC Ss: Yes! /We learn ABC. T: Can you say ABC Ss: Yes! /We say ABC. T: Can you sing ABC Ss: Yes!/ We sing ABC. T: Do you like ABC Ss: Yes! /We like ABC. (根据学生的水平分层回答教师问题) 通过问答学生再次感知生词,然后播放视频,师生共同哼唱。 学生跟随歌谣自主哼唱,培养韵律感。 教师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根据学生创编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在师生问答、图片和肢体语言的帮助下理解歌谣的意思。设计意图: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理创编有关字母ABC的歌谣,进一步巩固拼读规则,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师生交流互动中理解本课时的核心语言,促进语言内化。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Need to do: 创编字母ABC的歌谣,并拍摄视频。 从三个绘本中任选其一,利用拼读规则拼读单词,朗读绘本: Frank the Rat, The Biscuits, Cool cat Choose to do: 阅读英文绘本Good morning。 完成字母ABC的创意海报。单元学习评价单评价 内容 我能认识书中的新朋友并说出他们的名字。 我能用核心语言向新朋友、新老师打招呼并介绍自己的名字(小名、英文名)。 我能读懂Tim和Dino的故事,并懂得朋友间需要相互关心和帮助。 我能认读字母ABC,识别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我能利用拼读规则拼读单词并结合查找的单词和小伙伴创编歌谣。 三年级上册Unit 2 What’s your name 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单元任务与目标单元任务 学会用Good afternoon! Goodbye! 等方式与他人相互问好。 能运用句型准确询问他人的姓名,并进行自我介绍。 认读字母DEFG,了解其在单词中的正确读音并尝试拼读单词。 单元目标 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通过小组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灵活运用所学句型询问他人姓名并进行自我介绍。 在真实情境中,主动与他人礼貌的打招呼,递交名片。 在阅读、理解Tim, Dino和Taotao打球认识的故事中,感知好孩子不仅要懂礼貌还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一起维护公共环境的意识。 正确认读字母DEFG,感知其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尝试拼读单词并进行歌谣创编。第一课时(Part ABE)教学设计一、单元及本课时内容分析本单元主题是Self-introduce自我介绍,属于“人与社会”的范畴,“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涉及的子主题是“同伴交往,相互尊重,友好互助”。What:本课是三上Unit 2第1课时Part ABE。A部分语篇以学校生活为主情境,描述了Miss Li和同学们上课、放学以及Anne和Lulu初次认识的场景;B部分语篇描述了Peter和Beibei打扫卫生时初次认识的场景;E部分则是为听音选择正确图片的练习题。Why:作者通过描述Mr Zhang, Miss Li和同学们打招呼,以及Anne与Lulu,Peter与Beibei初次认识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同学、师生之间的友爱与尊重,引导学生自信地自我介绍,同时友爱同学,尊重师长的意识。How:本课时是比较典型的日常交往对话,涉及到的问候的句型,如Good afternoon! Goodbye! Bye! ;询问他人姓名和自我介绍的核心语言,如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该对话情节简单,易于理解,为学生初步用英文交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1. 在听、看、说的活动中,了解礼貌询问他人姓名以及自信自我介绍的方式。(学习理解)2. 通过角色扮演,能够灵活运用本课时所学句型询问班上同学姓名并进行自我介绍。(应用实践)3. 基于所学对话,能够在下午学校生活的情境下创编对话开展师生间的相互问候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介绍。(迁移创新)完成课时目标时所需的核心语言如下。【核心词汇/短语】Good afternoon, Goodbye, bye, Lulu, Beibei, Jiajia, name【核心句型】-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Good afternoon!-Goodbye!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效果评价1. 在听、看、说的活动中,了解礼貌询问他人姓名以及自信自我介绍的方式。(学习理解) Activity 1: Greet and sing a song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s: Hello! Miss... T: How are you today Ss: I’m... T: I’m happy today! T: First, let’s sing a song. Stand up,please! (在歌曲中复习打招呼方式) Activity 2: Look and say T:创设阳光学校筹备开展运动会的大情境We met some new friends in this book. Do you remember Ss: They are Mingming, Lingling, Anne, Peter, Dino, Miss Li! T: These are “names”.(学习name)Do you know my name 教师边板书边引导学生提问“What’s your name ”, “What’s=What is”。然后把写了自己名字的英语书拿出来给学生看“My name is...” Activity 3: Look and say T: Listen, the bell is ringing. Who is coming Ss: Miss Li! T: Yes,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Miss Li 运动会筹备工作,李老师上课选拔运动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有哪些人物,再思考可以怎么跟李老师打招呼,预测会有学生说出Good morning. Activity 4: Listen and circle T: Listen and circle. 带着问题,听A部分故事,圈出孩子们跟Miss Li 打招呼的句子。 Ss: Good afternoon! Goodbye! T: How do you know it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钟表和人物动作。 Activity 5: Watch and choose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ere is Anne Who is she ①Where is Anne ②Who is she 学生通过观看对话视频回答教师的问题,认识新朋友Lulu.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与教师进行相互问候。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通过活动,快速回忆起书中四位新朋友。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仔细观察老师的书本信息,找到老师姓名,并流利提问。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迅速找出课本图片中人物,调动思维并进行预测。根据听音频、看视频方式,找到准确信息。设计意图: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对话内容,学习如何询问他人姓名,并回答以及新的打招呼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看、听、说等语言活动,梳理对话内容,为语言输出奠定基础。2. 通过角色扮演,能够灵活运用本课时所学句型询问班上同学姓名并进行自我介绍。(应用实践) Activity 6: Role play 学生扮演书中的人物展开对话表演。 Activity 7: Look and think 运动会筹备工作,打扫校园卫生。场景:放学铃声响起,哗啦啦流水声。教师出示课本照片,先仔细观察。 T:Who’s he/she 教师引导学生对新朋友提问”What’s your name ”,听音频找到答案。 对比A部分和B部分的文本,得出结论: 想要认识好朋友时,我们可以先打招呼,进行自我介绍,再询问对方姓名,这样更加有礼貌。 T: What else can you see from the picture 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的“节约用水”标语,好学生不仅要懂礼貌,还要节约资源。学生跟读音频,将书中人物的对话表演出来。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借助人物头饰进行角色扮演,根据学生表现给予相对应的帮助。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语言有礼貌地询问他人姓名。设计意图: 本阶段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角色扮演使每位学生都能深入角色,运用语言,理解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促进语言内化。3. 基于所学对话,能够在下午学校生活的情境下创编对话开展师生间的相互问候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介绍。(迁移创新) Activity 8: Listen and tick 教师展示E部分4幅图片,先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找出人物、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再预测图片对话内容。听音勾选出正确答案。 Activity 9: Pair work 场景:学校开展运动会,有跑步、跳高、跳远等项目,4-5人为一组,一位同学扮演登记人员,其他同学扮演参赛人员,登记人员记录下每个项目参加者姓名,注意有礼貌的打招呼和说再见。如: S1: Good afternoon. (打招呼) I’m... (自我介绍) What’s your name (询问他人姓名) Ss: My name is ... S1: Goodbye... Ss: Bye.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仔细观察图片预测内容,并听懂音频内容。 教师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对话内容给予帮助和鼓励。设计意图: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听音选择,巩固学生打招呼的表达方式,并在迁移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对话表演。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Need to do: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模仿并跟读Part AB。 每个同学给自己取一个英文名(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Choose to do: 阅读英语绘本 What’s your name 调查你想认识的老师姓名,并做好记录。第二课时(Part CDG)教学设计一、单元及本课时内容分析本单元主题是Self-introduce自我介绍,属于“人与社会”的范畴,“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涉及的子主题是“同伴交往,相互尊重,友好互助”。What:本课是三上Unit 2第2课时Part CDG。C部分语篇是AB对话的延申,语篇描述了Peter, Anne等同学和老师打招呼的场景;D部分语篇将师生间课堂常用语融入扮演游戏之中,寓教于乐,在学生扮演老师的过程中,熟知英语课相关指令。G部分语篇以乒乓球活动为语境,讲述了Dino和Taotao相互认识,并一起整理卫生的故事。Why:作者通过进一步描述师生间上课的场景,学生初步了解英语课规则口令的表达方式;同时在阅读、理解Dino和Taotao相互认识,并一起整理卫生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好朋友要一起传播正能量,一起进步,维护公共环境的意识。How:CD部分小学生日常生活对话,涉及到的有关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和基本打招呼方式,与第一课时一致;G部分是配图故事,涉及到的人名及自我介绍的词汇,如Tim, Dino, Taotao, name; what;有关表达一起收拾物品的核心语言,如“Let’s put the balls back.”。该配图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1. 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再次熟悉询问他人姓名,自我介绍的句型以及上课口令的表达方式。(学习理解)2. 在Dino,Tim和Taotao一起打球,并一起整理卫生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好朋友要一起传播正能量,一起进步,维护公共环境的意识。(应用实践)3.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编对话并演绎。(迁移创新)完成课时目标时所需的核心语言如下。【核心词汇/短语】name, what, Good afternoon,Goodbye, stand up, sit down, put, ball, back【核心句型】-Stand up, please.-Sit down, please.-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Let’s put the balls back.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效果评价1. 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再次熟悉询问他人姓名,自我介绍的句型以及上课口令的表达方式。(学习理解) Activity 1: Sing a song T:Class begins.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tand up, please! Sit down, please!教师通过手势、打招呼,学生对起立和坐下有初步感知,渗透学生能主动打招呼,是懂礼貌的孩子。 T:dActivity 2: Look and predict T:All of you are good children. How to be a good child Let’s read and think.创设大任务,出示C部分图片,仔细观察,用所学句型预测对话内容。教师可给到一些word bank作为参考。如: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bye, Hello!, Hi!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Activity 3: Read and think 学生听音频并朗读,核对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恰当,并说一说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Is it correct Is it polite Activity 4: Role play T:Miss Li and Mr Zhang are our teachers. You can greet them politely. What can we do in class 共同观看D部分视频,模仿开展游戏,可以运用上节课取的英文名,提醒学生要有礼貌,学会说“please”。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熟练运用旧知打招呼,并为之后的教学做铺垫。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仔细观察图片信息,预测内容,并做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新知。设计意图: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句型进行询问、打招呼和下指令,在游戏中渗透要懂礼貌的育人意识,为G部分学习奠定基础。2. 在Dino,Tim和Taotao一起打球,并一起整理卫生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好朋友要一起传播正能量,一起进步,维护公共环境的意识。(应用实践) Activity 5: Look and think 教师总结: T: How to be a good child ①We can greet to our teacher and friends bravely. ②We can use “please” in our sentences. What else can we do to be a good child 引导学生思考,想要成为一个好学生,还能做什么?为G部分内容做铺垫。教师出示G部分图片向学生提问, T: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找到关键人物和活动的信息,教师验证学生猜想。 T: They are Tim and Dino. They are playing table tennis. Activity 6: Watch and say 师生共同观看G部分对话视频,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Who is he 学生通过视频认识新朋友的名字:Taotao. Activity 7: Read and find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哪副图知道Dino和Taotao是初次见面。通过阅读,学生找到课本第四幅图的对话,并朗读。 Activity 8: Learn and act 教师出示图1和图6,进行对比,发现桌面的不同,并播放音频,学生模仿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在故事情境中感知新词put...back以及Tim呼吁大家一起整理乒乓球桌面卫生的句子Let’s put the balls back. 教师在教授新词put...back时,可以创设生活中不同情境,渗透维护公共环境的意识。 Activity 9:Listen and imitate 教师播放G部分故事的录音,学生听录音模仿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Activity 10: Think and say 师生围绕故事插图共同探讨Are they good children 鼓励学生从文本信息、图片信息等细节进行分析、判断。 教师得出结论并进行德育渗透: T: They greet to each other. They tidy up the table together. They do good things together. They are good children.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横线部分)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认真观察插图,找到人物、活动等关键信息。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准确找出新朋友的名字、读懂故事大意。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在图片和文本中找到育人内涵。 教师观察学生在整体听读、课文配音活动中的情况。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借助图片、文本内容理解故事的育人内涵。设计意图: 本阶段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观察插图、观看视频、听音跟读等一系列环节中获取并梳理Tim, Dino和Taotao之间的故事,在阅读、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好孩子不仅要有礼貌地打招呼,还要一起做正确、有意义的事。3.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编对话并演绎。(迁移创新) Activity 11:Group work 学生2-3人为一组,改编G部分对话,根据情境进行对话。 如:放学一起打扫卫生... S1: Good afternoon... S2: Good afternoon... S3: Hello, I’m... What’s your name S1: Hi...I’m... S2: Let’s... S1: Ok. S2: Goodbye... S1: Bye... 教师根据学生合作的表现进行小组评价。 Pronunciation语言: Emotion情感: Action 动作: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教师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对话内容给予帮助和鼓励。设计意图: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旨在创设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编故事并演绎,促进语言内化。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Need to do: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模仿跟读Part CD。 用Let’s put ...back为语言材料,说一说能帮助班级整理的班务(如归还图书角书本,归还卫生工具等)。 Choose to do: 观看视频Hello, China--Name,了解中国姓氏起源。 以Part G的语言框架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与同伴进行故事创编并演绎。第三课时(Part FHI)教学设计一、单元及本课时内容分析本单元主题是Self-introduce自我介绍,属于“人与社会”的范畴,“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涉及的子主题是“同伴交往,相互尊重,友好互助”。What: 本课是三上Unit 2第3课时Part FHI。F部分语篇是关于字母的自然拼读教学,展示了以字母DEFG开头的四个单词:dog, egg, fish, girl以及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H部分是有关字母的英文歌谣。I部分是一个实践活制作自己的Name card,并且与他人交换卡片,介绍自己。Why: 作者通过F部分字母、单词、图画相对应,学生能够识别字母大小写并感知英文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H部分的歌谣以韵文和图画搭配的形式,学生能够哼唱歌谣并结合有关字母DEFG的单词进行创编,发展学生拼读能力;I部分画一画说一说的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姓名卡片进行自我介绍。How:F部分是字母的自然拼读教学,涉及到的有关字母DEFG的词汇,如dog, egg, fish, girl;H部分是字母歌谣,涉及到的相关核心语言,如 “Let me see, I can see, follow me...”。三个部分的内容生动有趣,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1. 通过创设认识新朋友的真实情境,学生了解互递名片的礼仪以及字母DEFG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学习理解)2. 通过自然拼读,深入了解字母DEFG,巩固发音规则并学习用拼读规则拼读单词,感知并模仿说英语。(应用实践)3.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字母DEFG的单词进行歌谣创编。(迁移创新)完成课时目标时所需的核心语言如下。【核心词汇/短语】dog, egg, fish, girl, see,follow, card【核心句型】Let me see, I can see, follow me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效果评价1. 通过创设认识新朋友的真实情境,学生了解互递名片的礼仪以及字母DEFG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学习理解) Activity 1: Sing a song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let’s sing a song Good Morning. 教师引导带学生可以根据已学过的打招呼方式来改变此歌曲。 Activity 2: Look and say 创设情境,外国友人来中国游玩,他们互递名片。教师用漂亮的名片形式呈现课本所有新朋友的人物图片,学生感知新词card. T: Do you want to know how to make a card 学生听音频排序,找到制作名片的具体步骤get, paste, write, show。渗透名片制作过程的用心,让自我介绍更正式的文明礼仪。 Activity 3: Listen and find T: Lingling and Anne are girls. 学生通过I部分名片上人物,引生词girl。教师播放F部分音频,学生听音频并找出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尝试读出来。dog, egg, fish, girl。 Activity 4: Read and match 教师出示字母De, Ee, Ff, Gg的卡片,打乱顺序带读,感知字母读音,并连线。 Activity 5: Watch and think 观看视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字母De, Ee, Ff, Gg在单词中的发音,并将单词进行拼读。 d-o-g, dog. e-g-g. egg. f-i-sh, fish. g-oa-t, goat.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准确说出新词card并找到制作卡片的具体步骤,感知交换名片是一种自我介绍的文明礼仪。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理解字母本身发音和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设计意图:本阶段的教学活动旨在新朋友交换名片的情景中了解名片制作过程和含义,并以name card 最后呈现的人物为切入点展开字母DEFG的认读学习,在听音频和视频中感知字母自然发音规律,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2. 通过自然拼读,深入了解字母DEFG,巩固发音规则并学习用拼读规则拼读单词,感知并模仿说英语。(应用实践) Activity 6: Spell and practice 教师带领学生拼读单词,并感知字母在四线三格上的位置。 Activity 7: Look and read 教师出示H部分图片,仔细观察,学生能看到dog和goat。教师可以提问,并引导学生作答。 T: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is picute Ss: Dog, dog, I can see. Ss: Goat, Goat, I can see. T:What letters can you see in this chant Ss: Dd, Ee,Ff, Gg, I can see. T: Let me see, you can see Dd, Ee,Ff, Gg. 学生跟读视频,教师通过手势帮助学会理解歌谣意思。 Activity 8:Let’s know more 教师询问学生还能想到哪些单词,师生共同观看字母DEFG自然拼读的拓展视频,进一步认读字母并巩固其在单词中的发音。 D: duck, desk E: elephant, elbow F: farm, fan G: gift, good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正确书写字母并给予拼读指导。 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学生能否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根据字母ABC的发音规则进行举例。设计意图: 本阶段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认读字母DEFG、识别大小写以及了解其在单词中的发音;通过学习拓展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拼读能力,积累并拓展相关词汇。3.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字母DEFG的单词进行歌谣创编。(迁移创新) Activity 9: Group work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享自己收集的有关DEFG的单词,并进行创编。如: T:Dd, Dd, /d/, /d/, /d/. /d/, /d/, dog. Ee, Ee, /e/, /e/, /e/. /e/, /e/, egg. Ff, Ff, /f/, /f/, /f/. /f/, /f/, fish. Gg, Gg, /g/, /g/, /g/. /g/, /g/, girl. 教师带领学生打节奏朗读,培养韵律感。教师点评学生创编的歌谣,并给出评价:Pronunciation语言: Emotion韵律: Action 动作: 教师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根据学生创编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设计意图: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理创编有关字母DEFG的歌谣,进一步巩固拼读规则,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师生交流互动中理解本课时的核心语言,促进语言内化。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Need to do: 创编字母DEFG的歌谣,并拍摄视频。 根据I部分制作自己的名片,与朋友互换名片,并自我介绍,录制视频。 Choose to do: 绘本阅读 Introduce myself。 搜索中西方名字的区别。单元学习评价单评价 内容 我能认识书中的新朋友并说出他们的名字。 我能用核心语言询问他人姓名并介绍自己。 我能读懂Tim和Dino的故事,并懂得好孩子要说礼貌的话,做正确的事。 我能认读字母DEFG,识别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我能利用拼读规则拼读单词并结合查找的单词和小伙伴创编歌谣。 我能制作名片,并自信地做自我介绍。 湘少版《英语》三上Unit 3 How old are you 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单元任务与目标单元任务 询问他人的年龄。 学会从1数到10,学习生活中数字的表达和10以内的数字运算。 认读字母Hh, Ii, Jj, Kk,了解其在单词中的正确读音并尝试拼读单词。 单元目标: 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在语境中,与同伴交流并介绍自己的年龄。 在与同伴交流中询问他人的年龄。 从1数到10,表达生活中的数字,进行10以内的数字运算。 完成设计“Name Card”,介绍自己的姓名和年龄。 能认读、书写字母Hh, Ii, Jj, Kk, 并且了解这4个字母作为单词首字母的发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单元及本课时内容分析(what、why、how)本单元主题是Age年龄,属于“人与自我”的范畴,涉及“生活与学习”。What:本课是三上Unit 3第一课时Part ABCD部分。A部分语篇为校园情境对话,内容围绕校园内小朋友之间的偶遇对话展开。Lingling来到操场,遇到正在跳绳的Lulu,主动夸奖Lulu跳绳跳得好,并询问Lulu年龄,熟悉了以后,两个小女孩一起跳起了绳。B部分为A部分语篇学习后的描述性练习。C部分呈现了10种小动物以及它们的年龄数字,为D部分演一演提供角色准备。Why:作者通过描述Lingling和Lulu的对话,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赞赏他人、彼此了解并结识好朋友的方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How:本课对话是比较典型的日常交往对话,涉及介绍年龄的数字词汇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介绍年龄时使用的核心语言,如“How old are you I’m... /I’m... too.”该对话情节简单,易于理解,为学生自我介绍、交友合作的表达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在听、看、说的活动中,获取同伴间询问年龄加深彼此了解的方式,能用英文从1数到10。(学习理解)2.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在教师帮助下,分角色表演对话。(应用实践)3. 在小动物聚会的语境中,创编对话,开展小动物之间的相互问候与介绍。(应用迁移)【核心短语及词语】great, old,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核心句型】—How old are you —I’m...—That’s great. —Thank you.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效果评价在听、看、说的活动中,获取同伴间询问年龄加深彼此了解的方式。(学习理解) Activity 1: Sing a song 跟唱歌曲Ten Little Indian Boys Activity 2:Look,listen and say 1.PPT出示图片1:Look, who is she What is she doing She is skipping.从图片看出Lulu正在操场练习花样跳绳,听音数一数她每次能跳几个,熟悉并练习数字1-10表达,板书并领读,特别关注数字three, five, eight, nine的发音。 2.出示图片一Lingling的部分:Look, Lingling is coming. Listen,what do they say 学生通过听音表达:That’s great, Lulu. Thank you, Lingling. 模仿语音语调,读出赞赏的语气。 Activity 3:Watch and match 学生通过观看A部分视频,为Lingling, Lulu两个女孩及她们的年龄连线,理解How old are you I’m...表达年龄的方式。 镜头转换到B部分篮球场上两个学生,观看他们的对话,并选择他们的年龄。 How old is the girl ( ) She is eight. She is nine. How old is the boy ( ) He is eight too. He is nine too. Activity 4:Compare and say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AB部分3幅跳绳图片,发现跳绳有单人、双人、三人甚至多人的跳法,通过听音频数一数她们跳的个数,巩固1-10数字表达。 教师观察学生对数字的熟悉度,能否主动倾听并尝试跟唱。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听音用英文数一数1-10,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鼓励。特别关注重点单词的发音,发现学生有困难及时给与指导。 观察学生听音模仿以及联系图片理解句意的情况,鼓励更多学生模仿朗读。 观察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整体理解文本、获取询问和回答年龄核心语言的方式,根据学生表现给予指导和反馈。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Lulu勇于挑战花样跳绳,Lingling给与她赞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经验体验跳绳新玩法的乐趣。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听说活动,引出询问年龄的问答句型,引导学生理解核心句型的语用和语义,体验合作玩耍的乐趣,为后面环节的应用实践做能力和情绪的铺垫。2.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在教师帮助下,分角色表演对话。(应用实践) Activity 5: Listen,point and read Part A 听音跟读,注意养成听音指读的习惯,模仿语音语调及赞赏他人的语气。 Activity 6: Let’s act 学生扮演书中的人物展开对话表演,根据课堂时间请1-2组同学戴头饰上台表演。 观察学生发音是否准确,关注学生小组合作表演情况,并适时给与帮助、建议与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跟读模仿、分角色表演等活动中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听音、指读模仿的好习惯,正确朗读课文。鼓励小组角色扮演对话并表演,内化核心语言,为迁移创新阶段自信输出做好准备。3.在小动物聚会的语境中,创编对话,开展小动物之间的相互问候与介绍。(应用迁移) Activity 7: Group work 情境: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参加美食会,可是品尝不同美食有不同的排队规则:按年龄从大到小排、按年龄从大到小排、按年龄数字奇数和偶数分两队排等等。戴上动物头饰分组表演,鼓励使用Hello.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How are you 等前两个单元学到的核心句型。 1.通过角色互相问答互相了解小动物们的年龄,被问到的孩子可以贴上年龄贴纸。 2.按照品尝不同美食的不同排队规则排队。 S1: Hello! How are you S2: I’m fine, thank you! How old are you S1: I’m ... How old are you S2: I’m ... 教师观察学生主动参与、合作表达的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设计意图:在迁移创新阶段,设计小动物森林美食会的情境,戴上动物头饰的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角色,通过问与答了解对方年龄后,以各种方式趣味排队,在轻松愉悦的交往氛围中逐步达到自然而和谐的表达。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Need to do: Listen and repeat.听音模仿跟读Part A三遍,再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自主朗读一遍。 Choose to do: 为自己制作英文姓名牌,向大家介绍自己吧! My Name Card Name: Hello! I’m . Age(年龄): I’m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单元及本课时内容分析(what、why、how)本单元主题是Age年龄,属于“人与自我”的范畴,涉及“生活与学习”。What:本课是三上Unit 3第二课时Part EG部分。E部分为听力练习,听音辨析在不同情境下对年龄的介绍并圈出正确年龄。G部分为生活情境对话。Tim与Dino在公园玩,突然问Dino的年龄,Dino自己也不清楚,Tim通过翻看Dino的出生信息得知它的年龄。Dino很开心地去问旁边小狗的年龄,得知小狗是2岁。Why:作者通过E部分简单的听力练习和G部分的情境对话,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表达年龄的不同场合,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人交往中描述自己和他人的年龄。How:本课对话是比较典型的日常交往对话,涉及介绍年龄的数字词汇1-10;介绍自己和他人年龄时使用的核心语言,如“How old are you I’m... /You’re... He’s...”该对话图文对照、情节简单,便于学生模仿运用,学会迁移表达。。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在听、看、说的活动中,学习在不同情境介绍自己和他人年龄的方式。(学习理解)2.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在教师帮助下,分角色表演对话。(应用实践)3. 观察动植物呈现年龄的不同方式,小组合作,运用核心语言介绍动植物年龄。(应用迁移)【核心短语及词语】don’t know, Doggie, woof【核心句型】—How old are you —I don’t know.—You’re... —He’s...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效果评价1. 在听、看、说的活动中,学习在不同情境介绍自己和他人年龄的方式。(学习理解) Activity 1: Sing a song 学生基于上节课的课后作业My Name Card,运用Hello! I’m... 核心语言介绍自己的姓名和年龄。每个学生介绍完,鼓励其他同学跟他热情打招呼:Hello,...! You’re... Activity 2: Listen and circle 1.PPT出示E部分图片1:Look, who is this girl 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名字回答She is Ella. 教师追问How old is she 引导学生仔细听音频,圈出本部分4个小题正确答案。 2.师生核对检查E部分听力完成情况,教师提问:How old is the girl/ the boy/ the rabbit 引导学生回答She is eight./ He is ten./ He is four./ It’s one。板书核心句型:She’s ... /He’s... Activity 3:Look, listen and read 1.衔接上一个环节,PPT继续出示Dino的图片,提问: Who is he How old is Dino Do you know 引导学生猜一猜,表达:He’s...或者I don’t know. 板书带读,注意don’t know的发音。 2.引导学生边听音频边观察图片1-3,找到答案。Tim says: You’re six. 板书核心句型:You’re...注意You’re的发音。 3. PPT出示图片6:How old is Tim and Doggie 引导学生自己读一读4-6幅图,圈出Tim和Doggie的年龄,表达:He’s... 4. 结合图片6,追问:How do they feel 观察与思考,体会They are happy.因为好朋友之间彼此熟识彼此了解。 5. 根据图文结合的板书,理解介绍自己和他人年龄的不同用法:I’m.../ You’re.../ She’s... He’s... 6. Tips:在中西文化中,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询问年龄,但尽量不要问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年龄,尤其不要问女性年龄,不礼貌。 教师观察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情况,能否主动参与介绍和打招呼,特别关注平时不是特别积极的孩子,及时给与鼓励。 教师根据学生观察听音的情况,及时给与帮助和提示。 观察学生听力完成情况,借助核心句型板书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观察学生主动观察与猜测的情况,根据学生表现给予指导和反馈。注意重点词汇的发音。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圈画答案,鼓励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观察学生思考、表达、总结、梳理的情况,及时提供引导和帮助。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听说活动,引出描述自己和他人年龄的核心句型,在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核心句型的语用和语义。通过不同场景的渗透,引导学生思考询问年龄的合适场合,将交往礼仪自然渗透其中,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2.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在教师帮助下,分角色表演对话。(应用实践) Activity 4: Listen,point and read Part G 听音跟读,注意养成听音指读的习惯,模仿语音语调及疑惑、开心的语气。 Activity 5: Think and act 学生3-4人每组,扮演书中的人物展开对话表演,根据课堂时间请1-2组同学戴头饰上台表演。 观察学生发音是否准确,关注学生小组合作表演情况,并适时给与帮助、建议与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跟读模仿、分角色表演等活动中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听音、指读模仿的好习惯,正确朗读课文。鼓励小组角色扮演对话并表演,内化核心语言,为迁移创新阶段自信输出做好准备。3.观察动植物呈现年龄的不同方式,小组合作,运用核心语言介绍动植物年龄。(应用迁移) Activity 6: Group work. 1.继续观察G部分图片6,Dino is six and Doggie is two. 出示horse图片, Do you know how old is Mr. Horse 引导学生猜测:It’s... 观看视频:马的年龄其实是可以从牙齿的数量观察出来的。 出示鹿、树的图片,How old is Mr. Deer and Mr. Tree 小组讨论并将鹿、树与年龄观察方式连线。 Do you know any other animals or plants like this 2. 小组合作,介绍马、鹿、树的年龄。 S1: This is Mr. Horse. He is... S2: This is Mr. Deer. He is... S3: This is Mr. Tree. He is... 根据学生主动参与对比判断、合作表达的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设计意图:在迁移创新阶段,通过观察动植物呈现年龄的不同方式,链接科学学科认知,运用核心语言,介绍动植物年龄。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Need to do: Listen and repeat.听音模仿跟读Part G三遍,再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自主朗读一遍。 Choose to do: 听音频阅读绘本,Maisy’s Story- 《How old are you 》,查一查:自己喜欢的动物和植物如何呈现自己的年龄呢?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单元及本课时内容分析(what、why、how)本单元主题是Age年龄,属于“人与自我”的范畴,涉及“生活与学习”。What:本课是三上Unit 3第三课时,子主题为Have fun with numbers 。主要教学内容为Part FHI部分。F、H部分为语音学习板块,学习H--K几个字母的书写以及在单词中的发音,H部分是相关字母的童谣。I部分为一个数字拓展活动。Why:F部分通过单词的首字母来学习字母的发音,同时通过四线三格展现正确的手写格式。H部分的童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几个字母的字母音。I 部分用一个数字加法活动复习了数字的表达,让学生运用数字解决简单的数字问题。How:H部分是一个chant,利用节奏押韵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字母音,在朗读中感受英语的韵律美。I部分是典型的活动对话,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数字,在真实的语境中交流巩固,语言简洁明了。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1. 在看、听、读、写的活动中,认识字母、感知字母作为起始音的发音特点,以及正确书写字母。(学习理解)2. 在看、听、拼的活动中,利用所学过的字母,尝试拼读简单的单词。(应用实践)3. 表达生活中的数字,在10以内加法的活动中,巩固数字的表达。(迁移应用)【核心短语及词语】hat ice cream juice kite【核心句型】Four and three is_______.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效果评价在加法的活动中,巩固数字的表达。(迁移应用) Activity 1: Sing a song Numbers in the song Count from 1 to 10 Count from 10 to 1 Activity 2: Look and find Numbers in daily life 教师提供生活中会使用到数字的图片,如:价格、年龄、车牌等。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用英文说出数字。 Activity 3: Look and add Numbers in the supermarket 教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提供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动物们在森林超市购物,你能帮他们算算价格吗? 教师问:What is the total price? Why? 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数字。 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加法。 Activity 3: Listen and add Numbers in math 学生自主上台进行“数学小达人”挑战。根据所听到的算式,快速说出答案。 教师观察学生对数字的熟悉度,能否主动倾听并尝试跟唱。 教师观察学生完成数字找寻活动的情况,根据学生表现给予指导和反馈。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借助板书的提示完整地进行核心句型的表达,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反馈。 教师观察学生能够根据听音快速反应算式的结果。根据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准确度来调整音频的活动的节奏。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总结和整理核心语言的基础上,通过Numbers in the song 复习数字的英文表达,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链接上节课的知识点。Numbers in daily life引导来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学生从课本走向现实生活。Numbers in the supermarket 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促进语言内化。2. 在看、听、读、写的活动中,认识字母、感知字母作为起始音的发音特点,以及正确书写字母。(学习理解) Activity 4: Look,read and match 教师在PPT上给获得“数学小达人”的同学们送上神秘大礼,让学生猜一猜。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是冰淇淋,教师教授ice cream 的读音,让孩子们猜一猜第一个字母,并且教授Ii;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字母HIJK。并且将字母和单词连线。 Activity 5: Listen and repeat 通过听音跟读,巩固字母和单词。 跟着节奏自编chant L H /h/ /h/ hat ... 每个字母补充一到两个单词。 Activity 6: Listen and learn 教师播放chant音频,并且提问:“这首童谣中出现了哪几个字母?一共出现了几次?” 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跟着韵律节奏跟读。 自由朗读,找一找这首童谣的韵脚(rhyme)ay say play Activity 7: Let's write 教师让学生拿出练习本,书写字母。 鼓励学生通过发音,写出对应的字母。 教师根据学生单词和字母的跟读、匹配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以及练习的范围。 教师观察学生完成跟读情况,根据学生表现给予指导和反馈。 教师观察学生在听音、跟唱的活动中观察学生对于字母的掌握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将字母正确地写入四线三格,对于比较容易出错的Ii Jj Kk进行书写示范。设计意图:通过听音找字母、听音选单词、听音写字母等一系列的听读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并且学会正确地书写字母。通过童谣的学习帮助学生感知简单的chant的节奏与韵律。3.在看、听、拼的活动中,利用所学过的字母,尝试拼读简单的单词。(应用实践) Activity 8: Let’s spell 学生看字母卡片,说出它的发音。 学生通过翻翻卡拼读单词 j-a-g jag j-a-b jab j-a-c-k jack h-a-d had h-e-b heb k-a-t kat 3. Sing the alphabet song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结合之前的字母进行拼读练习,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提示。鼓励学生跟着视频练习拼读。设计意图:将前两个单元所学的字母做成翻翻卡,利用翻翻卡拼读单词,帮助学生感知简单的拼读规则,建立拼读意识,并且尝试借助拼读规则拼读单词,建立音形联系。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Need to do: 1.Listen and repeat.听音模仿跟读Part F H I三遍, 再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自主朗读一遍。 2.抄写F部分的字母以及相应的单词。 Choose to do: 阳光学校的跳蚤市场营业了,同学们买了他们最喜欢的物品,请大家算一算他们需要付多少钱呢?湘少版《英语》三上Unit 4 This is my family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单元任务与目标单元任务 学会家庭成员的表达。 询问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认读字母Ll, Mm, Nn, Oo, Pp,了解其在单词中的正确读音并尝试拼读单词。 单元目标: 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在语境中,与同伴交流并介绍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 在与同伴交流中询问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独立完成设计“Family Tree”,并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能认读、书写字母Ll, Mm, Nn, Oo, Pp, 并且了解这4个字母作为单词首字母的发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单元及本课时内容分析(what、why、how)本单元主题是Family,属于“人与自我”的范畴,涉及“家庭与家庭生活”。What:本课是三上Unit 4第一课时Part AB部分。A部分语篇为生活情境对话,内容围绕课余时间小朋友之间的公园偶遇对话展开。Peter来到公园,偶遇同在公园中玩耍的Lingling一家并主动打招呼,Lingling热情回应并向Peter介绍自己家庭成员身份,Peter帮助Lingling一家拍了家庭合影。B部分为A部分语篇学习后的描述性练习。Why:作者通过描述Peter与Lingling一家的对话并主动为她们一家拍摄家庭合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家庭出游的目的及每个成员的游玩喜好,引导学生树立家庭意识、培养礼貌交往的表达习惯。How:本课对话是比较典型的日常交往对话,涉及介绍家庭主要成员词汇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介绍家庭成员时使用的核心语言,如“This is my family. This is... Who’s he/she He’s/She’s... 该对话情节简单,易于理解,便于学生模仿运用,自主表达。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在听、看、说的活动中,获取对话中Lingling的家庭成员身份。(学习理解)2.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在教师帮助下,分角色表演对话。(应用实践)3. 在语境中,询问及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能有礼貌地打招呼及回应。(应用迁移)【核心短语及词语】my family, my 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 say cheese【核心句型】—This is my family. This is my...—Who’s he/she —He/She’s my...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效果评价1. 在听、看、说的活动中,获取对话中Lingling的家庭成员身份。(学习理解、应用实践) Activity 1: Sing a song 跟唱歌曲Finger Family Activity 2:Guess and say PPT出示Peter照片:Who is he Where is he 给出hat, kite作为提示,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选图猜出He is at the park。 Activity 3: Look, listen and say 1.出示Lingling照片,提问:Who is she Where is she 引导观察并表达:Lingling is at the park too. 2.出示Lingling家人图片,提问: Who is he/ she? 播放Part A 音频,根据学生回答,引出This is my family. This is my mother and this is my father. He’s my brother.等核心句型,板书并领读。注意字母组合-ther的发音方法,引导学生建立音形关联。 3.观察图片2和人物动作和表情,提问:It’s the first time they meet each other. What do they say 播放课文视频,边做动作边模仿表达: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3.继续阅读课文,提问:What does Peter do for Lingling’s family He takes a photo for them. He flies a kite with them. 听音,边做拍照动作边模仿Say cheese的发音,互相观察发音时大家的表情。 出示Peter拍摄的全家合影,让学生自主将人物与家庭成员身份连线:father, mother, brother.引出生词sister.出示Dongdong的头饰,鼓励学生戴上头饰,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Hello, this is my family. This is my... 播放课文视频,并再次观察图片人物表情。 Look at the pictures. How do the people feel And what makes them so happy 教师观察学生对家庭成员的熟悉度,能否主动倾听并尝试跟唱。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根据给出的提示单词选出正确的地点图片,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鼓励。 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听音频整体理解文本、获取家庭成员身份信息以及使用核心语言问答的情况,根据学生表现给予指导和反馈。 观察学生自主观察与表达、听音辨音模仿的情况,对较长的单词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正音。 鼓励学生打开思维,理解家庭出行每个成员都能以不同方式感受快乐、Peter也因为遇到好朋友、认识好朋友家庭成员并帮助他们感到快乐。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听说活动,引出询问家庭成员身份的问答句型,引导学生理解获取信息,感受核心句型的语用和语义,为后面环节的实践表达奠定基础。2.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在教师帮助下,分角色表演对话。(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Activity 5: Listen and read Part A 听音跟读,注意模仿语音语调及礼貌沟通的语气。 Activity 6: Act the dialogue out 根据学生学情,每个小组4-6人,各小组可自主选择分层任务: 任务1:分角色表演文本对话,根据课堂时间请1-2组同学戴头饰上台表演; 任务2:Peter也将自己的爸爸妈妈介绍给Lingling和Dongdong认识,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对话。 观察学生发音是否准确,关注学生小组合作表演情况,并适时给与帮助、建议与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跟读模仿、分角色表演等活动中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听音模仿的习惯,正确朗读课文。鼓励小组自主选择适合本组的分层任务,模仿文本自编对话并表演。在多形式朗读和表演过程中,让学生逐步理解、内化本课核心句型,为下一阶段自主表达做好语言技能和自信心等方面准备。3.基于语言框架询问及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能有礼貌地打招呼及回应。(迁移创新) Activity 7: Show the family photos and say. 情境:家长开放日上来了很多家长,PPT播放家长的照片,由全班同学猜一猜Who is he/she 再请学生向全班介绍家人身份,揭晓答案。 教师观察学生合作表达的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设计意图:在迁移创新阶段,设计家长开放日的情境,学生尝试运用核心句型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并由抽到家人相片的学生向同学介绍家庭成员信息,PPT展示为随机出示,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和趣味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地参与性和主动性。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Need to do: Listen and repeat.听音模仿跟读Part A三遍,再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自主朗读一遍。 Choose to do: 同学们,本学期的学校开放日将以“Family Day”为主题,邀请你和全家人一起参加,请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式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人吧! 1.设计海报My Family, 画一画、写一写:This is my family. This is my... 2.请带上家庭合影照片介绍自己家庭成员身份,拍摄视频并上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时内容分析(what、why、how)本单元主题是Family,属于“人与自我”的范畴,涉及“家庭与家庭生活”。What:本课是三上Unit 4第二课时,子主题是introduce the family members。主要的学习内容是Part CDEFH部分。C部分是一个单词学习板块。D部分为一个活动板块,教师利用学生的全家福开启介绍和询问家庭成员的对话。E部分为听力练习板块,介绍果园中的一家人。F,H是语音学习板块,学习L--P几个字母的书写以及在单词中的发音。H部分是一个字母童谣。Why:在第一课时学习了nuclear family,C部分拓展到了extended family。 D、E编者通过两个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家庭成员的表达。F部分通过几个单词的首字母来学习字母的发音,同时通过四线三格展现正确的手写格式。H部分的童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字母音。How:C部分利用图片呈现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表达。D、E部分的课堂活动涉及了本单元的核心词汇与句型:This is my... Who is he/she He/She is...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内容,在真实的语境中交流巩固。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在看、听、读、写的活动中,认识字母、感知字母作为起始音的发音特点,以及正确书写字母。(学习理解)在看、听、拼的活动中,利用所学过的字母,尝试拼读简单的单词。(应用实践)3. 在语境中,巩固家庭成员的表达,能与同伴交流介绍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应用迁移)【核心短语及词语】my family, my 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grandmother/grandfatherlemon/milk/nose/orange/pen【核心句型】—This is my family. This is my...—Who’s he/she —He/She’s my...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效果评价1. 在语境中,能与同伴交流并介绍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迁移创新) Activity 1: Review 请学生观看歌曲视频This is my family。 教师提问:Who is he/she?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家庭成员,并且通过旧知mother、father来教授新词grandmother、grandfather 再次播放视频跟读。 Activity 2: Listen and Number(Part E) 看图预测Who is he/she 播放音频,给图片标号。 Activity 3: Photo Show (Part D) 教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福,并且教授photo一词,请学生观察并提问Who is he/she 来询问教师的家庭成员。 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全家福,同桌之间进行问答。 两人一组上台展示问答过程。 并且通过Accuracy 准确 Fluency流利 Interaction 互动 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对家庭成员的熟悉度,能否跟上歌曲,并尝试跟唱与记忆。 观察学生能否利用已学的知识尝试进行预测,并且通过听音频快速定位图片。 观察学生能否运用上节课的知识和教师和同伴进行简单的交流。并且通过模仿,练习,上台进行对话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反馈。设计意图:通过歌曲跟唱,全家福展示这一系列的听说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核心词汇、句型运用于真实情境的交流。并且通过三个维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的表达质量。2. 在看、听、读、写的活动中,认识字母、感知字母作为起始音的发音特点,以及正确书写字母。(学习理解) Activity 4: Listen and learn 教师利用图片和发音进行猜词father brother Mingming,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字母。 通过听音跟读学习字母和单词。 通过奖励机制给学生发放lemon milk nose orange pen的小贴纸,进行听音展示图片的活动。 鼓励学生用This is my _____.的句型介绍自己的贴纸。 Activity 5: Let's chant 播放Part H的音频,鼓励学生跟唱。 跟着节奏自编chant L L lemon ... 每个字母补充一到两个单词。 Activity 6: Let's write 教师让学生拿出练习本,书写字母。 鼓励学生通过发音,写出对应的字母。 观察学生能够通过发音准确定位字母,利用图片、音频、童谣等帮助他们建立了字母音、字母形之间的联系。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将字母正确地写入四线三格,对于比较容易出错的Ll Pp进行书写示范。设计意图:通过听音找字母、听音选单词、听音写字母等一系列的听读活动帮助学生感知英语单词中音形的关系,在单词中感知字母的发音,并且学会正确地书写字母。在看、听、拼的活动中,利用所学过的字母,尝试拼读简单的单词。(应用实践) Activity 7: Let’s spell 看字母卡片,说出它的发音。 通过翻翻卡拼读单词 d-o-g dog c-a-t cat m-o-m mom d-a-d dad l-a-p lap m-o-p mop n-o-d nod l-i-p lip... 观察学生能否结合之前的字母进行拼读练习,适当调整难度。设计意图:将前三个单元所学的字母做成翻翻卡,利用翻翻卡拼读单词,帮助学生建立拼读意识,在单词中感知字母的发音,建立音形的关系。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Need to do: 1.听本单元 CDEFH部分的音频,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2. 抄写字母以及相应的的单词。 Choose to do: 完成P25的Family Tree第三课时(Part G I)教学设计一、单元及本课时内容分析(what、why、how)本单元主题是Family,属于“人与自我”的范畴,涉及“家庭与家庭生活”。What:本课是三年级第四单元第三课时Part G I部分。 G部分语篇为生活情境对话,内容围绕Tim和Dino在公园偶遇Uncle Ben一家对话展开。下午,Tim 和Dino来到公园,碰到了Uncle Ben 和Aunt Coral,Tim 热情打招呼并向Dino介绍了两位长辈,之后又碰上了正在跳绳的Lily和吹泡泡的Lucy,长相相似的双胞胎让Dino非常困惑。I部分是一个实践活动画一画写一写Family tree,并且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Why: 作者通过描述Dino和Tim亲人的对话,引导学生如何向新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并且正确、友好地打招呼,在对话中还提到了对于称呼中的名字的表达,帮助学生关注中西方表达的差异。同时通过图片信息引导学生多进行户外运动,健康积极地生活。I部分画一画说一说的活动帮助学生理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介绍。How:本课对话是比较典型的日常交往对话;涉及介绍了extended family员uncle aunt cousin,以及介绍家庭成员使用的核心语言:This is ... She is...以及初次见面时使用的核心语言: Hello... Nice to meet you.该对话情节简单,图片信息丰富,易于理解,便于学生模仿运用,学会迁移表达。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在听、看、说、玩的活动中,获取对话中Tim的家庭成员身份以及名字的表达。(学习理解)2.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在教师帮助下,分角色表演对话。(应用实践)3. 内化介绍家庭成员的、打招呼及回应的语言,并使用目标用语进行简短的对话。(应用迁移)4. 在画一画说一说的活动中,梳理家庭成员的关系,并且获取了解姓名介绍的语言。(运用与迁移)【核心短语及词语】Uncle Ben, Aunt Coral,cousin, his, her【核心句型】—This is my family. This is my...—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His/Her name is...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效果评价1. 在听、看、说、玩的活动中,获取对话中Tim的家庭成员身份以及名字的表达。(学习理解、应用实践) Activity 1: Review 学生基于上节课的课后作业Family Tree,运用This is my...核心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Activity 2: Look and guess PPT出示Tim 和Dino 的照片,教师问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学生根据图片信息以及第一课时的经验得出: They are in the park. PPT出示Uncle Ben 和Aunt Carol,教师问:“Who are they?” Activity 3:Listen and find 教师播放图1,图2 的音频,引导学生根据音频找出 Uncle Ben 和Aunt Carol。利用PPT解释Uncle is your mother’s brother or your father’s brother.带读uncle, aunt,一边拼读一边Family Tree中板书单词。教师介绍整个故事的背景,Tim 和Dino在公园碰到了Tim 的Uncle and Aunt。 PPT出示Lily 的图片,问“Who is she?”教师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根据频找出cousin, Lily , 利用PP解释cousin,带读 cousin,一边拼读一边在Family Tree 中板书单词。 Activity 4:Watch and find 1.播放视频,让学生找出这几位家庭成员的名字,补充学习单信息。 WhoNameUncleBenAunt CarolCousinLily并且指着Lucy 的图片追问,Is she Lily?Who is she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找到Lucy,补充表格信息。引入twins,学生了解。同时利用PPT引导学生关注中西方称谓的差异。中国是名在前称谓在后,英文的表达则正好相反。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鼓励学生进行户外活动。 WhoNameUncleBenAunt CarolCousinLilyCousinLucyActivity 5: Read and fill 继续阅读课文,完成学习单的第三项内容:What does Dino say to them? WhoNameSayUncleBenHello,I’m...Aunt CarolCousinLilyNice to meet you,too.CousinLucyLucy...Lily教师总结“It’s the first time they meet each other. They can say hello and introduce themselves ,and also they can say “Nice to meet you.” 教师观察学生对本单元之前所学核心词汇与核心句型的掌握情况,根据情况适时鼓励与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完成看图猜地点、听音频学习新词、阅读找姓名等学习活动的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与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理解词汇、拼读单词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供帮助。 教师观察学生在梳理信息时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并且观察孩子们对于文化差异的接受度,并及时作出调整。设计意图:本阶段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对话内容,学习对话中的核心词汇和核心语言,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听音频,看视频,读文本等活动梳理文本信息,从大意到细节逐步理解对话内容。2. 内化介绍家庭成员的、打招呼及回应的语言,并使用目标用语进行简短的对话。(应用实践) Activity 6 Listen and repeat 学生听录音跟读、分角色朗读对话,关注语音、语调、节奏等。 教师根据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朗读对话的情况,给予指导与鼓励。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学习单让学生将文中内容条理化,知识结构化。同时通过跟读、分角色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化语言,为接下来的语言输出活动奠定基础,在画一画说一说的活动中,梳理家庭成员的关系,并且获取了解姓名介绍的语言。(运用与迁移) Activity 7: Draw and write Part I 教师请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Family tree,并且在称呼后面加上简单的名字。 通过师生问答Who is he/she?What’s his /her name 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Activity 8: Act the dialogue out 教师介绍背景,Dino和S1在公园碰到了S1的家人,然后S1 进行介绍,Dino打招呼并且有礼貌地回应。 6人一组进行表演。 教师观察学生介绍Family Tree 的情况,给予帮助与鼓励。 教师观察学生在对话中的表现,做出及时评价与反馈。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迁移的语境中,正确地运用所学语言,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学生从课本走到现实生活,学生在交流中发展语用能力。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Need to do: Listen and repeat.听音模仿跟读Part G三遍,再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自主朗读一遍。 Choose to do: 观看The frog family 的视频 根据你的family tree 介绍你的家人三年级上册Unit 5 Is this your pen 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单元任务与目标单元任务 学会用Is this a …?准确认识学习用具,能够准确说出学习用具的英文表达 学会用Is this your …?寻找学习用具的主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帮助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整理习惯 3.认读字母QRST,了解其在单词中的正确读音,掌握字母的规范手写体书写并尝试拼读单词。 单元目标 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能够准确说出学习用具的英文表达 能够用句型Is this your …?寻找物品的主人。 通过小组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灵活运用所学句型去寻找意识的物品的主人。 在阅读、理解Tim和Dino的故事,体会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用具,养成良好的生活和整理习惯 正确认读字母QRST,感知其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并学会规范手写体的书写;尝试拼读单词。第一课时(Part ABC)教学设计一、单元及本课时内容分析本单元主题是School Life学校生活,属于“人与自我”的范畴,涉及“学校生活与个人感受”。What:本课是三上Unit 5第1课时Part ABC。A部分语篇以教室为情境,图一展现了Lingling在课桌旁的地板上发现一支笔,然后捡起笔并在教室里寻找钢笔的主人;B部分语篇介绍了询问物品主人的句型;C部分是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Why:作者通过描述Lingling, Peter和Benny寻找钢笔主人的对话以及Jiajia和Peter谈论寻找物品主人对话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引导学生树立帮助同学、养成管理自己学习用具的意识。How:本课时寻找物品的主人的情境比较典型,涉及到的学习用具词汇,如pencil, pen, book, ruler, pencil case, schoolbag;询问学习用具主人时使用的核心语言,如“Is this your …?Yes, it is. No, it isn’t. It’s a....” 该对话情节简单,易于理解,为学生初步用英文交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1. 在学校失物招领处情境中,通过猜,听、看、说的活动初步了解学习用具的表达。(学习理解)2. 在学校失物招领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学会用核心句型寻找丢失物品的主人。(应用实践)3. 基于所学对话,能够灵活运用本课时所学句型帮助放于班级失物招领处的物品找到主人。(迁移创新)完成课时目标时所需的核心语言如下。【核心词汇/短语】pencil, pen, book, ruler, pencil case, schoolbag【核心句型】-Is this a/your …?-Yes, it is.-No, it isn’t.-It’s a....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效果评价1. 在学校失物招领处情境中,通过听、看、说的活动初步了解学习用具的表达。(学习理解) Activity 1: Guess and say 教师给予关键词,学生猜地点 T:It’s a shelf. There are many things in the shelf. The things can’t find their owners. Ss: Lost & Found Activity 2: Look and say 教师出示失物招领处的图片,学生初步感知Lost & Found。通过观察图片物品,学生学习失物招领处物品的英文表达。 T: What can we see at the Lost & Found S1: A school bag. S2: A pencil case. S3: A pen. S4: A pencil. S5: A book. S6: A ruler. Activity 3: Match and say 失物招领处的物品混乱,请学生小组活动,帮物品贴上物品名。教师做示范:Is this a…?Yes, it is. No, it isn’t. 学生小组活动。 教师通过游戏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将单词和物品进行意义匹配,让学生感知词汇意义。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听懂教师的谜语提示并启动生活经验进行准备方向的猜测。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通过情境,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将图片和单词匹配正确。设计意图: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认识学习用具并感知核心句型Is this a…?的意义和回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看、听、说等语言活动,梳理对话内容,为语言输出奠定基础。2. 在学校失物招领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学会用核心句型寻找丢失物品的主人。(应用实践) Activity 4: Listen and circle 我们的朋友Lingling也来到了失物招领处。学生通过音频内容,圈出文本中Lingling谈论到的学习用具。 What school things can you hear Activity 5: Watch and answer 学生通过观看对话视频回答教师提问 Q1:What does Lingling say to find the owner 通过观看视频,旨在帮助学生借助图片和动画,理解并提取本话题的核心句型:Is this your…? Q2:Is this Benny’s pen or Peter’s pen 通过观看视频,在听和看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提取、梳理语篇信息。 Activity 6: Read and repeat.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语音语调及礼貌沟通的语气。在语境中感知与他人交流时的语气和礼貌。 Activity 6: R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