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3 平面镜成像 教案(表格式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3 平面镜成像 教案(表格式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简介

《平面镜成像》
一 、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中的一节重要内容,属于第四章“光现象” 的第三小节。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 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不仅与生活紧密相关,还是学生首次接触 “像”概念的重要一课,为后续学习“凸透镜成像”等知识点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策略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教材设计了详尽的实验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观察、实验、归 纳和逻辑推理等能力。同时,通过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穿衣镜、潜望镜等, 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学生形成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科学认识,理解虚 像的概念及其形成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科学思维: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实验现象和 数据,提出并验证假设,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等步骤,学生经 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数据, 勇于面对并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学习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认识到科学技 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学生形成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科学认识,理解虚像的
概念及其形成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 提出并验证假设,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老师:大家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做什么呢 (等 待学生回答)对,很多人都会照镜子。那么,镜子 里的那个“你”是真实存在的吗 为什么镜子能形成 我们的像 这个像和我们自己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 处呢 今天,我们就将通过实验和讨论,揭开平面镜 成像的神秘面纱。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记录实 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并得出 结论等步骤,学生经历完整 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 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 探究的能力。
课内探究 一、平面镜的定义与特性 老师: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平面镜。平面镜, 顾名思义,就是表面平整光滑的镜子,它能够反射光 线,形成物体的像。那么,平面镜有哪些特性呢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的示意图,并标 注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老师: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我们知道光线在平面 镜上会发生反射,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处 于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度相等。这 就是平面镜能够成像的基本原理。 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老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平面镜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保 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 重实验数据,勇于面对并解 决问题。同时,通过学习平 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对 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像的特点。请大家按照实验步骤,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老师分发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蜡烛、火柴、 白纸等。) 老师:实验的第一步是点燃蜡烛,并将其放置在 平面镜前。然后,在镜后移动白纸,尝试找到蜡烛的 像。注意,不要用手直接触摸蜡烛火焰或平面镜,以 免烫伤或损坏器材。 (学生开始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好,现在请大家停下来,分享一下你们的 实验结果。你们找到蜡烛的像了吗 它看起来和真实 的蜡烛有什么不同 (等待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平面镜成像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像与物等大: 即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 像与物关于 镜面对称:像和物体在镜面的两侧,且它们 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接像与物的线段被镜 面垂直平分。 3. 像是虚像:因 为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所以我 们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它,只能通过眼睛看 到。
三、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老师:那么,为什么平面镜会形成这样的像呢 这其实与光的反射有关。当光线从物体表面射向平面 镜时,它会被镜面反射出去。这些反射光线进入我们 的眼睛后,我们的大脑会根据光线的方向和强度,逆 向推断出物体的位置和形状,从而形成了我们看到的 像。 四、平面镜的应用 老师:平面镜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 要角色,如穿衣镜、化妆镜等,还在许多科技领域有 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潜望镜就是利用了两块相互平 行的平面镜来改变光路,使得人们可以在隐蔽的位置 观察到远处的景物。再比如,医生在检查牙齿时使用 的口腔镜,也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来扩大视 野。
思维延伸 老师:现在,请大家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 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注意,要仔细审题,认真 作答。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我会及时 为大家解答。 (学生开始做题,老师巡回检查。 总结归纳 老师:好了,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 了解了平面镜的定义与特性,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特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 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 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 力、实践创新能力等,为他 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点和原理,并了解了平面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 应用。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去,发现更多有趣的光学现象。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 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在《平面镜成像》这节课的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意识到通过 直观的实验演示,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这种教学方法是有效的。 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观察细致,对实验现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极大地提高 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部分学生在 实验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的问题,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影响了实验结论的 得出。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训练,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 科学态度。另一方面,我在课堂时间分配上还有待优化。虽然实验环节占据了较多的时间, 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但这也导致了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深入讲解和讨论时间相 对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设计,提前预习或课后复 习相关理论知识,以便在课堂上留出更多时间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此外,我还认识到在教 学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点存在差异,因此在教 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更加灵活多样,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 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物理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