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 教案(表格式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升华和凝华 教案(表格式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简介

《升华和凝华》
一 、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作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的重要章节,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该章节在继 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之后,进一步完整了物质形态变化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全面了解物 质状态的六种变化。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直观的实验演示和现象分析,引导学生理解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特点。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比不 同物态变化,明确升华和凝华的吸热和放热过程,以及物质状态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设计了丰富的实验活动,如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 践中感知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此外,教材还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实例, 如干冰的用途、霜雪的形成等,体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 索精神。
三、教学目标
通过深入探究物质状态的直接变化,旨在培养学生的四维核心素养。首先,提升学生 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强理论联系实 际的能力。其次,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深入理解物理过程的本质。再次,加强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的培养,使其认识到物理现 象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激发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最后, 提高学生的科学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分享观点、交流思想, 共同提高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等实验现象,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樟脑丸变小、冰棍外表的“白粉”等,
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我们将一起探索自然界中一个非常神奇的现 象——升华和凝华。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时候我们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明明没有变成液态就消失了, 或者在寒冷的冬夜,窗户上直接结出了冰花,而不是 先有水珠 这些现象背后,就隐藏着升华和凝华的秘 密。 教师:(板书课题《升华和凝华》)首先,我们 来明确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第一,理解升华和凝华 的概念;第二,掌握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 第三,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第四,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使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 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 象,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
课内探究 教师:现在,让我们从复习开始。谁能告诉我, 物质有哪几种基本状态 学生A:固态、液态和气态。 教师:非常好!那么,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变我们 通常称为物态变化。之前我们学过哪些物态变化呢 学生集体: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教师:对,这些都是通过吸热或放热实现的间接 转变。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 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进行的转变,不需要经过液态, 加强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 感的培养,使其认识到物理 现象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 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激发对 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 识。
这就是它们的特别之处。 教师:(展示碘的升华实验装置)接下来,我们 通过一个实验来直观地感受升华过程。请看,这是装 有固态碘的烧瓶,底部有酒精灯加热。请大家仔细观 察,并思考:碘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点燃酒精灯,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 教师:大家看到什么了 学生B:紫色的气体从烧瓶里冒出来了,但没看 到液态碘。 教师:非常好!这正是升华现象。碘直接从固态 变成了气态,而没有经过液态。这个过程中,碘需要 吸收热量。谁能告诉我,为什么碘会选择这种方式转 变 学生C:可能是因为温度足够高,碘分子获得了 足够的能量,直接挣脱了固体结构的束缚。 教师:非常棒的解释!现在,我们再来看凝华过 程。虽然我们不能在课堂上直接展示所有物质的凝 华,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或者用一个类似的例子来 说明。比如,当我们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在 空气中,它会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吗 学生集体:不是,它会变成白色的雾状,那是二 氧化碳的固体小颗粒。 教师:对,这就是凝华现象。干冰在常温下直接
由固态变成了气态二氧化碳的固体形态(即雾状), 同时释放出热量。这个过程与升华相反,是物质从气 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教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板书)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 固态,放热。大家要记住这两个关键点,它们对于理 解后续的物理现象非常重要。 教师:接下来,我们进入应用环节。请大家分组 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升华或凝华现象,尝试 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并准备一分钟的汇报。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时间到!哪一组愿意先来分享 学生D组代表:我们选择的是樟脑丸的消失。樟 脑丸在衣柜里放一段时间后,会变小甚至消失,这是 因为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它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 态,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我们看不到液态的樟脑丸。 教师:非常棒!樟脑丸的消失确实是升华的一个 典型例子。还有其他组愿意分享吗 学生E组代表:我们讨论的是霜的形成。在寒冷 的冬夜,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物体(如树叶、 窗户)时,会直接凝华成固态的冰晶,形成霜。这 个过程放出了热量,但因为我们感觉到的主要是外界 的低温,所以不会觉得霜是热的。
教师:非常精彩的解释!霜的形成确实是凝华现 象的一个生动体现。看来大家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已 经很深入了。 教师:最后,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练习,巩固一 下今天所学的知识。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题目,这是 一道选择题,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判断。 (展示题目,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教师:好的,时间到。我们请XX同学来回答。
思维延伸 学生:答案是B,因为冰雕变小是固态冰直接变成了 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教师:完全正确!看来大家都掌握得很好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升华和凝华的 奥秘,通过实验观察、理论讲解和生活实例分析,深 入理解了这两个物态变化的特点和原理。希望大家能 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更 多的自然现象。 提高学生的科学交流 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 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分享 观点、交流思想,共同提高 科学素养。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 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在《升华和凝华》这节课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意识到实验在物 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碘的升华实验直观展示了升华现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 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可能过于关注实验现象的 表面,而忽略了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和规律。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 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其次,生活实例的引入对于理解抽象概 念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樟脑丸消失、霜雪形成等实例,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升华和凝 华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如何将 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还存在困难。这提示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练
习题,帮助他们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此外,我还意识到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提升的 空间。虽然我已经尽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但仍有部分学生显得较为被动。未来, 我计划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 极性。最后,我反思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 念,但在掌握吸放热情况以及应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这要求我在后续 教学中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 达到教学目标。综上所述,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更加明确了未来教学的改进方向,期待在 下次教学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