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案(表格式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案(表格式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材分析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属于“声和光”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本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 活实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噪声的定义、等级划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控制 噪声的途径。教材设计注重实验与实例的结合,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升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 、教学策略
教材首先明确了噪声的概念,即无规律、不和谐的声音,并与乐音进行了对比。随后, 引入了分贝的概念,详细讲解了噪声的等级划分及换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噪声强弱的量 化认识。通过实例和实验,教材展示了噪声对人类生活的多方面影响,如听力损伤、心理压 力增加、睡眠质量下降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控制噪声的重要性。最后,教材介绍了隔音、吸 音等控制噪声的具体方法,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环 保意识。
三、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通过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学生建立起对噪声的科学认识, 理解噪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噪声等级的计算方法和控制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维和数学运用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科学探究: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活动,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等,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
4.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学生认识到减少噪声污染 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 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定义,从物理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认识噪声;掌握噪声的 等级划分标准,理解不同等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难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它既是美妙的 乐章,也可能是令人烦躁的干扰。那么,什么是噪声 它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控制它 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趣而又重要的 世界吧! 引入新课: 老师: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一 个场景:清晨,你正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突然,一 阵刺耳的汽笛声划破了宁静,紧接着是邻居家装修的 电钻声、街道上车辆的轰鸣.....这些声音,让你感到 烦躁不安,甚至难以继续入睡。这些,就是我们今天 要讨论的“噪声”。 通过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 制,学生认识到减少噪声污 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 务,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环 保意识。同时,通过小组合 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内探究 一、噪声的定义 老师:那么,什么是噪声呢 在物理学中,噪 声是指那些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更 重要的是,噪声的界定往往与我们的主观感受密切相 关。对于一些人来说,轻柔的雨滴声可能是美妙的旋 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活动, 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 方法,如提出问题、作出猜 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等, 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
律,而对于正在休息的人来说,它可能就变成了噪声。 因此,我们可以说,噪声是那些妨碍我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二、噪声的等级与测量 老师: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噪声的强度,我们需要 引入一个单位——分贝(dB) 。 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 强弱的一个单位,它并不是直接测量声音的响度,而 是测量声音与某一基准声压级之间的对数比值。一般 来说,人们正常交谈的声音大约在40-60分贝之间, 而超过70分贝的声音就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此时,老师可以展示一个分贝计,简单介绍其 使用方法,并邀请几位同学上台体验不同分贝下的声 音感受。) 三、噪声的危害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噪声对我们的生活有 哪些危害。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听力损伤。长期 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我们的听力会逐渐下 降,甚至引发耳聋。其次,噪声还会对我们的心理健 康造成负面影响,如引起烦躁、易怒、焦虑等情绪问 题。此外,噪声还会干扰我们的睡眠、学习和工作效 率,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噪声的危害,老师可 以播放一段不同分贝级别的噪声录音,让学生闭眼聆
听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控制噪声的方法 老师:既然噪声有如此多的危害,那么我们应该 如何有效地控制它呢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三种基本 的方法:声源控制、传播路径控制和接收者防护。 1.声源控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源 头上减少噪声的产生。比如,我们可以选择 低噪音的家电产品、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 限制车辆鸣笛等。 2. 传播路径控制:如果无法直接控制 声源,我们可以尝试在噪声传播的路径上进 行阻隔或减弱。比如,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 木、设置隔音墙、安装双层玻璃窗等。 3. 接收者防护:最后,我们还可以通 过保护接收者来减少噪声的影响。比如,佩 戴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或者将工作 区域与噪声源隔离开来。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多 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各种控制噪声的方 法。) 课堂互动: 老师:现在,我想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在我们 的校园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存在噪声污染 我们可以
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这些噪声 给大家五分钟的时 间,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来分享你们的想法。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思维延伸 总结与拓展: 老师:时间到!看来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参与了讨论, 现在请各组代表来分享你们的成果吧。 (学生代表依次上台分享,老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比如在学校图书馆设置静音区、在课间休息时减少大 声喧哗、在操场周围种植树木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 于减少噪声污染,还能提升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质 量。 最后,我想说的是,控制噪声不仅仅是一个物理问题, 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 持续关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自觉减 少噪声的产生,共同营造一个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通过学习噪声的危害 和控制,学生建立起对噪声 的科学认识,理解噪声与环 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环境保 护意识。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 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在教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一课时,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同时也对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了更深的思考。首先,课程内容的选择 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噪声的危害,这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 兴趣。然而,在引入新概念和理论时,我发现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吃力,尤其是分贝这一 抽象概念。这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概念的铺垫和解释,采用更多样化的 教学手段,如动画、模拟实验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次,课堂互动环节虽然活
跃,但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仍有待提高。我意识到,在分组讨论和分享时,应更加关注那些内 向或成绩稍逊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 要性。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此外,我还 意识到,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介绍上,虽然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措施,但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 培养。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如利用科技手段 减少噪声污染等,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之,这次教学让我收获颇丰,也暴露 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以此次反思为契机,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提升教学 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