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4 速度的测量 教案(表格式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4 速度的测量 教案(表格式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简介

《速度的测量》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定义了速度作为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并引入了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 帮助学生理解速度、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多种速度测量 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平均速度法和瞬时速度法等,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物理概念和 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教学策略
在教学策略上,教材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速度的基本概 念、计算方法,并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通过设计实验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 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得出结 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还促进了学生 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使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形成对运动和速度的深刻认 识,建立运动与时间的定量关系。
科学思维: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数据中寻找 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设计并实施速度测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数据采集和处理 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速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现 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 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速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 索欲,培养他们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难点: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记录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在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调查。 大家平时出门,无论是步行、骑车还是乘坐汽车、火 车,有没有留意过自己的速度是多少呢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如“看过汽车仪表 盘上的速度”、“骑自行车时感觉快或慢”等) 老师:非常好,看来大家对速度都有一定的感知。 那么,速度到底是什么 我们如何准确地测量它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速度的测量》。 引导学生认识到速度测量 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 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 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尊重 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 度,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环境 的责任感。
课内探究 一、速度的概念(约5分钟) 老师:首先,我们要明确速度的定义。速度,简 单来说,就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告诉我 们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走了多远。 (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老师:这里,路程是指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时 间则是指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段。那么,速度的单 位是什么呢 学生:米每秒(m/s)或者千米每小时(km/h)。 老师:非常正确!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 通过设计并实施速度测量 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 能力、数据采集和处理能 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提 升科学探究能力
是米每秒(m/s),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用千 米每小时(km/h)来表示速度。 二、速度的测量方法(约15分钟)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测量速度。首先, 我们要明确测量的基本步骤:确定测量对象、选择测 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1.直接测量法(约5分钟) 老师:最简单的一种速度测量方法是直接测量 法。比如,我们可以使用测速仪来直接测量汽车的速 度。但是,今天在课堂上,我们没有专业的测速仪, 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模拟这个过程。 (展示实验器材:秒表、卷尺、小车模型) 老师:假设这是一辆小车,我们知道它行驶了一 段距离(用卷尺测量),并且我们记录了它行驶这段 距离所用的时间(用秒表测量)。那么,我们就可以 用速度的计算公式来求出小车的速度了。 (示范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2.平均速度法(约5分钟) 老师:除了直接测量法,我们还可以用平均速度 法来测量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 动的总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它描述了物体在这段 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板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老师:比如,我们测量了一个运动员跑完100 米所用的时间,那么他的平均速度就是100米除以 他跑完这100米所用的时间。 3.瞬时速度法(简要介绍,约5分钟) 老师:此外,还有一种更精确的速度测量方法是 瞬时速度法。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它描述了物体在这一瞬间的运动快慢。但是,瞬时速 度的测量比较复杂,通常需要用到更高级的测量设 备,比如雷达测速仪、激光测速仪等。今天我们先不 做详细讲解,大家可以在课后自行查阅资料了解。 三、实验探究(约10分钟) 老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探究,亲自动 手测量一下小车的速度。请大家按照实验小组分配好 角色,每个小组需要有一名计时员、一名测量员和一 名记录员。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实验步骤: 1. 用卷尺测量出一段固定的距离(如 5米)。 2.将小车放置在起点处,准备释放。 3. 计时员开始计时,同时释放小车。 4.当小车到达终点时,计时员停止计 时。
5. 测量员和记录员合作,记录下小车 行驶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和速度(用速度的 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学生完成实验后,各组派代表分享实验结果) 总结归纳(约10分钟) 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和实验,我们掌握了速度 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速度作为描述物 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无论是交通出行、体育竞技还是科学研究都 离不开对速度的准确测量。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通过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的 方法。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帮 助我们验证理论、发现新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 中能够继续保持对物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勇于实 践、敢于创新。
思维延伸 布置作业(约5分钟) 老师:最后,我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请大家回 家后观察并记录自己或家人步行、骑车、乘坐交通工 具时的速度情况,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这 些现象。同时,也请大家预习下一节关于加速度的内 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发 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 性思维,学会从数据中寻找 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 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在教授《速度的测量》这一课时,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首先, 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入速度的概念,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 习状态。然而,在理论讲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理解不 够深入,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概念的讲解和例题的解析,以帮助学生构建 清晰的知识框架。实验探究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但同时也是挑战所在。学生在动手实验的 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心,但也暴露出了实验设计和操作方面的不足。一些小 组在测量时间和距离时出现了误差,导致计算出的速度不准确。这提醒我,在实验前需要更 加细致地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此外,我还意识到在教 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存在 差异,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可 以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提升。总的来说,《速 度的测量》这一课的教学让我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看到了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潜力和创造 力,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 我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