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运动的描述 教案(表格式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2运动的描述 教案(表格式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运动的描述》
一、教材分析
为学生构建了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力学、机械能等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如飞行的飞机、行驶的汽车等,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随 时间的变化。同时,详细阐述了质点、参考系、位移等核心概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科学 的运动观念。教材通过丰富的插图和例题,直观展示了运动的相对性和矢量的性质,培养了 学生的物理直觉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虽然知识点不多,但每个知识点涉及的应用范围广泛,在生活和自然中都有所 体现。此外,本节内容与数学有紧密联系,理解运动的相对性有助于解决数学中的运动类问 题。通过学科间的渗透,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通过学习运动的描述,学生建立起位置、位移、速度等基本物理概念,形成 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准确认识,提高对物理现象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运动实例的分析,学会运用 比较、分类、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索物体运动规律,培养主动 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探究、分析结果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合作、分享、尊重的科学态度, 以及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及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 运动状态。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树叶的摇曳,到夜晚星辰 在夜空中的缓缓移动,运动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动态美。 那么,什么是运动 我们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呢 让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的学习之旅吧。 引入新课: 老师: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运动 有没有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举手,老师邀请一位学生回答) 学生A:我觉得运动就是物体在动,比如汽车在 路上跑,人在走路。 老师:非常好,学生A给出了一个直观的理解。 确实,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但为 了让我们的描述更加准确和科学,我们需要引入一些 物理学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 奇心,培养合作、分享、 尊重的科学态度,以及关 注科学技术对社会、环境 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
课内探究 二、新课讲授(约30分钟) 1.运动的普遍性(约5分钟) 老师:同学们,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我们 的世界因为运动而精彩。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包括 看似不动的房屋、树木,都随地球一起公转、自转。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 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索物 体运动规律,培养主动提 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 探究、分析结果的能力。
毛主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就是生动地说明了地球的自转。因此,我们说“运动 是绝对的”。 2.机械运动的概念(约10分钟) 老师: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人的思维、 生命的成长、化学变化等都是不同的运动形式。但今 天我们要研究的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 (播放足球比赛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哪些物 体是运动的,以及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老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在足球场上,奔跑的 球员、滚动的足球等都在做机械运动。那么,什么是 机械运动呢 简单来说,机械运动就是物体位置随时 间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 他物体发生了改变,那么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 运动。 3.参照物的概念(约10分钟) 老师:在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时,我们总要选取一 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 物。比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运动时,我们其实是选择 了地面或路边的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通过实例讲解参照物的概念,如人在路边站立 时认为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人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 汽车上时却感觉树木在向后退。)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利用参照 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给予点评。) 老师:非常好!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参 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同的参照物会导致对物体 运动状态的不同描述。因此,在描述物体运动时我们 一定要明确所选的参照物。 4.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约5分钟) 老师: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物体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其实这个概念在我们刚才讨论参照物时已经 有所涉及。运动和静止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们 取决于我们选择的参照物。就像我们说的树木对于汽 车来说是运动的但对于地面来说则是静止的。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 对性。例如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 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然后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 有无变化 书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钢 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钢笔相对于书本是运 动的还是静止的 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钢笔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 老师:通过讨论和交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 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巩固练习(约15分钟) 老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今天所 学的知识。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并讲解答案。) 例如: 1.举例说明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月亮在云 中穿行是以云为参照物;静止在桌面上的书本是运动 的 。 3.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坐在 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在向后退是以什 么为参照物
思维延伸 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运动的描述》 这一节内容。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理解了参照 物的概念掌握了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巩固所学内容为接下来的 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用 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物理的 奥秘。 五、布置作业(约5分钟) 1.书面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特别是关于机械运 学生能够用实例解释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理 解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 象。
动、参照物选择及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的题目。 2.实践作业:要求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至少三个 不同的运动现象并为每个现象选择两个不同的参照物 来描述其运动状态。同时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报告记录 自己的观察过程和思考。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 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教学反思
在教授《运动的描述》这一课时,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本节课旨 在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参照物的选择以及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通 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活动,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 在课后反思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虽然通过视频和实验能够直观地展 示运动现象,但部分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如“质点”和“位移”时仍感到困难。这提示我在 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概念的细化讲解,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和比喻来帮助学生建立直 观理解。其次,课堂互动虽然活跃,但个别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显得较为被动。这可能 与我的提问方式或课堂管理策略有关。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课堂上采用更多样化的提问方 式,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此外,我还意识到在巩固练 习环节,部分题目的难度可能超出了部分学生的接受范围。这要求我在设计练习时更加关注 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供学生选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 得到锻炼和提高。总之,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方向和改进点。在未 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综合能
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