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3张PPT)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章末复习课件01思维导图03知识梳理0204提升训练素养目标01思维导图01思维导图01思维导图01思维导图01思维导图01思维导图02素养目标化学观念:掌握长度、体积、温度测量工具的使用及使用规范、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定义和方法。科学思维: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了解科学测量及科学探究,形成一定的证据推理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简单的实验任务。科学态度与责任:具有对物质世界及其变化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审美情趣;具有实验安全意识;严谨的科学意识。02知识梳理0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以 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 、 的原因和规律。2.科学研究要 , 。解决一个小小问题的过程都可能有科学发现。3.科学探索为我们提供了 ,可以帮助我们 ,改变和拓展了我们对 的认识。4.科学改变了人们的 ,我们学会了用 方式 解决复杂问题。自然界产生发展善于观察勤于实验新的事实与证据认识世界自然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03典例精析【考点一】科学并不神秘1.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将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关于太空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A03典例精析【考点一】科学并不神秘解析: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不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符合题意;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B不合题意;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合题意;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合题意。03典例精析【考点一】科学并不神秘2. 下列自然现象和后面的发现及发明创造不相关的是( )A.火山爆发——人造卫星 B.水沸腾顶起壶盖——蒸汽机C.吊灯的摆动——摆钟 D.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A03典例精析【考点一】科学并不神秘【解析】自然现象是指自然界中,因为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而产生的各种状况,比如风雨雷电, 日食 ,月食,结冰等等,自然现象是完全不受人为 主观能动性 因素影响的,比如月有阴晴圆缺,一年有四季的变化,气候有冷暖,会有白天黑夜,流星、极光等一些现象,所以自然现象是地球上不能为人所控制的事物。【解答】A. 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制造卫星无关,A错误;B. 水沸腾顶起壶盖——蒸汽机 ,B正确;C. 吊灯的摆动——摆钟 ,C正确;D. 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 ,D正确;02知识梳理02 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一、测量的定义1.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 进行比较的过程。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1千米= 米 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毫米= 微米 1微米= 纳米换算关系:1m=103mm=106μm=109nm2.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 等。此外,人们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脚等来粗测物体的长度。声呐、雷达、激光测距等是现代测量中常用的技术。公认的标准米(m)100010100100010001000钢尺、木尺、三角板、卷尺02知识梳理02 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1)会认:认识所用刻度尺的 、 和 的位置(如图);(2)会测:刻度尺与待测物平行,使刻度尺 被测物体,并且使刻度尺的 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薄刻度尺 厚刻度尺量程分度值起始刻度线紧贴零刻度线02知识梳理02 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3)会看: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 (如图);(4)会读:读数时,除要读出分度值,还要估读 的下一位;(5)会记:记录的数据后应写上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 + 单位)。垂直分度值单位估计值03典例精析【考点二】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1. 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从题中数据可知,8.64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8.64cm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是:L=≈8.43cmC03典例精析【考点二】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2. 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小余和小姚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分别如图所示。(1)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选填“小余”或“小姚”)。(2)小余同学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3)小余另取一刻度尺测量小姚的身高,五次结果分别为160.2cm,160.0cm,166.2cm,160.1cm,159.9c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 cm。小姚 3.80160.11cm03典例精析【考点二】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则小姚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2)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木块的长度为3.80cm;(3)根据160.2cm可知,数字“0”所在的单位cm是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那么最终的测量结果为:02知识梳理03 科学测量——长度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应用:测纸张的厚度,测金属丝直径等。如:要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测n张相同纸的厚度,再除以n,就可算出一张纸的厚度。要测细铜丝的直径,可测出紧密绕在铅笔上n匝细铜丝的长度,再除以n,即可得出细铜丝的直径。(2)平移(定位)法:应用:测球的直径,测圆锥的高等。02知识梳理03 科学测量——长度的特殊测量(3)化曲为直法:应用:测地图上的公路、铁路、河流长,测硬币周长等。方法:使一根棉线与待测的曲线重合,然后把棉线拉直,测出棉线上起点和终点间的直线距离即可。(4)化直为曲(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轮子,沿着要测量的长度滚过,记下轮子滚过的圈数,则物体的长度就等于轮子的周长乘以轮子转过的圈数。此法适于测较长的曲线。如测运动场的跑道长度。03典例精析【考点三】科学测量——长度的特殊测量1. 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为 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选填“大”或“小”)。2.50 1.4大03典例精析【考点三】科学测量——长度的特殊测量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1.50cm对齐,右侧与4.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4.00cm﹣1.50cm=2.50cm;已知金属丝的圈数为n=18;故d==≈0.14cm=1.4mm;(2)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大。03典例精析【考点三】科学测量——长度的特殊测量2. 某次测量活动中,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把三角尺测出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1)四名同学采用下列四种方式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2)小明对圆柱体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并将五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表。下表记录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是第 次;这次测量的最终结果为 。实验次序 1 2 3 4 5测量值/厘米 17.72 17.69 17.7 17.18 17.71A 3、417.7103典例精析【考点三】科学测量——长度的特殊测量(1)A、采用辅助工具法测量时,两侧的刻度都能准确读出,故A正确;B、圆柱体下方的刻度不是从刻度尺有刻度的地方开始,不能准确读出,上方读数准确,故B错误;C、圆柱体下方的读数准确,上方三角板的一个顶点与刻度尺接触,不一定准确,故C错误;D、圆柱体下方的读数不准确,上方的三角板斜边与圆柱体接触,不能准确读出圆柱体上边缘的刻度,故D错误。故选:A.(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读数需要再估读一位,所以第3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第4次结果与其它测量的结果偏差较大,所以也是错误的,所以求平均值是,这两组数据都要去掉;其最终结果为第1、2、5三次有效测量的平均值。02知识梳理04 科学测量——误差分析操作 测量偏差皮卷尺拉的很紧易热胀冷缩材料 冬天 ;夏天累积法测细铁丝直径,未排紧累积法测细铁丝直径,多数了一圈累积法测纸张厚度,用页数计算累积法测纸张厚度,纸未压紧化曲为直测长度,绳子有弹性偏小偏大偏大偏大偏大偏小偏小偏小03典例精析【考点四】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A、皮卷尺没零刻度,而老师直接记录卷尺所对应的刻度示数,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A错误;B、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B正确;C、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测量规范正确,不会导致测量的成绩偏小,故C错误;D、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测量的长度为曲线,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D错误。1. 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立定跳远的成绩有异议,认为测量的成绩偏小,下列有关申述理由正确的是( )A.对齐起跳点的是卷尺上2cm刻度处,而裁判直接记录了落脚点对应的卷尺刻度示数B.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C.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D.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B03典例精析【考点四】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2. 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B.若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C.若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C03典例精析【考点四】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解:由题意可知,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且L1>L2,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那么在30℃时,只有甲的材料膨胀程度要大于乙的,甲在30℃时测量乙的长度才会小于其在15℃时测量的乙的长度,故A错误,C正确,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降低温度后甲、乙两种材料的变化情况,所以无法判断B选项是否正确。故选:C。02知识梳理05 科学测量——体积的测量一、体积的定义及单位1.体积是物体占有的 大小。2.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 。还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等。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 和。4.单位换算:1立方米= 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升=立方分米1毫升= 立方厘米 1m3= cm3空间立方米(m3)升(L)毫升(mL )100011061000102知识梳理05 科学测量——体积的测量量筒(或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1)弄清量筒(或量杯)的量程和分度值(每小格表示多少毫升);(2)量筒精确度:分度值相同时,量筒越细,精确度就越高。(3)测量时要把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不可以加热、溶液配制、化学反应;亦不可放到天平上使用)(4)读数时,视线跟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那么要以凸形液面中央最高处为准。水、酒精、煤油等的液面是凹形的,水银的液面是凸形的。误差分析:读数时如果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记作:“俯大仰小”取液体时:俯视,体积偏小;仰视,体积偏大。02知识梳理05 科学测量——体积的测量量筒(或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1)弄清量筒(或量杯)的量程和分度值(每小格表示多少毫升);(2)量筒精确度:分度值相同时,量筒越细,精确度就越高。(3)测量时要把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不可以加热、溶液配制、化学反应;亦不可放到天平上使用)(4)读数时,视线跟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那么要以凸形液面中央最高处为准。水、酒精、煤油等的液面是凹形的,水银的液面是凸形的。误差分析:读数时如果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记作:“俯大仰小”取液体时:俯视,体积偏小;仰视,体积偏大。03典例精析【考点五】科学测量——体积的测量1. 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正确读出了液体的体积为4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读出了液体的体积为30ml。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 )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 15ml D.都有可能【解答】解:俯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大,平视时看到的读数标准,正确读数时液体体积为45mL,但俯视液面读数为30mL,实际小于30mL,假设为28mL,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是45mL﹣28mL=17mL,大于15mL。A03典例精析【考点五】科学测量——体积的测量2. 利用量筒和水可以测量实心小金属块的体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量筒内的水能浸没小金属块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中时,水不能溢出量筒C.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一次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量筒内的水能浸没小金属块,故A正确;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中时,水面不能超过最大的刻度线,即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故B错误;C、小金属块的体积等于放入金属块后水和小金属块体积之和与适量水的体积的差,因此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两次,故C错误;D.综上所述,故D错误。A02知识梳理06 科学测量——体积的特殊测量A.形状不规则的较小固体(排水法)B.浮在水面的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1)针压法:用细钢针把物体按入水中使其浸没,进行测量;(2)沉坠法:把铁块与被测物体用细线拴在一起使其浸没,进行测量。C.固体溶于水:排沙法:用细沙或面粉代替水进行测量。D.较大固体:溢水法:溢水杯装满水,收集固体浸没时排除的水,V排=V固;若最开始水不满,会使测量结果偏小。(1)用烧杯将 水倒入量筒内,正确读出 V1 (适量水是指既能浸没固体小物体,又能使浸没固体小物体后液面不超过量筒的量程);(2)将小固体用细线拴住,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当小固体被水 时,正确读出水面上升后总体积V2(缓缓是相对而言,防止打碎量筒或量杯);(3)计算被测固体的体积:V= .适量的水的体积完全浸没V2-V103典例精析【考点六】科学测量——体积的特殊测量1.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矿石体积的测量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如下:(1)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体积,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矿石体积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该实验用到的器材有:烧杯1只、量筒1个、足量的水、记号笔、矿石,你觉得还需要 。(3)利用以上器材改进上述实验过程,让实验结果更准确,请写出实验步骤。偏大细线03典例精析【考点六】科学测量——体积的特殊测量解:(1)矿石的体积等于所排开水的体积,矿石的体积=量筒中水的总体积﹣量筒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导致剩余水的体积偏小,矿石体积的测量值偏大。(2)不能将手伸入水中取出矿石,因此为便于取出矿石,可以用细线拴住矿石,所以还需要的器材是细线。(3)实验步骤为:①在烧杯中加满水;②把矿石放入烧杯中,同时用量筒收集溢出的水;③读出溢出水的体积;④矿石的体积=溢出水的体积。03典例精析【考点六】科学测量——体积的特殊测量2. 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哪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 )A. B. C. D.解:因为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用悬重法测出石蜡的体积,即在石蜡下方系一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石蜡浸没前,只有铁块浸没时的读数为54mL;而石蜡和铁块同时浸没时的读数为59mL,这两个读数差就是石蜡的体积V=59mL﹣54mL=5mL,故BD测量是没有必要的,故AC错误,BD正确。A、C02知识梳理07 科学测量——温度测量1.温度用来表示物体的 。2.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 ;要准确测量温度,需要使用 。3.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用“ ”表示。4.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 。0℃到100℃之间分为 等份,每1等份就表示 。5. 0℃以下,应读作 多少摄氏度或 多少摄氏度。冷热程度不可靠的温度计摄氏度℃0℃1℃100零下100℃负02知识梳理07 科学测量——温度测量(1)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 和 的温度计。(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若是测液体,使玻璃泡 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 。(3)等温度计液柱稳定后,且 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度数。(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 。(5)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若低于0℃,不要漏写 。量程分度值完全浸没杯壁和杯底不能相平负号03典例精析【考点七】科学测量——温度的测量1. 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5℃;在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95℃。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正确的分别是( )A.41℃、60℃ B.35℃、55℃ C.40℃、59℃ D.35℃、40℃解:(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这支温度计上的示数5℃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0℃,示数95℃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0℃;由于5℃到95℃之间有90个格,故温度计上的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当温度为41℃时,实际温度为t1=(41﹣5)× ℃=40℃;当实际温度为60℃时,对应的温度为t2= +5℃=59℃。通过以上分析可知,C选项正确。C03典例精析【考点七】科学测量——温度的测量2. 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温度计: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细吸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测量次序 1 2 3 4 5 6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水柱高度h(cm) 30.2 25.0 19.8 14.6 9.4(1)当温度升高,管内水柱高度h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根据表中的数据第6次水柱高度为 cm。(3)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是 (选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或“无法确定”)。变小4.2由小到大 03典例精析【考点七】科学测量——温度的测量解:(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管内水柱高度h将变小。(2)由表格数据知:h与t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一次函数来表示,写成y=kx+b,这里的y 即是h,x 即是t,把第1、2两组组数据代入得:解得k=﹣2.6,b=74.4;则“测温装置”水柱高度h与环境温度t的数学关系式为h=74.4﹣2.6t;温度是27℃时,水柱高h=74.4﹣2.6×27=4.2cm。(3)从表中的数据,当温度为17℃、19℃、21℃、23℃、25℃、27℃时,对应的水柱高度h分别为:30.0cm、24.9cm、19.7cm、14.6cm、9.4cm、4.2cm。可以得出水柱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此可以得出,当水柱越低时,温度越高,因此从上往下看,温度值由小到大。02知识梳理08 科学测量——体温计构造特点:①大的玻璃泡,使温度的微小变化就能导致水银柱长度的显著变化;②玻璃管横剖面为三角圆锥形,从不同角度观察都可以做放大镜,使度数更准确。③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弯曲的玻璃管(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忽然下降,水银快速收缩,水银柱在这里断开,上面的玻璃管内的水银就退不回来了,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3)优点:①可准确到0.1℃;②可离开人体读数。(4)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0.1℃。(5)注意点:使用前,必须先用力甩几下,使玻璃柱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03典例精析【考点八】科学测量——体温计1. 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粗心的同学用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量了甲、乙、丙三个同学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7.8℃,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人的体温都是37.8℃ B.甲的体温是37.8℃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7.8℃ D.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7.8℃解:由题可知,体温计使用之前甩了,故甲的体温是正确的,但是后来乙丙同学没有甩,导致体温测量出现错误,由此可知甲的体温是37.8℃;B03典例精析【考点八】科学测量——体温计2. 如图,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B.节约材料,美观好看C.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解答】解:从图中体温计的横截面看,从圆弧形表面看去,此温度计相当于放大镜,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便于读数。D02知识梳理09 化学实验操作1.科学研究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2.科学实验是人们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设计实验,研究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从中总结、概括出普遍的规律。3.科学假设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科学结论往往需要通过实验获取证据来得出。4.实验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和安全要求。5.它们存放于实验室柜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位置。03典例精析【考点九】实验操作1. 正确使用实验工具是科学探究的必备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滴入液体 B.加热液体 C.倾倒液体 D.加入固体解:A、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既不能伸入试管,更不能接触试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C、倾倒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错误;D、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斜放,然后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再将试管竖起B02知识梳理10实验探究1、科学探究六步骤(1)提出科学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2)建立假设:建立猜想或假设是对探究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的一种设想,即对背景材料的实验目的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要以陈述句的形式进行表述。(3)设计验证方案:制订计划是科学探究的中心环节,本环节计划得科学、周密与否,直接影响着探究活动的成败。(4)收集事实证据: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或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证据,或用图表的形式将收集到的证据表述出来。(5)检验假设:对事实或证据进行归纳、比较、分类、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断事实、证据是肯定了假设还是否定了假设,并得出正确结论。(6)交流: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流和讨论。02知识梳理10实验探究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控制变量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他变量不变。(2)类比法:从熟悉事物的属性中推论出不熟悉事物具有相同属性的方法。(3)等效替代法:将一些难以观察测量的量用其他同类型量替换。(4)转换法:将不易研究测量的量用有因果关系的量来体现。3、实验设计时需要遵守的原则①对照原则:设置对照,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②等量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量相同③单一变量原则:要研究量为唯一变量,其他量控制相同④平行重复原则: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03典例精析【考点十】实验探究1. 春天百花开,蜜蜂采蜜忙,当然还有比蜜蜂还要忙碌的人儿——果农们。一年之中除了水果成熟的季节,要数翻整土地、播种水果的春天最忙。我国土地辽阔,水果的种类也是各式各样。不同水果的生长季节也不尽相同。比如草莓就比较适合现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草莓成熟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买回来的草莓容易腐烂变质。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一个草莓园里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草莓,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组别 实验材料 环境温度 其他环境条件 保存时间 变质个数甲 草莓50个 4℃ 相同 2天 无乙 草莓50个 常温 2天 46个A.草莓容易腐烂变质的原因是某些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B.设置乙组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C.该实验选用50个草莓的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D.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低温能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繁殖,保鲜瓜果蔬菜B03典例精析【考点十】实验探究解:A.草莓容易腐烂变质的原因是某些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分解草莓内的有机物,正确;B.设置乙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错误;C.该实验选用50个草莓的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正确;D.通过该实验4℃保存2天没有变质的,常温保存2天,46个变质的,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低温能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繁殖,保鲜瓜果蔬菜,正确。故选:B。03典例精析【考点十】实验探究2. 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在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在暗处体色变喑;在黑暗处,给此蛙注射褪黑激素,蛙体色逐渐变浅,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暗色。若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B.蛙褪黑激素可使蛙体色变亮C.蛙体色的变化只受激素调节D.蛙褪黑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C03典例精析【考点十】实验探究【解答】解:A、若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故说明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A正确;B、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激素,蛙体色逐渐变浅,说明蛙褪黑激素可使青蛙体色变亮,B正确;C、根据题目可知,垂体、光也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因素。故C不正确;D、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说明蛙褪黑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D正确。故选:C。04提升训练1.在相同条件下,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因此用同一把铜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的长度,夏天和冬天的测量结果比较是( )A.夏天测得的数据大些 B.一样大C.冬天测得的数据大些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夏天温度升高,由于热膨胀铜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比玻璃的实际值偏小;冬天由于铜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因此对于同一块玻璃的测量,其冬天的读数比夏天大,所以选项A、B、D都不正确.故选C04提升训练2.某技师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工件的长度为980.0mm,后来经过精确测量,发现此米尺上所标出的1m实际为1002.0mm,则该工件的真实长度最接近于( )A.1002.0mm B.1000mm C.982.0mm D.978.0mm【答案】 C【解析】由测量结果的数值980.0mm,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即该刻度尺的一小格相当于实际长度1.0020mm,读数是980.0mm,相当于980.0个1.0020mm,故物体的实际长度应该是:980.0×1.0020mm=981.96mm≈982.0mm.故选C04提升训练3.某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该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简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简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简纸的总长度L为( )【答案】C【详解】不可能把纸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等于拉开后纸的长度和厚度的乘积;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为S=π(R2-r2)纸的厚度为d,故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04提升训练4. 用量筒量取溶液,仰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俯视读数为10毫升,则倒出液体的体积( )A.小于10毫升 B.大于10毫升 C.等于10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答案】B【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最开始仰视读数为20毫升,说明实际液体体积大于20毫升,倒出一部分水后,俯视读数为10毫升,说明实际液体 体积小于10毫升,则倒出水的体积大于20毫升-10毫升=10毫升,如下图所示,故选B。04提升训练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瓶底直径为D,瓶口朝上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面高度为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酒瓶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高度为L2,则可得出瓶的容积重约为( )04提升训练6.如图,一根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厘米,最大刻度A处离顶部2厘米,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离B顶部6.2厘米,如图所示,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此温度的最大刻度值是( )℃,表示人体正常体温37℃刻度值位置距顶部( )厘米。A.42,5 B.42,4.2 C.44,5 D.44,4.2【答案】A【解析】B处代表35℃,B离顶部6.2厘米,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可以得到,温度升高5℃时,液柱升高3cm,即1cm代表的温度是5/3℃,而A处B处的距离为6.2cm-2cm=4.2cm则A处的温度,即最大刻度值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再以B处的35℃为起点,得出37℃处距离顶端的距离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