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商务星球版地理(2024)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训练卷
一、单选题
1.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面关于地球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的赤道半径6388千米 ②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④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⑤地球的极半径6157千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023年4月20日,“天宫对话——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青少年问答”活动在上海召开,中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一起回答了青少年的提问,回应了他们对于太空的向往和好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可以推测出(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大小
C.地轴倾斜的角度 D.地球的公转
4.照片只展示了地球部分面貌,如果想知道地球大小,以下哪些选项的描述可以表示( )
①地球表面积②陆地平均海拔③地表海洋深度④地球平均半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是认识逐步提升的过程。请结合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B.天圆地方
C.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D.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人类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人造卫星上天
C.郑和下西洋 D.人类登上月球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6371千米 B.6357千米 C.6378千米 D.6317千米
6.地球的形状是( )
A.立方体 B.圆柱体 C.不规则球体 D.圆锥体
7.从太空看,地球的形状是( )
A.正圆的球体 B.一张倒扣的盘子
C.不规则的球体 D.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二、判断题
8.第一个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哥伦布。
9.首次向人们证实了地球是球体的航海家是麦哲伦。 ( )
10.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5.1亿千米。
11.地球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 )
12.地球的最大周长约是4万千米。
13.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能够说明地球的大小。
三、填空题
14.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最大周长是 万千米,表面积是 平方千米。
15.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千米。
16.地球的形状是一个巨大的 。
17.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 。
18.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判断对错)
19.地球是一个 体,最大周长约 千米。
四、综合题
20.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经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我们对地球的了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下面我们一起回顾这个过程,思考相关的问题。
(1)下面三个对古人的评价,你最为认同的是哪一个,请在后面的方框中画“√”。
(2)今天,能准确观测地球是个球体的工具是 。
21.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用来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分别是
(1)6371千米是地球的 长度。
(2)约4万千米是地球的 长度。
(3)约5.1亿平方千米是地球的 。
22.学会探索: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现在,科学家不仅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而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上面划分了经线、纬线,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一点的位置。请读下图完成要求: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其平均半径为 千米。图中字母A表示 ;字母B表示 。
(2)请根据图提出两个问题,只提问,不必回答。
① ;② 。
23.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下图所示):
(1)实验1: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发现 (填“铅笔头”或“铅笔尾”)会慢慢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 (填“长”或“短”)。
(2)实验2: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在现实生活中,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 (填“桅杆”或“船身”),后看到 (填“桅杆”或“船身”)。
(4)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 。
24.【探索太空认识宇宙】北京时间2023年8月10日12时03分,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将7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其中包括一颗智能遥感卫星“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它是中国首颗以人工智能载荷为核心、具备智能操作系统的人工智能卫星。读地球光照图(图1)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当天,甲、乙、丙三地中日出最早的是 地,三地日出的时间不同,是由地球 (填“自转”或“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之一,该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还有 (填“昼夜更替”或“四季的变化”)。
(2)图2中能正确表示地球公转方向的是 (填“A”或“B”)。
(3)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当天,地球运行至图2中公转轨道的 和 (填数码)之间,此后一周内图1中甲地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当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填重要纬线名称)上,此时我国的节气为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有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五、图文材料题
2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1492年,航海家哥伦布为寻找由欧洲向西航行到亚洲的新航路,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最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材料二: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探险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历时三年,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材料三: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
(1)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新大陆主要位于 (东半球/西半球)。
(2)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从欧洲向 (东/西)进行航行的。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途经的大洋依次是甲 、乙 、丙 。
(4)假如今天从欧洲出发乘船环球航行,我们能通过穿越运河大大缩短航行距离。图中①是 运河,②是 运河。
(5)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地理意义是什么?新航路的开辟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六、识图题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平均半径 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 千米,地球表面积约 平方千米。
(2)人们仿照地球的 ,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 ,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3)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对着 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 ,与北极对应的点叫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答案】3.A
4.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5.【答案】(1)D
(2)A
(3)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7.【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4.【答案】6371;4;5.1亿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5.【答案】6371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6.【答案】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7.【答案】加加林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9.【答案】两极部位略扁,赤道部位略鼓的不规则球;4万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0.【答案】(1)乙
(2)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1.【答案】(1)平均半径
(2)赤道周长
(3)表面积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2.【答案】(1)两极略扁不规则的球体;6371;经线;纬线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多少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多少千米?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3.【答案】(1)铅笔头;短
(2)不会
(3)桅杆;船身
(4)地球是一个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4.【答案】(1)乙;自转;昼夜更替
(2)A
(3)③;④;昼长夜短;南回归线;冬至;极昼。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25.【答案】(1)西半球
(2)西
(3)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巴拿马;苏伊士
(5)地理意义:证明了地球是球体。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知识点】七大洲;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四大洋;大洲分界线
26.【答案】(1)6371;4万;5.1亿
(2)形状;缩小
(3)北极星;北端;南极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