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沁园春·长沙》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创新学案
1.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任务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积累词语,品味关键词语;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和意境,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感悟作者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感受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历史责任感。
4.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技巧;学习作者的博大情怀和以天下为已任的历史责任感。
【预习学案】
资料卡片
文体知识
词:
(1)概念及形式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称为“诗余”。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
(2)词牌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如“沁园春”“念奴娇”“菩萨蛮”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字数、韵律,均有不同的规定。
沁园春,词牌名。词,又称为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3)分类
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一90字为中调,91字及以上为长调。词从片数上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以两片居多,称“上片”“下片”。
词从风格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
预读课文
预习课文,完成问题。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百舸 孟轲 沉疴 枝柯
B.怅惘 蚊帐 苌弘 伥鬼
C.峥嵘 狰狞 挣扎 风筝
D.寥廓 城郭 敦厚 淳厚
2.下列成语含有与词的下阕“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的用法相同的词的一项是( )
A.不耻下问 不远万里 草菅人命
B.大快人心 惊心动魄 丰衣足食
C.风起云涌 狼吞虎咽 道听途说
D.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 先礼后兵
3.下面加粗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力量)方遒 怅(失意)寥廓 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同伴)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地位很高的人)
D.击水(击打水)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岁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
②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眺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③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④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的故事。
⑤当前,全国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说,作为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歌体裁,因其句式长短不一,又可配乐演唱,所以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词可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词、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7.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8.词语注释
峥嵘:_________
风华正茂:_________
激扬:_________
寥廓:_________
苍茫:_________
整体感知
1、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词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2、根据词的写作特点,找出相关内容。(建议以思维导图展示)
上片——写景:
(何时、何地、何景)
下片——叙事、抒情
(何人、何事、何情)
3、诵读诗词上片内容,词人所写秋景和一般秋景有何不同?
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
看 之景
生 之情
素材运用
适用话题:“青春”“责任”“志向”“高度”“意气”等。
适用范例:
01
“意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义项是“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由这一义项,很容易想到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名句。事实上,正是这“书生意气”,让他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他成为永垂史册的伟大领袖。
年逾花甲的毛泽东学英语,并不是从初级课本到中级课本这样循序渐进,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一开始就把学习英语的重点放在了阅读政论文章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上。他先从阅读英文版杂志、新华社的英文新闻稿和英文参考的新闻、时事评论等入手,由浅人深,分步进行。这种学英语的方法效率并不高,随读随忘,但毛泽东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毛泽东的湖南口音很重,英语单词发音不准。在湖南方言中“n”“l”不分,因而在读英语时,常常出现把“night”念成“light”一类的误读。每当此时,毛泽东就会像个谦恭的学生,反复练习。他不像有些人念错几次,便羞得张不开口,而始终是爽爽朗朗地大声念,坦坦然然地大声改。遇有生疏的单词或短语,他便用削得很尖的铅笔,在单词上注明音标,并在书页的空白处,用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注明每个单词和短语多种不同的字义。毛泽东在《共产党宣言》和《矛盾论》英译本上,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作了详细的注释。直到晚年,每当他重读一遍时,还会用大字、粗笔补注一次。
02
是谁,振聋发聩,唤起了民众奋起的灵魂?是谁,救亡图存,使遍体鳞伤的母亲喜换新颜?是谁,划破黑暗,将处于累卵之危的中华民族拯救于铁蹄和烈火之中?就是他,毛泽东——石破天惊的三个巨字,在时空长寂的剧场里喷薄而出。一个从三湘农家走出的血性男儿,一个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农家子弟,直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突出重围,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中国。
03
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官民亲如一家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体现了“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气概;长征路上的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的惊世之举,响起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盖世绝唱;来自窑洞的战胜强敌的持久战略,为民族大义孤身犯难的“挥手之间”,发出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深沉慨叹;天安门城楼上的醒世宣言,北抗南援的振臂一呼,显示了“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雄浑气魄!壮哉!峥嵘乱世,独立寒秋,望湘江北去,挥斥方遒,以天下为己任的伟人毛泽东,笔走龙蛇惊风雨,白纸黑字写春秋!
04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诚哉斯言。伟人已逝,伟业不朽。当下,一些少年坐拥书香校园,但迷失了方向,迷恋上网,藐视前辈,贪图享乐,无心学习,目标渺茫,发出家事国事关我何事的怪语。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当书生意气鹰击长空,加倍努力,学好本领,建设祖国,无悔青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壮志凌云,可铸辉煌!
【分层训练】
【基础运用】
一 语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橘子洲(jǘ) 漫江(màn) 百舸(ɡě)
B.惆怅(chànɡ) 寥廓(liào) 携来(xié)
C.百侣(lǔ) 峥嵘(zēnɡ) 遒劲(qiú)
D.遏制(è) 竞争(jìnɡ) 沉浮(chén)
2.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满)
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失意低落的心绪)
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为粪土)
3.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4.毛泽东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是指什么?( )
A.为之倾倒 B.舍生取义
C.屈身于人 D.忍辱负重
5.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上下两阕,一今一昔,一独一众,在时空前后对照下,既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发的秋景图,又传达出一种健康昂扬、意气风发的生命状态。
B.《想北平》一文语言通俗纯净,亲切而意味深长。老舍在文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娓娓叙谈,字里行间既有对北平的深切挚爱,也有眷恋故土的深情。
C.《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作品,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崇高的品格,表达了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再现了周瑜的形象并赞美其功业。“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句,正面表现了周瑜在这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中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神态。
6.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鹰击长空,鱼 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 的我走了,正如我 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③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 的姑娘。
A.游 轻轻 轻轻 忧愁 B.翔 轻轻 轻轻 愁怨
C.游 轻轻 悄悄 愁怨 D.翔 轻轻 轻轻 忧愁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阙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的下阙用夸张手法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文精读
阅读课文《沁园春 长沙》,完成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作者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2.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少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
【迁移拓展】
一 、类文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了《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儿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B.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
C.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
D.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出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了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
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了前进的动力。
C.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
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的指挥才能。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3分)
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4.结合材料二内容,谈谈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4分
5.请简要梳理分析材料一的行文结构。(6分)
二 语言知识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落地的一瞬间,特别有成就感”“下一个周期,希望能达到新的高度”……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00后”运动员驰骋冰雪赛场,用激情与奋斗诠释青春。他们挥洒汗水、奋力拼博,涌现出虎虎生威的雄风,亿万观众激发了冰雪运动的热情,人们也点燃了一起向未来的豪情。干事创业,无人不希冀成功的荣耀。拼尽全力不一定都能梦想成真,但成功背后必定是超越常人的艰辛努力。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到运动员的摘金夺银,从英雄人物的非凡功绩到普通劳动者的默默奉献,都伴随着激越豪迈的奋斗进行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举世瞩目,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苦练;短道速滑运动员赢得比赛、为国争光,背后是( )的搏击。
拼搏,需要超越自我的淬炼。奋力拼搏方能实现可贵的自我超越。这种超越,是一种不惧挑战的勇毅,可谓“越是艰险越向前”:(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正如歌曲《超越》所唱:超越所有的定义,超越伟大的平凡,超越自己。世上哪有( )的胜利,唯有反复淬火才能百炼成钢。努力奋斗者,体现着永不言弃、百折不挠的意志力。从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到南仁东带领团队建“中国天眼”望宇宙……令人感佩的传奇故事( ),同时昭示我们:事业的成功,总是( )在奋力搏击、敢于胜利的征途上。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奋勇争先 一挥而就 数不胜数 孕育
B.一马当先 一蹴而就 数不胜数 蕴藏
C.奋勇争先 一蹴而就 不胜枚举 孕育
D.一马当先 一挥而就 不胜枚举 蕴藏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展现出虎虎生威的雄风,亿万观众激发了冰雪运动的热情,人们也点燃了一起向未来的豪情。
B.他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涌现出虎虎生威的雄风,激发了亿万观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点燃了人们一起向未来的豪情。
C.他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涌现出虎虎生威的雄风,亿万观众激发了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人们也点燃了一起向未来的豪情。
D.他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展现出虎虎生威的雄风,激发了亿万观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点燃了人们一起向未来的豪情。
3.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后面横线处补写出相应的句子。(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晋江”是福建省晋江市的名字,①________。据说,是南迁的晋人思念故乡,便把这条江取名晋江。到了晋江,海也是不能不看的。晋江的海既有万顷碧波,也有滔滔雪浪。海湾如旋律一样起伏,沙滩如诗意一样柔软,海鸥如云朵一样飞翔。而那千万年生就的古礁,则和海风、涛声一道,讲述着岁月的沧海桑田。
有了山和水、江和海,晋江人就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吃海,成了晋江人自古遵循的生存法则。大自然对每一位耕耘者都是公平的,不会无端厚待或者亏欠谁,想要收获多多,②________。山给了晋江人刚强,③________,海给了晋江人胆识。晋江人的刚强,在于不怕苦、不怕累。据史书记载,在历史上众多晋江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闯天下。晋江人的灵性,在于晋江人兼具干劲和智慧。他们敢干,却不蛮干。晋江人的胆识,就是放眼长远、着眼大势,不安逸于当下,敢于求新、求变。
4. 下列对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典 比喻 拟人 B.夸张 拟人 排比
C.比喻 拟人 排比 D.用典 对偶 比喻
5.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6分)
【考点突破】
掌握意象与意境
典范解读
一、体会诗词中的意象美
意象美是诗词意象的连接和结合,主要将单个的意象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全词整体的组合美,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从整体上看都是并列关系,诗人以并置的手法将意象组合在一起,并且注意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
又如词的下阙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也是两两并置,突出了年轻的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诗词意象还能够以意象为中心并由此向四周“辐射”而形成一个意象群。仍以上阙“看”所总领的七句为例,“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是在中心意象“万类霜天”的辐射下形成的。
下阙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两个并置的复合意象也是在“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的辐射下形成的。而从全词看,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
二、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建构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象——境——情
教考衔接
作者精选典型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运用富有代表性的动词“染、争、击、翔”,从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四个层面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表现了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慷慨激昂的豪情壮志。
解法归纳
意境类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1、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3、剖析作者思想。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对点迁移
(2024新高考II卷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 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 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 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2. 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写作进阶】
秋意漫洒苍弯,一景一物皆蕴透着浓郁的秋色、秋香。
请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段颂扬秋天的文字,抒发你对秋的赞美之情。(250字左右)
---答案与解析---
沁园春·长沙
【预习学案】
预读课文
1.答案:C
解析:A项,“舸”读“ɡě”,其余都读“kē”;B项,读音依次为“chànɡ”“zhànɡ”“chánɡ”“chānɡ”;C项,都读“zhēnɡ”;D项,读音依次为“kuò”“ɡuō”“dūn”“chún”。
2.答案:A
解析:“粪土”是古汉语中“名词活用”的现象。属于意动用法,应翻译为“以……为粪土”。A项中“耻”解为“以……为耻”,“远”解为“以……为远”,“草菅”解为“以……为野草”,全属意动用法。B项中“快”“惊”“动”“丰”“足”全为使动用法。C项中“风”“云”“狼”“虎”“道”“途”全为名词作状语。D项中“胫”“翼”“礼”“兵”全为名词作动词。
3.答案:B
解析:A项,“挥斥”的意思是“奔放”。“怅”在这里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C项,“万户侯”在本词中指大军阀、大官僚。D项,“击水”的意思是“游泳”。
4.答案:C
解析:正确朗读节奏应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使用正确。“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年月。②望文生义。“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③张冠李戴。“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该成语不能用于形容小伙子。④不合语境。“风华正茂”指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该成语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⑤使用正确。“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⑥使用正确。“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6.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一般包括中外作家作品,古代文化知识,文化知识与类别等。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本题D项错误,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应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应属于现代诗歌。
7.答案:A
解析:B项“湘水”对“潇江”语意重复。C项“展翼”为动宾短语,与“芙蕖”不对仗。D项“心平浪静”与“身正才卓”不对应,“浪”与“才”不对应。
8.答案: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
寥廓:指宇宙的高远辽阔。
苍茫:旷远迷茫。
整体感知
1、该词上片描绘长沙秋景,下片作者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2、上片——写景:
(何时、何地、何景)
寒秋,湘江,橘子洲头
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霜天
下片——叙事、抒情
(何人、何事、何情)
百侣曾游,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
看 生机勃勃 之景
生 济世苍生 之情
【分层练案】
[01 基础运用]
一、 语言知识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A项,“橘子洲”中“橘”应读“jú”;B项,“寥廓”中“寥”应读“liáo”;C项,“百侣”中“侣”应读“lǚ”,“峥嵘”中“峥”应读“zhēng”。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失意低落的心绪”错误。“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句子翻译为: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在前三句中没有体现。前三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只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大意是“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这里的“折腰”是“倾倒,躬着腰侍候”之意,意思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正面”错误,“谈笑间”是直接描写周瑜的表现,是正面,“强虏灰飞烟灭”是写曹军的惨败,是以曹军惨败侧面衬托周瑜,是“侧面”。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词语的能力。游:游动。翔:盘旋地飞。此处语境为了表现鱼在河底自由自在地游动的状态,用“翔”更形象,更合适;轻轻:温和地;温柔地。悄悄:〈形〉没有声音或声音很小。此处语境两空强调我离开时候的温柔,故用“轻轻”更合适;忧愁:因遭遇困难或不如意的事而苦闷;愁怨:忧愁怨恨。此处语境强调我希望遇到一个结着忧愁怨恨的姑娘,故用“愁怨”更合适。
7.【答案】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碧”“激”“击”“遏”。
二、 课文精读
1.A “洋溢着作者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错误,前三句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没有体现,为全词奠定了大气磅礴、沉郁豪迈的感情基调。但仅从这三句不能看出作者“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结合上片最后“谁主沉浮”可知,开头词人独自站立在寒秋中沉思革命形势。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风华正茂,蔑视反动派,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造旧中国的英雄形象。
[02 迁移拓展]
一、 类文拓展阅读
1. 答案C解析 “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理解有误。选项中前后内容是因果逻辑关系,由材料一第四段“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分析可知,原文只是概括了毛泽东诗词的特点以及对人们的影响,原文内容无选项中的因果关系。
2. 答案B解析 A项“在毛泽东诗词中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分析可知,原文是“浪漫主义手法”,非“现实主义手法”。C项“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儿事的是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分析得知,文中语意是毛主席的看法,说此话是为了佐证“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儿事的是秦始皇”这个观点,并不能由此推出“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之结论,故此项表述错误。D项“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分析可知,原文表述是“评说”,但并不意味着“肯定”;另外,“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的指挥才能”的表述也与原文不符,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分析可知,毛泽东只是“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但不等同于“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的指挥才能”。
3. 答案D解析 A项“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意思是“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体现了毛泽东诗词中斗志昂扬、坚守阵地的乐观的革命现实主义风格。B项“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意思是“军马踏在山路上发出细碎的哒哒声,军号的声音时断时续,深沉悲壮”,暗示了战斗的壮烈,体现了毛泽东诗词的现实主义风格。C项“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意思是“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体现了毛泽东诗词的现实主义风格。D项“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的现实主义风格。这两句诗出自毛泽东的《贺新郎·别友》,写于1923年12月,党中央通知他回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将于1924年1月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杨开慧正在娘家坐月子,而毛泽东奉命要到外地工作。于是,他写了这首词赠给爱妻杨开慧。此句句意是“像昆仑山崩倒悬崖绝壁,像台风横扫整个宇宙一样”,“昆仑崩绝壁”和“台风扫寰宇”表达了作者(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及作者所预想的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作者运用革命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表现了对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怀。
4. 答案 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如:毛泽东不主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人云亦云。②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以秦始皇为例,毛泽东提到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应全面客观地评价他。(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答案 “总—分—总”的结构安排。①第一段总说: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是其中杰出的代表。②第二至五段分说: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③最后一段总说:以毛泽东诗篇为例,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每点2分,回答与“总—分—总”结构无关的不给分)
二、 语言知识运用
1. 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思路点拨 奋勇争先:鼓起勇气,冲在最前面。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头或带头。文中是形容运动员比赛时的“搏击”,用“奋勇争先”更合适。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就能完成。一挥而就: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很快就完成了。根据成语适用的对象,可知使用“一蹴而就”更恰当。
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数不胜数:形容数量多得难以计算。由前面“居呦呦”“南仁东”可知,这里是在举例,故使用“不胜枚举”更符合语境。
孕育:比喻既存事物酝酿形成新事物。蕴藏:蓄积深藏未显露。通过分析“成功”与“在奋力搏击、敢于胜利的征途上”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知,使用“孕育”更恰当。
2. 答案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思路点拨 原句有三处语病:①搭配不当,改为“展现出……雄风”;②偷换主语,应是“激发了亿万观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点燃了人们一起向未来的豪情”;③成分残缺,“冰雪运动”前应加上“对”。
3.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
答案 示例:(1)是一种战胜自我的奋起,可谓“不用扬鞭自奋蹄”;(2)是一种不甘平庸的行进,可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句式2分,内容3分。合理即可)
4. 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 语段中没有使用用典、夸张、对偶。
5.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
答案 ①也是一条江的名字 ②就要靠自己去辛勤创造 ③水给了晋江人灵性(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突破】
1.C项“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赏析错误,“惊见阴虫绕砌鸣”的“惊”并非虫鸣惊扰了诗人思绪,而是与“几看薄月当轩过”的“几看”相对,是暗暗心惊于时光飞逝,年华空老。故答案为:C。
2.①首联写诗人独卧为山亭,似乎听到连营中的刁斗声,表达了他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为国征战效力;②颔联和颈联写诗人夜不能寐,只能看薄月过轩、高挂城头、南江夜静,听阴虫鸣砌。诗人已白发苍苍,英雄老去,不得重用,再难建功立业,诗人心中充满无奈、愤懑。③尾联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惭愧”一词暗将矛头指向南宋统治者,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不满。
【写作进阶】
【参考例文】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在哪里?秋在辽阔的田野里。金黄色的稻田像一条金色的巨毯铺展向天边,勤劳的人们便在这巨毯里耕织幸福的未来。秋天在哪里?秋天在美丽蕴藉的公园里。落叶飘飘,红的叶是燃烧的火焰,黄的叶像金色的蝴蝶、绿的叶像昨夜的甜梦,快乐的人们在公园里散步、沉思,心底便勾勒着斑斓灵动的蓝图。秋在哪里?秋在大雁振翅的翱翔里,秋在菊花含露的醇香里,秋在南瓜鼓胀的瓤瓣里,秋在少儿奔跑的足迹里……秋,谢谢你的秋意满满!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微写作能力。微写作题型分为抒情类、描写类、观点类和想象类。解答此类题,考生一要全面审清题意,把握材料表层义和隐含的“题外话”,写作时,一定要突出“我”的感受和思考。本题“一景一物皆蕴透着浓郁的秋色、秋香”便是要求考生要景物描写,既有视觉的秋色,也有味觉的“秋香”,还可说有心里感觉的“香”。故“情景交融”“颂扬秋天”这一要求下,考生还要以得体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以准确传神的的描摹生动地刻画景物,写内心对秋的赞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