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创新学案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
红烛/闻一多
*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
*致云雀/雪莱
【任务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提升语言的感知和运用能力。能够准确、生动地朗诵诗歌,传达诗歌情感。
2.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探讨诗歌所表达的青春主题,深化对青春的思考。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和形式美。进行诗歌创作,展现审美创造力。
4.了解不同诗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体悟作品中蕴含的青春价值。
【预习学案】
资料卡片
现代诗歌意象
本课中的四首诗歌都大量运用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致云雀》中的“似银色星光的利箭”“明月”“清辉”“霓虹似的彩霞”等,这些意象都对表达诗人情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地鉴赏诗歌意象是读懂诗歌的重要方法之一。
要真正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第一是要读,其次是要品,尤其是品味诗歌的意象,因为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寄托情感的载体,是品味诗歌情感的钥匙。品味意象,一要落实诗中的语言,分析思考;二要结合意象本身的特点展开联想;三要分析意象,品味意境,即理解诗中意象的特点及意象传达的基本情绪。
1、比喻性意象
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比喻有明喻、暗喻之别。明喻要求本体、喻体都在诗中出现,并在两者之间加上“如”“似”“若”“像”“仿佛”一类表示比喻的词语。在明喻中,本体与喻体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不是等同关系。
2、象征性意象
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蕴,例如:“太阳是光明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豺狼是残忍的象征,羊是温顺的象征,孔雀是骄傲的象征,玫瑰是美丽的象征,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现代诗中,同一个意象在不同诗篇中的象征性可以是不同的。狼可以象征残暴,但有的场合也可以象征野性,自由不羁等等。所以,现代诗中的意象的象征性往往是不确定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可随着读者的不同角度、不同背景而转移,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例如,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个浪都在它的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首诗中的“礁石”显然是一种拟人(有身体、有脚站在那里、脸上含着微笑)的象征性的意象。但它究竟象征什么具体的事物,读者可以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没有唯一的、明确的界定。所以说,象征性意象能引发人们联想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开拓出自由想象的空间。
3、描述性意象
写诗不能事事比喻,处处象征,所以在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外,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意象最基本、最普遍的作用还是被诗人用来描述景物与事物,并借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预读课文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B.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C.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D.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并开始使用。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面对__________的现实,在__________中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动因。针对当时诗坛__________的现状,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创作出大量__________的诗作,令沉闷许久的诗苑清风骤起,形成独有的浪漫主义诗风。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
B.它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C.它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D.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
3.文中标红加粗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
B.“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
C.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现代诗”名称。
D.“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的。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风雨交加 峥嵘岁月 抱残守缺 惊世骇俗
B.风雨如晦 蹉跎岁月 墨守成规 愤世嫉俗
C.风雨交加 蹉跎岁月 抱残守缺 愤世嫉俗
D.风雨如晦 峥嵘岁月 墨守成规 惊世骇俗
《红烛》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闻一多看来,不是唐朝成就了诗歌,而是诗歌成就了唐朝,故而诗歌成了唐朝的( )。第一个从唐诗中选出( )之作的当数严羽,他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在严羽打开潘多拉盒子之后,七律桂冠便( ),莫衷一是。
A.标志 独树一帜 言人人殊
B.标志 独占鳌头 言人人殊
C.标示 独占鳌头 众说纷纭
D.标示 独树一帜 众说纷纭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五四以来,诗体大解放、自由诗盛行使新诗出现欧化和散文化的倾向,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以唯美的倾向和浓丽的风格,扯起新诗格律化的大旗。
B.闻一多是很重视诗的音乐美的,他认为,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造成的。
C.闻一多先生,是英勇的革命烈士,是激情的诗人,是优秀的学者。
D.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的《死水》以想象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以及格式的整饬著称,因而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韩寒是愤青,而鲁迅、闻一多、柏杨同样是愤青。一位位愤青,都是以骂而闻名于世。愤青不是因为年轻,而是他们爱愤怒,因为愤怒他们永葆年轻人的活力。愤青 , , , , , 。
①或为惊醒,或为疗救,不平则鸣
②看清了社会的种种无良
③却能发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
④手无实权而心有正义公理
⑤很难居于高位,却能居于思想和灵魂的高地
⑥虽不能与主流之音共鸣
A.⑤②⑥③①④ B.④①⑥③⑤②
C.①④⑤②⑥③ D.⑤②④①⑥③
《*峨日朵雪峰之侧》
1.下列句子中标红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以及无所不为的人生勇气。
C.榕树就是这样,它把自己种植在生命难以存在的光石壁上,生长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树,让自己成长为伟大的生命。
D.电视剧《红高粱》讲述了一段爱与恨、征服与被征服的充满生命力的传奇故事,故事情节波澜壮阔,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诗人首先创造的是一组由诗人的命运自传和心灵经历开始,而逐渐推向整个西部时空,显现高原精神生命的长诗(或组诗)。
B.昌耀的诗总有一股旁人难以企及的壮硕的艺术精神,似乎不屑于浅斟低唱的一己情愫,而是要将土地的全部丰富性展示出来。
C.美感的流动性,更多的是作用于诗人和读者内心,而与表现对象自身的运动关系并不是很大。
D.人生是追求伟大好,还是追求平凡好?是逃离苦难好,还是拥抱苦难好?人们常常对此争论不休。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是个诗人,却因为各种因缘,有机会走进很多地方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最使我震撼的,是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历史文化精品展。辗转迂回间,我忽然明白,我看到的,其实都是时间,形形色色的展品,其实都只是时间的各种幻象。最初的展品,其实是由自然做出的选择,散布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后来有了有形的博物馆,有了人为的拣选。我不否认人为拣选之于它们的意义。但我想,最终,时间依旧是唯一的评判者。只有经历过时间,洗尽铅华后,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被保留下来,或者,再往遥远的将来想一想,最终,这些有幸保留下来的展品或许也会烟消云散。( )是的,诗歌不是学术研究,不是论文,不需要缜密、翔实的考证,也不需要确凿、科学、正确的结果,但是它需要有温度的感知,有个性的表达,需要独特的体验和收获,我必须去感知、抓住并呈现它们。
A.基于这样的理由,我想我应该用自己的方式,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B.用自己的方式,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我基于这样的理由最想做的。
C.我基于这样的理由,愿意用诗歌这种我自己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D.基于这样的理由,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我自己应该有的想法。
4.下列是关于诗歌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而“芳草”常用来比喻顽强的生命力,如唐朝崔颢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是最能引起闻一多兴趣的中国古典诗歌之一,其传世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当然亦是烂熟于心的,于是,“红烛”作为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被现代诗人闻一多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下来。
C.《红烛》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D.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
《*致云雀》
1.下列句子中标红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富于想象,意境清新,风格柔美飘逸。
B.诗歌需要有广大的受众作基础,相继涌现出的下里巴人式诗作是诗歌发展的沃土,为出现阳春白雪之佳作提供了提升的平台和跳板。
C.1821年济慈去世,1822年7月,雪莱溺海身亡,两年后拜伦死在希腊。英国浪漫诗人的第二代就此落幕,渐渐江郎才尽。
D.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们一贯赞同忠实原作,然而伴随着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读者意兴阑珊。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雪莱的诗正如他的人品一样,表现出一种圣洁、优美的感情和崇高、辉煌的理想,为人极其高尚,拜伦曾盛赞“雪莱是最无私而善良的人”。
B.千百年来,我们都将阳光当作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我们亟须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
C.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D.雪莱写了大量优美的抒情诗,如《云》《致月亮》《悲歌》等,雪莱最后一部封笔之作是献给反对土耳其统治的希腊人民的抒情诗剧《希腊》。
3.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全诗共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②前三节写“西风”,后两段写诗人与西风的应和。③《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艺术珍品。④从形式上看,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⑤从内容上来看,它们又融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
A.③①②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①②④⑤③ D.⑤③④①②
整体感知
作品 写作时间 作者或主人公年龄 作品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青春情怀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1.本课的文学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请进一步品味,研读作品所展示出的青春情怀。
2.请结合表格内容分析以上作者(或作品主人公)的青春特点与时代有怎样的关系
3.从这四首诗或者课外喜欢的诗歌中,选出诗人运用比较精彩的词句,体味诗歌遣词造句的妙处。
素材运用
1.课内素材
(1)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展的一种能力。把创造力限制在少数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多产创作上是一种陈腐的观念。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就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正如郭沫若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所写的那样,五四运动正以巨大的力量,冲决旧世界的思想罗网,以伟大的创造力建立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适用主题:力量之美、创造力、生命力等。
(2)当日寇的铁蹄跨过长城,当锦绣的山河遍遭蹂躏,当祖国各地哀鸿遍野,当无情的战火将人们灼烧,幽静的书斋再也压不住你心中的怒火。你——闻一多,拍案而起,孤愤高吟。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点着就是火,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样的《一句话》,震撼了多少麻木的心,这样的《一句话》点燃了多少熄灭的灯。你高举《红烛》照亮漆黑的夜空,你低吟《七子之歌》穿透漫漫碧海。面对日寇来袭,面对国民党的专制与迫害,你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不惜以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檄文去抗争,以一场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去怒斥。
适用主题:爱国、责任、奉献等。
2.时新素材
大凉山不该成为卖惨视频“取景地”
破旧的房屋,昏暗的灯光,老人和小女孩在火塘边吃饭,身边杂物堆积,主播指着低矮的小屋说:“这是祖孙两人居住的地方……”类似场景,是某自媒体博主的常见视频“画风”。不少网友在看过相关内容后直呼“太心酸”,并表示想资助这些家庭。然而,近日封面新闻记者在实地探访后,却发现了这位“慈善博主”的另一面:经当地多名村民确认,此博主的多条视频内容都是“导演”的。
如此恶意透支社会善意,不仅有违最基本的道德观念,也会造成一系列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首先,它对网友和被拍摄者造成了双重伤害。毕竟,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善心被愚弄,也没有人希望自己不经意间成为被他人“操纵”的“工具人”。不管是表演“发钱”,还是忽悠山村孩子讲述虚假的失学故事,本身就是赤裸裸的欺骗行为,是把消费他人的苦难当作为自己牟利的工具。慈善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以真诚为底色,以真实为基础,体现了人之为人的基本共情。而所谓的摆拍“卖惨”视频,完全是无视事实、漠视他人的利己行为,只会消耗宝贵的社会善意。这样的廉价苦情戏码,该被叫停了。
(摘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2月22日)
适用主题:虚假、消费善意、道德等。
【分层训练】
【基础运用】
一 语言知识
1.下列对本课涉及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现代诗人,他的诗集《女神》轰动文坛,成为新诗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打破了古典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完全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C.闻一多,诗人、学者,所著诗集《红烛》《死水》,表现了他对祖国真挚的感情和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抗议。
D.雪莱,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雪莱在《致云雀》《西风颂》等抒情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品想象丰富,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在英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B.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
C.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峨日朵雪峰之侧》)
D.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它那强烈的明灯,/在晨曦中逐渐暗淡。(《致云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通读《红烛》,虽然感受更多的我们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
B.我们需要团结起来应对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些挑战不限于新冠肺炎疫情和未来的健康风险,而是关于如何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C.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的《死水》以想象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以及格式的整饬著称,因而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D.雪莱写了大量优美的抒情诗,如《云》《致月亮》《悲歌》等,雪莱最后一部封笔之作是献给反对土耳其统治的希腊人民的抒情诗剧《希腊》。
4.下列对四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一方面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
B.《红烛》中,诗人借用红烛的意象,写出了红烛的责任、生活中的困顿和失望以及红烛的奉献精神,全诗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红烛的歌颂。
C.诗人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中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凄美悲惨的氛围。
D.《致云雀》一诗,诗人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展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5.下面的选项中,最接近《青青边愁》意旨的一项是( )
青青边愁
余光中
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
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
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
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
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C.《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D.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6.组成排比的语句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请对诗中画横线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
二 课文精读
阅读课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完成7-8题。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空中的壮阔景象,写出了诗人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
B.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
C.“无数”“无限”这些词语,写出了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威力的自然形象,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
D.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8.请你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阅读《红烛》片段,完成9-10题。
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9.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与例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A.“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打印子簿子”,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轧票处一般的木栅子的前面。
D.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10.诗中“红烛”这一意象既有传统内涵,又有作者赋予的新的意蕴,请予以分析。
【迁移拓展】
一 、类文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题材与形式上来分析,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之间存在共同之处,两者都是通过诗词的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与意境。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传承的范围也比较广泛。
我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是有相应技巧的。在演唱歌曲时,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曲调的不同风格。
中西合璧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歌曲,是在近现代时诞生的,作曲家主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作曲方式,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将古诗词所描绘的人物与景色,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在近现代历史上,这样类型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梅花引》《满江红》等。“中西合璧”类演唱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融合了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方式,同时还借鉴参考了传统民族音乐特色,使得歌曲既有古典雅韵之感,又有民族的特色。
古曲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主要是通过对古代留存下来的乐谱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使其形成歌曲作品,它的诗词与音乐旋律都是古代人创作的。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古曲风格艺术歌曲集就是《诗经》,并且这些歌也是古曲风格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品。这些歌曲以古代的歌词曲调和音乐旋律为主体,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这些古曲,一般都是以古琴作为伴奏的乐器,并且都是一个字匹配一个音调,来进行填词创作和演唱的。演唱的形式也是以吟诵为主。古琴的音色与古诗词的吟诵结合起来,让听众听起来就像是在诉说作者的内心情感一般,曲调比较倾向于平稳、悠扬、娴静,带给听众一种清新、舒缓、引人入胜的感受,比如作品《凤求凰》等。
戏曲风格。这类风格的艺术歌曲,在我国古典诗词歌曲中属于一种比较独特、别致的乐曲类型,它是将传统曲调与戏曲的唱腔进行结合,不仅具有艺术歌曲的抒情感,也有戏曲独特的腔体共鸣与曲调韵味。戏曲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种类十分多,比如《七律·送瘟神》,这是一首昆曲风格的艺术歌曲;还有《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京剧风格的艺术歌曲,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
现代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主要是在歌调上选用古诗词,而在作曲上以现代乐曲风格为主,将这两者结合之后,就得到了现代风格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特色鲜明、风格多元的音乐形式,是我国诗词文化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体裁新颖,风格独特。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能够有效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也能够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文明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对我们的品德以及审美观念进行熏陶与提升,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染力。
(摘编自王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与特征》)
材料二
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中国诗词与歌词的最本质差异主要在于前者有完整的意象结构和意境美分类,而后者则没有具体的意象、意境的概念和要求。比如在七言绝句《枫桥夜泊》中,诗人明明要表现的是一缕乡愁,但却并不会直白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而是将乡愁寄托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客船等一连串并列排列的景物意象结构之中,从而营造出一种冲淡、无我的意境之美。反观抒情歌曲(如《我的祖国妈妈》),其中既没有寓情于景的意象单位,也没有典型的意象结构,这样的歌词也不包含和隶属于任何一种意境之美,有的只是直白的情感宣泄和表现。
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其与人声旋律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也是中国艺术歌曲的最核心审美规定之一,而抒情歌曲和其他类型歌曲则没有这种硬性的要求。如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中的钢琴伴奏在和声、音型、强弱以及色彩上,都十分丰富,富于对比和变化性,同时也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及表现力;而抒情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钢琴伴奏的和声、音型、变化和对比都相对单一、浅白,在音乐表现上也基本属于从属地位。
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后者为直白、外向,这是中国诗词的审美特质所决定的。在中国诗词中,最忌“浅、白、直、露”,而以含蓄内敛为核心审美准则。这也自然会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表现方式和风格。即使是《大江东去》这样的属于典型雄浑意境美的歌曲,演唱者也不能将情绪表现得过于夸张,而像明显属于冲淡意境美范畴的《花非花》《枫桥夜泊》等歌曲,在演唱情绪表现上就要更加内敛、含蓄、深沉。抒情歌曲则不受中国古诗词意境美审美原则的束缚,大多在情感表现上十分直接、大开大合。
(摘编自胡东冶《溯源与省思——中国艺术歌曲概念之厘清与界定》)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于它的独特之处。
B. 我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有高水准的歌词,而抒情歌曲不具备。
C. 我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讲究一定技巧,需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了解。
D. 我国艺术歌曲在演唱上讲究含蓄、内敛,而其他类型的歌曲却表现为直白、外露。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古典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受它影响,融合唱腔,戏曲风格类型得以产生。
B. 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又呈递进形式,并通过一些生动的歌曲例子进行说理。
C. 如果修改《我和我的祖国》钢琴伴奏的音型、变化等各项内容,也可达到艺术歌曲的效果。
D. 《枫桥夜泊》和《我的祖国妈妈》虽是两首风格不同的歌曲,但它们都含有抒情的成分。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一项是( )
A. 肖战和那英合唱的《少年行》(唐·王维)
B. 陈力和余少群合唱的《枉凝眉》(清·曹雪芹)
C. 蔡国庆和蔡轩正合唱的《诫子书》(蜀汉·诸葛亮)
D. 杨洪基和王晰合唱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
4. 材料一和材料二围绕“中国艺术歌曲”谈了各自的艺术见解,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
5. 《大江东去》到了高潮“樯橹灰飞烟灭”时,先以伴奏力度的增强达到情绪爆发的音乐效果,而后在最后一个字上,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理解。
二 语言知识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新疆棉区有 ① 的自然条件,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棉花种植属灌溉棉;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产棉量约占我国棉产量的50%。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新疆棉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概率发生较轻,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以前,每年九、十月间,新疆就出现了百万“采棉大军”赴疆采棉的壮观景况。现在,随着新疆棉花生产实现高度机械化,就不再需要大量的“采棉工”了。所谓“强迫劳动”的说法纯属 ② ,洁白无瑕的新疆棉花不容任何势力抹黑,那些污蔑的谎言终将 ③ 。
新疆棉,是新疆大地的云朵,她以超强的柔软温暖了我们的衣衫,她以纯白的棉浪绽放了农民的笑脸,她以无垠的辽阔打开了中国向西的门户。新疆棉,亚克西!新疆棉,中国心!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概率发生较轻,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B.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概率发生较低,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C.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发生概率较低,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D.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概率发生较低,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排比的修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最后的秘境,是尚未被充分认识的战略空间,它孕育着最神秘的生态系统,包括微生物、宏生物种群和特殊的生态环境以及其专属的物理海洋、地球化学现象。因此,深渊①_____,对人类揭示生命的起源、进化以及研究生物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
长期以来,②_____,人类对深渊生命、环境和地质形成过程的了解极其匮乏。载人潜水器具备准确到达、精确观测、精细作业、可让科学家身临其境地进行科学研究等诸多优点,成为了人类认知、探索、开发海洋的有效工具。近一个世纪以来,作为深海技术的综合载体,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海洋高技术的整体发展。
2020年10月2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首次突破万米深度,11月10日成功坐底10909米,③创造了_____,让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万米深潜的国家。在海试中,“奋斗者”号共8次抵达万米深的海底,在多种类科考样品的采集及多次目标搜寻、布放回收作业中展现的作业能力,( ),标志着我国已成为载人深潜装备领域的领军国家。
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充分表明了在万米级深度“奋斗者”号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B. 充分表明了“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C. “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充分表明了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D. “奋斗者”号充分表明了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5.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考点突破】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典范解读
1.意象的内涵
所谓“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形象”。
2.意象的类别
自然意象 社会意象
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如《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太阳”“石砾”“蜘蛛”,《致云雀》中的“云雀” 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等。如《红烛》中的“红烛”
  3.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作品 意象 意境
《峨日朵 雪峰之侧》 ①峨日朵之雪,太阳,山海,石砾,棕色深渊,巨石罅隙,千层掌鞋底,岩壁,蜘蛛 ②凝重,壮美,艰险,人与自然的和谐
4.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
(1)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闻一多的《红烛》,诗中只有一个意象——红烛。但这红烛已非作为日用品的红烛,而是作者心中之烛——充满热情、追求自由、创造光明的红烛。有一种热烈、激昂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本诗的独特意境。一般咏物诗大都如此。
(2)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如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由一些单个的意象——云烟、星子、细雨点、鲜妍百花等一一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美丽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诗中很少直抒对春光的热爱,而是通过细雨洒花、夜夜月圆、燕在梁间呢喃等画面,把对春天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表面上这首诗几乎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是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美不胜收、生机盎然的意境。
教考衔接
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的巨人,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诗中描写了北冰洋晴空中无数怒涌的白云、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展现超乎寻常的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和非凡之力,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从诗中的呼喊里,我们也能看到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汹涌的激情,这正是“五四”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②《红烛》中荧荧的红烛,颜色可与心的颜色相比,蜡做躯体,火点着灵魂,更需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它要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捣破他们的监狱。它心火发光之时,残风来袭,烧得不稳,着急流泪。流一滴泪,灰一分心,创造一分光明。文中的红烛,就是诗人的写照。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荣辱得失,有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③《峨日朵雪峰之侧》选取“峨日朵之雪”“太阳”“岩壁”“蜘蛛”“登山者”等几个意象,描绘了一个凝重壮美的画面:太阳彷徨很久,突然跃入一片山海;石砾滑落深渊,激起巨大的回响;蜘蛛在锈蚀的岩壁栖身;登山者双手紧紧插入石缝,鞋底点点鲜血渗出。意象鲜明,展现了博大的生命意识。
④《致云雀》借对云雀的赞美,倾诉了自己对人类美好前途的向往和憧憬。东方欲晓,云雀从地面的巢中一跃而起,平展双翅,穿过曙色初开的云层,在蔚蓝色的天空飞行,开始它每天的征程。诗篇运用一连串美丽工巧、精心选择的比喻来描绘云雀,使读者与他一样获得感性形象。这乐曲像从一条五彩缤纷的彩虹里降落下来的小雨点,万物得此甘霖而从熟睡中苏醒;它像一位富于哲理的诗人,用它触景生情的诗歌,启迪世人,使他们从漠然的状态里崛起,让当时的人们既感到忧惧,同时又感受希望的来临。它像名门少女寂居高楼深宫,弹奏乐曲吐露热恋的心情;这乐音弥漫在高空,绵绵不绝。它又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隐藏在鲜花和芳草丛中,仍能在凝露的幽谷中发出熠熠的光辉。它又似绿叶掩映下的一朵红玫瑰,浓郁的芳香使窃香贼痴醉昏迷。
解法归纳
1.激活诗情
我们可以从“社会”“自然”和“自我”三个角度去寻找诗情。从社会中寻找: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体会时代精神,如《沁园春·长沙》作于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诗中充满了诗人青春时代炽热的情感和豪迈的气概。从自然中寻找:大自然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有形有相,蕴含着无限的诗意,如郭沫若借“太平洋”“滚滚的洪涛”,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从自我中寻找:“我”的生活就是海洋,凡是有“我”生活的地方就有诗情和诗意,“我”的理想、青春、自由,“我”的喜好、忧伤、悲悯,“我”的亲情、友情、乡情……无不闪耀着动人的光辉。
2.精选意象
诗歌需要借助意象来抒发情思。意象具体包括人、风景、物件、动作和细节等。
首先,取“象”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来自长期的积累、阅读,如古典诗词中蕴含离别之情的“长亭”“柳”“灞桥”等意象;二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呈现的事物,如周围的事物、梦中的影像和回忆中的对象等,如雪莱的《致云雀》以云雀为中心组成密集的意象群,表达诗人奔放的激情和坚定的理想。
然后,要将情思附着在“象”上。常见的有三种方式,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即事抒情。借景抒情有乐景衬哀情和哀景衬乐情。如崔颢《黄鹤楼》后两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颈联的明丽之“景”与尾联的乡愁之“情”形成很大反差,是以乐景衬哀情。托物言志是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绘,借以表达个人的某种情感和思考,如闻一多的《红烛》。而即事抒情,是先叙述,然后引发抒情或思考。如《峨日朵雪峰之侧》先叙登山之艰险,后抒生命之“快慰”。
最后是升华。包括意义的升华和结构技法的提升。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在关键处点染、开拓,着一字而神韵全出,如《沁园春·长沙》中“谁主沉浮”的“主”,表达了诗人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二是前后呼应或反复吟唱,前者显得结构完整,后者则感情热烈,能看到情思动态的流动过程,闻一多的《红烛》即属后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当初征夫应征不得不离开家的时候,青青的杨柳依依随风飘动,是以乐景写哀情;现在能够高高兴兴回到家乡,纷纷大雪却漫天飞舞,是以哀景写乐情。
3.锤炼语言
一是要注意语言的凝练、含蓄,富于联想和想象;二是要注意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
听燕子给我们讲讲南方的静夜。
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
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热情——
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
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丛中的浓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首先将燕子拟人化,借燕子之口来表达对南方的夜的热爱之情。然后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对“芦苇”意象的营造,传达出南方的夜的“热情”,将浓烈的感情寄寓其中。
对点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然后完成1-2题。
最后的飞翔
宫 玺
一只受伤被缚的鹰
终于挣脱绳索
奋力飞上
天空
然而绳索撕去了它的一条腿
鲜血淋漓
心肝如迸
为了最后的飞翔
它聚集起周身的力量
忍受着难以忍受的剧痛
盘旋着,盘旋着
一圈,一圈,一圈……
向大地倾洒着无尽的柔情
山河将收留它的毛羽和血肉
蓝天将拥抱它不死的魂灵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极力营造一种悲凉沉郁的氛围,一只鹰受伤而又被缚,让这只鹰的命运显得凄惨而令人唏嘘。
B.“绳索撕去了它的一条腿”运用比拟手法,化被动为主动,展现出绳索对鹰的阻碍和摧残,同时体现出鹰为了飞翔,付出了惨重代价。
C.挣脱绳索的鹰最终的结局是其残躯被山河收留,其魂灵被蓝天拥抱,主要体现了山河蓝天对鹰的怜悯。
D.本诗中的鹰,之所以能强忍身体剧痛,挣脱绳索,一圈一圈地翱翔于蓝天,根本原因是它对禁锢自己的绳索的控诉。
2.请分析全诗主要表达了哪些感情。
【写作进阶】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宝贵的记忆。
---答案与解析---
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
【预习学案】
预读课文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
【答案】B
【解析】B项,应为: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在逻辑方面应按照先强调时代性,再到诗歌内容,最后是格律形式的顺序组合(要注意后一句中的提示词语“格律形式”);在内容方面应按由“现实生活”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的顺序排列。
3.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创立……名称开始使用”句式杂糅。C、D两项“确立提出”词序颠倒,应该改为“提出确立”。
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①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风雨交加:风雨一起袭来,比喻天气恶劣。根据文中“面对的现实”可知,选“风雨如晦”修饰“现实”合适。②峥嵘岁月:不寻常的年月。蹉跎岁月:虚度岁月。结合“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语境,此处宜用“蹉跎岁月”。③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结合“冲破世俗的束缚”的语境,此处宜用“墨守成规”。④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愤世嫉俗:对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根据最后一空“创作出大量的诗作”可知,选“愤世嫉俗”修饰“诗作”合适。
《红烛》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标志”,表明特征的记号;“标示”,标明,显示。第一处,从语法角度来看,此处应使用名词,而“标示”是动词,故应使用“标志”。②“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独占鳌头”,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第二处,从后面“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可知,句中应是说占首位的作品,应使用“独占鳌头”。③“言人人殊”,各人有各人的意见,同一消息或事情,各人却说成各不相同的情形;“众说纷纭”,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第三处,句中是说对“七律桂冠”的评说,这是针对同一事情,应使用“言人人殊”。
2.
【答案】A
【解析】B.句式杂糅,“完全在它的节奏造成的”应改为“完全在它的节奏”,或“是它的节奏造成的”。C.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是:闻一多先生,是优秀的学者,是激情的诗人,是英勇的革命烈士。D.不合逻辑,“因而”强加因果。
3.
【答案】D
【解析】先“居于高地”,才能“看清无良”“心有公理”,最后才能“不平则鸣”,排除B、C。⑥“共鸣”与“①不平则鸣”照应,顺序应为①⑥,排除A。因此选D项。
《*峨日朵雪峰之侧》
1.
【答案】C
【解析】C项,“望尘莫及”是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使用正确。A项,“高山仰止”表示对崇高品德的仰慕,此处不合语境。B项,“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此处褒贬误用。D项,“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使用对象错误,“情节”应是“波澜起伏”。
2.
【答案】B
【解析】B项,成分残缺,在“似乎”前加“他”。
3.
【答案】A
【解析】此处应该是一个过渡句,“基于这样的理由”承上,最好放于句首,排除B、C。“……是我自己应该有的想法”表述不符合表达习惯,排除D。故选A。
4.
【答案】A
【解析】“‘芳草’常用来比喻顽强的生命力”错,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芳草”常用来比喻离恨或连绵不断的愁绪。
《*致云雀》
1.
【答案】C
【解析】C.“江郎才尽”比喻才思衰退。不合语境。A.“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使用正确。B.“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使用正确。D.“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使用正确。
2.
【答案】B
【解析】A项,暗换主语,“为人”前加“他”。C项,搭配不当,“担当”不能与“文化精神”搭配,应在“文化精神”前加“传承”。D项,语意重复,“封笔之作”就是最后一部作品,删除“最后一部”。
3.
【答案】A
【解析】③为总体评价,应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是①②,先“形式”后“内容”,由⑤句中的“又”可知,④句应该在其前面,且与①②的顺序相对应。
整体感知
1.本课的文学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请进一步品味,研读作品所展示出的青春情怀。
作品 写作时间 作者或主人公年龄 作品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青春情怀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919年 27岁 “五四运动”时期 ②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
《红烛》 1923年 24岁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 ③爱国、奉献的赤诚
《峨日朵雪峰之侧》 1962年 26岁 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遭受不公正待遇 ④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致云雀》 1820年 28岁 英国十九世纪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⑤对自由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2.他们的青春特点都打着鲜明、典型的时代烙印。毛泽东、郭沫若和闻一多所处的时代,中国积贫积弱,他们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所以他们才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自己的赤子之情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昌耀在特殊时期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并没有消沉,所以他表达的是对生命的热爱。雪莱生活在英国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耳闻目睹现实中的种种黑暗、凄惨,才有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通讯员身处解放战争前线,对敌斗争激烈残酷,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了宝贵、崇高的品质。香雪本来生活在闭塞的山村,是改革开放后“火车”所象征的现代文明为她打开了梦想之窗,点燃了她对现代文明向往、追求的勇气。每一代人的青春都脱离不了时代环境,唯有投身时代,心怀梦想,青春才会熠熠生辉。
3.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中的“提”字,表现了“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横扫旧宇宙的力量。“推”字,表现了“太平洋”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的猛烈冲击。诗句充溢着对力的崇高美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内心摧毁旧事物、创造新世界的激情。
《红烛》中,“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是一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此其一。其二,“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不同程度地摇曳晃动。用“着急”更好地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
《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中的“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①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②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③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
【分层练案】
[01 基础运用]
一、基础知识
1.
【答案】B 【解析】新诗也讲求格律与押韵,只是与古典诗歌的方式不完全相同,也不像古典诗歌那样严格而已,比如说《再别康桥》也押韵。
2.
【答案】B 【解析】B项,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3.
【答案】B 【解析】A项,语序不当,“虽然感受更多的我们”应改为“我们虽然感受更多的”,并且删去第二个“我们”。C项,强加因果,前后不具备因果关系。D项,语义重复,“封笔之作”就是“最后一部作品”,删除“最后一部”。
4.
【答案】C 【解析】“凄美悲惨”错误,应该是凝重壮美。
5.
【答案】D
【解析】可根据选项表达的意旨与余光中《青青边愁》的意旨是否相同进行判断,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诗歌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显然D项表述合乎本段文字的主旨。当初楚王的楼阁亭台已经成了一片废墟,而屈原的诗词却如日月高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表达了“精神不灭,物质易朽”的主旨。
6.
【答案】此处排比的四个短语,“烧破”“烧沸”“救出”和“捣破”,都是动宾式短语。
【解析】排比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分析时就要分析每一部分的结构。此处排比的四个短语都是动宾式的。
二、 课文精读
7.
【答案】A
【解析】A项,“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空中的壮阔景象”理解错误,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里。这里写出了诗人的高度,这个巨人形象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故“仰视”理解有误。
8.
【答案】“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洪涛的形态,“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9.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中的破折号表示总结上文。A项,表示声音的延长。B项,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C项,表示解释说明。D项,表示总结上文。
10.【答案】牺牲奉献,忠诚担当;生活中的迷茫困顿和矛盾彷徨。
[02 迁移拓展]
一、 类文拓展阅读
1.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我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有高水准的歌词”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可知,应该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而不是“高水准的歌词”。
故选B。
2.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受它影响,融合唱腔,戏曲风格类型得以产生”错误,无中生有。是我国艺术歌曲受到戏曲影响,才产生了“戏曲风格”。
B.“主体部分又呈递进形式”错误。主体部分呈“并列式”结构。
C.“修改《我和我的祖国》钢琴伴奏的音型、变化等各项内容,也可达到艺术歌曲的效果”错误,条件不充分。即使再修改,它也只能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相似,然而因“歌词”不是“古典诗词”,将永远达不到艺术歌曲的效果。
故选D。
3.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根据中国艺术歌曲的定义,被唱的歌词应该是中国古典诗词,而《诫子书》不是古典诗词。
故选C。
4. ①材料一侧重论述中西艺术歌曲的不同,以及分析我国艺术歌曲的各种风格。
②材料二侧重从歌词、伴奏、演唱表现方式三个方面比较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一第一段“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可知,材料一首先论述中西艺术歌曲的不同;再依据第二段“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曲调的不同风格”可知,材料一重点分析了我国艺术歌曲的各种风格,主要包括“中西合璧风格”“古曲风格”“戏曲风格”“现代风格”。
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可知,材料二首先给“中国艺术歌曲”下定义;再依据第二段“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第三段“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可知,分别从歌词、伴奏、演唱表现方式三个方面比较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不同。
5. ①意境上,“樯橹灰飞烟灭”突出了歌词“雄浑”的意境美。
②伴奏上,“力度增强”“情绪爆发”与“声音延长的方式”形成对比变化,突出了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
③演唱表现方式上,“留白”突出了中国诗词“含蓄、内敛”的审美特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意境上,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国诗词与歌词的最本质差异主要在于前者有完整的意象结构和意境美分类”可知,“樯橹灰飞烟灭”将赤壁之战的场景寄托于敌人战船的毁坏这个景物意象结构之中,突出了歌词“雄浑”的意境美。
伴奏上,依据材料二第二段“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其与人声旋律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可知,“樯橹灰飞烟灭”先以伴奏力度的增强达到情绪爆发的音乐效果,然后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两者之间形成对比,体现了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
演唱表现方式上,依据材料二第三段“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可知,“樯橹灰飞烟灭”在最后一个字上,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体现了中国艺术歌曲含蓄、内敛的特点,体现了以含蓄内敛为核心审美准则。
二、 语言知识运用
1. 得天独厚 子虚乌有(无中生有、无稽之谈) 不攻自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可知,新疆就种植棉花来说自然条件优越,可填“得天独厚”。得天独厚:意为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
第二空,语境指“强迫劳动”是绝对没有的事,相关成语有“子虚乌有”“无中生有”“无稽之谈”等。子虚乌有: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无中生有:一般形容凭空捏造。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话。
第三空,语境指谎言不需要多加理会,它终将被现实证明是谎言,可填“不攻自破”。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行溃败。形容荒谬的言论或谣言,经不起批驳。
2.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
“概率发生较轻”搭配不当,改为“概率发生较低”;
“病虫害概率发生较低”语序不当,改为“病虫害发生概率较低”。
全部修改正确是C项。
故选C。
3. ①“新疆棉,是新疆大地的云朵”是比喻句,将“新疆棉”比成“云朵”,二者在色彩和形状上相似,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新疆棉的洁白与柔软。②“她以……她以……她以……”是排比句,增强了语势,叙述了新疆棉品质优良、带来富裕、促进对外贸易三个方面的内容,强调了新疆棉的多重价值,表达了对新疆棉的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新疆棉,是新疆大地的云朵”是比喻句,“新疆棉”是本体,“云朵”是喻体,比喻词为“是”,为暗喻。二者都是白色,形状蓬松,质地柔软,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新疆棉的洁白与柔软。
“她以……她以……她以……”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句,排比句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势;内容上“超强的柔软”叙述了新疆棉品质优良,“绽放了农民的笑脸”指给农民带来富裕,“打开了中国向西的门户”指促进对外贸易,三个排比句强调了新疆棉的多重价值,表达了对新疆棉的赞美之情。
4.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
分析文段可知,括号前的“在多种类科考样品的采集及多次目标搜寻、布放回收作业中展现的作业能力”可提炼出的中心词是“能力”,因此可判断括号的句子主要应是“能力”,而CD项的主语是“‘奋斗者’号”,故排除这两项。分析AB两项可知,“综合技术实力”是“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在万米级深度”应放在“奋斗者”号的后面,故排除A。
故选B。
5. ①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②由于深渊探测技术条件的限制
③中国载人深潜新的深度纪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①后的“对人类揭示生命的起源、进化以及研究生物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可推断出①处想要表明的是深渊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因此可填入“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根据“人类对深渊生命、环境和地质形成过程的了解极其匮乏”及“载人潜水器……成为了人类认知、探索、开发海洋的有效工具”可知,在载人潜水器被研究出来之前,人们是很难到达深渊的,这主要是探测技术的问题,因此②处要说的是以前了解匮乏的原因,可填入“由于深渊探测技术条件的限制”这样的内容。
根据“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首次突破万米深度”可知,“奋斗者”号一直在进行下潜试验,而根据“11月10日成功坐底10909米”这个具体数字则可推测出中国载人深潜出现了新的纪录,因此第③处可填入“中国载人深潜新的深度纪录”这样的内容。
【考点突破】
1.
【答案】B
【解析】A项,感情基调是激昂、振奋的,因为鹰挣脱了束缚;C项,主要体现了对鹰的崇敬;D项,根本原因在于对自由的追求。
2.
【答案】①对鹰追求自由、敢于反抗强权(束缚)的赞美和崇敬;②对压制自由、束缚或禁锢生命的势力的不满;③山河、蓝天与鹰之间深厚的爱(情谊)。
【写作进阶】
【写作指导】
要选取和“青春”有关的场景、细节,可以借鉴本单元诗作的表现手法,使用恰当的意象,注意语言的形象性、音乐性和节奏感。写之前可以进一步研读一下本单元的五首诗作,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意象、手法等,然后可以仿写,也可以原创。写完后,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品评,提出意见,然后修改完善,选出小组代表,和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诗作。
【参考例文】
青春是一团火
有一团火是这样:
没人看到,
却知道,
它正烧得旺。
它炙烤着我们的肉和灵,
让心变得坚强。
它烧得人不安,
烧得人躁动,
烧得人想放声大喊:
天涯海角我都要去闯!
这火,
一天比一天高,
一天比一天旺,
一天比一天耀眼,
直到它的光盖过了太阳!
突然,它熄灭了,
只留下一地灰烬,
值得一辈子珍藏。
它让我跌尽跟头,
吃尽苦头,
也让我展尽锋芒。
不必问当时如何模样,
如今也都含笑收场。
有一团火是青春,
有一团火是这样!
  【点评】青春的主要特点是热烈。这首诗以“火”为意象,多侧面地表现出了青春的这种特点,真是“触目惊心”!独特的观察角度,哲人般的青春思考,先贤般的乐观豁达,集合成了当代青少年的形象。这首诗格调激昂,意象鲜明,别具匠心;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浓烈的青春气息使人振奋。
青春是什么
青春是什么
也许它是初升的朝阳
喷薄而出,光染云朵
像极了你的模样
我只看着你
满怀激情昂扬
我只看着你
心潮澎湃奔向远方
我看到你扬起年轻的风
吹动初萌的青草
我看到你脸上
自信张扬的微笑
我听到你的心跳
听到你对未来的渴望
我看到你身上披着的阳光
我看着你奔向梦想
青春是什么
也许它是秋日的雨水
一滴滴砸在你——少年身上
萧瑟微凉,秋意绵长
像极了,你的模样
我看到你被坎坷重重绊倒
脸上写满了彷徨
你在原地伫立
不知道该走向何方
我只看到你
泪水在眼眶打转
我只看到你
拭去未曾滑落的脆弱
我看着你的步伐重新坚定
面庞神色渐渐坚毅
少年,请你不要被风雨打倒
我想看着你,奔向希望

青春是什么
此刻,似乎也无法言说
我只知道
青春是你逆光而立的身影
青春是你永不放弃的决心
我总是念着你
既因为你的笑与泪
你的美好
却更因为
你身上闪烁着青春的光
现在,我好像明白了青春是什么
原来青春
就是你啊
每一个为了明天而努力的你
  【点评】“青春是什么”确实是个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这首诗照样没有给我们一个理性的结论,但给了我们青春的形象,向上的方向——不惧风雨,勇敢前行,永不言弃。朝阳,风,雨水,泪水……意象纷呈,形象地告诉我们:安于享乐的青春是相似的,努力奋斗的青春各有各的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