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搭石 课堂实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搭石 课堂实录

资源简介

五上5搭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懒、惰”等9个生字,会写“汛期、间隔”等15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快速默读,修正速度
同学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是《搭石》,作者刘璋先生,非常优美。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默读,大家请看第一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在学习单上记下所用的时间。
师:请同学说一说,你用了多少时间。
预设:1分21秒,1分钟40秒,2分钟,3分钟10秒……
师:到底是用时长好还是短好呢?老师有一个数据,请看。
出示: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本篇课文字与标点共653个。
师:对比一下,是读得快了,还是慢了?
预设:有部分同学反应“快了”,部分同学反应“慢了”。
师:是的,有的同学读得太快了,阅读不能为了快而快,但也不能太慢。看了这则信息,大家就应该了解以怎样的速度去默读会更好。
二、验证阅读,把握内容
师:你读了之后,了解了哪些内容?
预设:生1:如果某处人们没有摆搭石,其他地方的人就会说他们懒惰。
生2:过搭石的人,一看到有些搭石不平稳,就会再找块石头去放上,还要来来回回再走几遍才能离去。
生3:年轻人看到老人过搭石,就会背老人过去。
生:一排人在走搭石,前面的人不能突然停住,不然后面的人要掉进水里。
生4:过搭石时,要是对面有人,要让对方先过去,表示礼貌。
师:第一遍快速默读,效果还不错,同学们了解了课文中的好多内容。题目是《搭石》,文中有没有具体描写搭石的句子?
预设:生:课文第1自然段中就有描写。
出示第1自然段: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师:“这就是搭石”,成为搭石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预设:生1:要平整方正的石头。
生2: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生3: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
师:是的。搭石就是从河的两岸找来的、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可以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的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我们把这一部分概括为:说搭石。
三、引发问题,提供策略
师:刚才在第一遍读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不理解的内容,但是没有停下来,也没有回读?
预设生1:我读的时候,就在想他们为什么要摆搭石,却不造桥。师:你有没有停下来?
预设生1:我没有停下来。
预设生2:我读到“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时候不懂。
师:你有没有停下来?
预设生2:没有。
师:当我们拿到一篇课文,第一次快速默读的时候,即使遇到不理解、有疑问的地方,不要停下来,也不要回头再读。有同学笑了,老师说大话。别慌,怎么才能不回读?老师两个法宝,请看:
1.阅读加速器——“之”字形阅读法将视点聚焦在黑点上,随着横向的线条,迅速移动另一个黑点, 再顺着斜向的线条,移动到下一行的黑点。师:你知道怎么做了吗?我们来试试。师:第一个法宝学完了,还有第二个。
2.阅读加速器——空白卡片法用空白卡片覆盖住已经阅读的内容,留出将要阅读的内容,一边阅读,一边根据自己的速度向下移动卡片。师:咱们一起试一试,学会了吗?
四、品读画面,技能训练
(一)二次速读,谈画面
师:光说不练假把式,现在我们要进行第二次快速默读,仍旧计时。这次要标上自然段序号,同时想一想,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看要求:
课件出示第二次快读要求:
1.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建议使用“之”字形阅读法、空白卡片法)2.计时间、标序号、写标题。学生默读、标记、概括,教师巡视。
师:时间到,这一次默读你花了多少时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是什么?
预设生1:我第二次快速阅读用时1分钟。
师:比前一次快了还是慢了?
预设生1:慢了。我看到了人们找石头摆放在溪水里的画面。
师:我猜想你之所以慢了,是不是一直在想人们找石头、摆石头,再来回踩一踩的样子。你的小标题是?预设生1:摆搭石。
预设生2:我用时1分35秒。
师:比刚才快了还是慢了?
预设生2:慢了。我看到的画面是,年轻人走搭石时遇到老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师:年轻人背老人过去,很温暖。
预设生3:我这次阅读用时1分16秒。我看到了人们在面对面过搭石的时候,会让对面的人先走。师:对,就是让行,谦让。
预设生4:我这次用时54秒。我看到人们每次上下工走搭石时的协调有序。
师:走搭石时协调有序。是一个人吗?
预设生4:是一行人。
师:刚刚你们的回答,我了解到有同学放慢了速度,也有同学速度加快了,真好。你们印象深刻的年轻的背年长的,走对面在第一块石头处停下的,一行人一起走的。我们用一个标题来概括,可以是?你说,你也有,可以,那我们就叫做:走搭石。师:家乡的搭石,有那么多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二)走搭石,发现美
1.协调有序“走搭石”
师:在课文那么多画面中,哪一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生:齐走搭石的画面。
师:知道怎么走吗?
预设生1:“紧走搭石慢走桥”。
预设生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那我们现在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好吗?(分组扮演前面的 后面的……)这是一行人在走搭石呢,让我们先来走一走吧。家乡的人们,你们有什么要提醒他们的吗?
预设生:紧走搭石慢走桥
师:现在我们在哪里了 (搭石上)搭石不好走啊,走不好会掉进水里的,有信心走好吗?(有)那我们就开始吧!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
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
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
像——生:轻快的音乐!没有人踩脚,没人落入水中,又那么默契,这样配合适当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2.洋洋盈耳“读搭石”
师:咱们和着他们协调有序的节奏读一读好吗?师:这么美的画面,就像一首散文诗一样,我们把文字的形式改变一下,把它变成一首清新的小诗,谁愿意读一读?(指名配乐读)
师:读得真好!在我们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老师读的时候,想象一下,你仿佛还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教师朗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预设生1:我仿佛看到一群人在走搭石,此时微风吹拂,溪两边的柳树倒映在水中。
预设生2:我听到“哒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预设生3:我仿佛看到一群放学归来的孩子,有说有笑地走过搭石。预设生4:我看到水里的人影在不停地移动。
师: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就是——
预设生4:人影绰绰。
师:是啊,清波潇漾,人影绰绰,好一幅乡村风景画。
五、拓展延申,迁移方法
师:其实《搭石》远不止我们看见的画面,读一读老师上课前发的阅读材料《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你会有新的发现。
课件出示:速读《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限时4分钟,用横线画出不懂的词,集中注意力,不停留不回读。
师:读完的举手。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生1:读了文章,尤其是第7自然段,这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在城市里面,看到树枝都会绕着走开,从来不会想到别人,但在山村里,他们把搭石摆上以后,别人也能享受到这些便利。
预设生2:我在第8自然段读到了作者写《搭石》的缘由。
师:短短4分钟,就能抓到这么有用的信息,看来,速读可以让我们的阅读更高效。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可以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之”字阅读法和空白卡片法,也分享感受了印象深刻的画面。下节课,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藏在搭石背后的美好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