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第 四 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本节主要内容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人们如何利用地震波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有何特点?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包含了什么?外部圈层在自然环境形成和发展中有何作用?外部圈层之间如何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地震波的基本特征,并能说明科学家如何利用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2.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及其特征。3.了解地球外部各圈层,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什么?横波、纵波传播的特点?2、两个不连续面名称?深度?波速变化特点?3.内部圈层的特点?4.什么是岩石圈?软流层?5.三大外部圈层名称?生物圈的范围?本节知识点:阅读课本P24下方内容,找出答案课前自学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地球内部,人类是怎样了解它的呢??世界最深钻井深度12千米前苏联·科拉半岛超深钻孔科拉超深钻孔是前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开始的一项科学钻探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SG-3在1989年达到12,263m (12Km),截止目前,以垂深计算,这个钻孔仍是到达地球最深处的人造物,《地心游记》地球内部揭秘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 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能行:限时3分钟根据课本P24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①了解等震线、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概念②了解震级和烈度的概念,并能说出两者的不同震源深度震中等震线震中距震 源将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直线距离。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即地面正对震源的点。从震中到震源垂直距离。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震动位置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地震构造示意图(一)地震波1.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纵波(P波):横波(S波):2.分类纵波给人感觉上下颠簸横波给人感觉左右摇晃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分类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共同点地 震 波纵波横波固体 液体 气体固体较快较慢传播速度随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3.地震波的传播特点结合课本21页第一段:1、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陆地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只有纵波通过。想一想2、为什么有“地震逃生的黄金12秒”的说法?想一想横波的速度比纵波速度要慢,在纵波结束,横波未到达之前,是逃生最佳时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1)图中两条线哪条代表横波,哪条代表纵波?说出判断理由。(2)找出图中哪几个深度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3)地震波速度的突变说明什么?3329005150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物质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不连续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深度\Km(1)地震的纵、横波在地面以下约 千米处传播速度明显变化?怎样变化?(2)地震的纵、横波到了地面以下的 千米处,传播速度又明显变化?怎样变化?332900增快(3)为何约33千米和2900千米深处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明显变化?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读图回答:纵波减慢,横波消失332900深度\km(二)不连续面1.含义地震波波速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2.类型莫霍界面:大陆地下平均33千米处;横、纵波速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地下约2900千米处;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332900速度{千米/秒)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地幔地核(三)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特点思考: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物质存在的状态?不连续面 (名称、深度、波速变化) 内部圈层 特征(厚度、物质成分和状态等)莫霍界面古登堡面33kmP波、S波加速2900kmP波减速、S波消失地壳地幔 上 地 幔 顶部上部下部下地幔 地核 外核内核1.固态、由坚硬岩石构成2.厚薄不一:大陆厚,平均33千米;海洋薄,5-10千米;全球平均17千米1.固态、2800多千米厚2.上地幔顶部由坚硬岩石构成3.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熔融状态,是岩浆发源地,影响板块运动1.由铁、镍金属构成,3400多千米厚2.外核:液态金属,形成地球磁场3.内核:固体金属球,密度大、压力大总结: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特点自学教材22页图文637051502900900400800岩石圈软流层地壳深度 /km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地壳的厚度是不是均一的?大陆和海洋的厚度有何差异?1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是否一致?在图中找到 软流层 的位置。2内部圈层最厚的是______?3古 登 堡 界 面顶 部上 部下 部外核莫 霍 界 面1000Km2900Km地壳地幔地核内核上地幔5000Km岩石圈软流层地球内部结构示意简图岩石圈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范围?与地壳的关系?画图示意。地壳厚度不均匀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陆地地壳海洋地壳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3.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1.划分依据:--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震波2.圈层界面: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1.读下图,回答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是________,A+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____。(3)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F时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4)为什么A和B厚度不均?新课程P22二、地球的外部圈层气大圈生物圈圈水石岩圈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地球外部三大圈层的定义?组成?对自然界和人类的作用?2.三大圈层与岩石圈的关系?对流层外逸层热层中间层平流层12km50km85km690km10 000km大气圈包围着地球,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认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及其相互联系山体云层树木积雪湖泊草本自然景观涉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1.找出照片中主要事物,如山、云、山顶积雪、湖泊、草、树木等。2.将找出的事物按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进行分类。3.思考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作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外部圈层概况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体、悬浮物主要是氮和氧1.地球温度变化和缓2.提供氧气3.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地球表层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海洋水主体、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1.在物质迁移能量交换中起作用2.生物生存不可或缺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1.促进太阳能转化2.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3.改造地表形态大气圈地球上的大气水圈地球上的水生物圈植被与土壤岩石圈地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小结:请同学们将各外部圈层的名称填入下图岩石圈水 圈大气圈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外部圈层划分依据不连续面(界面)划分地震波概念分类传播特点概念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在地下的位置波速变化特点地壳地幔地核(分界面、特征)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定义组成对自然、人类的影响与岩石圈的关系1、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①②③大气圈D练习: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3~5题。3.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④能通过固体、液体,③只能通过液体B. 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C. 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D. ①②均为固体,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课堂练习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3~5题。4. 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壳B. 岩石圈和地壳C. 地幔和地核D. 地壳和地幔5. 从地壳到地心A. 压力越来越大 B. 温度越来越低C. 密度越来越小 D. 波速越来越快课堂练习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据图及所学有关地理原理,完成6~8题。6. b圈层的主体是A. 河流 B. 湖泊C. 冰川 D. 海洋7. a、b、c、d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A. d B. b C. a D. c8. 岩石圈的下界在A. 莫霍界面 B. 古登堡界面 C. 软流层上界 D. 下地幔上界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