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正视发展挑战 课件(51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正视发展挑战 课件(51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1课时 正视发展挑战
1.政治认同:了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2.道德修养:树立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践行文明发展之路。
3.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关于应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4.责任意识: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 。
核心素养目标:
中国在快速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正视发展挑战,积极应对。
2024年世界人口日
2024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地球你好吗
学习目标
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1.为什么要重视人口问题 (原因)
2.我国的人口现状、特点及对策是什么?
二、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哪些严峻挑战?
4.我国的资源现状、影响及对策是什么 ?
5.我国面临怎样的环境形势?
6.如何面对发展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7.保护环境,我们青少年怎么做?
探究新知
活动一:
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探究新知
探究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①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新增)。
探究新知
探究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②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
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2022年7月11日,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预测,截止到今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总数预计将达到80亿,到2030年将增至85亿,2050年将增至97亿。 205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6%,约每六个人里就有一名65岁以上的老人,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压力。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探究新知
探究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吃、穿、住、行、就业、
养老、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小问题。
GDP总量很大
自然资源总量很大
14亿
14亿
÷
=
=
很大很大
的问题
很低很低的
人均水平
上面人口问题的乘除法:说明了什么?
③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归纳新知
探究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①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②人口问题已成为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资源环境问题
劳动力短缺题
养老问题
③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探究新知
探究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世界排名 国家 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
(公里 )
1 印度 1,428,628,000 480.50
2 中国 1,411,397,000 151.86
3 美国 335,143,000 37.17
我国的人口现状: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截止2023年4月中旬:印度人口位居第一,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特征之一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探究新知
探究2、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特点?
①总人口增速趋缓
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2020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比2010年增长了5.38%,年均增长0.53%,
这一增长率进一步放缓,显示出我国人口增长持续保持低速态势。
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是靠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探究新知
探究2、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特点?
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
2.1
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至2022年此数据已降至1.07。国际上以2.1为人口更替水平。即平均每对夫妇生育2.1个孩子。国际上以1.5为警戒线水平。低于1.5意味着进入“低生育率陷阱”,很难恢复人口向上增长的趋势。
总和生育率:指该国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
探究新知
探究2、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特点?
③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失衡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发布。
④ 老龄化加剧
探究新知
探究2、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特点?
⑤大量的人口流动
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3.76亿人,10年间增长了将近70%。从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
归纳新知
探究2、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特点?
①总人口增速趋缓;
②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
③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
④老龄化加剧;
⑤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探究新知
对策:
党和国家始终
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
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调控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探究新知
我国生育政策变化
1980年,计划生育要采取立法的、行政的、经济的措施,鼓励只生育一个孩子。
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
2013年,实施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
2021年,我国开始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
计划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实施新的生育政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不违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探究新知
3、为什么我国要调整人口政策?
年份 出生人数(万人) 出生率(‰) 死亡人数(万人) 死亡率(‰) 人口净增长率(‰)
2021 1062 7.52 1014 7.18 0.34
2022 956 6.77 1041 7.37 -0.60
2023 902 6.39 1110 7.87 -1.48
2021年-2023年我国人口增长说明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说明:自2022年起,我国人口净增长率由正转负,且降幅逐年扩大。
启示:面对人口发展的新态势,我国需积极应对,通过完善生育政策、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等措施,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探究新知
3、为什么我国要调整人口政策?
①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②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重要性)③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
④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意义)
探究新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探究新知
活动二:
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
资源日益短缺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探究新知
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哪些严峻挑战?
资源环境危机
1
资源日益短缺
2
环境污染严重
3
生态系统退化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地位)
探究新知
4.我国的资源现状、影响及对策是什么 ?
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在山地、高原和荒漠集中的西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难度较大。
从上面表格和能源矿产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怎样的资源形势?
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探究新知
探究4: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是什么?
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
据估计,目前我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只有不到10分之1得到了回收,而大部分包装,特别是填充物、胶带等塑料成分,基本完全被废弃。大部分废弃物还可能含有对环境污染有影响的成分。
②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区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探究新知
对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的后果或危害:
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会越来越小。(新教材)
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煤炭开采完竭后废弃的矿坑
资源消耗殆尽后废弃的工厂
归纳新知
优势:①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资源大国】
劣势: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总体资源紧缺。【资源小国】
③资源开发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的浪费、
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
资源形势非常严峻。【存在的问题】
4.我国的资源现状、影响及对策是什么 ?
(1)资源现状
探究新知
4.我国的资源现状、影响及对策是什么 ?
(2)影响:
对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会越来越小。(新教材)
(3)对策: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即实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
探究新知
思考: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
探究 我国环境国情(现状、原因、影响)
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酸雨蔓延
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海洋污染
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你对上述环境问题的危害了解多少?
环境问题的危害:
①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③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探究新知
5.我国面临怎样的环境形势?(现状、原因、影响)
空气污染
水污染
土地污染
2022年5月27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顺利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18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优良天数比例为87.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PM2.5同比下降9.1%,“十三五”以来,已实现“六连降”。
空气污染
探究新知
环境危机
探究提升
动画视频:人类是如何毁灭地球的
探究新知
5.我国面临怎样的环境形势?(现状、原因、影响)
(1)现状:当前我国环境虽整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2)环境不容乐观的原因:①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3)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探究新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我国面对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应该怎么办?
探究新知
6.如何面对发展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①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社会)
②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国家)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坚持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的基本国策
发展
问题
环境问题
实质
拓展补充:
7.保护环境,我们青少年怎么做?(个人)
①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②过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多骑自行车。
③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归纳新知
我国的环境现状?产生原因?危害?对策?
⑴环境现状:
①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形势不容乐观。
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⑵产生原因:
① 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保护的关系;
②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
的多重叠加效应。
⑶危害: 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⑷对策: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归纳新知
在生态方面、我国面临的挑战?国家的做法?
三大挑战:
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三大基本国策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必然选择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
探究提升
倡导绿色低碳 共建美丽中国
课堂小结
正视发展挑战
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⑴我国重视人口问题的原因?
⑵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特点?
⑶对策: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⑷调整计划生育的原因?
⑴资源国情:优势+劣势
⑵资源问题的危害:
⑶对策: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⑴我国环境国情?
⑵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⑶环境问题的危害:
⑷对策: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课堂练习
1、(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人才红利”正在形成。这一形势有利于( )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
③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④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不符合题意
不符合题意
课堂练习
2、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下列对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正确的有( )
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低,导致人口素质低
③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④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不符合题意
不是原因
课堂练习
3.(2024·福建·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24年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在谈到如何兴绿时,他首次提出要“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这表明我国通过兴绿( )
A.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
B.深入开展森林重大隐患排查整治
C.加快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
D.推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走绿色发展道路。
D:分析题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意味着不仅仅关注森林的单一功能,而是要实现森林在蓄水保土、提供经济收益、保障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从而推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故D符合题意;
ABC:“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强调的是绿化的规模和方式;“深入开展森林重大隐患排查整治”侧重于森林的安全和保护方面;“加快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主要侧重于森林资源量的增长速度。这三个选项均未全面涵盖“推动森林‘四库’更好联动”所体现的综合效益;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4. (2024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第10题)2013—2022年,我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7%。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5%,重污染天数比例首次下降到1%以内,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人们以往“盼蓝天”,如今争相“拍蓝天”“晒蓝天”。这主要表明( )
①我国已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②我国重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取得重大进展
③我国已经成为重污染天数比例最低的国家
④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
②④:分析题文,2013—2022年,我国重点城市 PM2.5 平均浓度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这表明我国重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取得重大进展;人们以往“盼蓝天”,如今争相“拍蓝天”“晒蓝天”,这反映出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故②④正确;
①:我国还在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已实现”表述不准确,故①错误;
③:材料只是说我国重污染天数比例首次下降到 1%以内,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但不能得出我国已经成为重污染天数比例最低的国家,故③错误;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5. (2024年山西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第12题)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系列活动,下面是与该活动相关的四幅公益宣传画,其共同主题是( )
A.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B.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 提升公民民主意识 D.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
A:分析漫画,这四幅画从不同方面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绿色、环保、可持续的行为方式,共同指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这一主题,故A符合题意;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涉及农业生产、粮食储备和供应等方面,与这四幅宣传画的内容关联不大,故B不符合题意;
C:提升公民民主意识侧重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等方面,与宣传画所表达的内容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通常与产业发展、经济政策等相关,不是这四幅宣传画的重点表达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6. (2024年云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第23题) 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3亿,在2035年前后将突破4亿。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表明我国( )
A.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形势
B. 为解决大量的人口流动采取积极措施
C. 将解决老龄化问题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心工作
D. 把发展银发经济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人口问题。
A:分析题文,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表明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形势。发展银发经济旨在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故A符合题意;
B:题干与人口流动关系不大,发展银发经济主要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
C:虽然老龄化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但国家发展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故C错误;
D:发展银发经济与提高国民素质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根本途径,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教育;故D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7.(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自2024年6月5日正式施行,专设“生态保护修复”篇章。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有利于( )
A.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问题 B.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C.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D.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所有人共识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
A: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问题,而不是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问题,故A错误;
B: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并非旨在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是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故B错误;
C: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可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和规范,促进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故C符合题意;
D:绿色发展理念还未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在现实中仍存在一些忽视绿色发展的情况;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8.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包括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两个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大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些国情应该是(  )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的人口国情
②我国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国情
③我国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国情
④我国科技教育相对落后的科教国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堂练习
D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