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5.1延续文化血脉(32张ppt)【2024年秋新教材】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品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5.1延续文化血脉(32张ppt)【2024年秋新教材】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品课件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700多年来,这条北京城的“脊梁”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赓续不绝,也见证了大国首都的与时俱进、历久弥新。这既是千年古城与现代文明的一次深情对话,也是对历史记忆的珍视与传承。今天我们走进“北京中轴线”,探寻这条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轴线上的京华古韵。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新课导入:
思考:通过“北京中轴线”,你看到了哪些中华文化之美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文化就在我们身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延续文化血脉》,探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5.1 延续文化血脉
1.政治认同:通过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认同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道德修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态度。
3.健全人格:过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4.责任意识: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
一、中华文化根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薪火相传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3.中华文化的意义/价值 /重要性?
4.文化自信的内涵、重要性(原因)及措施?
二、美德万年长
5.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容?
6.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要性)?
7.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华美德?
一、中华文化根
阅读课本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讨论并交流:你知道这些传统民族节日吗?为什么这些节日能够传承至今?
这些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望果节:藏族
盘王节:瑶族
泼水节:傣族
春节:中华民族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敦煌莫高窟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良渚古城遗址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部分)
长城
长城
除了中国世界遗产名录,你还知道哪些中华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 由此可知中华文化有何特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汉字、普通话
甲骨文
各族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景德镇瓷器
四川蜀绣
古代四大发明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地动仪
编钟
川剧变脸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毛笔书法
皮影戏
国画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薪火相传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一、中华文化根
(1)形成: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内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艺术,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博大精深
(4)薪火相传的原因:
①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
一、中华文化根
中华文明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薪火相传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包容力”:在对待外来文化和不同民族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博大的胸怀,兼容并包。比如在中国你可以看到“儒、道、法”等各类思想文化的和谐相处!
“创造力”:《我在故宫修文物》、《经典咏流传》等热播,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翅膀,创造力十足。
②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特点
原因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艺术,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形成
内容
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根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薪火相传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近代(革命时期)
古代
现代(社会主义时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三者一脉传承。他们之间关系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古”与“今”的问题。
这三种文化形态作为中国文化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都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一、中华文化根
①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代】
②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近代】
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现代】
2024河南卫视七夕奇妙游《西施》再现响屐舞
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每个节目都彰显出强烈的文化自信,让大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奇妙游”系列屡屡出圈,就连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央媒也多次点名表扬,自发为其宣传,全系列多次引领热搜话题。
思考:为什么要重视传承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根
3.中华文化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根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视频:中国艺术体操首次奥运夺金 东方美学征服世界
2024年8月10日的奥运赛场上,我国选手在艺术体操团体全能赛为中国队摘得第35金,让国人惊喜,让世界惊艳。这是中国艺术体操的首枚奥运金牌,也是整个亚洲的首枚奥运金牌。
在艺术体操团体全能赛场,中国选手的表现堪称惊艳。特别是在第二轮以汉唐国风为主题的《凤鸣凌霄》中,云肩流苏,中式传统的朱玄配色;彩带琴弦,抹挑之间弦声铮然乍起;彩练当空成环,像一盏明灯升空,交错落下时又营造出烟花绽放般的效果;《明灯引》《天军行阵乐》等古筝、琵琶领衔的中国民乐,伴以隐约的戏剧唱腔……在短短两分半的时间里,仿佛一场令人目不暇接的文化盛宴,尽展东方美学,令人沉醉。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4.文化自信的内涵、重要性(原因)及措施?
一、中华文化根
(1)文化自信的内涵:
(2)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国家: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公民:②学习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文化自信的措施:
一、中华文化根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
二、美德万年长
负荆请罪
发奋图强
公而忘私
忠贞爱国
内 涵 丰 富
博 大 精 深
孔融让梨
贵和、友善
立木为信
诚信
谦让
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代代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你能说说中华传统美德都有哪些吗?
二、美德万年长
5.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
特点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主要内容
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国学的基础知识
诚信
尊师
爱国
孝亲
勤奋
好学
曾子杀猪
程门立雪
虎门销烟
黄香温席
闻鸡起舞
头悬梁、锥刺骨
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连连看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②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③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④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中华美德
二、美德万年长
6.为什么要弘扬中华美德?(原因)
7.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外化于行】
二、美德万年长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内化于心】
延续文化血脉
中华文化根
美德万年长
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薪火相传的原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形成)?
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容?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美德?
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文化的意义/价值 /重要性?
文化自信的内涵、重要性(原因)及措施?
1.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同师生代表亲切交流。他说,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这启示青少年( )
①继承革命文化,发扬优良传统
②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使命
③推进文旅融合,彰显非遗魅力
④丰富教育形式,引领文化风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课堂练习
2. 为了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借助数字技术,将更多原始书影转化为便于借阅的微缩胶卷、便于检索的电子数据库、便于理解的知识图谱,让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换发光彩,这有利于( )
①赋予古籍新的文化内容
②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③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之瑰宝
④赓续共同记忆,守护中华文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练习
3.一位温暖而又神秘的好心人“顺其自然”,二十多年来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帮助无数贫困学子渡过了难关。虽然我们不知道“顺其自然”姓甚名谁、身在何处,但这份美德和善心,温暖着你我,感召着越来越多的人顺其自然地成为“顺其自然”。这说明( )
①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温暖人心
②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③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不言代价与回报
④中华传统美德感召人心,汇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练习
4. 头戴簪花、手执团扇、衣袂飘飘……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身着传统服饰的游客频频映入眼帘。传统服饰的“走红”见证着( )
A.中华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
B.人们与日俱增的文化自信
C.中华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D.中华文化的包容力不断增强
B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