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1《藻类、苔藓和蕨类》课件(共22张PPT)+教案(含教学反思)+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1《藻类、苔藓和蕨类》课件(共22张PPT)+教案(含教学反思)+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
植物的类群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认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 藻类植物
1.常见种类
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如   等,也有多细胞的,如   等;有绿色的,如   、衣藻,也有的是褐色或紫红色的,如海带、紫菜等。它们有的生活在淡水中,如水绵、衣藻等,有的生活在海水中,如裙带菜、   、鹿角菜、石莼、   等。
2.结构特点
藻类植物没有   、   、   的分化。
3.与人类的关系
(1)释放   ,可以满足水中生物呼吸的需要,还可以扩散到大气中,补充大气圈中的氧气。
(2)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给水中的植食性鱼类等动物提供食物。
(3)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可以供人类   。
(4)从藻类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褐藻胶和   等,可以供工业和医药上使用。
知识点二 苔藓植物
1.常见种类
常见的苔藓植物有   、   等。
2.生活环境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   环境中。
3.形态结构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   和   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   ,叶中也没有   ,根非常简单,称为   。
4.与人类的关系
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   层细胞,   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人们常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   。
知识点三 蕨类植物
1.常见种类
常见的蕨类植物有   、铁线蕨、   、肾蕨、   等。
2.形态结构
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有   、   、   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   。
3.与人类的关系
蕨的嫩叶和富含淀粉的地下茎可以   ,卷柏、贯众等可供   ,生长在水田、池塘中的   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复杂的变化,就逐渐变成了   。
·知识扩展·
蕨类植物的茎大多生长在地下,为根状茎;茎上生出的根为不定根;地上部分是叶,为复叶。现在的蕨类植物多是草本植物,一般比较低矮,要求较大的环境湿度。
【答案】知识点一
1.衣藻 水绵 水绵 海带 马尾藻
2.根 茎 叶
3.(1)氧气 (2)有机物 (3)食用 (4)碘 琼脂
知识点二
1.墙藓 葫芦藓
2.潮湿
3.茎 叶 导管 叶脉 假根
4.一 二氧化硫 指示植物
知识点三
1.里白 鳞毛蕨 贯众
2.根 茎 叶 输导组织
3.食用 药用 满江红 煤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藻类植物的特征
【情景呈现】
  【合作探究】
1.多细胞藻类植物靠什么吸收水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
2.你能试着总结一下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吗
3.藻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它们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
任务驱动二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比较
【情景呈现】
【合作探究】
1.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吗
2.为什么说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更强
【答案】任务驱动一
1.多细胞藻类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专门的吸收和运输养料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2.结构都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3.①释放氧气,可以满足水中生物呼吸的需要,还可以扩散到大气中,补充大气圈中的氧气。
②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给水中的植食性鱼类等动物提供食物。
③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可以供人类食用。
④从藻类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碘、褐藻胶和琼脂等,可以供工业和医药上使用。
任务驱动二
1.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它们大多数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自身所需要的无机物,而且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藻类植物的生活不能离开水。苔藓植物的植株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苔藓植物能在陆地上生活,但只能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2.蕨类植物之所以比苔藓植物更适于在陆地上生活,主要是因为蕨类植物解决了水的问题。蕨类植物的植物体(孢子体)不仅有茎、叶的分化,而且有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吸收和运输水分的能力较强。因此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2.1.1《藻类、苔藓和蕨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界中的三大类基础类群——藻类、苔藓和蕨类。这三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丰富了植物界的多样性,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对植物分类和进化的基本认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对植物世界的认识多停留在日常生活经验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了解。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直观性。
三、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存环境,认识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探究不同类群植物的特点和差异。
社会责任: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这些植物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理解这三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
区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生存环境的不同。
理解植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趋势。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图片、视频资料)。
实物标本或模型(如海带、地钱、肾蕨等)。
分组讨论任务卡。
实验材料(如需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一段展示海洋、湿地、山林等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出现的不同植物类型,引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话题。
活动:教师提问:“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 藻类(1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讲解,让学生认识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
活动:
展示海带等藻类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态、结构等特征。
讲解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多数水生,少数陆生)和繁殖方式。
小组讨论:“藻类植物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3. 苔藓(1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理解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的区别,并掌握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
活动:
展示地钱等苔藓植物实物或图片,与藻类进行对比观察。
讲解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多生于阴湿环境)和特征(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无真正的根)。
学生尝试在教室角落寻找苔藓植物(如可能),增强实践体验。
4. 蕨类(15分钟)
设计意图: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植物进化的认识,了解蕨类植物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活动:
展示肾蕨等蕨类植物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特征(有根、茎、叶的分化,且有输导组织)。
讲解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作为森林植被的先驱者)和人类对其的利用(如药材、食用等)。
小组讨论:“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相比,有哪些进步之处?”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进化的趋势。
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区别。
展示植物进化树图,简要介绍植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趋势。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植物进化的知识。
八、板书设计
+------------------+------------------+------------------+
| 藻类 | 苔藓 | 蕨类 |
+------------------+------------------+------------------+
| 基本特征: | 基本特征: | 基本特征: |
| - 多水生 | - 阴湿环境 | - 有根、茎、叶 |
| - 无根、茎、叶 | - 有茎、叶分化 | - 有输导组织 |
| - 繁殖方式多样 | - 无真正根 | - 森林植被先驱 |
+------------------+------------------+------------------+
| 生态系统作用: | 生态系统作用: | 生态系统作用: |
| - 光合作用 | - 土壤形成 | - 植被恢复 |
| - 氧气生产者 | - 水土保持 | - 药材、食用等 |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讲解、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此外,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课外知识或生活实例,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共22张PPT)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
生命观念: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存环境,认识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探究不同类群植物的特点和差异。
社会责任: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这些植物的影响。
核心素养
清洗干净的鱼缸换水后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缸壁和水中就可能出现绿色的细丝或绿膜。这是藻类形成的。
1、这些藻类是怎么出现的呢
2、它们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1、长时间不换水,鱼缸中养料增加,藻类植物得以大量繁殖
2、主要水中生长,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大小各异
绿色植物的种类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绿色植物
用种子进行繁殖
用孢子进行繁殖
孢子植物
藻类植物
一、藻类
阅读教材P62—64,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藻类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藻类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
3.藻类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衣藻(单细胞)
水绵(多细胞)
淡水
海带
石莼菜
鹿角菜
海水
1.生活环境
——大多生活在水中
2、形态、结构
多细胞藻类生活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以直接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大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它们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食用的是叶状体。
根状物
藻类
3.藻类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二、苔藓植物
阅读教材P65,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与藻类相比,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2.与藻类相比,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不同?
3.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1、生活环境
与藻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而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地钱
墙藓
葫芦藓
假根


孢蒴
(内含孢子)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 ,通常有类似 和 的分化,无导管,无叶脉,根很简单,称为 根。
矮小
茎 叶

葫芦藓
2.形态结构
3.苔藓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①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从背腹入侵。
②重要的燃料资源
苔藓植物遗体堆积后会形成泥炭。
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比较

水土
饵料
食用
药用
空气污染
大多在水中
阴湿的陆地




假根
有茎、无导管。
有叶、无叶脉。

三、蕨类
里白
铁线蕨
肾蕨
鳞毛蕨
满江红
贯众
蕨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暗潮湿处。
1.生活环境
2.形态结构
形态特点: 。
结构特点:有___、___、_____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___________。
比苔藓植物高大



输导组织
3.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
孢子囊
4、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可以食用
(如蕨菜)
可供药用
(如卷柏)
可作为绿肥和饲料
(如满江红)
与煤的形成有关
课堂小结
类型 藻类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常见种类
形态特点
生殖方式
生活环境
相同点 都没有花、果实、种子,靠孢子繁殖
水绵、海带等
肾蕨、卷柏、贯众等
无根、茎、叶
有茎和叶,无输导组织,假根(矮小)
葫芦藓、墙藓等
水中
陆地潮湿的环境
阴湿的陆地
孢子生殖
有真正的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随练习
0
1.水绵的叶绿体呈( )
A.椭球状 B.螺旋带状 C.颗粒状 D.杯状
2.下列那种植物能预防和治疗大脖子病( )
A.海带 B.菠菜 C.芹菜 D.芥蓝
B
A
3.紫菜呈现紫红色,原因是(  )
A.叶绿素在紫菜细胞中不呈现绿色,而呈现紫红色
B.紫菜细胞中除含叶绿素外,还含有大量藻红素,藻红素的紫红色把叶绿素的绿色掩盖了
C.紫菜细胞中只有藻红素,没有叶绿素,藻红素呈现紫红色
D.海水中的红色素渗入了紫菜细胞中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