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练习)

资源简介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春·湖南·高二校联考期末)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过去4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之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发展之源。今天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改革开放( )
①是现时代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是对数千年中国历史发展常态的变革与创新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②④: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之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发展之源。今天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④符合题意。
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时代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不是改革开放,①错误。
③: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并没有对数千年中国历史发展常态进行变革与创新,③错误。
故本题选D。
2.(2023春·浙江宁波·高二统考期末)浙江省积极推进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突破,全省改革开放迈上历史性新台阶。这表明了( )
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③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④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浙江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突破,全省改革开放迈上历史性新台阶,这表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①②符合题意。
③: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排除。
④:材料不涉及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这种变化,④排除。
故本题选A。
3.(2023春·浙江杭州·高二统考期末)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A.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B.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境界
C.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当前的发展问题
【答案】C
【详解】A:邓小平理论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A错误。
B: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最高境界说法错误,B排除。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正确。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行动指南,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当前的发展问题,D错误。
故本题选C。
4.(2023春·浙江宁波·高二校联考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有( )
①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突破了制度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错误。
②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从根本上是因为我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故②④符合题意。
③:改革开放要突破旧的机制体制的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错误。
故本题选D。
5.(2023春·浙江宁波·高二校联考期末)回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改变包括( )
①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②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改变包括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④符合题意。
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①错误。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③错误。
故本题选C。
6.(2023春·四川宜宾·高一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校考期末)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列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相符的是( )
①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初步满足
③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
④福建舰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初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事业都取得了发展和进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福建舰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表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2023春·湖南株洲·高一统考期末)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围绕重大时代课题,给出科学的回答。历经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答案】B
【详解】③: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③应排在第一位。
④: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应排在第二位。
②: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②应排在第三位。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应排在第四位。
故本题选B。
8.(2023秋·山西大同·高一统考期末)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行
②社会主义制度好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好
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艰辛探索中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成功开创、坚持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①④正确。
②③:这两项不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根本原因,故②③均不选。
故本题选B。
9.(2023秋·浙江嘉兴·高一统考期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这一制度是(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B.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C.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D
【详解】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A错误。
B: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B错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C错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这一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D正确。
故本题选D。
10.(2021秋·安徽六安·高一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校考期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案】C
【详解】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A排除。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B排除。
C: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C正确。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D排除。
故本题选C。
11.(2023春·贵州黔西·高二校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由此可见(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具体途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现,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②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现,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②③正确。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借鉴,而不是提供具体途径,①不选。
④:中国是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是主导力量,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2.(2023春·云南临沧·高一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下列事件呈现出来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坚持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有序组织调派人力物力财力——坚定制度自信
②普及健康防疫知识,深入宣传感人事迹,推动战疫胜利——坚定理论自信
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抗疫斗争——坚定文化自信
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适时调整抗疫政策——坚定道路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坚持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有序组织调派人力物力财力”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对应制度自信,①正确。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普及健康防疫知识,深入宣传感人事迹,推动战疫胜利”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活动,对应文化自信,②错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之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抗疫斗争”对应理论自信,③错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适时调整抗疫政策”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应道路自信,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3.(2023春·江西宜春·高二江西省丰城中学校联考期末)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既焕发了社会主义的青春,又让中国融入了世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出了伟大奇迹,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 )
①改革开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②改革开放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③广大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三大改造的完成,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①排除。
④: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排除。
②③: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出了伟大奇迹,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广大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改革开放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②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2022春·湖南·高二校联考期末)2022年3月31日发表的“中国减贫四十年”报告显示,以2010年国家贫困标准计算,1978——2019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5%下降到0.6,农村贫困人口从7.7亿下降到550万,减少近7.65亿,贫困发生率平均每年降低2.4个百分点。下列关于中国减贫成就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是( )
A.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C.中国拥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D.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共创美好生活的坚持与顽强
【答案】A
【详解】A:材料要求回答中国减贫成就的原因,而该项内容是结果而非原因,分析不恰当,A符合题意。
BCD:都是中国能够取得减贫事业巨大成就的原因,分析恰当,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高一校考期末)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答案】B
【详解】③: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③排第一。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④排第二。
②:科学发展观回答的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②排第三。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排第四。
故本题选B。
16.(2022秋·江西赣州·高一江西省信丰中学校考期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由此可见( )
①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②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发展就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④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故①说法错误。
②:材料中指出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的发展,这表明我国要坚持道路自信的前提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但不意味着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②不选。
③④:材料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7.(2023春·云南临沧·高二校考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要( )
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②秉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自信
③抵制各种西方思想的影响,坚定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④坚持在理论创新基础上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关键就在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因此,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的内在要求。故①正确。
②: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必然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秉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自信也是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的应有之义。故②正确。
③:西方的思想中既有消极腐朽的成分,也包含先进有益的成果,对前者应当抵制,而对后者则应学习、借鉴,故③不选。
④:该选项表述错误,应为“坚持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二、简答题
18.(2022秋·河南·高一河南省杞县高中校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民族亦步亦趋地走别人的道路都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一切民族的振兴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的曲折探索和改革开放后的大胆创新,最终凝练成为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四个“走出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厚的底蘸,但又强调了其创新性,不是传统的简单延续,也不是外国发展模式的“翻版”,而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简要谈谈我们应如何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克服重重困难和挑战,自觉增强道路自信,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我们要自觉增强理论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③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彰显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不动摇。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要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详解】本题为简答题,考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
三、材料分析题
19.(2023春·浙江衢州·高一统考期末)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中国梦。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把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并进入青藏高原;开凿和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三峡大坝,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在中国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大力发展农业、制造业、矿业等等。但在旧中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下,这些构想都未能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构想。今天的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根据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的伟大构想今天得以实现的感悟。
【答案】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领导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伟大胜利,为设想实现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力量。③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设想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为设想实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分析】背景素材:孙中山的伟大构想今天得以实现
考点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谈谈你对孙中山的伟大构想今天得以实现的感悟,需要调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等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但在旧中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下,这些构想都未能实现→可联系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民族资产阶级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伟大胜利。
关键词③:特别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构想→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的作用及重要意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原创精品资源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春·湖南·高二校联考期末)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过去4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之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发展之源。今天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改革开放( )
①是现时代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是对数千年中国历史发展常态的变革与创新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023春·浙江宁波·高二统考期末)浙江省积极推进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突破,全省改革开放迈上历史性新台阶。这表明了( )
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③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④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春·浙江杭州·高二统考期末)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A.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B.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境界
C.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当前的发展问题
4.(2023春·浙江宁波·高二校联考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有( )
①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突破了制度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2023春·浙江宁波·高二校联考期末)回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改变包括( )
①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春·四川宜宾·高一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校考期末)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列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相符的是( )
①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初步满足
③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
④福建舰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春·湖南株洲·高一统考期末)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围绕重大时代课题,给出科学的回答。历经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8.(2023秋·山西大同·高一统考期末)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行
②社会主义制度好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好
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3秋·浙江嘉兴·高一统考期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这一制度是(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B.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C.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10.(2021秋·安徽六安·高一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校考期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1.(2023春·贵州黔西·高二校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由此可见(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具体途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现,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3春·云南临沧·高一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下列事件呈现出来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坚持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有序组织调派人力物力财力——坚定制度自信
②普及健康防疫知识,深入宣传感人事迹,推动战疫胜利——坚定理论自信
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抗疫斗争——坚定文化自信
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适时调整抗疫政策——坚定道路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2023春·江西宜春·高二江西省丰城中学校联考期末)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既焕发了社会主义的青春,又让中国融入了世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出了伟大奇迹,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 )
①改革开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②改革开放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③广大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2春·湖南·高二校联考期末)2022年3月31日发表的“中国减贫四十年”报告显示,以2010年国家贫困标准计算,1978——2019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5%下降到0.6,农村贫困人口从7.7亿下降到550万,减少近7.65亿,贫困发生率平均每年降低2.4个百分点。下列关于中国减贫成就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是( )
A.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C.中国拥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D.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共创美好生活的坚持与顽强
15.(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高一校考期末)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16.(2022秋·江西赣州·高一江西省信丰中学校考期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由此可见( )
①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②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发展就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④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3春·云南临沧·高二校考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要( )
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②秉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自信
③抵制各种西方思想的影响,坚定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④坚持在理论创新基础上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简答题
18.(2022秋·河南·高一河南省杞县高中校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民族亦步亦趋地走别人的道路都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一切民族的振兴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的曲折探索和改革开放后的大胆创新,最终凝练成为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四个“走出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厚的底蘸,但又强调了其创新性,不是传统的简单延续,也不是外国发展模式的“翻版”,而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简要谈谈我们应如何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材料分析题
19.(2023春·浙江衢州·高一统考期末)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中国梦。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把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并进入青藏高原;开凿和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三峡大坝,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在中国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大力发展农业、制造业、矿业等等。但在旧中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下,这些构想都未能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构想。今天的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根据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的伟大构想今天得以实现的感悟。
原创精品资源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