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皮多变的点》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美版(2024)一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调皮多变的点》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美版(2024)一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 调皮多变的点》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人美版(2024)
教材分析 《调皮多变的点》是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内容。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点这一基本的美术元素,感受点的多变性和趣味性。教材以丰富的图片展示了点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如绘画、装饰画、手工艺品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点的形态、大小、颜色和排列方式的变化。同时,教材还通过简单的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点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点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组合成线和面。在美术创作中,点的运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表现物体的形状、纹理、色彩等。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点的形象,如星星、雨点、扣子等,但对于点的美术概念和表现方法还比较陌生。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点的特征和变化,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学会用点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对美术学习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由于年龄较小,手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绘画技能和表现力相对较弱。在认知方面,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他们能够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和颜色,但对于美术元素的概念和理解还比较模糊。
在学习习惯方面,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他们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点的基本特征,了解点的大小、形状、颜色和排列方式的变化。
(2)学会用点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如点彩画、装饰画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点的特征和变化。
(2)通过欣赏、示范、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学会用点进行美术创作。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让学生感受点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认识点的特征和变化,学会用点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点进行富有创意的美术创作。
(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法 1.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点的特征和变化。
2.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用点进行美术创作的方法和步骤。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用点进行美术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欣赏教学法: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点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点的动画视频,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小蝌蚪,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点的形象。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这些小蝌蚪是由什么组成的?(点)
3. 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调皮多变的点》。
二、讲授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点的特征和变化。)
1. 认识点的基本特征
(1)教师出示一些点的图片,如星星、雨点、扣子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点的形状、大小、颜色。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些点有什么特点?(形状各异、大小不同、颜色丰富)
(3)教师总结:点是一种没有固定形状的图形,它可以是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点的大小可以不同,可以是很大的点,也可以是很小的点;点的颜色可以丰富多彩,可以是红色、黄色、蓝色等各种颜色。
2. 点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一组不同大小的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点的大小变化。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些点有什么不同?(大小不同)
(3)教师总结:点的大小可以变化,可以由大变小,也可以由小变大。
(4)教师出示一组不同颜色的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点的颜色变化。
(5)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些点有什么不同?(颜色不同)
(6)教师总结:点的颜色可以变化,可以是单一的颜色,也可以是多种颜色的组合。
(7)教师出示一组不同排列方式的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点的排列方式变化。
(8)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些点有什么不同?(排列方式不同)
(9)教师总结:点的排列方式可以变化,可以是整齐排列,也可以是随意排列;可以是密集排列,也可以是稀疏排列。
三、欣赏作品(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点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 教师出示一些用点创作的美术作品,如点彩画、装饰画、手工艺品等,让学生欣赏。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点的形状、大小、颜色、排列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都是用点创作的,点的运用让这些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创意。
四、创作实践(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用点进行美术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用点创作一幅画,可以是点彩画、装饰画等。
2.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
(1)画面中要有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点。
(2)点的排列方式要有变化,可以是整齐排列,也可以是随意排列;可以是密集排列,也可以是稀疏排列。
(3)画面要富有创意,可以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或场景。
3.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教室四周。
2.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表扬和奖励。
六、课堂总结(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1.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点的特征和变化,用点进行美术创作)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调皮多变的点》,认识了点的基本特征和变化,学会了用点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善于观察,发现身边的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美丽的作品。
板书设计 《调皮多变的点》
一、点的特征
1. 形状各异
2. 大小不同
3. 颜色丰富
二、点的变化
1. 大小变化
2. 颜色变化
3. 排列方式变化
三、作品欣赏
四、创作实践
五、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直观教学、示范教学、实践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欣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了点的特征和变化,学会了用点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不够强,需要我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在展示评价环节,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还不够好,需要我加强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