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 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教材分析 《第 16 课 大家排好队》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在不同场景下排队的必要性以及不排队带来的不良后果。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材首先以学校里排队做操、领餐等场景引入排队的话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排队在学校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教材展示了在公共场所如超市、车站等排队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到排队是一种文明行为,能够维护公共秩序。同时,教材还通过儿歌等形式,强化学生对排队的认识。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规则还在逐步适应中。他们在一些场合可能会出现不排队、插队等行为,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排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可塑性大等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排队的习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了解在哪些场合需要排队。
2. 让学生学会正确排队的方法,包括站在队伍中的位置、保持间距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辨别正确和错误的排队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排队和不排队带来的不同结果。
2.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排队的方法。
3.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体验,让学生巩固排队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文明素养,让学生懂得排队是一种文明行为。
2.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我约束能力,让学生学会等待。
3. 让学生体会到排队带来的秩序和公平,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让学生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了解在哪些场合需要排队。
2. 让学生学会正确排队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排队,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让他们真正理解排队的意义。
教学法 一、直观教学法
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展示排队和不排队的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者的区别。
二、情境教学法
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如学校、超市、车站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排队的重要性。
三、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排队的认识和感受,共同探讨如何做到自觉排队。
四、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合下的排队行为,学会正确排队的方法。
五、实践体验法
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排队体验,如排队做操、排队领餐等,巩固排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学校里学生排队做操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学生是如何排队的。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排队做操有什么好处呢?
3. 引出课题:《大家排好队》。
二、讲授新课
(一)排队的重要性
1.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分别展示排队和不排队的场景,如超市结账、车站候车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排队和不排队带来的不同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排队的重要性。
4. 教师请几个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排队的好处,如维护秩序、保证安全、公平公正等。
(二)哪些场合需要排队
1.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场合的图片,如学校、超市、银行、医院等。
2. 教师提问:在这些场合中,我们为什么要排队呢?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出在这些场合排队的原因,如学校里排队做操可以保证整齐有序,超市里排队结账可以提高效率等。
4. 教师总结: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排队,排队是一种文明行为。
(三)正确排队的方法
1. 教师示范正确排队的方法,包括站在队伍中的位置、保持间距、不插队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排队练习,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排队的场景,如排队领书、排队上厕所等。
3.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排队行为。
4. 教师提问:在排队过程中,如果有人插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应对插队行为的方法,如礼貌提醒、向老师或工作人员报告等。
三、巩固练习
1. 情境模拟
教师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如在超市购物、在车站候车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这些场合中的排队行为。
2. 判断题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排队的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如:在排队时可以和前面的同学聊天。排队时看到熟人可以插队。等。
四、课堂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说一说排队的重要性、哪些场合需要排队以及正确排队的方法。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3.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排队,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大家排好队》
一、排队的重要性
二、哪些场合需要排队
三、正确排队的方法
教学反思 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学会正确排队的方法。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本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图片、视频、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了解在哪些场合需要排队,学会了正确排队的方法。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2. 教学方法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注重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排队练习、情境模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正确排队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评价及时,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通过及时的评价,表扬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1. 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教学中,我在讲解排队的重要性和哪些场合需要排队时,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正确排队的方法讲解和实践练习时间比较紧张,有些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练习机会。
2.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教学中,我虽然采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但是在活动中,我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导致有些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度不高。
3. 教学语言不够生动形象。在教学中,我的教学语言比较平淡,不够生动形象,没有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改进措施
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提高教学效率。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提高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