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让家更美好 课件(共30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让家更美好 课件(共30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4.2 让家更美好
统编版(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




政治认同:引导学生认同家庭和谐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观念的理解和认同。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尊重长辈、承担家庭责任的道德品质,提升道德修养。
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主动为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庭贡献力量。
法治观念:使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懂得依法维护家庭关系。
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家庭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积极乐观、宽容友善的健全人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29-33内容,思考下列问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如何建设美好家庭?P30-32
2.用心体味亲情之爱的原因?P30
3.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学会爱、奉献爱的原因和具体做法?P31
4.在建设美好的家庭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原因和要求?P32
5.建设美好家庭,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是什么?P32




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每个人自出生之日起,就持续接受着家庭的熏陶和长辈的教导。家里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
我们能为建设幸福和睦的家庭做些什么?
笔记1.如何建设美好家庭?(笔记小结)P30-32
①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②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③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④建设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温馨和睦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P30
磕磕绊绊
内敛深沉
随和自然
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
只要我们用心体悟就会发现,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笔记2.用心体味亲情之爱的原因?P30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随和自然......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
只要我们用心体悟就会发现,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
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
建党百年,方梅给父亲方志敏写了一封信
方志敏的女儿,家住南昌的方梅,给父亲方志敏写了一封信。
信中她告慰父亲,您笔下“可爱的中国”,我替您看见了,现在的中国比您想象的还要好。
(中考真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江西各地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青少年心里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
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展望了富强中国的壮丽愿景:“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
【慰先烈忠魂】在“跨越时空的回信”活动中,老师布置学生给方志敏烈士写一封信。
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
会接受妈妈的建议,带上外套,需要时穿上。
怎样表达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和声细语地与父母商量问题,就不会轻易遭到反对;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到理解。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要耐心解释,让父母听得进去……
笔记3.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学会爱、奉献爱的原因和具体做法?(如何做)?P31
3①原因: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在接受关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回报爱。
3②具体做法:
A.对父母长辈,我们要孝顺敬重;
B.对兄弟姐妹,我们要相携相助。
C.家庭成员要以彼此尊重为前提进行沟通和交流。
D.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有事多商量,主动化解矛盾,增进情感。
思考:妈妈为什么脾气差?是妈妈的错吗?
构建和谐家庭需要我们怎么做?
⑴琐碎的家务与爸爸的不作为让妈妈脾气变差
⑵不是妈妈的错
⑶①帮助爸妈舒缓情绪,倾听妈妈的诉说,并理解妈妈的辛苦。②告诉爸爸:每个家庭成员都承担一定的家务。
③主动一起分担家务。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考点: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悌(tì)也者,其为仁之本欤(yú) !”
——《论语·学而篇》P31
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大的孝顺就是充分尊重自己的亲人长辈,其次使父母不受辱没,最下等的是仅仅只赡养他们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祭义》P31
考点: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民法典》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孝亲敬老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笔记4.在建设美好的家庭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原因和要求?P32
4①原因:家庭是道德养成的起点。
4②要求: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朝朱柏庐的《夫子治家格言》P32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
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 都要常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考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
——陈毅《示儿女》P32
陈毅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文武兼资、战功卓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以及外交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教育子女树立远大志向,厚植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特别是他的“教子诗”堪称家教、家风的经典之作。
儿子考入哈军工,即将远行,陈毅元帅写下《示儿女》诗送别。
释义:读书没有理想是空的,要有远大理想,要经风雨见世面,不能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考点:爱国爱家的传统美德、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的尊老敬老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的书架上摆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推着轮椅上的父亲习仲勋,和家人走在一起;另一张是他牵着母亲齐心的手,陪她散步。尽管公务繁忙,每当有时间和母亲一起吃饭,饭后习近平都会拉着母亲的手散步,陪她聊天。
小孝孝于家,大孝忠于国。从孝顺父母,到关爱老干部,到对贫困老人嘘寒问暖,习近平总书记推己及人,敬老尊贤,努力让天下老年人安度晚年。
爱就藏在一日三餐四季的饭菜里和家人的相互关心中,虽然我们还小,但我们也可以为家庭出一份力,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用实际行动建设美好家庭。
我能为家庭做些什么呢?
笔记5.建设美好家庭,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是什么?P32
5①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家庭成员共同分担、相互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5②我们要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




课后阅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等体现亲情的文章,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悟。
作业:爱的告白
用心体会亲情之爱
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让家
更美好
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1.[2024襄阳期末]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
感情都是亲情。下列能够使你感受到亲情的是( )
①父母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好而操劳
②姐姐耐心地帮我解决学习上的难题
③春节期间一家人在爷爷奶奶家团聚
④为让父母开心,谎报自己的考试成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2.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家庭生活中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冲突。面对不同的情况,要有恰当的处理方法。以下与家庭成员相处情况处理得当的是( )
A.爷爷奶奶不会使用智能产品——让他们不要用了,再怎么学也学不会
B.下雨天爸爸来学校给我送伞——拒绝并告诉他:我长大了,不要管我
C.妈妈做了我不喜欢吃的饭菜——避免伤妈妈的心,我默默回卧室看书
D.爸爸妈妈因生活琐事闹矛盾——和他们沟通了解实情,寻求解决办法
D



3.临近考试,爸爸要求小明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同时禁止小明玩手机,一看到小明不学习就大发雷霆。对此,小明应该( )
A.理解爸爸的严格要求,赞赏爸爸的过度管教
B.反感爸爸的严格管束,借机发脾气
C.不听从爸爸的安排,我行我素
D.适时与爸爸沟通,感谢爸爸的良苦用心
D



4.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深沉内敛……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但是父母对我们的爱,却丝毫不会减少。因此,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做到( )
①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 ②把尽孝当成长大成人以后的事
③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 ④用冲突解决亲子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论语》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言行与此相一致的是( )
A.爸爸,你工作很辛苦,上了一天班很累了,我来拖地吧
B.妈,到底有完没完 就这点小事你要一直唠叨到天亮吗
C.爸妈,我没时间陪你们,你们去敬老院,自己照顾自己
D.爸妈,我现在没钱,孝敬不了你们,等我有钱了再说吧
A



5.漫画启示我们,要处理好家庭关系,应该( )
A.享受家庭带来的甜蜜温暖
B.感恩家庭成员的默默付出
C.包容接纳家庭成员的缺点
D.共同创建美满幸福的家庭
B



6.焦裕禄儿子曾在看戏时,告诉售票员“焦裕禄是我爸爸”,没有买票就进去了。焦裕禄得知后,心平气和地教育儿子不能搞特殊“看白戏”,并立即拿出钱要他到戏院补票。从这件事情中我们感受到( )
①真切的慈父关怀 ②良好的家风家教
③平等的家庭氛围 ④频发的亲子冲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感谢您的观看再见!!!
感谢您的观看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