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备课】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学--3.2.1原子结构(教学课件+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效备课】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学--3.2.1原子结构(教学课件+视频)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人教2024九上化学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人教2024新版九上化学高效完全备课(课件)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有关原子构成的研究史实的探究,了解科学家认识物质构成的微粒的历程,体会科学家探究物质构成的智慧。
2.通过对汤姆孙的阴极射线实验、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探究,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了解并掌握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通过对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事实的探究,学习电子的分层排布,知道稀有气体、金属、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4.通过构建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电子的分层排布。
Hg
O
Hg
O
氧化汞
(HgO)
Hg
Hg
O
O
+

(Hg)
氧气
(O2)
+
Hg
O
O
Hg
新知导学:
微粒构成物质
物质 分子 原子
构成
构成
构成
分成
原子的构成
原子已经很小了,还可以再分吗?
思考
原子的体积
活动1 古代原子概念提出的化学史实
任务一 探究原子的构成
史料1:古代原子观点。
公元前5世纪,我国墨子提出:“非半弗斫,则不动,说在端”。意思是物质如果没有可分的条件,那就不能分了,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单位“端”组成的。古希腊学者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源是原子和虚空,宇宙万物皆由大量的极微小的、硬的、不可穿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原子)所组成,原子在希腊文中是不可分的意思。
为什么说德谟克利特和墨子的观点停留在哲学层面的思辨而非科学研究
结论是通过猜想得出的,未经过科学论证
1808年 道尔顿
实心球模型
1904年 汤姆孙
葡萄干布丁模型
1913年 玻尔
玻尔模型
1911年 卢瑟福
行星模型
1926年 薛定谔
电子云模型
活动2 近、现代原子模型的发展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汤姆孙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均匀地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人称葡萄干布丁模型。
1911年,卢瑟福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汤姆孙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实验现象和结果:金属板D1、D2之间不加电场时,射线不偏转,射在屏P1处;加电场时,射线偏转,射在屏P2处;据此推测出该粒子为带负电的电子,并且这些电子平均的分布在原子的表面,从而建立了葡萄干布丁模型。
汤姆孙阴极射线实验装置图
卢瑟福行星模型
该实验可说明原子中含有什么粒子
现象:大部分α粒子(带正电荷)能穿过金箔,少数发生偏转,极少数被弹回
结论:原子中心有一个质量较大的原子核
卢瑟福行星模型
证据 推理过程 结论
大部分α粒子 直线通过 未受阻碍
少数α粒子角度发生偏转 α粒子偏转是由于碰到了一种带正电的微粒
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 该粒子未被α粒子撞飞反而将α粒子弹回,且碰到该粒子的概率非常小
卢瑟福根据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原子内部空间很大
α粒子带正电,电性相同的微粒靠近会相斥
该微粒体积很小、质量很大,位于原子中心
α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
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不带电)
活动3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核电荷数=质子数
铁、铜等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中存在带电荷的粒子(质子和电子),那么原子是否显电性 用手接触铁、铜会触电吗
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即电中性
活动4 比较不同原子中各微观粒子数据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
同种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观察表中不同原子中各微观粒子的数目,你能找出哪些规律
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在研究光谱的基础上提出了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即核外电子只能在限定的轨道(按能量高低而距离核远近不同)内绕核运转,即电子的分层排布。
1926年,奥地利学者薛定谔提出了电子云模型,电子云并不表示电子的实际运动轨迹,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任务二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活动5 电子排布的发现史料
原子
原子核
原子核有多小?
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
活动6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很小,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不停的运动着,这种运动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经常出现在一定区域,科学家把这样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理论上的假设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钠原子
(11个电子)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电子层:1 2 3 4 5 6 7
离 核: 近
能 量: 低


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原子核
最外电子层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电子层
Na
+11
2
8
1
质子数(核电荷数)
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图是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看图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吗?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第一层最多排____个,
第二层最多排____个,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个,
(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___个)。
(2)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离核较近的电子层,排满第一层,再依次排第二层、第三层。
2
8
8
2
稀有气体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氦He
+2
2
氖Ne
+10
8
2
氩Ar
2
+18
8
8
金属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钠Na
+11
2
8
1
铝Al
2
+13
3
8
镁Mg
2
+12
8
2
非金属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硫S
2
+16
8
6
氮N
+7
2
5
氯Cl
2
+17
7
8
氧O
+8
2
6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原子
金属原子
非金属原子
=8(He为2)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一般<4
不稳定,易失电子
一般>4
不稳定,易得电子
结构
决定
性质
金属、非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活动7 原子模型演变过程中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
近代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历程,说明探究原子结构的一般思路是: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课堂小结
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
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A
任务三 巩固提高
活动8 完成课堂作业
D
2. 右图为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图中不可获取的信息是(  )
A. 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
B. 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 镁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
D. 镁原子的中子数
2
+12
8
2
C
3.右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C
4.右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容易得到电子
B.属于非金属原子
C.核电荷数为11
D.最外层电子数为11
+11
8
2
2
10
2
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的值为_____,
(2)该原子的电子层数为______层。
6.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氧 8 8
硫 16 16
镁 12 12
8
8
16
12
16
12
BD
AE
AE
(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字母,下同);
(2)属于金属原子的是 ;
(3)属于稀有气体原子的是 。
7.根据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2
+10
8
2
+11
1
8
2
+8
6
2
+12
2
8
A B C D E
2
+2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