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二节《预防犯罪》
◎罪与罚
=刑事违法行为,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P53)
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明确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P52)
刑法
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处分=刑事处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的法律制裁方法。(P54)


工具、手段
法律依据、书
独学


(1)严重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 【法律标志】
(3)应受刑罚处罚性 【必然法律后果】
犯罪的基本特征:3个
教材P53
对学
◎罪与罚
刑罚的分类
刑罚
主刑
附加刑
只能单独使用
补充主刑适用
【同时使用、独立使用】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罚金
驱逐出境
没收财产
剥夺政治权利
教材P54
群学
《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法院依据《刑法》有关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陈云,犯强制侮辱罪、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6 个月。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含义)
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刑法的作用) P52
刑罚:
又称 刑事处罚 、刑事处分 ,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P54
我国刑罚的种类P54
各抒己见
有人说:未成年人年龄还小,实施了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你认为他说的对吗?说说你的看法?
刑罚的种类:P54
只能单独使用
可同时使用
刑罚 行政处罚
对应违法行为 情节严重程度 执行机关
拘役、罚金、没收财产 刑事违法行为 严重 人民法院
拘留、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行政违法行为 相对轻微 行政执法机构
交损友
旷 课
偷东西
打骂同学
偷窃
赌博
拦路
抢劫
1
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
陈某犯罪行为始于什么行为?
2
交友不慎
不良行为
违纪
违法
犯罪
陈某的犯罪行为始于不良行为。
案例警示
3
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①交友不慎,结交损友
②缺乏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
③思想道德素质低下
④法律意识淡薄
年龄小不受刑法处罚的说法是错误的。
犯罪与年龄无关
小明的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
5.如何远离犯罪,加强自我防范?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教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旷课
偷东西、打骂同学
偷窃财物
抢劫
交损友
犯罪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这说明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很容易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
请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这说明了什么?
勿以恶小而为之。-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杜绝不良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⑤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⑥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5.如何远离犯罪,加强自我防范?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守法律,防患于未然。
P55-56
█整理笔记█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加强自我防范
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3.杜绝不良行为
4.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犯罪的含义与特征
刑法的内容与作用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1.(2020 宜昌)夏某因贩卖毒品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
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十万元。其涉案毒品、原料及
工具被依法予以没收,违法所得被依法追缴。夏某的
行为属于(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A
课堂练习
2.李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分析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附加刑
D.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D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最本质特征
赔偿经济损失是民事处罚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