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1 维护秩序 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1 维护秩序 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3.1 维护秩序
1.政治认同: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2.道德修养: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3.法治观念: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
4.健全人格:培养观察、感受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的能力,能够通过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来维护秩序,养成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5.责任意识:通过认识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树立以遵守规则为荣,以违反规则为耻的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难点:秩序的维护要靠规则。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做好问题标注。
1.社会秩序的含义、种类;
2.社会秩序的作用;
3.社会规则的含义、种类;
4.社会秩序的作用。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行人、机动车各行其道
贵阳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人们排队进行安全检查
思考:1. 三幅景象体现了什么秩序?
2. 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
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种类?
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种类: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博物馆
扰乱生产秩序
闯红灯
乱扔果皮纸屑
自觉排队
生产服装
有序等红绿灯
禁止大声喧哗
知识讲解:区分秩序
社会管理秩序
对公用设施的管理
对文物的管理
对毒品的管理
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的秩序。
工商行政管理
生产秩序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知识讲解:区分秩序
交通秩序
人们为维护交通安全与畅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秩序
保证公众安全的顺利出入、使用公共场所所规定的公共行为准则。
区分:四种秩序的内容
内容 表现
社会管理秩序
专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比如,对公用设施的管理:路灯、自来水管道、公用电话等;对文物的管理:博物馆等;对毒品的管理:打击吸毒、贩毒、注射毒品等;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秩序等。
生产秩序
在生产过程中, 劳动者生产产品中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扰乱生产秩序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
交通秩序
包括车辆行驶、停放秩序,行人走路秩序和占用道路施工作业、摆摊设点秩序等由国家法律、交通法规和人们的道德风尚来维护。
公共场所秩序
公共场所秩序,是指保证公众安全的顺利出入、使用公共场所所规定的公共行为准则。公共场所主要是指:车站、港口、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运动场、展览馆等。
社会管理秩序
生产秩序
交通秩序
公共场所秩序
行人、自行车、机动车
各行其道
人们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
人们排队进行安全检查
连一连
纺纱工人按操作规程工作
社会秩序的作用
(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为改变这种混乱状况,请你出谋划策?(交警、学校、家长、学生)
交通堵塞;易引发交通事故;耽误每个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容易引发人们相互之间的矛盾。
①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②学校制定相关规则,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 ③来接孩子的家长遵守交通规则、维护秩序,在路边等候孩子;④学生有序排队出校门等
笔记区
2.为什么需要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意义)(重点)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层面)
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个人层面)
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奥运
瞬间
HIGHLIGHTS
看到国乒队取得优异成绩,你有何感想?
你会如何表达你的感想呢?
以下行为可取吗

恶意推挤
陈梦夺冠 被竖中指
恶意诋毁国乒运动员
1.社会规则的含义和种类:
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基础上形成的规则
种类:道德、纪律、法律等
1.不能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
2.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3.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4.排队时不能拥挤、不能插队
……
1.不能在教室内大声喧哗
2.走廊内靠右侧单排行走
3.禁止打架斗殴
4.见到老师要问好
5.按时完成作业
……
1.禁止车辆闯红灯
2.必须赡养老人
3.劳动合同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
4. 违法行为必须接受处罚
……
道德
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
纪律
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学校)或团体制定的
法律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规 则 产  生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范围
法律
道德
校纪校规
自然形成
国家制定或认可
调整人们的行为,也调整人们的思想普遍适用
调整全社会成员的行为
国家强制力
舆论、习惯、信念
学校的有关部门制订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校师生
教育、行政力量
知识拓展
社会规则的作用
8月3日晚,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在南巴黎竞技场结束,陈梦4比2战胜孙颖莎 ,获得金牌。但比赛中看台上有些观众的表现,厚此薄彼令人诧异,网上也出现一些批评陈梦的声音。这些现象都是“饭圈”恶习对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的侵害。
作为球迷,最好的应援方式应该是先了解这项运动的观赛礼仪,然后再以合适的方式为自己喜欢的选手送上欢呼和鲜花,哪怕最后赢的不是自己的偶像,也可以大度地给予掌声,而不是一刻不停地喧闹。
结合材料,思考规则和秩序有什么关系?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
材料一:王某(女,38岁,居住地:广州市番禺区)自2024年5月以来,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多次发表辱骂、诋毁中国国家队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言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其行为已涉嫌扰乱网络秩序和公然侮辱、诋毁他人。
目前,嫌疑人王某已被广州番禺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材料二:据北京大兴公安分局8月6日晚通报,近日,接群众举报,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有网民在微博平台发表诋毁运动员和教练员信息。
对此,警方迅速开展调查,将犯罪嫌疑人贺某某(女,29岁)抓获。经查,该人恶意编造信息、公然诋毁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大兴公安分局已依法将贺某某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结合材料,思考规则有什么作用?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 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4.社会规则的作用
①社会规则明确了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笔记总结
维护秩序
社会秩序
1.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种类: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3.社会秩序的作用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规则
1.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基础上形成的规则
2.种类:道德、纪律、法律
3.处罚分类:强制性、非强制性
4.社会规则的作用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湖南中考)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观看电影时,不能高声喧哗。这说明(  )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就只是公共场所的秩序
③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
④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2.(湖北中考)对下列漫画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A. 动车上只能吸两次烟
B. 违反社会规则必定会追究刑事责任
C. 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D.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湖南中考)社会生活中,公民须遵守一些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这是因为(  )
A. 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B. 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C. 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D. 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备
C
4.材料一
(1) 材料一中图1、图2的行为分别破坏了哪一社会秩序 他们的行为会给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①图1:公共场所秩序;图2:交通秩序。
②造成了公共场所和交通秩序的混乱,影响社会正常运行;破坏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人民安居乐业。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行人、非机动车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2)结合材料二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与社会秩序的关系。(8分)
“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体现出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违法行为“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体现出社会规则通过强制性措施,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