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预习1.人生态度的含义及作用?2.怎样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232301232323012312.1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议题1】天资平庸的曾国藩【议题2】曾国藩的经典名言【议题3】七次落榜的曾国藩【议题4】进入翰林院的曾国藩总议题:从程开甲传奇的一生中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议题一天资平庸的曾国藩议题一天资平庸的曾国藩天资平庸的曾国藩曾国藩智商平常,天资一般,一个秀才考了七次。身体也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出身更是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但是,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1.曾国藩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曾国藩如果自暴自弃会有什么影响?议学点:1.人生态度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看待生活、对待人生的心理和行为倾向。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令人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从而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消极的人生态度,往往使人看到事物坏的一面,从而心灰意懒、消极懈怠。我们应当努力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议题二曾国藩的经典名言阅读感悟“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前半句强调的是保持内心的积极乐观,如同春天般充满生机与希望;后半句则强调即使在物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也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结合曾国藩的人生经历和著作,谈谈你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认识。议学点:2.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乐观向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体味更多的生活乐趣;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不畏惧,不退缩,勇敢面对。议题三七次落榜的曾国藩相关链接○程开甲毅然回国的故事对你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启发 七次落榜的曾国藩曾国藩七次落榜,在整个湖南,他成了读书人的反面教材。经书上说:“知耻而后勇”,自此之后,曾国藩一头扎进书房,一面埋头苦读,比以前更加努力。一面不断反思自己为何失败,要找到失败的原因。他将自己的作文和那些模范作文一一对比,既要知道别人“好”在哪里,也要知道自己“差”在哪里。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自己写的文章,局部打磨得尚可,但是文章缺乏大局观。找到问题的曾国藩,对症下药,终于悟到了怎么写文章。1833年,23岁的曾国藩第七次考秀才,这次他考上了,虽然是倒数第二名,但好歹榜上有名了。成功是成功之母,第二年,曾国藩又中了举人。○曾国藩是怎样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求学考试的呢 议学点:3.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认真务实。“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认真务实的人,往往有着严谨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和踏实的作风,做任何事情都会精益求精,不走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捷径”。议题三进入翰林院的曾国藩相关链接○程开甲毅然回国的故事对你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启发 进入翰林院的曾国藩1838年,曾国藩再次北上参加进士考试,这一次,他在榜单最末尾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曾国藩虽然榜上有名,但只是一个同进士。按理是不能进入翰林院的,还有可能被打发到某个小地方当县令,这让曾国藩不能接受。最后他打算去找主考官穆彰阿,此时的穆彰阿,是清朝的大红人,只要能得到他的赏识,就什么都有可能。于是,曾国藩找到穆彰阿的门生,也是他的老乡劳崇光,将自己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文章交给劳崇光,让其代为转交穆彰阿。第一次,穆彰阿看了一眼,就放下了,啥也没说。但曾国藩没有放弃,而是呕心沥血又写了一篇自认为立意很高的文章,这一次,穆彰阿还是看不上眼。曾国藩越挫越勇,继续写,这一次,穆彰阿见了曾国藩。穆彰阿问:你可知我为何要见你?曾国藩结结巴巴地说:想必是我的诗文……话没说完,穆彰阿就打断了他说:你的诗文极其一般,我见你,是因为你的毅力打动了我。言下之意就是,你这人很笨,文章不好,但是笨得有毅力。而曾国藩身上最大的特色,好像就是这种打倒了再爬起来的毅力了。最终,在穆彰阿的协调下,曾国藩进入翰林院。○曾国藩这种“打倒了再爬起来”的精神对我们做人做事有什么启发?议学点:4.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勤奋进取。“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进取是一种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努力前行的勇毅品格。勤奋进取的人不会满足现状、贪图安逸,而是勤学上进、追求卓越。思维导图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认真务实。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含义及作用。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勤奋进取。随堂练习2.(2023 武汉)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启示我们,在进行人生规划时应该( )①志存高远,将人生理想与民族复兴相统一②勇担责任,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相结合③立足个人追求,只干惊天动地的大事④优先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努力实现人生目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A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