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分班考必考古诗赏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升初语文分班考必考古诗赏析

资源简介

一、知诗人
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如: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孟浩然是田园诗人,而岑参、高适是边塞诗人,等等。还要了
解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如李白写《赠汪伦》的背景是:当年李白游览泾阳(今安
徽省泾县)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 李白深
受感动,于是作了这首诗留别。这对于我们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有很
大帮助。
二、解诗题
古诗的题目有的很难理解,我们只有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才能进一步学好古
诗。如:《山行》的意思是山中行走;《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
发;《暮江吟》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对于诗题中比较容易混淆的
字眼要搞清楚,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不是指山东省, 而是
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
三、明诗意
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抓重要的字眼来理解诗意。
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可抓住“登高”和“茱萸”来理
解。“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茱萸”,一种有 浓
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防灾避疫。理解了
诗中关键的词语,全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四、悟诗情
诗歌往往抒发了作者的某种感情,所谓“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如: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
心情。《山行》通过描绘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壮美秋色图,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是抓住重阳节登

这一习俗,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感情。所以,我们在学古诗时,一定要对古
诗细细咀嚼,从而悟出诗人的情感及诗歌的意境。
修辞手法
一、比喻
形象思维是古诗创作的特质,比喻则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古诗中的比
喻手法,更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化为读者可以感受到的具体形象,从而获得交
流,受到感染。小学古诗,有些分别用上明喻、暗喻和借喻,也有一首用几种
的。
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就含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这三种手法。
现简析一下。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春风似剪刀。诗的前两句,别出心裁地把柳树借比美女,一个“妆”字,巧设比
喻,一个“高”字,衬托出美人亭亭玉立的丰姿,翠绿的颜色,成立她周身上下
佩饰的晶莹闪亮的玉石;无数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也成了她的裙带, 贴切的
比喻把这婀娜多姿的柳树写活了。后两句,设问引出了作者巧妙的想象, 把春
风比作剪出翠叶的剪刀。这一比喻鲜明而形象,把对柳树的颂扬引向了对春天的
赞美,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容,让读者容易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夸张
古诗运用夸张修辞手法,能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增强语言的感
染力,淋漓尽致地把作者的内心感情抒发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启发读者
的想象力,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如李白的《山寺》一诗,正因为大胆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才显突出了山
寺的巍峨与超逸。诗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突出了山寺的高,第二句“手可
摘星辰”
说明了山寺隔天之近,更显其高。这种奇景,是诗人巧妙的夸张手法和丰
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她既突出了山寺的高势,也表达了诗人向往清高而超逸
的生活情趣。
三、对偶
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用整齐对称的形式,和谐匀称的音节,
把相对的两部分突显出来,以更好地表达思想,自然地抒发感情,从而增强语
言的表达效果与感染力。
且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诗的首联运用色彩对仗,先写树上,黄、翠、白、青四种颜
色错落有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气勃勃的图画。尾联则以数
字对仗,一写时间之久远,二描空间之广阔,体现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
目通万里的旷达胸襟。全诗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
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四、对比
对比,是把矛盾对立的关系用比较的方法将对立的事物本质尖锐地、鲜明
地揭示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和认识所表达的
事物本质。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陶者》一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附诗: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他将“陶者”
和“不沾泥”者,“无片瓦”者和“居大厦”者两两相比,一方面控诉了统治者
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的悲惨遭遇而鸣不平。它深刻地揭露
了封建社会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劳动
人民的同情。今人读之,更能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
五、拟人
无论诗、文,恰当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均能使语言形象、鲜明、生动,
积极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古诗运用拟人手法,更能让
死板的东西活跃起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让人读后倍感亲切而为之振奋。唐代
诗人韩愈的《晚春》不正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吗
附诗: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氧化榆英无才思,唯解漫天作
雪飞。诗的前两句,写百花争奇斗艳,各展其才,意欲留住即将归去的春光,
给读者绘出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惜春之情。后两句写杨花榆
英漫天飞舞的景象,使晚春景色更具魅力,更具特色。草木无情,然而在作者
的笔下,它却能“知”能“解”亦能“斗”,甚至还有“才思”优劣之分。文思
巧运,实属罕见,诚令人叹服。
六、衬托
古诗以“烘云托月”的表达方式来渲染气氛,突出被衬主体,表达强烈的
思想感情,使语言寓意更加深刻,思想内容更具感染力。唐代诗人柳宗元的
《江雪》一诗,运用了此法,才具有勾魂摄魄的魅力而成为千古绝唱。
附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永
州司马时写的。诗中流露出被贬后的孤独,也巧妙地反映出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
污的感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鸟
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写得那么孤寂凄清,衬托出作者 的孤独
心情。那披蓑戴笠,冒着严寒在雪中独钓的渔翁不正是作者高清形象的写照吗
这首诗的精湛,正是用了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出渔翁的独钓,才收到以静衬动,
静中见动的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上述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被作者常
常运用,准确、生动、鲜明、突出,起到了极好的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作用。
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应特别注意理解领悟这些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
小学古诗还运用了设问、借代、叠字等修辞手法。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要善
于引导学生辨清诗里运用的各种修辞方法,从而加深对诗句意思的透彻理解,
体会诗的深远的意境和作者在诗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