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检测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2022年4月27日黎明时分,某地出现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四星伴月”的天文现象。此时中国空间站过境该地上空,与“四星伴月”同框,形成壮美景观。下图为“某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上方俯视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与图示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相符的是( ) 2.“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 )自转周期不同 体积大小不同自转方向不同 公转周期不同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完成3~5题。3.图中聚集区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油气 煤炭铁矿 地下水4.与甲处地形的形成无关的是( )侵蚀作用 堆积作用张力作用 搬运作用5.下列地表形态不属于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新疆的风蚀城堡塔里木盆地的沙丘喜马拉雅山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露点是指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所需降至的温度,其数值越低,表示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越少。通常,温度相同的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我国的河套及周边地区较易形成干线。下图示意该地区某时刻干线及部分气象要素分布,干线位置与河套区域内海拔1 300 m等高线走向基本吻合。据此完成6~8题。6.图示区域形成干线主要是由于干线西侧( )气温较高 气温较低湿度较高 湿度较低7.该地区形成干线的主要条件有( )①地表起伏状况 ②植被覆盖状况 ③天气特征④洋流影响①②③ ①②④①③④ ②③④8.该地区干线附近容易触发( )台风天气 对流天气暴风雪 地形雨在地图上,把同一平面上同一时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连起来的曲线称为等压线,气压增高值线为正变压线,气压降低值线为负变压线。气压降低最多的闭合等压线系统中心区域为负变压中心。如图示意我国某地3月某天气现象推移路径。据此完成9~11题。9.负变压中心平均移动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①~② ②~③③~④ ④~⑤10.伴随此次负变压中心的移动,出现的天气现象可能是( )晴朗无云 狂风暴雨沙尘天气 阴雨连绵11.影响图示负变压中心移动的主要动力是( )冬季风 夏季风盛行西风 热力环流高韦里河位于印度半岛南部,发源于西高止山东坡,注入孟加拉湾,全长760千米,流域面积7.2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冶金工业发达,且多布局在河流上游河段。河流全程多瀑布,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已建有多座梯级水电站。河口三角洲段分成许多汊流注入孟加拉湾,河流全程航运价值很低。下图为高韦里河流域分布图。据此完成12~14题。12.高韦里河全程航运价值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地形起伏大,多急流瀑布泥沙含量高,河道淤积严重河谷风力强劲,风浪时间长流域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13.高韦里河流域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常绿阔叶林 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草原14.该地区冶金工业多布局在高韦里河上游河段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势平坦开阔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电成本较低 ④河运成本较低①② ②③③④ ①④下左图为某地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右图为甲地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①②③表示不同辐射。完成15~16题。15.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特点的主导因素是( )海陆位置 洋流分布地形地势 大气环流16.当厄尔尼诺发生时,甲海域的( )①辐射变强 ①辐射变弱②辐射变强 ③辐射减弱鄱阳湖丰水期湖水连成片,枯水期湖滩显露,与河道无异。由于外力作用,鄱阳湖湖盆自然形成了一些碟形洼地,秋季鄱阳湖退水时可截留湖水形成一个个碟形湖(如下图)。鄱阳湖成片的洲滩、浅水沼泽、泥滩、碟形湖,为鸟类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一般情况下10月到次年3月候鸟在此越冬。完成17~19题。17.推测形成碟形洼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断裂下陷18.鄱阳湖越冬候鸟物种多样性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 )水位季节变化明显 湖滩生态环境多样河湖连通,水质优良 冬季气候温暖湿润19.2022年长江流域夏季干旱少雨,这会导致冬半年( )湖滩裸露多,候鸟食物匮乏候鸟可觅食的空间增大适宜候鸟的生存期延长候鸟提前回此越冬林芝市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区域内地形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度悬殊大,垂直气候差异较大,区域内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林芝市北部高山组成巨大屏障阻挡了北方寒流的南下,南部开口,有利于南部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环境使林芝市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成为“高原江南”。下图为林芝市所在雅鲁藏布江河段等高线分布图。完成20~22题。20.林芝市海拔最低处的自然带为( )热带季雨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高山灌木带21.林芝市能出现“高原江南”景观的关键要素是( )纬度 洋流水源 热量22.与林芝市“高原江南”景观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巴西高原7月的草原枯黄罗马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亚洲东部夏季多雨的气候东非高原茂盛的热带草原二、非选择题(共34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珀斯方圆1 300千米无规模城市,有“世界最孤独城市”之称。(1)说出1月控制珀斯地区的气压带,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解释其原因。(2分)(2)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6分)(3)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4分)(4)分析图示地区风能开发利用比重小的原因。(6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秦岭北麓,是秦岭地区构造运动最剧烈,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最显著的地区。区内山峰林立,沟谷深切。甘湫池崩塌体位于水湫池崩塌体东南2 km处,堆积体主要分布在太乙河支流炭谷左岸的“V”形谷斜坡地段,部分堆积在炭谷内。甘湫池夏季多积水,冬季多干涸。下图示意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山崩地貌及水系分布。(1)从内力作用的角度分析翠华山山崩发生的条件。(6分)(2)说明水湫池形成的过程。(4分)(3)说明甘湫池水位季节变化大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C [由图中陆地轮廓形状可知图中极点为南极点,因此可知图中90°为东经度,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经度相差30°,故中国空间站位于120°E以东附近,选项中A图中的中国空间站位于30°E以东附近,A错误;B图中中国空间站位于60°E以东附近,B错误;D图中中国空间站位于150°E以东附近,D错误;C图中中国空间站位于120°E以东附近,C正确。]2.D [“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公转周期不同,难以同框,D正确;难以同框与自转周期不同、体积大小不同、自转方向不同无关,A、B、C错误。]3.A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故图中聚集区的地理事物为油气,A正确。]4.B [甲处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搬运,形成谷地。所以其形成过程与侵蚀作用、张力作用、搬运作用有关,与堆积作用无关,故选B。]5.C [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C符合题意。新疆的风蚀城堡是风力侵蚀而成,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A、B、D不符合题意。]6.D [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因此,干线两侧气温差异不大,从图中也可以看出,A、B错误;露点是指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所需降至的温度,其数值越低,表示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越少,图中黑点下方的数字表示露点温度,干线西侧数值明显偏低,说明空气中水分含量少,而干线两侧温度相近,因此,干线西侧湿度较低,C错误、D正确。]7.A [河套地区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干线位置与河套区域内海拔1 300 m等高线走向基本吻合,说明干线成因与当地地形特征密切相关,①正确。图示干线以西地表以荒漠为主,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干线以东地区主要为黄土高原,海拔多在800~1 200 m,植被覆盖率较高,是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两侧气团湿度差异较大,易形成干线,因此②③正确。该地区远离海洋,洋流难以影响,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8.B [该地区远离海洋,不可能形成台风,A错误;温度相同的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因此,干湿空气相遇,湿空气容易爬升到干空气之上,形成对流天气,B正确;由图中温度可知,干线多发季节为夏季(冬季图示区域普遍干燥),难以形成降雪天气,C错误;图示干线附近没有高大山脉,难以形成地形雨,D错误。]9.B [第一步,分析设问,移动速度最快的时段,即单位时间内移动距离最远的时段;第二步,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由图可知,③~④的路径最短,⑤~⑥的路径最长,①~②、②~③、④~⑤的路径差别较小,①~②经历了15个小时,②~③经历了6个小时,③~④经历了12个小时,④~⑤经历了24个小时,⑤~⑥经历了12个小时;第三步,通过对比分析时间和路程,最终可推出平均移动速度最快的是②~③,B正确。]10.C [由材料可知,负变压中心是气压降低最多的区域,与低压中心类似,会伴随阴雨天气,A错误;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深居内陆,3月份水汽较少,不易出现大暴雨,B错误;3月冬季风还未消退,风力大,加之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该区域容易出现沙尘天气,C正确;阴雨连绵天气一般受暖锋或准静止锋影响,移动速度慢,图示天气系统整体移动速度较快,D错误。]11.C [图示负变压中心出现在3月份的青藏高原地区,结合其移动方向可知,其动力不是季风,A、B错误;热力环流属于局部大气运动,空间活动范围较小,D错误;青藏高原位于西风带上,在盛行西风的影响下,图示负变压中心整体向东移动,C正确。]12.A [读图可知,高韦里河流经德干高原,地形起伏较大,多峡谷、急流瀑布,导致河流通航里程短,航运价值较低,A正确;高韦里河含沙量并不高,B错误;高韦里河并无强劲的河谷风,C错误;印度半岛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D错误。]13.D [读图可知,高韦里河位于12°N附近,且流经德干高原,受地形阻挡,高原内部降水较少,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缺乏高大茂密的森林,以灌木和高草为主,呈现出一派热带草原的景观,故高韦里河流域植被以草原为主,D正确,A、B、C错误。]14.B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高韦里河流域上游地处西高止山东坡,地形起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附近水电站较多,且矿产资源丰富,而冶金工业属于高耗能、高耗材的工业,多布局在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的地区,②③正确,①错误;河流全程航运价值很低,不适合河运,④错误。故选B。]15.B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中表示南美洲西部海域,且等温线呈南北延伸,离陆地越近,海水温度越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由于沿岸有寒流流经,受到洋流分布的影响,B对,A、C、D错。]16.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寒流减弱,水温升高,海水向大气放出的长波辐射增强。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无变化,A、B错;②表示海面向大气放出的长波辐射,增强,C对;③表示大气逆辐射,海面水温升高,蒸发加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故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17.C [由图可知,碟形湖位于湖区,整体地势低平,水流流速慢,加之湖水的顶托作用,形成差异堆积,在主湖区水位下降时,出现季节性积水的洼地,C正确,A、B错误。断裂下陷属于内力作用,D错误。]18.B [根据材料“鄱阳湖成片的沙滩、浅水沼泽、泥滩、碟形湖,为鸟类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可知,鄱阳湖越冬候鸟物种多样性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湖滩生态环境多样,B正确。河湖连通,水质优良并非最主要的因素,C错误。水位季节变化明显对生物生存不利,A错误。鄱阳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少雨,D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错误。]19.A [夏季干旱少雨,导致碟形湖萎缩,湖滩裸露,影响当地动植物生存,到冬季会使食物和适合鸟类生存的环境减少,适宜候鸟的生存期缩短,候鸟回此越冬时间提前与北方降温提前有关,与长江流域夏季干旱少雨无关,A正确,B、C、D错误。]20.A [由材料可知,林芝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海拔较高,土壤有机质较少,山地南坡山麓处形成季雨林,主要得益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侵入,故A正确。]21.D [林芝位于河谷,因此该地区热量充足,使得该地区虽然在高原,但热量充足,能够满足植被的生长,故D正确;林芝纬度较低,但不是主要因素,故A排除;林芝位于内陆地区,洋流对其影响小,故B排除;水源也不是主导因素,故C排除。]22.D [结合上题可知,林芝市能出现“高原江南”景观的关键要素是热量,东非高原茂盛的热带草原是由于该地虽然在赤道,但位于高原,水热条件差,形成草原,都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故D正确;巴西高原7月的草原枯黄、罗马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故排除A、B;亚洲东部夏季多雨的气候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故C排除。]23.(1)副热带高压带。珀斯地处南半球中纬度,1月是该地区夏季,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风带)南移控制该地区。(2)珀斯西临海洋,东为陆地(沙漠面积广);珀斯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大气水平运动弱;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形成海风;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形成陆风,所以风向多变。(3)珀斯地处30°S~40°S大陆西岸,冬季西风带北移,受西风带控制,中纬度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西临印度洋且地势平坦,摩擦力小,风力大。(4)图示地区地广人稀,能源需求量少;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丰富,风能开发成本优势不明显;风能不稳定,开发成本较高。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珀斯位于32°S左右,地处南半球中纬度地区,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副热带高压带控制该地。第(2)题,风向变化的原因应从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角度分析。据图可知,珀斯位于30°S~40°S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东侧的沙漠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西侧的海洋升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吹偏西风;晚上,沙漠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西侧的海洋降温慢,气温高,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吹偏东风,所以风向多变。第(3)题,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应从地表性质、气压梯度力等角度分析。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珀斯位于30°S~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第(4)题,图示地区位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能源需求量少。根据图例,图示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的开发成本低。由题干“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可知,该区域风能季节差异大,不稳定,风电成本高。24.(1)地处断裂带,构造运动强烈,山体断层发育,岩石多裂隙;地震多发且多强震,易引发不稳定岩体晃动并诱发崩塌。(2)受山崩作用的影响,部分崩积物进入河道,形成拦河坝,导致太乙河支流被截流;坝体上游贮水形成堰塞湖。(3)堰塞坝是由崩塌形成的块石组成,块石间缝隙大,渗漏严重;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甘湫池补给量大于渗漏量,水位上升;冬季降水较少,甘湫池补给量小于渗漏量,水位下降甚至干涸。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翠华山地处断裂带,构造运动强烈,导致山体断层发育,岩石多裂隙;由于地处断裂带,地壳运动活跃,导致地震多发且多强震,易引发不稳定岩体晃动并诱发崩塌。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水湫池西侧有崩塌体,此崩塌体是山崩作用形成的,崩塌体进入河道,形成拦河坝,导致太乙河支流被截流;坝体上游贮水形成堰塞湖。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甘湫池也是堰塞湖,而堰塞坝是由崩塌形成的块石组成,块石间缝隙大,渗漏严重;根据材料,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秦岭北麓,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甘湫池补给量大于渗漏量,水位上升;冬季降水较少,甘湫池补给量小于渗漏量,水位下降甚至干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