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主要内容包括①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载体;②信息的基本特征;③信息的获取与加工。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强化学生对信息基本特征的内化体验,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甄别信息、运用信息的信息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基础。二、学情分析作为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参与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性知识了解不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内化能力相对较弱。同时,此节中学信息技术启蒙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多,所以这一节课对学生学法指导将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学习有开启意义。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并能列举身边的信息实例;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了解信息获取与加工的方法、步骤。过程与方法∶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甄别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基本特征及应用、信息的获取与加工难点:信息的基本特征理解。五、教学方法以创设“江防图过江”情景为出发点,通过学生容易理解又乐于思考的问题层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情景角色感受等教学手段突破重点,分解难点。再以学生身边熟知的、感兴趣的信息实例来巩固知识,学以致用。教学过程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让学生阅读教材P2的江防图过江的小故事。 2、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1)在小故事描述的场景中,主要传递了哪些信息 信息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变化 (2)在传递过程中,信息主要借助了哪些载体 (3)在传递过程中,信息是否存在着时效性 信息是否有错误的风险 (4)江北总部首长应如何解读老板娘报告的数据 3、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板书:信息及其特征) 1、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2; 2、小组内讨论交流,思考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将抽象的信息概念学习具象化,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形成对提出问题的初步答案,对信息、信息的特征有大致了解。探究“江防图过江”中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载体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信息的定义和信息载体的含义。 举例分析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和信息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承载信息的数据形态来看,有文本信息、音频信息、图像信息、动画信息和视频信息等;从表达信息所用语言来看,有中文信息、英文信息、日文信息等;从承载信息的具体物质来看,有存储在纸张上的信息、存储在磁盘上的信息、存储在动物骨骼和兽皮上的信息等。 提出问题:在自然界中,我们人类可以借助语言、文字传递信息,那么其他的动物会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请同学们交流思考一下! 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指出动物之间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传递简单信息,如蜜蜂跳舞等,而人类则是以语言、文字传递等形式传递复杂的信息。 3、带领学生讨论、梳理“江防过江图”中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载体,填写图1-1。 阅读课本,边听边看边思考。 2、思考、回答问题。 3、梳理、填写图1-1。 1、让学生感受身边的信息,理解信息的定义,认识信息的载体; 2、应用所学信息的基本知识,完成图1-1的填写。探究“江防图过江”中所传递信息的基本特征 1、载体的依附性 师: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而存在,在之前的小故事中信息依附的对象有哪些? 2、信息的价值相对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的价值相对性; 活动展示:“信息”大家看; 学习小结:对于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能力),这就是信息价值相对性。 3、信息具有传递性 信息是能够被传递的。借助语言、文字、手势、特殊气味、电磁信号等手段,我们可以把信息从一方传递到另一方。“江防图”信息是怎样被传递到江北总部首长的手中的呢? 4、信息共享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的共享性。 活动展示:传纸(信息)游戏 学习小结︰信息的交换是双方都享有被交换的同一信息﹐而且可以被多次重复使用﹐这就是信息共享性。 5、信息的时效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的时效性,为什么江防图信息需要尽快送出? 学习小结∶信息的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会渐渐失去效用,这就是信息时效性。 6、信息的真伪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的真伪性。 活动展示:信息猜猜猜。 学习小结:由于人类感知、接收、识别信息的能力总是有限,因而对信息的识别会不完全,形成认知“伪信息”;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错误,产生传递“伪信息”;有些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编造虚假信息,会造成人为“伪信息”。这些都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 7、指导学生根据学习探究完成表1-1的填写。 讨论探究江防图信息依附了哪些载体; 参与活动,理解认识信息价值的相对性; 分析江防图信息的传递过程; 参与游戏,感受信息的共享性; 根据探究材料,讨论理解信息的时效性; 通过参与活动,认识信息具有真伪性; 7、填写表1-1。 依托学习材料探究体验,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小组探究活动为基础、组间交流为升华、游戏表演来展示、教师总结评价来拓展的方式组织教学﹐并把知识迁移应用到生活实际。了解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介绍信息获取的渠道:人类的直接感觉,阅读的书报、来自电视、电话、广播等渠道的信息、来自计算机和网络平台的信息; 介绍信息的来源:亲自体验、调查和研究直接获取的第一手信息,从他人处获取的有价值的信息,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 说一说: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都是怎么获取信息的? 分析获取信息的步骤以及如何进行信息甄别和信息加工,提醒学生注意辨别生活的虚假信息,正确收集、使用信息。 阅读教材,边听边思考。 了解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甄别信息的方法。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