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工农联盟帝国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思想一化三改私有制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化时代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半殖民地(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它是指形式上是独立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半封建在社会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内忧:封建制度落后,加之长期闭关锁国,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沦为半封建社会外患:西方列强入侵,沦为半殖民地。中外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国内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前提目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决定决定(2)帝国主义不允许走(外因)(3)封建势力不愿意走(内因)(4)民族资产阶级没能力走(自身)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是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1)从根本上来说,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根本原因、决定因素)我大清岂容你放肆!抱歉!不能让你强大起来!我打不过他们!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2.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③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地位:(2)特点:(3)意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主心骨):中国共产党上海中共一大:1921.7.23-7.31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建党日:7月1日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②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历史意义:(1)成立条件: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阶级条件(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知识点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淮海战役:民众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胜利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偿、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家、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领导者基础主体任务注意: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来说属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 定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关系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1949年1956年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鸦片战争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趋势必要准备先后顺序相互衔接新中国成立有什么意义(背诵)历史意义(辞旧):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意义(迎新):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世界意义(对外):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马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结合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三大改造及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时间:1949年-1956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生产力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变革生产关系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情境一:新中国之初,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 情境二: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可以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情境三:新中国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情境四: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多读)阅读材料,概括社会过渡的必然性。3、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956年第一辆国产汽车开出装配线1956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新的历史课题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二)探索中应坚持的原则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苏联经验教训+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方法指导: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地位最重要贡献主要 矛盾主要 任务(三)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贡献(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①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决 定(四)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工业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础设施方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科教方面: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农业方面: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结论①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飞跃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肯定④虽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5.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意义(评价)一个理论③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国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我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⑤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综合下面资料信息可知,经过“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 ) “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发表于1956的歌曲《小燕子》,也唱出了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 ①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②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①错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④错误。√2.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意味着中国历史上长达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完结,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使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统计数据显示,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仅有739亿元,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43.1%。经过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其中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增长128.6%,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比变为56.7%。这表明( )①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④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渐降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欣喜。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不到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②改造过程中,生产关系急剧变革使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③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构想的具体举措④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的经济结构、政权的阶级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