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一、教材解析 本节课包括“民主的足音”“新型的民主”两目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历史选择的过程,每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由其国体决定,其实现方式依据具体国情有其自身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具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基本特点,从而能够保证人民的最大利益,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久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帮助学生认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随着生活范围的延展和能力的提高,本课程的学习逐步扩展到国家和社会。从生活经验来看,大部分中学生有参与班干部选举、给班级和学校提建议的经验。但是中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从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八年级已从宪法的角度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及其内容都有所了解。还需要不断学习建立认同,本课通过介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过程,民主的本质及实现的过程,引领学生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帮助学生认同民主的价值,做负责任的公民。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主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增强对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 2.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民主这一新型的民主,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知道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政治制度,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国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及实现形式。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设置活动:课前调查 设问:什么是民主? 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认真思考,踊跃举手交流对民主的理解。
第一目:民主的足音
教学内容:认识民主;我国探索民主的历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呈现材料:中国“民主思想”溯源 (1)“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2)“政得其民”—《孟子》 (3)“以百姓心为心”—《老子》 2.教师呈现材料:认识民主 设问:从上述定义中概括民主的价值和要求? 3.教师呈现材料:不同国家的民主制度 4.教师言语过渡,总结知识点——认识民主。 5.教师呈现从1840年以来我国探索民主的历程,绘制1917俄国十月革命至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民主事业的发展。 6.教师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1.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文学素养,翻译文言文并理解其反映的知识道理。 2.结合材料,根据老师提示与指导认真思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3.根据教师相关提示,调动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4.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明确民主的要求和实现形式等知识点,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5.认真阅读材料,仔细聆听老师讲解关于国家探索民主历程的相关知识点。 6.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第二目:新型的民主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和制度。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教师组织活动:小组讨论 (1)社会主义民主“新”在哪里?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2分钟,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2.教师呈现材料:《宪法》第一条第一款和第二条第一款。 3.教师呈现材料:视频《解码全过程人民民主》 总结提炼文字材料: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人大代表代表履职情况说明。 4.呈现材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节选内容。 5.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言语过渡,总结知识点——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6.教师言语讲解两种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 7.忆一忆:我国有哪些民主(政治)制度? 8.教师言语引导,多元化点评学生,总结知识点:新型的民主。 9.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1.学生认真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并踊跃举手和班级同学分享探究成果。 2.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历,多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特点、真谛等知识点。 3.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理解识记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关系,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4.在活动参与与教师引导点拨下,理解并识记国家保障民主的政治制度,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笔记勾画。 5.跟随教师引导,梳理本课逻辑,做好知识提纲总结。
板书设计
八、作业设计 1.【2024·云南】王永澄积极为全国人大1700万视障人士发生。去年,他所提建议被吸纳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今年,他作为首位视障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上提交了残疾人养老的建议。课件( D ) ①全国人大代表具有立法权 ②公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③人大代表要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四川成都】近年来,某地不断探索党群共建共融治理体系,依托“巷邻坊”“人大工作站”等服务载体,搭建群众便捷议事平台,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决策,及时掌握群众诉求、社情动态和城市治理难点问题,实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这些举措( D ) ①扩大了居民管理社区事务的民主权利 ②发挥了居民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民主权利 ③彰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④切实提高了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