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谁先迎来黎明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谁先迎来黎明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资源简介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 24 小时,并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知道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学会运用 “地球椅” 模拟实验的体验,并结合生活实践来理解相对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各种实验逐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重点
认识相对运动,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理解地球自转方向与不同地区迎来黎明时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理解相对运动,感受地球的自转。
运用实验和推理准确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一)学生准备
每人准备一本科学笔记本和一支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和思考问题。
小组准备:打印好的 “北京”“乌鲁木齐”“东”“西” 大字、地球仪、双面胶、红色圆卡纸、手电筒、小圆片贴纸、可以旋转的办公椅、学生活动手册、科学记录单一张。
(二)教师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地球自转的动画、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图片、相对运动的实例等内容。
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一)导入新课
生活情境引入
教师播放一段日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太阳从东方升起的美丽景象。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呢?”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日出景象,思考太阳升起的方向。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太阳从东方升起;有的学生说太阳每天都是从东方升起的;有的学生说太阳升起的方向是固定的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太阳每天都是从东方升起,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太阳为什么会从东方升起呢?这与地球的运动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 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课题:谁先迎来黎明。
引发思考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怎么运动的吗?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方式,回忆生活中与地球运动有关的现象。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地球会自转;有的学生说地球会绕着太阳公转;有的学生说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有的学生说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变化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道理。地球的运动方式有自转和公转两种,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地球的自转是怎么回事呢?它与太阳从东方升起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二)认识地球自转
讲解地球自转
教师用课件展示一些地球自转的图片和动画,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教师说:“同学们,这是地球自转的动画。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天。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也就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当我们所在的地区面向太阳时,就是白天;当我们所在的地区背向太阳时,就是黑夜。”
教师用手拿着一个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过程。教师说:“同学们,这是一个地球仪。我们可以用它来模拟地球的自转。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自己的轴自西向东旋转的。我们可以用手指轻轻拨动地球仪,让它转起来,感受一下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
学生们认真观看地球自转的图片和动画,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地球自转是绕着地轴转的;有的学生说地球自转一周是 24 小时;有的学生说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有的学生说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已经了解了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那么地球自转对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来探索一下吧!”
认识天体东升西落
教师用课件展示一些天体东升西落的图片和动画,介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和原因。教师说:“同学们,这是天体东升西落的动画。我们可以看到,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都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我们看到的天体都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的。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在晚上观察一颗星星,然后用手指着它,过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星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它向西方移动了。这就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我们随着地球一起自西向东旋转,所以我们看到的天体都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的。”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星星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个观察星星的实验。请大家在晚上选择一个晴朗的天空,找到一颗明亮的星星,然后用手指着它,观察它的位置变化。请大家记录下观察的时间和星星的位置,看看过一段时间后,星星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呢?”
学生们认真进行观察星星的实验,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星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有的学生说星星向西方移动了;有的学生说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已经验证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那么,地球自转对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来探索一下吧!”
(三)探索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了解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
教师用课件展示一张中国地图,标注出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介绍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教师说:“同学们,这是一张中国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和乌鲁木齐是我国两座重要的城市。北京位于我国的东部,是我国的首都;乌鲁木齐位于我国的西部,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差异,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很远。那么,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对它们迎来黎明的时间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来探索一下吧!”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吗?它们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思考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能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有的学生说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有的学生说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边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已经知道了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那么它们谁先迎来黎明呢?让我们来进行一个模拟实验吧!”
进行模拟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模拟地球自转,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模拟实验。我们要用一个地球仪来模拟地球,用两个小圆片贴纸来模拟北京和乌鲁木齐。我们要把‘北京’和‘乌鲁木齐’的贴纸分别贴在地球仪上相应的位置,然后用手指轻轻拨动地球仪,让它自西向东旋转,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请大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变化,以及它们迎来黎明的时间顺序。请大家把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单上。”
学生们认真进行模拟实验,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北京’先迎来黎明;有的学生说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先迎来黎明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发现了‘北京’先迎来黎明。但是,这个实验还不能完全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和推理,才能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让我们来继续探索吧!”
理解相对运动,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
教师用课件展示一些相对运动的图片和实例,介绍相对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教师说:“同学们,这是一些相对运动的图片和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时,我们的观察角度和参照物不同,我们看到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会不同。这就是相对运动的概念。相对运动的特点是,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它们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例如,当我们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时,我们会看到树木向后运动;当我们坐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时,我们会看到周围的景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动。那么,我们如何利用相对运动的概念来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吧!”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我们坐在转动的转椅上,如果转椅顺时针(自东向西)运动,那么我们看到周围景物是怎么转动的?假设我们现在坐在地球这个‘大转椅’上,能看到日月星辰是怎么运动的?由此我们能推断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吗?” 引导学生思考相对运动的现象,以及如何利用相对运动来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四)研讨总结
集体汇报研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汇报研讨,让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思考问题,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集体汇报研讨。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你们小组在模拟实验中的发现和思考问题。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请大家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讨论。”
学生们分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思考问题,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例如:
小组 1:我们小组在模拟实验中发现,‘北京’先迎来黎明。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东边的地区先迎来黎明。我们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呢?
小组 2:我们小组认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可能是由于地球形成时的初始条件决定的。我们还有一个补充,我们在实验中还发现,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 3:我们小组认为,地球自转的速度不均匀可能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分布不均匀和外部的天体引力影响造成的。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地球自转的速度会一直保持不变吗?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和讨论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用图片和动画演示地球自转的原理和影响因素,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现象和规律。教师说:“同学们的汇报和讨论都很精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和研讨,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顺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关于地球自转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未来可以探索的方向。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查阅资料,思考这些问题,或者自己提出更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
教师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自转的方向和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顺序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的问题。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知道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也知道了东边的地区先迎来黎明。我们还了解了相对运动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利用相对运动来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我们也学会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来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地球自转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未来可以探索的方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解决问题,探索更多的自然奥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