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微生物与健康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微生物与健康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资源简介

《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学会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重点
总结人类研究微生物和细胞技术的成果。
根据资料获取信息,总结归纳并得出结论;回顾和总结本单元内容。
难点
理解观察工具的改进与人类对微小世界认识的关系,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复杂关系。
培养学生对资料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输出质量。
(一)学生准备
每人准备一本科学笔记本和一支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和思考问题。
小组准备:指导学生课前自主收集关于 “微生物与人体健康” 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微生物的形态和作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图片、视频、资料。
(一)导入新课
生活情境引入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微生物在生活中作用的视频,如酸奶的制作、污水处理、疾病防治等。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呢?”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与微生物有关的现象,思考微生物的重要性。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看到了酸奶的制作;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污水处理;有的学生说看到了疾病防治;有的学生说这些现象与微生物有关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那么,微生物到底是什么呢?它们与我们的健康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吧!” 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微生物与健康。
引发思考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微生物吗?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微生物呢?” 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概念,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微生物的例子。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微生物是很小的生物;有的学生说微生物是看不见的生物;有的学生说微生物是细菌、病毒、真菌等;有的学生说在酸奶中见过乳酸菌;有的学生说在发霉的食物中见过霉菌;有的学生说在生病的时候见过病毒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道理。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它们通常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显微藻类、小型原生生物等 5 大类,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那么,微生物是如何被人类发现的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吧!”
(二)认识观察工具的发展
观察工具与微生物
教师用课件展示一些微生物的图片和介绍,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教师说:“同学们,这些是一些微生物的图片和介绍。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它们通常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那么,不同的观察工具能看到哪些微生物呢?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吧!”
教师拿起放大镜的图片,说:“这是放大镜,它最多能放大几十倍,可以观察到一些较大的微生物,如霉菌的菌丝、酵母菌的细胞等。但是,放大镜的观察范围有限,不能看到更小的微生物。”
教师拿起光学显微镜的图片,说:“这是光学显微镜,它最高能放大到 2000 倍,可以观察到生物的细胞、一些微生物和极少数细菌。例如,我们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草履虫、大肠杆菌等。光学显微镜是我们观察微生物的常用工具之一。”
教师拿起电子显微镜的图片,说:“这是电子显微镜,它能把物体的像放大到几百万倍,可以观察到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 —— 原子。例如,我们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噬菌体、流感病毒、碳原子等。电子显微镜是我们观察微生物的高级工具之一。”
教师拿起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图片,说:“这是扫描隧道显微镜,它可以实现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虽然扫描隧道显微镜主要用于研究物质的表面结构和性质,但是它也可以观察到一些非常小的微生物,如纳米细菌等。扫描隧道显微镜是我们观察微生物的前沿工具之一。”
学生们认真观看微生物的图片和介绍,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放大镜能看到一些较大的微生物;有的学生说光学显微镜能看到细胞和一些微生物;有的学生说电子显微镜能看到细菌、病毒和原子;有的学生说扫描隧道显微镜能看到纳米细菌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对不同的观察工具能看到哪些微生物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吧!”
(三)探究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
小组讨论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观察工具的发展和微生物的形态,现在我们来分组讨论一下,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头脑风暴,尽可能多地列出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讨论结束后,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讨论中想到了哪些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呢?这些关系是如何产生的呢?”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
专家建议
教师用课件展示一些专家建议的图片和文字,如保持卫生、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科学用药等。教师说:“同学们,这些是一些专家给我们的建议,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微生物的有利方面,避免微生物的不利方面。现在,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建议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教师拿起保持卫生的图片,说:“这是保持卫生,它是指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环境清洁等。保持卫生可以减少微生物的感染机会,预防疾病的发生。”
教师拿起合理饮食的图片,说:“这是合理饮食,它是指我们要摄入均衡的营养,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我们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蛋白质等食物,少吃油腻、辛辣、甜食、饮料等食物。合理饮食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提高我们对微生物的抵抗力。”
教师拿起增强免疫力的图片,说:“这是增强免疫力,它是指我们要通过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情等方式,提高我们的身体机能,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微生物的挑战,减少疾病的发生。”
教师拿起科学用药的图片,说:“这是科学用药,它是指我们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药物,避免滥用和误用药物。科学用药可以有效地治疗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同时也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学生们认真观看专家建议的图片和文字,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要保持卫生;有的学生说要合理饮食;有的学生说要增强免疫力;有的学生说要科学用药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记住了专家的建议。我们要把这些建议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利用微生物的有利方面,避免微生物的不利方面,保持我们的健康。”
(四)回顾与总结
知识梳理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探索了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内容,梳理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第二,不同的观察工具能看到哪些微小世界的秘密?
第三,微生物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种类和特点?
第四,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
第五,我们如何利用微生物的有利方面,避免微生物的不利方面?”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请大家说一说。”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回顾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人类观察工具从肉眼到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不断发展;有的学生说不同的观察工具能看到不同大小和种类的微生物;有的学生说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显微藻类、小型原生生物等 5 大类;有的学生说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和防范;有的学生说我们要保持卫生、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科学用药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用图片和文字展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
总结提升
教师说:“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许多自然界的秘密,其中包括微生物的世界。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学会了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够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我们还培养了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懈追求的精神;我们认识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将了解越来越多的自然界的秘密。我们也养成了积极参与交流、选择吸纳信息的良好习惯。”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请大家说一说。”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提升,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学会了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有的学生说了解了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有的学生说敬佩人类的探索精神;有的学生说要继续探索自然界的秘密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的收获和体会都很深刻。本单元的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对微小世界的探索还没有结束。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继续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探索更多的自然界的秘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