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以礼待人》一、教材解析 本课内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第四课的第二框题。学生在理解第三课内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前提下,了解了调节人们行为最主要的社会规则有道德和法律,于是在第四课讲道德,第五课讲法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自然、水到渠成的。 本框是对前面第一框《尊重他人》的承接,也为后面第三框《诚实守信》的学习作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在学习了《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而了解什么是礼、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这样的安排,对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以往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礼仪素养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是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八年级学生对文明礼仪对于自己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对社会与国家的作用认识高度还不够。大部分同学在待人接物时能做到文明有礼,但有些同学由于良好习惯和规则意识未养成,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做不到文明礼貌,甚至由于正处青春叛逆期,可能出现为了突出自己的个性而故意违反文明礼仪的行为。所以,学习本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礼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文明礼仪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践行文明礼仪。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懂得礼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作用,弘扬文明有礼的中华传统美德。 2.道德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践行以文明礼貌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3.法治观念: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 4.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 5.责任意识: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怎样做到文明有礼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信息化资源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七、教学内容设计导入预设过程(约3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设置活动:你知道以下筷子的寓意吗 1.引导学生猜一猜“筷子”的寓意。 2.呈现不同场景下“筷子”的美好寓意。 3.介绍中国餐桌礼仪,切入主题。 1.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观看课件。 2.感受“筷子”文化。 3.初步感受中国餐桌礼仪。子议题一:明 礼之真谛教学内容:礼的含义及表现预设过程(10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展示中国餐桌礼仪——“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播放视频。 2.提问:分享你知道的餐桌礼仪,谈谈对礼的认识。 3.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礼的含义及表现。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中华餐桌礼仪。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识记礼的含义及表现,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子议题二:悟 礼仪之道教学内容: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预设过程(15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阐释:下面有关“礼”的古语释义。 引用孔子和扬雄的名言,言语引导学生理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2.播放视频《两女子因餐厅拼桌起争执,其中一人被砸伤》 辨析:你如何看待两名女子的行为?遇到此类事件可以怎么“文明”的解决?言语引导学生理解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3.呈现:2024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换位:如果你是外国友人,你有什么感受?言语引导学生理解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4.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 仔细阅读材料,了解事件背景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 跟随教师引导,分别从个人、社会、国家层面理解礼的重要性。 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识记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子议题三:践 礼以修身教学内容: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预设过程(13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餐桌礼仪我践行——议学活动:你会如何做? (1)晚上的家庭聚会有很多长辈在场,你会如何穿着打扮? (2)家庭聚会上长辈尚未入席,你的弟弟饥饿难耐,拿起筷子敲碗催促准备开吃,你会如何文明劝说他? (3)家庭聚会上一家人相谈甚欢,你的妹妹却一直低头玩手机,你会怎么做? 2.播放视频《中餐礼仪普及训练》 3.方法与技能:介绍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的几点,礼貌用语。 4.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 5.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根据情景,联系自身实际,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学习中华餐桌礼仪。。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跟随教师引导,梳理本课逻辑,做好知识提纲总结。七、板书设计八、作业设计 1.2023年“五一”期间,两名女子在某景区等待进入时,发现排错队,便直接插到另一队中,后面一位小伙子给予“提醒”。两名女子瞬间暴跳如雷,言辞狠辣地一阵“输出”,并推搡怒怼小伙“我们不好惹”!她们的言行受到众人谴责。这警示我们在公共场合要( B ) ①转移注意,随意发泄情绪 ②尊重他人,考虑他人感受 ③文明有礼,切勿盛气凌人 ④遵守秩序,维护社会规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以下是小刘同学整理的关于“文明有礼”的相关笔记,其中你认可的有( C ) ①“不学礼,无以立”——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③“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有礼要用语文明 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文明有礼要从小事、细节做起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下列情境中用语恰当的是( C ) ①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指点说“赐教” ②起身作别说“久违”,请人谅解说“拜托” ③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赴约说“赏光” ④麻烦别人说“打扰”,归还物品说“奉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材料解析题: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人都会选择出国旅游。但是随着出境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我们从各种新闻报道中也可以看到,对于中国人的负面报道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是:在旅游景点大,喧哗,不排队,不遵守秩序,过马路闯红灯,在景区刻字留名等不文明行为。有些外国景点甚至用中书写了“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在店内吃东西”的提示牌。 (1)你认为中国游客中的不文明行为让你感到最心痛的是什么? (2)有人说:“是否文明礼貌是个人私事,无足轻重。”这种说法对吗?请简要说明。 (3)对“中国式不文明旅游”说“不”,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答案:(1)损害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尊严。 (2)说法错误。因为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3)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赏他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