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浙教版七年级科学9月月考模拟卷(含答案,无答题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浙教版七年级科学9月月考模拟卷(含答案,无答题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9月月考模拟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被化学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
B.乙图中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
C.丙图中烧伤或烫伤,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
D.丁图中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
2.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
B.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
C.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
D.杭州亚运会什么项目最好看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  )
A.1.2米=1.2×1000=1200毫米 B.1.2米=1.2米×1000=1200毫米
C.1.2米=1.2米×1000毫米=1200毫米 D.1.2米=1.2×1000毫米=1200毫米
4.身高160厘米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5臂展,约8米(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米(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拃,约2.8米(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科学课本厚1指宽,约10厘米
5.量筒要做得细而高,而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A.细高的量筒刻度均匀,读数准确,粗矮的刻度不均匀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不易摔倒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粗矮的量筒中所盛液体较多,不能测少量液体体积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判断
7.该项目化学习小组为了研究“Ni是龙陵秋海棠生长必需的元素”而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A. B.
C. D.
8.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一样大,但玻璃管的内径不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高度和温度示数情况为(  )
A.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温度示数大
B.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
C.内径粗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
D.上升高度相同,温度示数也相同
9.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粗心的同学用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量了甲、乙、丙三个同学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7.8℃,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人的体温都是37.8℃ B.甲的体温是37.8℃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7.8℃ D.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7.8℃
10.甲、乙两同学购买了不同的橡胶球,甲同学说:“我的球弹性比你的好”。乙同学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下列验证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B.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C.将两球向墙扔去,比较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D.将两球在同一高度自由释放,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11.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
12.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
A.一样大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定
13.要学好科学,不但需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而且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同学们判断一下,认为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少数一匝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冰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冰水读数 偏小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A.A B.B C.C D.D
14.小科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号 环境条件
1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3 低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 低温(0℃)黑暗中,适量浇水
5 室温(20℃)光照充足,不浇水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比较1号和3号,可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B.比较1号和2号,可研究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C.比较2号和5号,可研究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D.比较1号和5号,可研究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5.使用容量规格为XmL的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为量取时的实际情景(只画出有关片段),则所量取的液体体积读数应为(  )
A.(b+0.1)mL B.(b+)mL
C.()mL D.(b+0.2)mL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9分)
16.请补上数值或测量中的单位。
(1)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
(2)小琪同学身高约160   。
(3)家用热水瓶的容积是2.5   。
(4)54米3=   厘米3。
(5)5.6微米=   千米。
17.某课外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温度测量学习。课堂上老师说体温计比普通温度计更精确,他们找来了普通温度计和体温计进行观察寻找原因,发现在构造上体温计的设计特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他们拿普通温度计测量了环境温度,读数如图所示,该温度记作   。
18.下列仪器中,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   ,用作少量物体反应容器的是   ,用来观察手指指纹的是   (填序号)。
a.烧杯 b.胶头滴管 c.酒精灯 d.试管 e.药匙 f.放大镜 g.显微镜
19.如图所示是小科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C。
(1)此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时液柱C向   移动。
(3)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写出一项可行的改进措施:   。
20.合理的选择测量工具、规范的进行科学测量是我们获得准确和精确数据的前提。请观察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最小刻度而言,   尺精度高些 (选填“A”或“B”)。
(2)乙图中,测量时如果如图中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    (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1.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50mL(设底部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25mL的液体,对量筒而言,所装液体的液面将   ,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果它们最小刻度都是1mL,则当所测液体体积较小时,选用   测量要更准确。
22.如图甲、乙、丙三个图是某小组三个同学对自己的橡皮进行测量,橡皮的长度分别为:甲   cm;乙   cm;丙   cm。
23.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王同学做了很多实验:
(1)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   (偏大/偏小/不影响)并说明原因是   。
(2)小王同学还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 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V2与V1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你认为她的这种操作可行吗?并说明理由   。
2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直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若干圈;
C.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
D.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E.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及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填字母)。
(2)错误步骤更正为:   。
25.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科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   (填序号)次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   。若取出铁块绑上石蜡的过程中会有部分水带出,那么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6.(8分)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②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1)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2)为什么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1粒来完成实验?   。
(3)实验时,应将几个培养皿放在   的环境中。他们的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一条改进建议:   。
27.(8分)小明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并用一个转速为300转/分的电机分别带动这几个风扇转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所示),如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
序号 扇叶宽度/cm 扇叶长度/cm 扇叶倾斜度/θ 纸片被吹起的角度/α
1 3 7 30° 30°
2 2 7 30° 20°
3 3 4 30° 20°
4 3 7 45° 40°
(1)试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的。
(2)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   的两次实验数据。
(3)根据序号为1、2的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4)小明的父亲对他说:“生活中电风扇转动的速度都比较快,因此空气流动强度应与风扇的转动速度有关。”针对这个猜想,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
28.(8分)夏季的蚊子惹人厌烦,不仅影响休息,还会传播疾病。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不同人对蚊子的吸引力不同。有的同学认为与衣服颜色有关,也有的同学认为与汗液的气味有关。为了探究衣服颜色和汗液气味对蚊子吸引力的影响,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步骤:
①准备3种不同颜色、大小相同的同种纸板各2张,在各种颜色的纸板上分别涂抹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和汗液(来自同一人)。
②将6张纸板分开随机放置在草地上,用摄像机拍摄,如实记录每分钟内各纸板上蚊子的停留次数。
③随机交换纸板位置,重复①和②步骤2次。
实验结果:
颜色、蚊子停留次数及涂抹物 浅色 较深色 深色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生理盐水 2 1 2 5 3 3 8 7 6
汗液 20 21 18 22 24 23 28 25 29
(1)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   。
(2)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   。
(3)通过涂抹物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
深入探究:小明同学发现,不同颜色的纸板在户外吸热能力是不同的。他提出疑问:随着同一颜色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是否会发生变化?为探究这一问题,他将一定数量活力相同的同种雌蚊子放入如图密闭装置中。实验分组如表:
组别 1 2 3
纸板温度 25℃ 30℃ 35℃
每5分钟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 X Y Z
(4)若实验结论为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则实验结果为   (填写XYZ的大小关系)。
四.解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29.小明想测量小球的体积,但手里只有一把刻度尺和一个容积为480立方厘米的瓶子,瓶子带盖,没装满水.受《乌鸦喝水》故事的启发,他利用瓶子和体积相同的小球进行了如图操作:先测量出没放小球时瓶中水的高度为10厘米,再将瓶子倒放,测量出瓶中无水部分的高度为6厘米。
(1)瓶中水的体积为   。
(2)小明将20个小球放入瓶中,此时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匀部分)。结合这些数据,每个小球的体积为   。
30.小明同学从玩具电动机中拆一段细铜丝(漆包线),经测量长度为h米。他想进一步测量其体积,家里没有量筒,身边的测量工具仅有毫米刻度尺,怎样用刻度尺测量其体积呢?请你帮助他写出实验步骤,并列出计算方法。(测量所得的结果可以用字母表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9月月考模拟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
1.(杭州期末)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被化学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
B.乙图中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
C.丙图中烧伤或烫伤,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
D.丁图中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
【答案】D
【解答】解:A、若被化学试剂灼伤,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说法错误;
B、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不能直接倾倒在水槽中,以防造成水体污染,说法错误;
C、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说法错误;
D、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说法正确。
故选:D。
2.(湖州月考)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
B.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
C.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
D.杭州亚运会什么项目最好看
【答案】D
【解答】解: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条件,属于科学问题,故A错误;
B.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探究的是生物体的繁殖问题,属于科学问题,故B错误;
C.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探究的是光的折射原理,属于科学问题,故C错误;
D.杭州亚运会什么项目最好看,属于兴趣和爱好问题,是个人的主观认识,不属于科学问题,故D正确。
故选:D。
3.(绍兴期中)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  )
A.1.2米=1.2×1000=1200毫米
B.1.2米=1.2米×1000=1200毫米
C.1.2米=1.2米×1000毫米=1200毫米
D.1.2米=1.2×1000毫米=1200毫米
【答案】D
【解答】解:A、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A错误;
B、“1.2米×1000”得到的单位不是毫米。故B错误;
C、“1.2米×1000毫米”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C错误;
D、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4.(金华月考)身高160厘米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5臂展,约8米(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米(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拃,约2.8米(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科学课本厚1指宽,约10厘米
【答案】A
【解答】解:A、中学生1臂展与身高差不多,在1.6m左右;教室宽5臂展,约5×1.6m=8m,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步幅在60cm左右;教室长10步幅,约600cm=6m,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1拃大约15cm,课桌长4拃,约60cm=0.6m,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食指宽约1cm,科学课本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5.(金华月考)量筒要做得细而高,而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A.细高的量筒刻度均匀,读数准确,粗矮的刻度不均匀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不易摔倒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粗矮的量筒中所盛液体较多,不能测少量液体体积
【答案】C
【解答】解:A、细高的量筒和粗矮的量筒刻度都是均匀的,细的量筒横截面积小,对应相同的体积变化,液面高度变化大,即能显示微小的体积变化,测起来更加准确,故A说法错误;
B、细的量筒横截面积小,对应相同的体积变化,液面高度变化大,即能显示微小的体积变化,测起来更加准确,故B说法错误;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故C说法正确;
D、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粗矮的量筒也能测少量液体体积,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6.(金华期中)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答】解: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大,可以假设为20mL,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可以假设为10mL,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为20mL﹣10mL=10mL,大于8mL。
故选:B。
7.(宁波模拟)该项目化学习小组为了研究“Ni是龙陵秋海棠生长必需的元素”而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该项目化学习小组为了研究“Ni是龙陵秋海棠生长必需的元素”,得出Ni是变量,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含Ni无机盐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培养液不能含有沙土,因为沙土中含有包括Ni离子在内的无机盐,会干扰实验结果。
故选:C。
8.(绍兴月考)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一样大,但玻璃管的内径不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高度和温度示数情况为(  )
A.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温度示数大
B.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
C.内径粗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
D.上升高度相同,温度示数也相同
【答案】B
【解答】解:
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故B正确。
故选:B。
9.(杭州期末)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粗心的同学用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量了甲、乙、丙三个同学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7.8℃,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人的体温都是37.8℃
B.甲的体温是37.8℃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7.8℃
D.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7.8℃
【答案】B
【解答】解:由题可知,体温计使用之前甩了,故甲的体温是正确的,但是后来乙丙同学没有甩,导致体温测量出现错误,由此可知甲的体温是37.8℃;
故选:B。
10.(金华期末)甲、乙两同学购买了不同的橡胶球,甲同学说:“我的球弹性比你的好”。乙同学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下列验证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B.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C.将两球向墙扔去,比较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D.将两球在同一高度自由释放,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答案】D
【解答】解:A、球的硬度不能决定弹性的大小,故A错误;
B、把两球向地面掷下,小球反弹的高度与用力的大小有关,故B错误;
C、两球向墙扔去,两球反弹的大小与用力的大小有关,不能根据反弹时离墙的距离区分它们弹性的大小,故C错误;
D、两球从离地等高处由静止下落,除了球自身所受到的重力,忽略空气阻力,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这种办法是合理的,故D正确。
故选:D。
11.(金华期末)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
【答案】C
【解答】解:从题中数据可知,8.64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8.64cm是错误的,应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是:
L=≈8.43cm,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温州期末)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
A.一样大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定
【答案】C
【解答】解: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夏天温度升高,由于热膨胀钢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比玻璃的实际值偏小;
冬天由于钢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因此对于同一块玻璃的测量,其冬天的读数比夏天大,所以选项A、B、D都不正确。
故选:C。
13.(金华月考)要学好科学,不但需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而且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同学们判断一下,认为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少数一匝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冰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冰水读数 偏小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A.A B.B C.C D.D
【答案】B
【解答】解:A、拉长后刻度之间间距变大,导致最后所测得的数据偏小,故A错误;
B、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少数一匝,测量的匝数偏少,测量的直径偏大,故B正确;
C、移出冰水后读数会导致温度计液面上升,最后结果偏大,故C错误;
D、俯视量筒液面读数会导致测量值大于实际值,故D错误。
故选:B。
14.(宁波期末)小科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号 环境条件
1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3 低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 低温(0℃)黑暗中,适量浇水
5 室温(20℃)光照充足,不浇水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比较1号和3号,可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B.比较1号和2号,可研究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C.比较2号和5号,可研究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D.比较1号和5号,可研究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答案】C
【解答】解:A.1号和3号形成了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正确;
B.1号和2号形成了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研究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正确;
C.2号和5号有两个变量——水分和光照,不能形成对照实验,错误;
D.1号和5号形成了以水分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研究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正确。
故选:C。
15.(金华月考)使用容量规格为XmL的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为量取时的实际情景(只画出有关片段),则所量取的液体体积读数应为(  )
A.(b+0.1)mL B.(b+)mL
C.()mL D.(b+0.2)mL
【答案】B
【解答】解:量筒的最小刻度在下方,每一小格的值为:mL或mL,
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所以图中表示的液体体积读数应为:(b+×1)mL。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9分)
16.(杭州月考)请补上数值或测量中的单位。
(1)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
(2)小琪同学身高约160   。
(3)家用热水瓶的容积是2.5   。
(4)54米3=   厘米3。
(5)5.6微米=   千米。
【答案】(1)mm;(2)cm;(3)L;(4)5.4×107;(5)5.6×10﹣9。
【解答】解:(1)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mm。
(2)小琪同学身高约1.6m=160cm。
(3)家用热水瓶的容积是2.5L。
(4)54米3=54×106厘米3=5.4×107厘米3。
(5)5.6微米=5.6×10﹣9千米。
故答案为:(1)mm;(2)cm;(3)L;(4)5.4×107;(5)5.6×10﹣9。
17.(杭州月考)某课外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温度测量学习。课堂上老师说体温计比普通温度计更精确,他们找来了普通温度计和体温计进行观察寻找原因,发现在构造上体温计的设计特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他们拿普通温度计测量了环境温度,读数如图所示,该温度记作   。
【答案】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极细的缩口;﹣23℃。
【解答】解: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极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0℃以下,示数为﹣23℃;
故答案为: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极细的缩口;﹣23℃。
18.(杭州月考)下列仪器中,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   ,用作少量物体反应容器的是   ,用来观察手指指纹的是   (填序号)。
a.烧杯 b.胶头滴管 c.酒精灯 d.试管 e.药匙 f.放大镜 g.显微镜
【答案】e;d;f。
【解答】解: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用药匙;用作少量物体反应容器的是试管;放大镜可用来观察手指指纹。
故答案为:e;d;f。
19.(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是小科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C。
(1)此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时液柱C向   移动。
(3)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写出一项可行的改进措施:   。
【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
(2)B端;
(3)换用管径更细的弯管。
【解答】解:(1)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当温度升高时,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推动弯管中的液柱向B端移动;
(3)在温度变化不明显时,弯管越细,液柱移动变化越明显,故为了提高气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可换用管径更细的弯管。
故答案为:(1)气体的热胀冷缩;
(2)B端;
(3)换用管径更细的弯管。
20.(金华月考)合理的选择测量工具、规范的进行科学测量是我们获得准确和精确数据的前提。请观察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最小刻度而言,   尺精度高些 (选填“A”或“B”)。
(2)乙图中,测量时如果如图中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    (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答案】(1)A;(2)偏大。
【解答】解:(1)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1m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5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2)读数时如果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若俯视读数时,测量结果会偏大。
故答案为:(1)A;(2)偏大。
21.(金华月考)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50mL(设底部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25mL的液体,对量筒而言,所装液体的液面将   ,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果它们最小刻度都是1mL,则当所测液体体积较小时,选用   测量要更准确。
【答案】等于;大于;量杯。
【解答】解:如右图所示,量筒是圆柱形,而量杯是敞口的,所以当在量程为50mL的量筒和量杯中分别倒入25mL的液体时,量筒中所装液体的液面将等于,量杯中所装液体的液面高度将大于;
如果它们的分度值相同,根据它们的形状特点可知,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匀,而量杯的刻度则“下疏上密”,因此,当所测液体体积较小时,量杯会因下端相邻刻度较稀而易读数准确,应选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更准确。
故答案为:等于;大于;量杯。
22.(杭州月考)如图甲、乙、丙三个图是某小组三个同学对自己的橡皮进行测量,橡皮的长度分别为:甲   cm;乙   cm;丙   cm。
【答案】1.4;1.40;1.68。
【解答】解:图甲:1个小格代表的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橡皮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右端在1.0cm与2.0cm之间,估读为1.4cm,即橡皮的长度为L=1.4cm;
图乙: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橡皮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右端与1.40cm对齐,所以橡皮的长度为L'=1.40cm;
图丙: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橡皮左端与8.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9.68cm对齐,所以橡皮的长度为L″=9.68cm﹣8.00cm=1.68cm;
故答案为:1.4;1.40;1.68。
23.(杭州月考)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王同学做了很多实验:
(1)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   (偏大/偏小/不影响)并说明原因是   。
(2)小王同学还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 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V2与V1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你认为她的这种操作可行吗?并说明理由   。
【答案】(1)偏大;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
(2)不可行;1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放入该量筒的水中后,液面发生的变化太小。
【解答】解:
(1)从图A到图C,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
(2)由于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很小,放入量筒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很小,无法读出与V1不同的数值,不能计算出一枚大头针的体积。
故答案为:(1)偏大;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
(2)不可行;1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放入该量筒的水中后,液面发生的变化太小。
24.(杭州月考)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直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若干圈;
C.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
D.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E.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及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填字母)。
(2)错误步骤更正为:   。
【答案】(1)EA;(2)用铜丝线圈的总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解答】解:
(1)测量铜丝直径的正确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
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计算出金属丝的直径d,所以步骤A没有必要;计算铜丝的直径,应该用铜丝线圈的总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故步骤E错误,
(2)更正为:用铜丝线圈的总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故答案为:(1)EA;(2)用铜丝线圈的总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25.(杭州月考)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科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   (填序号)次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   。若取出铁块绑上石蜡的过程中会有部分水带出,那么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①③;5cm3;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偏小。
【解答】解:悬重法测石蜡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1,再用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则石蜡的体积V=V2﹣V1=59cm3﹣54cm3=5cm3;据此分析,测量石蜡的体积只需要②和④两次测量,①和③可以省去;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若取出铁块绑上石蜡的过程中带出一部分水,④的示数会偏小,石蜡的体积V=V2﹣V1会偏小。
故答案为:①③;5cm3;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偏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6.(杭州月考)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②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1)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2)为什么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1粒来完成实验?   。
(3)实验时,应将几个培养皿放在   的环境中。他们的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一条改进建议:   。
【答案】(1)受精卵孵化成蝌蚪的数目;
(2)避免偶然性;
(3)相同且适宜;增加一组对照实验。
【解答】解:(1)实验探究的是“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因此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受精卵孵化成蝌蚪的数目。
(2)使用1粒青蛙受精卵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因此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1粒来完成实验是为了避免偶然性。
(3)实验探究的是“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因此除污染物条件不同外其它实验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故几个培养皿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该实验是对照实验,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构更有说服力。因此改进建议是: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如增加4号培养皿,加入等质量的清水。分别与1、2、3号培养皿形成对照试验。
故答案为:(1)受精卵孵化成蝌蚪的数目;
(2)避免偶然性;
(3)相同且适宜;增加一组对照实验。
27.(金华月考)小明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并用一个转速为300转/分的电机分别带动这几个风扇转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所示),如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
序号 扇叶宽度/cm 扇叶长度/cm 扇叶倾斜度/θ 纸片被吹起的角度/α
1 3 7 30° 30°
2 2 7 30° 20°
3 3 4 30° 20°
4 3 7 45° 40°
(1)试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的。
(2)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   的两次实验数据。
(3)根据序号为1、2的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4)小明的父亲对他说:“生活中电风扇转动的速度都比较快,因此空气流动强度应与风扇的转动速度有关。”针对这个猜想,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
【答案】纸片被吹起的角度;1、3;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宽度有关;用转速不同的电机分别带动同一个小风扇,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观察并记录纸片被吹起的角度
【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的物理量可知,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是影响空气流动强度的因素,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是用来反映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
(2)在探究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扇叶宽度和扇叶倾斜角度相同,所以选用序号为1、3的两次实验数据;
(3)序号为1、2的两次实验数据,扇叶长度和扇叶倾斜角度相同,改变的是扇叶宽度,所以可得结论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宽度有关;
(4)探究空气流动强度与风扇的转动速度的关系,应控制应控制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的角度不变,改变风扇的转动速度,所以可以使用同一个小风扇,改变电机的转动速度。
故答案为:纸片被吹起的角度;1、3;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宽度有关;用转速不同的电机分别带动同一个小风扇,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观察并记录纸片被吹起的角度。
28.(杭州月考)夏季的蚊子惹人厌烦,不仅影响休息,还会传播疾病。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不同人对蚊子的吸引力不同。有的同学认为与衣服颜色有关,也有的同学认为与汗液的气味有关。为了探究衣服颜色和汗液气味对蚊子吸引力的影响,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步骤:
①准备3种不同颜色、大小相同的同种纸板各2张,在各种颜色的纸板上分别涂抹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和汗液(来自同一人)。
②将6张纸板分开随机放置在草地上,用摄像机拍摄,如实记录每分钟内各纸板上蚊子的停留次数。
③随机交换纸板位置,重复①和②步骤2次。
实验结果:
颜色、蚊子停留次数及涂抹物 浅色 较深色 深色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生理盐水 2 1 2 5 3 3 8 7 6
汗液 20 21 18 22 24 23 28 25 29
(1)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   。
(2)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   。
(3)通过涂抹物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
深入探究:小明同学发现,不同颜色的纸板在户外吸热能力是不同的。他提出疑问:随着同一颜色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是否会发生变化?为探究这一问题,他将一定数量活力相同的同种雌蚊子放入如图密闭装置中。实验分组如表:
组别 1 2 3
纸板温度 25℃ 30℃ 35℃
每5分钟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 X Y Z
(4)若实验结论为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则实验结果为   (填写XYZ的大小关系)。
【答案】(1)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
(2)增多;
(3)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
(4)X<Y<Z。
【解答】解:(1)重复实验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
(2)(3)根据题干中表格的数据分析可知: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多。与生理盐水相比,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更强。汗液气味与纸板颜色相比,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更强。
(4)同学们要探究的是随着同一颜色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是否会发生变化?因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温度;若实验结果为Z>Y>X,则实验结论为: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蚊子停留次数多。
故答案为:(1)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
(2)增多;
(3)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
(4)X<Y<Z。
四.解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29.(杭州月考)小明想测量小球的体积,但手里只有一把刻度尺和一个容积为480立方厘米的瓶子,瓶子带盖,没装满水.受《乌鸦喝水》故事的启发,他利用瓶子和体积相同的小球进行了如图操作:先测量出没放小球时瓶中水的高度为10厘米,再将瓶子倒放,测量出瓶中无水部分的高度为6厘米。
(1)瓶中水的体积为   。
(2)小明将20个小球放入瓶中,此时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匀部分)。结合这些数据,每个小球的体积为   。
【答案】(1)瓶中水的体积是300cm3;
(2)每个小球的体积是3cm3。
【解答】解:(1)根据瓶子空气体积不变,瓶子的容积可以看作是高度为10cm+6cm=16cm的圆柱的体积,瓶子的截面积S===30cm2;
水的体积V'=Sh'=30cm2×10cm=300cm3;
(2)瓶中水面高12厘米时,上升的高度为Δh=12cm﹣10cm=2cm;
小球总体积:V总=SΔh=30cm2×2cm=60cm3;
每个小球的体积V1===3cm3。
答:(1)瓶中水的体积是300cm3;
(2)每个小球的体积是3cm3。
30.(台州期中)小明同学从玩具电动机中拆一段细铜丝(漆包线),经测量长度为h米。他想进一步测量其体积,家里没有量筒,身边的测量工具仅有毫米刻度尺,怎样用刻度尺测量其体积呢?请你帮助他写出实验步骤,并列出计算方法。(测量所得的结果可以用字母表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
(2)细铜丝的横截面积S=π()2=,细铜丝的长度为h,
则其体积为:
V=Sh=。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