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第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无答题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第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无答题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第2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种子发芽后的幼苗渐渐长大了,这是生物的繁殖现象
B.用玻璃棒触碰蚯蚓前端,蚯蚓迅速躲避,这是生物的应激性
C.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D.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是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现象
2.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 B.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D.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3.细胞学说的提出,在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C.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D.细胞不一定都来自于细胞
4.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的是1滴清水,所滴液体不同是因为洋葱表皮细胞具有(  )
A.细胞膜 B.液泡 C.细胞壁 D.叶绿体
5.如图所示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①为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B.植物体各部位细胞中一定都含有结构③
C.亲子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结构④ D.糖拌西红柿渗出的汁液来自于结构⑤
6.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才能有效地观察。下列教材活动中,需要用到显微镜的是(  )
A.观察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 B.观察大豆和小麦根系的特点
C.观察枝条环剥部位的变化 D.观察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分布
7.如图所示,组装简易显微镜时,上下调整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从而找到最大且清晰的物像,这个过程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使用步骤中的(  )
A.安放 B.对光 C.放片 D.调焦
8.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观察的视野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关键操作步骤应该是(  )
A.撕取材料 B.滴加清水
C.展平材料 D.盖盖玻片
9.如图所示,甲为显微镜结构,乙为高倍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物像,丙为E(代表细胞)在操作显微镜前后的物像变化,丁为显微镜下某细菌的运动轨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

A.甲:使用时应先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Q,再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P
B.乙: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细胞没有涂抹均匀
C.丙:将装片向左下方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为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D.丁:细菌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10.研究人员在云南盈江县里发现一种属于杜鹃花科树萝卜属的新物种。如图所示,该植物开花时,白色花冠上有5条粉红色纵条纹。该植物属于(  )
A.被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裸子植物
11. 2024年中国科研人员在广东莲花山脉发现了新物种,根据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将其归为两栖类,命名“莲峰角蟾”。它在如图检索表中对应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在一个夏日的夜晚,在森林里要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昆虫”聚会,以研究怎样更适应现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大会组委会不应向下列的哪种动物发出邀请?(  )
A.螳螂 B.蝗虫 C.苍蝇 D.蜘蛛
13.2024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Be part of the Plan)”,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发挥各自的力量,积极支持生物多样性计划实施。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大力开发保护区内旅游资源
C.引进世界各地不同的物种 D.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14.“当你置身于一片森林中,你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你会听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文中所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事物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
A.生物圈 B.生态因素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
15. 2024年3月7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首次报告了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中,使心脑血管病风险提高数倍。“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物,在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中会大量产生。纳米级微塑料能被植物根部吸收,也易被蚯蚓等土壤动物摄入。因其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从而会影响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图为某地微塑料的迁移示意图。图中微塑料迁移到人体内通过的食物链条数有(  )
A.3条 B.4条 C.6条 D.8条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9分)
16.近日,一位机器人导购员“小新”亮相杭州新华书店,大大的眼睛和圆圆的小嘴巴看起来十分可爱。“小新”能为顾客提供查书、找书等导购服务,并能唱歌、与小朋友聊天,如此萌的导购员自然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请回答:
(1)能说会道的“小新”属于___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
(2)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小新”_______(填“具有”或“没有”)呼吸、生长等特征。
17.小明在公园里看到一棵高大的落叶乔木,乔木的主干挺拔,全树呈宝塔状。叶子扁平,略呈针状,羽状排列,种子呈倒卵形,无果皮包被。小明据此判断:该植物属于_______(填“被子”或“裸子”)植物,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
(1)它们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三部分;
(2)昆虫体内没有骨骼,但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_______。
19.显微镜是实验室较为重要的精密仪器,回答下面问题:
(1)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2)观察时,发现所要观察的对象偏在视野的左下方,使其移到视野中央,需将玻片往_______移动。
20.如图鸟类学名杜鹃鸟,映山红学名杜鹃。甲、乙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有关。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填写结构名称,下同)
(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类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大后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
21.五一期间,小科在动物园观察到下列动物,如图所示。请回答:
(1)鲤鱼用_______呼吸,用鳍运动,身体呈流线型,适应水生生活;
(2)在分类上,它们都属于_______动物,因为在它们体内都有_______;
(3)在胚胎发育上,图中动物属于胎生的是_______。
22.学校实验室的光学显微镜镜头盒里有如图所示的四个镜头。请回答:
(1)区分物镜和目镜的主要依据是看镜头上端有无螺纹,其中有螺纹的为_______。
(2)用这台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小童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对光时发现视野较暗,可以用_______(选填“大”或“小”)光圈来调节进光量。光圈换好后视野范围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2)小童在制作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_______,再将洋葱内表皮放入展平,最后用_______(填试剂名称)进行染色。
(3)如果在观察时需要将视野甲转变成视野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用序号表示)。
①调节光圈;②转动转换器;③转动粗准焦螺旋;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移动装片。
24.下列是一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小强在野外游玩发现了P、Q、R和S这四种动物,并设计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动物。这四种动物中有一种是蟒蛇,它是_______;还有一种是麻雀,它是_______。(均选填“P”“Q”“R”或“S”)
(
1a
体外长有毛皮,胎生
……

.
哺乳类
1b
体外没有毛皮,卵生
……

.
2
2a
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
……

.
P
2b
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
……

.
3
3a
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
……

.
Q
3b
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
……

.
4
4b
幼体、成体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用鳍划水
……

.
S
)
25.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互连接,形成食物网;
(2)在该食物网中,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鹰参与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6.(6分)小越通过实验来探究活细胞的细胞膜的功能。
【实验材料】1000毫升大烧杯两个、清水、酒精灯、铁架台、红色苋菜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1000毫升的大烧杯,编号为甲、乙;
②在甲、乙烧杯中各加入500毫升的清水,并把甲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乙烧杯不加热,留作对照;
③把等量的新鲜红色苋菜叶片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
④过一段时间,甲烧杯中的水变成红色,乙烧杯中的水不变色。
(1)选择红色苋菜进行实验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②甲烧杯中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0分)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①中滴加的是_______。
(2)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了如图乙的像,这是图甲中哪步操作不当造成的?_______(填序号)
(3)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了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接下来要观察细胞。他首先进行对光和放片,然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当他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时,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填字母编号)。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慢慢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继续慢慢寻找物像
(4)如图丙所示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主要观察对象,若由视野Ⅰ变为视野Ⅱ,则小科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_______(填序号)。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5)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了一个黑点,该同学为了正确快速判断黑点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下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其中②所填的文字应是_______。
28.(8分)利用多枚放大镜、光盘、平面镜和升降支架等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和放大镜A、B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针对“简易显微镜”的评价表如下。
“简易显微镜”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效果明显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
(1)放大镜A相当于图乙中的    (填结构名称)。
(2)利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放片后该进行如何操作获得较清晰物像            。
(3)以上是某同学观察的4张临时装片的物像图片,发现甲装片的观察效果不好,是制作装片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
(4)根据评价表,该简易显微镜“指标一”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一”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四.解答题(共2小题,第29题10分,第30题12分,共22分)
29.(绍兴月考)在杭州亚运会田径铁饼赛场上运铁饼的“小狗”成了网上的“显眼包”,一时风光无限。这是在国际赛事上,首次使用机器狗。四足机器狗在赛场上可以自主绕过障碍物运送铁饼,即使走太快摔倒也可以自行爬起来,比赛结束还可以现场给观众“作揖”感谢。但该“小狗”显然不是生物,请根据所学生物特征说明其不是生物的原因。
30.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即国兽,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
资料一:《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其中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黑熊、大灵猫等动物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
资料二:大熊猫的体型和熊类相似,但骨骼结构更接近于猫科动物。例如,大熊猫有着短而灵活的踝关节和平坦的足底,并且能像猫一样攀爬树木。不过,大熊猫的体重和体形则更接近熊类的特征。
资料三:大熊猫、黑熊和大灵猫在动物界的分类如下表所示。
分类地位 大熊猫 黑熊 大灵猫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哺乳纲 哺乳纲
目 食肉目 食肉目 食肉目
科 熊科 熊科 灵猫科
属 大熊猫属 熊属 灵猫属
▲ 大熊猫 黑熊 大灵猫
(1)生物最小的分类等级为    。
(2)大熊猫、黑熊以及大灵猫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在繁殖时的共同特点为       。
(3)“伞护效应”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的措施是    。
A.设立自然保护区
B.把珍稀动物关在动物园中饲养
C.把珍稀动物的天敌都杀死
(4)论亲缘关系,大熊猫更接近熊还是猫?请你根据表格做出判断,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第2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
1.(宁波期末)下列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种子发芽后的幼苗渐渐长大了,这是生物的繁殖现象
B.用玻璃棒触碰蚯蚓前端,蚯蚓迅速躲避,这是生物的应激性
C.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D.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是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现象
【答案】A
【解答】A、种子发芽后的幼苗渐渐长大了,这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符合题意。
B、用玻璃棒触碰蚯蚓前端,蚯蚓迅速躲避,这是生物的应激性,不符合题意。
C、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不符合题意。
D、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是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金华期末)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 B.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D.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答案】B
【解答】A、“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即小满时节小麦籽粒(果实)逐渐饱满,属于非生物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说明树是影响降水的原因,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说明是环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土壤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说明是环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浙江期中)细胞学说的提出,在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C.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D.细胞不一定都来自于细胞
【答案】D
【解答】AB.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B正确。
C.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不断产生新的细胞,C正确。
D.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D错误。
故选:D。
4.(浙江模拟)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的是1滴清水,所滴液体不同是因为洋葱表皮细胞具有(  )
A.细胞膜 B.液泡 C.细胞壁 D.叶绿体
【答案】C
【解答】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是生理盐水,洋葱表皮细胞滴加的是清水,因为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口腔上皮细胞无细胞壁,使用一定浓度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①为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B.植物体各部位细胞中一定都含有结构③
C.亲子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结构④ D.糖拌西红柿渗出的汁液来自于结构⑤
【答案】B
【解答】A、①是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A正确。
B、植物体各部位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③叶绿体,如根毛细胞内没有叶绿体,B错误。
C、④是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因此亲子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结构④细胞核,C正确。
D、⑤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在作糖拌西红柿时,加入糖并搅拌,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盘中的汁液增多了,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的⑤液泡中,D正确。
故选:B。
6.(嘉兴期末)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才能有效地观察。下列教材活动中,需要用到显微镜的是(  )
A.观察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 B.观察大豆和小麦根系的特点
C.观察枝条环剥部位的变化 D.观察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分布
【答案】D
【解答】A、观察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可以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不需要显微镜。A错误。
B、观察大豆和小麦根系的特点,可以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不需要显微镜。B错误。
C、观察枝条环剥部位的变化,可以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不需要显微镜。C错误。
D、观察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分布,需要用到显微镜。D正确。
故选:D。
7.(台州模拟)如图所示,组装简易显微镜时,上下调整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从而找到最大且清晰的物像,这个过程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使用步骤中的(  )
A.安放 B.对光 C.放片 D.调焦
【答案】D
【解答】准备好两个放大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组装简易显微镜时,上下调整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从而找到图像放到最大且清晰的物体,这过程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使用步骤中的调焦。
故选:D。
8.(杭州模拟)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观察的视野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关键操作步骤应该是(  )
A.撕取材料 B.滴加清水
C.展平材料 D.盖盖玻片
【答案】C
【解答】图中细胞出现折叠,不便于观察,这是由于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时没有完全展平导致的。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杭州模拟)如图所示,甲为显微镜结构,乙为高倍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物像,丙为E(代表细胞)在操作显微镜前后的物像变化,丁为显微镜下某细菌的运动轨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

A.甲:使用时应先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Q,再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P
B.乙: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细胞没有涂抹均匀
C.丙:将装片向左下方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为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D.丁:细菌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答案】C
【解答】A、使用时应先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P目镜位置,再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Q物镜位置,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A错误。
B、乙装片内有气泡,是由于加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B错误。
C、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丙相应操作,将装片向左下方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变为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使使物像更加清晰,C正确。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若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箭头指向是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后还是顺时针方向。视野中细菌的运动方向是逆时针,实际运动方向也为逆时针,D错误。
故选:C。
10.(浙江模拟)研究人员在云南盈江县里发现一种属于杜鹃花科树萝卜属的新物种。如图所示,该植物开花时,白色花冠上有5条粉红色纵条纹。该植物属于(  )
A.被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裸子植物
【答案】A
【解答】该植物开花时,白色花冠上有5条粉红色纵条纹,该植物属于被子植物,A符合题意;
故选:A。
11.(温州模拟)2024年中国科研人员在广东莲花山脉发现了新物种,根据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将其归为两栖类,命名“莲峰角蟾”。它在如图检索表中对应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答】两栖动物卵生,体外无羽毛,皮肤裸露、湿润,在水中产卵,因此“莲峰角蟾”在检索表中对应的位置是丁。
故选:D。
12.(宁波期中)在一个夏日的夜晚,在森林里要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昆虫”聚会,以研究怎样更适应现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大会组委会不应向下列的哪种动物发出邀请?(  )
A.螳螂 B.蝗虫 C.苍蝇 D.蜘蛛
【答案】D
【解答】螳螂、蝗虫、苍蝇身体均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都属于昆虫的特征,ABC不符合题意;而选项D蜘蛛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4对足,没有翅,属于节肢动物蛛形纲,所以蜘蛛不是昆虫,D符合题意。
故选:D。
13.(杭州期末)2024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Be part of the Plan)”,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发挥各自的力量,积极支持生物多样性计划实施。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大力开发保护区内旅游资源
C.引进世界各地不同的物种 D.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答案】A
【解答】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正确。
B、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会使人类的活动加剧,可能会破坏生物的栖息环境,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错误。
C、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C错误。
D、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不现实、不切实际的做法,D错误。
故选:A。
14.(宁波期末)“当你置身于一片森林中,你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你会听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文中所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事物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
A.生物圈 B.生态因素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
【答案】D
【解答】文中所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事物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故选:D。
15.(杭州模拟)2024年3月7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首次报告了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中,使心脑血管病风险提高数倍。“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物,在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中会大量产生。纳米级微塑料能被植物根部吸收,也易被蚯蚓等土壤动物摄入。因其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从而会影响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图为某地微塑料的迁移示意图。图中微塑料迁移到人体内通过的食物链条数有(  )
A.3条 B.4条 C.6条 D.8条
【答案】A
【解答】由图可知,土壤中的微塑料可以通过植物根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图中微塑料迁移到人体内通过的食物链有:植物→人类、植物→昆虫→家禽→人类、植物→家禽→人类,3条。
故选:A。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9分)
16.(金华期中)近日,一位机器人导购员“小新”亮相杭州新华书店,大大的眼睛和圆圆的小嘴巴看起来十分可爱。“小新”能为顾客提供查书、找书等导购服务,并能唱歌、与小朋友聊天,如此萌的导购员自然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请回答:
(1)能说会道的“小新”属于___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
(2)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小新”_______(填“具有”或“没有”)呼吸、生长等特征。
【答案】(1)非生物。(2)没有。
【解答】(1)“小新”能为顾客提供查书、找书等导购服务,并能唱歌、与小朋友聊天。“小新”是机器人,没有生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属于非生物。
(2)“小新”是机器人,没有生命,没有呼吸、生长等特征。
故答案为:(1)非生物。(2)没有。
17.(绍兴期中)小明在公园里看到一棵高大的落叶乔木,乔木的主干挺拔,全树呈宝塔状。叶子扁平,略呈针状,羽状排列,种子呈倒卵形,无果皮包被。小明据此判断:该植物属于_______(填“被子”或“裸子”)植物,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裸子;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解答】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该植物叶子扁平,略呈针状,羽状排列,种子呈倒卵形,无果皮包被,因此属于裸子植物。
故答案为:裸子;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18.(杭州期中)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
(1)它们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三部分;
(2)昆虫体内没有骨骼,但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_______。
【答案】(1)头、胸、腹;(2)外骨骼。
【解答】(1)昆虫是动物界中的大家族,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胸部一般有3对足,2对翅。
(2)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支撑身体的骨骼;但昆虫的体表长着保护身体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故答案为:(1)头、胸、腹;(2)外骨骼。
19.(金华月考)显微镜是实验室较为重要的精密仪器,回答下面问题:
(1)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2)观察时,发现所要观察的对象偏在视野的左下方,使其移到视野中央,需将玻片往_______移动。
【答案】(1)B。(2)左下方。
【解答】(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清洁收镜。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选择较大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只要视野中光亮程度适中,光就对好了。所以正确顺序为:②①③④。故选:B。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如果此时发现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应该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故答案为:(1)B。(2)左下方。
20.(杭州期中)如图鸟类学名杜鹃鸟,映山红学名杜鹃。甲、乙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有关。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填写结构名称,下同)
(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类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大后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
【答案】(1)乙;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2)细胞壁;叶绿体。(3)细胞核。
【解答】(1)杜鹃鸟属于动物,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
(2)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有关;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能量转换器。
(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
故答案为:(1)乙;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2)细胞壁;叶绿体。(3)细胞核。
21.(宁波期中)五一期间,小科在动物园观察到下列动物,如图所示。请回答:
(1)鲤鱼用_______呼吸,用鳍运动,身体呈流线型,适应水生生活;
(2)在分类上,它们都属于_______动物,因为在它们体内都有_______;
(3)在胚胎发育上,图中动物属于胎生的是_______。
【答案】(1)鳃;(2)脊椎;脊柱;(3)大象。
【解答】(1)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鱼的体形成流线型,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呼吸器官是鳃,适于在水中呼吸;用鳍游泳等;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2)动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目前已知的大约有150多万种,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图示中在分类上,鲫鱼、大象、鸽子、眼镜蛇、娃娃鱼,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因为在它们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3)在胚胎发育上,图中动物大象是胎生哺乳。
故答案为:(1)鳃;(2)脊椎;脊柱;(3)大象。
22.(台州期中)学校实验室的光学显微镜镜头盒里有如图所示的四个镜头。请回答:
(1)区分物镜和目镜的主要依据是看镜头上端有无螺纹,其中有螺纹的为_______。
(2)用这台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物镜。(2)B。
【解答】(1)显微镜的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显微镜的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所以,区分物镜和目镜的主要依据是看镜头上端有无螺纹,其中有螺纹的为物镜。
(2)结合上述分析和题图可知,题图中①②是物镜,③④是目镜,且①是低倍物镜、④是低倍目镜。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此,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低倍物镜①、低倍目镜④。
故答案为:(1)物镜。(2)B。
23.(绍兴月考)小童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对光时发现视野较暗,可以用_______(选填“大”或“小”)光圈来调节进光量。光圈换好后视野范围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2)小童在制作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_______,再将洋葱内表皮放入展平,最后用_______(填试剂名称)进行染色。
(3)如果在观察时需要将视野甲转变成视野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用序号表示)。
①调节光圈;②转动转换器;③转动粗准焦螺旋;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移动装片。
【答案】(1)大;不变;(2)清水;碘液;(3)⑤②①④。
【解答】(1)对光时如果视野较暗,应选择较大的光圈、反光镜的凹面来进行调节,光圈换好后视野范围不变。
(2)小童在制作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 清水,再将洋葱内表皮放入展平;最后用碘液进行染色。
(3)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其步骤是:⑤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①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④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注意换用高倍镜后一定不要使用粗准焦螺旋,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②①④。
故答案为:(1)大;不变;(2)清水;碘液;(3)⑤②①④。
24.(绍兴期中)下列是一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小强在野外游玩发现了P、Q、R和S这四种动物,并设计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动物。这四种动物中有一种是蟒蛇,它是_______;还有一种是麻雀,它是_______。(均选填“P”“Q”“R”或“S”)
(
1a
体外长有毛皮,胎生
……

.
哺乳类
1b
体外没有毛皮,卵生
……

.
2
2a
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
……

.
P
2b
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
……

.
3
3a
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
……

.
Q
3b
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
……

.
4
4b
幼体、成体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用鳍划水
……

.
S
)
【答案】Q;P。
【解答】1a体表被毛,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特征;剩下的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的动物是鸟类、爬行类、两栖动物或鱼类的共同特征,因此2是鸟类、爬行类、两栖动物或鱼类。
在2中,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的是鸟类的特征,可见P属于鸟类,因此麻雀是P;而剩下的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的是爬行类、两栖动物或鱼类的特征。即3是爬行类、两栖动物或鱼类。
在3中,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是爬行类的特征,因此Q属于爬行类,蟒蛇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故它是Q;
在4中。4b成体、幼体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用鳍游泳,这是鱼类的特征;
故答案为:Q;P。
25.(宁波期中)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互连接,形成食物网;
(2)在该食物网中,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鹰参与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2)捕食、竞争。(3)草→鼠→蛇→鹰(或草→兔→鹰或草→鼠→鹰、)。
【解答】(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2)图中鹰以蛇为食物,鹰与蛇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鹰和蛇又都以鼠为食物,二者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
(3)由(1)可知,有鹰参与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
故答案为:(1)5。(2)捕食、竞争。(3)草→鼠→蛇→鹰(或草→兔→鹰或草→鼠→鹰、)。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6.(浙江月考)小越通过实验来探究活细胞的细胞膜的功能。
【实验材料】1000毫升大烧杯两个、清水、酒精灯、铁架台、红色苋菜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1000毫升的大烧杯,编号为甲、乙;
②在甲、乙烧杯中各加入500毫升的清水,并把甲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乙烧杯不加热,留作对照;
③把等量的新鲜红色苋菜叶片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
④过一段时间,甲烧杯中的水变成红色,乙烧杯中的水不变色。
(1)选择红色苋菜进行实验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②甲烧杯中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2)杀死苋菜中的活细胞,,破坏放入其中的苋菜叶细胞的细胞膜;(3)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解答】(1)甲烧杯中的沸水破坏了苋菜叶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内的红色物质流出细胞,把水染成红色;乙烧杯中苋菜叶细胞的细胞膜完好无损,红色物质不能流出细胞,水不变色。因此,选择红色苋菜做实验,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2)用酒精灯把甲烧杯中的水加热煮沸,目的是杀死苋菜中的活细胞,破坏放入其中的苋菜叶细胞的细胞膜,乙烧杯不做处理,用于对照。
(3)甲烧杯里的苋菜叶细胞通过煮沸破坏了细胞膜,乙烧杯里的苋菜叶的细胞膜完好,对比甲、乙的实验现象(甲烧杯中的水变成红色,乙烧杯中的水不变色),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故答案为:(1)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2)杀死苋菜中的活细胞,破坏放入其中的苋菜叶细胞的细胞膜,;(3)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27.(杭州月考)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①中滴加的是_______。
(2)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了如图乙的像,这是图甲中哪步操作不当造成的?_______(填序号)
(3)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了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接下来要观察细胞。他首先进行对光和放片,然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当他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时,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填字母编号)。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慢慢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继续慢慢寻找物像
(4)如图丙所示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主要观察对象,若由视野Ⅰ变为视野Ⅱ,则小科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_______(填序号)。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5)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了一个黑点,该同学为了正确快速判断黑点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下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其中②所填的文字应是_______。
【答案】(1)生理盐水;(2)④;(3)C;(4)⑤④③②;(5)目镜。
【解答】(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①中滴加的是生理盐水,是为了保持细胞原来的形态。
(2)图乙有气泡,这是图甲中④盖操作不当造成的,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3)在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先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然后再寻找物像,C正确。故选:C。
(4)视野Ⅰ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视野Ⅱ的物像变大,若由视野Ⅰ变为视野Ⅱ,则小科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将装片移到视野中央;④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光线变暗③调节光圈;物像不清晰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故①应填装片;②应填目镜。
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2)④;(3)C;(4)⑤④③②;(5)目镜。
28.(金华月考)利用多枚放大镜、光盘、平面镜和升降支架等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和放大镜A、B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针对“简易显微镜”的评价表如下。
“简易显微镜”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效果明显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
(1)放大镜A相当于图乙中的    (填结构名称)。
(2)利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放片后该进行如何操作获得较清晰物像            。
(3)以上是某同学观察的4张临时装片的物像图片,发现甲装片的观察效果不好,是制作装片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
(4)根据评价表,该简易显微镜“指标一”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一”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1)目镜。(2)调节平面镜和支架高度的位置,直到清晰。(3)甲中有气泡,观察效果不好,是由于盖盖玻片不当引起的。(4)增加镜筒、转换器、压片夹等结构,并将平面镜换成反光镜。
【解析】(1)放大镜A远离放置玻片的位置,相当于目镜。
(2)显微镜对光后观察需要调节镜筒升降,找到清晰的物像,相当于调节平面镜进行对光,调节支架的高度,找到物像最清晰的位置,最终获得较清晰的物像。
(3)图甲中有边缘较深的透明圆圈,是有气泡,观察效果不好,是由于盖盖玻片不当引起的。
(4)简易显微镜中缺少镜筒、转换器、压片夹等结构,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聚光,应换成反光镜。
故答案为:(1)目镜。(2)调节平面镜和支架高度的位置,直到清晰。(3)有气泡,观察效果不好,是由于盖盖玻片不当引起的。(4)增加镜筒、转换器、压片夹等结构,并将平面镜换成反光镜。
四.解答题(共2小题,第29题10分,第30题12分,共22分)
29.(绍兴月考)在杭州亚运会田径铁饼赛场上运铁饼的“小狗”成了网上的“显眼包”,一时风光无限。这是在国际赛事上,首次使用机器狗。四足机器狗在赛场上可以自主绕过障碍物运送铁饼,即使走太快摔倒也可以自行爬起来,比赛结束还可以现场给观众“作揖”感谢。但该“小狗”显然不是生物,请根据所学生物特征说明其不是生物的原因。
【答案】该“小狗”虽能对外界一些指定刺激做出简单反应,但这是在电脑程序的控制下进行的,而非依赖生物神经系统的自主反应。并且,该“小狗”不能生长发育,不能繁殖,不能遗传变异,没有新陈代谢,采用的是材料组装而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电脑程序控制下完成简单指令动作而不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解答】该“小狗”虽能对外界一些指定刺激做出简单反应,但这是在电脑程序的控制下进行的,而非依赖生物神经系统的自主反应。并且,该“小狗”不能生长发育,不能繁殖,不能遗传变异,没有新陈代谢,采用的是材料组装而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电脑程序控制下完成简单指令动作而不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30.(台州期中)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即国兽,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
资料一:《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其中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黑熊、大灵猫等动物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
资料二:大熊猫的体型和熊类相似,但骨骼结构更接近于猫科动物。例如,大熊猫有着短而灵活的踝关节和平坦的足底,并且能像猫一样攀爬树木。不过,大熊猫的体重和体形则更接近熊类的特征。
资料三:大熊猫、黑熊和大灵猫在动物界的分类如下表所示。
分类地位 大熊猫 黑熊 大灵猫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哺乳纲 哺乳纲
目 食肉目 食肉目 食肉目
科 熊科 熊科 灵猫科
属 大熊猫属 熊属 灵猫属
▲ 大熊猫 黑熊 大灵猫
(1)生物最小的分类等级为    。
(2)大熊猫、黑熊以及大灵猫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在繁殖时的共同特点为       。
(3)“伞护效应”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的措施是    。
A.设立自然保护区
B.把珍稀动物关在动物园中饲养
C.把珍稀动物的天敌都杀死
(4)论亲缘关系,大熊猫更接近熊还是猫?请你根据表格做出判断,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
【答案】(1)种;(2)胎生、哺乳;(3)A;(4)熊,同属于熊科,而大熊猫和猫是属于同一目。
【解析】(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各不同等级,其中生物最小的分类等级为种。
(2)大熊猫、黑熊以及大灵猫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在繁殖时的共同特点为胎生哺乳。
(3)题干中的: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黑熊、大灵猫等动物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说明“伞护效应”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A正确。
故选:A。
(4)熊与大熊猫的亲缘关系较近,因为大熊猫与熊同属于熊科,而大熊猫和猫是属于同一目。
故答案为:(1)种;(2)胎生、哺乳;(3)A;(4)熊,同属于熊科,而大熊猫和猫是属于同一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